徐美潔︱《大明王朝1566》:胡宗憲的率性令人不忍直視

2020-12-07 澎湃新聞

徐美潔︱《大明王朝1566》:胡宗憲的率性令人不忍直視

徐美潔

2017-04-30 14:10 來源:澎湃新聞

編者按:《上海書評》將持續發布徐美潔對《大明王朝1566》的觀劇筆記,點擊文末連結,可以閱讀該系列文章。

記得以前看電影《笑傲江湖》《新龍門客棧》,太監出場時,往往都是飛沙走石,陰霾蔽日,再配上「明成化年間」這樣緩慢深沉的旁白,感覺小心靈受到了黑暗的暴擊,且以為太監才是攪亂歷史進程的幕後黑手。《大明王朝1566》裡的蘇杭織造太監楊金水,也是壞得可以,不僅跟商人沈一石勾結侵吞漁利,還出了個毀堤淹田的壞主意,除了對皇上效忠外,不免視天下人為草芥。這位公公對大臣也是頤指氣使,別說是撫臺、巡按,就連胡宗憲這樣的霸主狠角色,在他面前也是退讓三分,無計可施。王勁松老師乾巴瘦的形象,加上他一字一句、慢悠悠的臺詞表現力,把楊金水這個陰人演到位了。

王勁松飾演楊金水

但歷史上的胡宗憲可是個扛把子,會受得了這種窩囊氣?首先,胡宗憲並不是那麼「醇儒」式的人物,至少不是王慶祥老師那樣儒雅範的。《明史》及其他雜史、野史記胡宗憲,都少不了他獻祥瑞這一節。《實錄》嘉靖三十九年:「總督浙直福建軍務尚書胡宗憲獻芝草五,白龜二,上悅。名龜曰玉龜,芝曰仙芝,賜宗憲銀五十兩,金鶴衣一襲。禮部因請謝玄告廟,許之。」胡宗憲一生做了不少事,在那麼多事中,偏偏這一條誰都不落地要為他寫上,說明清流對他還是有點不齒。

而且我們還有明朝當代史第一大作手王世貞,他可是為我們留下了不少八卦,包括胡宗憲與「楊金水」們。王世貞生前心心念念想寫一部《大明王朝史》,也收集了不少資料,在他去世那一年,《弇山堂別集》行世。但他另外還有一本《弇州史料》,在他死後二十餘年後的萬曆四十二年被人刊刻出來,那裡可有不少更勁爆的料。估計王世貞覺得有些史料不宜收入他的《大明王朝史》中,所以生前沒刻出來。

王慶祥飾演胡宗憲

比如關於胡宗憲的,《史料》八卦:胡宗憲有一次宴會,召集了杭州城不少妓女陪宴,給的鐘點費也比較高,每位五兩。晚明的社團活動比較多,定期的詩會,以及雲棲大師在杭州發起、後來大盛特盛的放生會,費用一般是當次AA,或輪流做東。像這樣的花酒宴會,胡宗憲做主人卻不做東,AA制也要搞出花樣來。首先倒黴的是「楊金水」,他規定中官要多出錢,誰讓你織造太監錢多呢?「楊金水」這虧吃的,招妓竟然要太監出大頭,這都什麼事啊?但郎中可以少出錢,因為薪俸少。李姓大官的兒子拿出一兩,胡宗憲覺得他小氣,裝窮,把那銀子奪過來直接扔西湖了。胡宗憲就是這麼劫富濟貧、有個性的人。

胡宗憲私生活上的率性,也是令人不忍直視,比如坐在轎子裡手淫,又比如和一個都御史爭奪一位美少年,吃起醋來把美少年投到軍中。事後後悔,又趕緊送銀子給少年,讓他從軍營逃走(看得出是真愛)。又與一位總兵官拿轎槓子角力,木頭槓子頂得總兵頭破血流,胡宗憲就讓人把自己綁了立在總兵身旁賠罪。又把一位湖廣巡撫灌酒灌得口鼻流血,胡宗憲也不顧體面,像個孩子般哭起來,又親自給餵藥,總算哄得這位巡撫消氣。從這些八卦來看,這位胡宗憲倒像是一位瘋癲型人格的「狂者」,驕傲、果敢、獨斷,無視禮法,率性而為。

