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新安江決堤,胡宗憲騙了很多人,真正主導者其實就是他

2020-12-15 騰訊網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84期——人物篇第7期:

上一期我們同時談到了兩個人物,一個是淳安知縣常伯熙,另一個則是建德知縣張知良。

他們在劇中稱得上是小人物,沒有露過幾次面,臺詞也沒幾句,他們只不過是按照上級指令辦事的小嘍嘍。而且兩個縣修的河堤也不是豆腐渣工程,為什麼最終卻要為「決堤」背鍋,成為第一批被殺的官員呢?

俗話說,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種紅薯!明知毀堤淹田是傷天害理之事,他們既沒有阻止,也沒有檢舉,更沒有據理力爭,甚至辭職。有時候權力的盲從比濫用更可惡,攤上這樣的父母官,是淳安和建德百姓的災難。

所以,他們死的並不冤枉,也不委屈,因為比他們委屈的人海了去了,其中就包括明知是死,卻還是被迫跳河自殺的那群最可愛的人……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84期:新安江決堤,胡宗憲騙了很多人,真正主導者其實就是他!

一、

看《大明王朝1566》會給人一種錯覺,那就是胡宗憲的所作所為,所有出發點都是為國為民,是大明朝的「媳婦」,兩頭受氣。

尤其是對待改稻為桑上面,他是堅決反對的,甚至不惜跟嚴黨決裂,但其實,並非完全如此!

雖然,鄭泌昌、何茂才指使馬寧遠毀堤淹田之事是瞞著胡宗憲進行的,但我們要用腳趾頭想一下,作為浙直總督,胡宗憲不會在各大重要衙門埋下眼線嗎?

參考後來胡宗憲一心一意去抗倭,還不忘在浙江巡撫衙門埋一個胖書辦來看,其他衙門,必然也有眼線,不然很多信息來源就說不清了。

有了這個推斷,我們再回過頭來看毀堤淹田始末,就會有了恍然大悟的感覺,或許,我們都被胡宗憲給騙了!

我們看,胡宗憲請求延緩改稻為桑的奏摺是什麼時候發的?

是毀堤淹田之後,是死了幾千名百姓,又有幾十萬百姓無家可歸的前提下,而且請求延緩改稻為桑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倭寇在蠢蠢欲動。

有人說,不對,在毀堤淹田之前胡宗憲就上過一份奏摺,嘉靖帝沒有看直接給打回來了,這才有了毀堤淹田。

而這份奏摺講的並非延緩改稻為桑,而是借糧:

「所有的事我今天就給朝廷上奏疏,請朝廷督促鄰省給我們調糧,布政使衙門和按察使衙門現在立刻去向各米行催貸糧食。」

二、

而胡宗憲為什麼要上這份奏摺呢?

就是因為杭州知府馬寧遠縱馬踏苗,還抓了幾個以齊大柱為首的老百姓,迫使這群老百姓包圍了浙江總督府。老百姓包圍官府府邸,這不是小事,搞不好就會出現流血事件,甚至民變,所以胡宗憲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在這之前,胡宗憲其實一直在強推改稻為桑,只不過選擇的方式是委婉的,並非是特別激進的。

這項國策正月就已經制定了,到了四月份還沒有推行下去,因此,浙江的官員把新安江沿線的各個堰口都堵上了,就是製造乾旱,迫使老百姓改稻為桑。

不要講堵堰口的事,胡宗憲也不清楚,如果他不清楚,他也不會在老百姓包圍總督府後命令杭州知府馬寧遠:

「抓的人立刻放了,新安江各個堰口立刻放水灌溉秧苗。你帶著各縣知縣親自去辦。」

其實不僅堵堰口的事,胡宗憲一清二楚,縱馬踏苗之事也跟他脫離不開干係!

踏苗的兵士可不是臬司衙門的兵,這是正兒八經的騎兵部隊,是戚繼光用來對敵的軍隊。正常情況下,各地官府需要用