「楊金水」不僅會被直男胡宗憲強行攤派,也會被另一些儒雅的紳士委婉勸募,王世貞本人就是一位勸募好手。可能是因為他文名遠播,性格也比較隨和,家裡造了個大園子,只要有封介紹信,都可以在這個私人花園裡遊賞一下,或住上一兩宿。好多人也想著要他的詩文、墓志銘,強大的人際關係網就這麼形成了。吳國倫在湖北老家與某親王一起想修條路,也寫信給王世貞,託他想辦法跟吳中的富人募錢。王世貞回信告知,能拿閒錢做慈善的,也就是兩個織造太監、三個守備太監和另一位富室而已。但這幾個富太監,已經被陸光祖拉著,捐了很多錢造寧波阿育王塔了。況且當年東南有水旱之災,王世貞打算哄著他們再賑點災,修路的事情就不好去提了(

見《弇州續稿》,此信大概在萬曆十四年作

)。

趙立新飾演沈一石

楊金水後來瘋了,雖然是裝瘋逃死,但活罪也算受夠了。起因就在於商人沈一石去淳安買田,掛的竟然是織造局的燈籠,中間又來個海瑞要查真相,直接把楊公公給嚇癱了。掛個織造局的燈籠,為什麼楊金水怕成這樣?按他的說法,這是給皇上臉上抹黑,是欺君之罪。但八卦史上沒有掛織造局燈籠出去招搖的,倒是有湖盜掛著東林的燈籠招搖的。因為東林黨聲勢浩大,有人就混水摸魚打起這燈籠來,不但小百姓不敢惹,官吏也怕清流的圍攻,輕易不敢去查。這種燈籠的作用,就像改開初期的特殊車牌,敢套牌出去招搖的他就不怕,真怕的,他就不出去招搖了,八卦們表示沒見過那麼膽小的楊公公。

編劇對燈籠恐慌的表現,不知是否有來自於湖盜與燈籠故事的印象。明代鄱陽湖、太湖一帶,湖盜出沒,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中專有一節講湖盜。一開始是貧民打劫富戶,後來富戶也加入進去,因為不參與的話,在官府捕盜時,反而會被一整村為盜的人抓了交給官府,反誣為盜賊(可見平民訴求,早就引領著前進的方向了)。申時行《綸扉簡牘》與王世貞《弇州續稿》裡,分別有幾封書信,都是與內閣或地方官員討論湖盜問題的。他們不約而同地要求「不必窮治」,理由是湖盜問題並不像傳說的那麼嚴重,原因也不過是荒年饑饉。言下之意,年成好轉,盜賊自息。兩人鄉梓之地是蘇州與太倉,瀕近太湖,可能一是不希望捕盜弄得鄉裡不寧,二也是因為富戶牽連進去後,有太多人際關係牽扯其中。就像《射鵰英雄傳》中的歸雲莊,在太湖邊做著湖盜劫掠的活,但莊主陸乘風卻是個知書識禮的鄉紳。金庸先生也是用正面來表現這位莊主的,說的是宋事,但無疑是明代的環境與情實。

延伸閱讀: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楊金水,胡宗憲,沈一石

相關推薦

評論(50)

相關焦點

  • 大明王朝1566有多難懂?胡宗憲的一個舉動藏著三重含義
    這是分析大明王朝1566背後歷史系列第四十七篇要說最難懂的歷史劇,大明王朝1566能排到前面,它的難懂在於每個細節,作為第一部描述權謀的歷史劇,大明王朝1566小到每個動作,都有深層含義,今天給大家解析下第二集中胡宗憲讓譚綸坐到外面的意義
  • 王慶祥解說《大明王朝1566》
    而在眾多實力演員中,飾演胡宗憲的王慶祥無疑讓人關注,因為他在此前還曾在另一部明史電視劇《大明王朝驚變錄》中飾演于謙,說到這兩部明史大戲,王慶祥表示,雖然都是自己出演的,但是《大明王朝1566》不論是從製作水準、思想性和厚重感上,都遠遠超越了《大明王朝驚變錄》。
  • 《大明王朝1566》中的3句名言,讀完受益匪淺
    《大明王朝1566》豆瓣評分9.7分,穩坐豆瓣高分榜寶座,遠超《康熙王朝》,當初看《康熙王朝》,覺得這是一部非常「長智」的電視劇,但是在看完《大明王朝1566》之後,我才發現《大明王朝1566》才是真正的「長智」神劇。
  • 大明王朝1566:名醫李時珍不僅治得了疾病,更治得了人心
    《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優秀的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不少人就是因為看了這部劇,而成為了明史愛好者。筆者作為這部劇的粉絲之一,就想通過自己的文字,給大家分享一下對這部劇的看法,權當與各位交流! 今天給大家分享《大明王朝1566》:名醫李時珍不僅治得了疾病,更治得了人心。
  • 《大明王朝1566》胡宗憲的東南死局
    劇照-胡宗憲大明王朝第三集中改稻為桑在浙江受阻後,胡宗憲上疏浙江遇到的問題,嘉靖帝連看都不看,面對朝廷的議論譚倫急衝衝來找胡宗憲對話下面簡單分析下胡宗憲所處的局勢嚴黨這邊,嚴嵩用胡宗憲是是以國士待之,二者有著師徒情誼的,所有髒事基本沒有讓他參與;在嚴世蕃的心在,胡宗憲雖然身上有嚴黨的標籤但是過分愛惜自己的羽毛所以毀堤淹田的事情是瞞著胡宗憲做的;在清流張居正
  • 在《大明王朝1566》中,你認為誰最聰明?
    若論誰最聰明,還真是不好說,在整個《大明王朝1566》中,天底下最聰明的人都聚在一起了,但這其中,卻有三個相對更為聰明的人。哪三位?沈一石在某種程度上,間接和直接的推動了真格局使得發展,在被逼得無可奈何之時,為擴大事態,竟然敢打著織造局的招牌公然去買糧,這份膽氣,著實令人吃驚,同時,設局將一乾重要人物全部牽涉進去,甚至把嘉靖也拉了進來,實在是不得不佩服他的心思縝密。
  • 《大明王朝1566》就是最好的國產歷史劇,沒有之一
    世紀末家喻戶曉的《雍正王朝》,也就此成為七年後《大明王朝1566》的先聲。《大明王朝1566》與歷史史實相去甚遠。無論是與劉和平之前的《雍正王朝》對比,還是和張黎之後的《人間正道是滄桑》對比,或是與日後的《北平無戰事》比起來,《大明王朝1566》對於觀眾都是一次更大的挑戰。
  • 優酷《大明王朝1566》連道具都會講故事堪稱良心劇界之父
    十年前,《大明王朝1566》在湖南衛視播出時,一撥青春偶像劇正進入電視熒幕,導致《大明王朝》收視率慘敗給無腦劇。   十年後,版權到期的《大明王朝1566》被優酷獨家拿下,才得以重見天日。   這些年,我們受夠了國產劇的粗製濫造和鮮肉摳像,才驚覺《大明王朝1566》的好。
  • 《大明王朝1566》:中國歷史劇的巔峰之作,這才叫神劇
    中國的政治文明迄今為止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文化記載了,而大明王朝,就剛剛好的抓住了中國政治文明的根本脈絡。我曾經在《大明王朝》的評論區看到過一個高贊評論是這樣說的:大明王朝1566是中國歷史劇的巔峰之作,毫無疑問,這是很多專業的歷史學術著作都不能夠做到的。也是因為這一高度評價,我抱著嫉妒好奇的態度去看了大明王朝。
  • 《大明王朝1566》:胡宗憲跟嚴世蕃的對立
    但是嚴黨內部實在合不來的也就兩個人,而且還是嚴黨內部舉足輕重的人物,兩人聯手可以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偏偏就是這兩個人,是無論如何也走不到一起了:胡宗憲,嚴世蕃。  嚴世蕃眼中的胡宗憲  嚴世蕃作為嚴黨名副其實的「二當家」,還是相當稱職的:朝堂之上衝鋒第一,清流也好,司禮監也罷,死戰不退,堪稱嚴黨的門面。
  • 讀《大明王朝1566》,有感於胡宗憲
    上周,我廢寢忘食地看完被譽為神劇的《大明王朝1566》的同名小說。如果改編後的電視劇堪稱神劇,那原著的質量十有八九都在上乘。本書細節眾多內涵豐富,將來還會再看幾遍。現在借著殘存印象,姑且說說對書中重要人物胡宗憲的一點看法。
  • 如何理解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的長江黃河論?
    回到題目,我個人很喜歡《大明王朝1566》,這部劇好就好在每個角色都很鮮活,都有自己的動機。 相關內容: 《大明王朝1566》高翰文阻止改稻為桑,鄭何為什麼不寫信給嚴世蕃? 《大明王朝1566》為什麼嘉靖皇帝在倒嚴後,不用胡宗憲了?
  • 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中的人物,沒有臉譜化,真實而生動
    《大明王朝1566》故事中的人物塑造非常好。劇中每一個人物都可以單獨成篇,大書特書。上到嘉靖皇帝,下到浙江淳安的一個小縣丞,都鮮活生動得讓人吃驚。以全劇最精彩最複雜的人物嘉靖來說。一個龐大帝國的主人,神秘、自負又陰鬱。
  • 架空地理:官場神劇《大明王朝1566》的致命硬傷
    《大明王朝1566》雖然沒播過幾次,但是以其良好的口碑,和豆瓣高達9.6的分值,成為許多人眼裡的歷史題材神劇。《大明王朝1566》也因此被人稱作是中國歷史正劇的最高峰之一。去年初湖南衛視授權期滿,該劇在優酷獨家重播,引發了全民追劇熱潮。那麼,從史實的角度來看,本劇是不是非常完美的呢?在此,筆者拋磚引玉,起碼從區劃地名角度來看,本劇存在著大量的硬傷。
  • 從《大明王朝-1566》熱播看劉和平的「突圍」
    湖南衛視正在熱播的《大明王朝•1566》引發了觀眾的濃厚興趣。作品在遵照歷史真實的前提下,藝術地勾勒了另類、鮮活的人物群像———嘉靖、海瑞、嚴嵩等,在眾多的歷史題材電視劇中,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 大明王朝:新安江決堤,胡宗憲騙了很多人,真正主導者其實就是他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84期——人物篇第7期: 上一期我們同時談到了兩個人物,一個是淳安知縣常伯熙,另一個則是建德知縣張知良。 他們在劇中稱得上是小人物,沒有露過幾次面,臺詞也沒幾句,他們只不過是按照上級指令辦事的小嘍嘍。
  • 《大明王朝1566》編劇:旱災具體是哪一年開始的,這無關緊要
    《大明王朝1566》這部劇,不同人有不同的體會,有的對帝王權威的崇拜、有的對權謀文化的推崇,有的看到了積極進步的歷史觀,如今,很多歷史劇被翻拍,跟時代的潮流、社會的某些文化心理有關,但不可否認,不少劇反映的風潮和暗藏的文化心理,未必都是積極的。
  • 大明王朝:李時珍要給胡宗憲下劑「猛藥」,胡為何不敢收?
    《大明王朝1566解密》第42期: 前兩期我們講到了坐鎮淳安縣的海瑞,如何跟兩個帶兵千戶和縣丞鬥智鬥勇,並最終拖過了午時三刻這個時間點,救下了淳安「通倭」百姓。
  • 大明王朝:海瑞質問胡宗憲是不是為難,胡:你把自己看得過重了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34篇文章) 明嘉靖四十年,胡宗憲領導的抗倭將士,終於發起了對倭寇的決戰,並一舉消滅了全部進犯倭寇。 就像胡宗憲對戚繼光講的那樣: 「逐水草而居,應天時而動,這才是最大的理呀!」
  • 大明王朝:胡宗憲首次跟海瑞碰面,為何書桌上特意放了本全唐詩?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05篇文章)上一期我們講了齊大柱跟柱嫂的愛情故事,愛情就那麼回事,說得再多,不如做。柱嫂就是這樣,齊大柱嘴巴上再怎麼強調自己不在乎,都打不動柱嫂的心,唯有用行動表示,這才是正確的解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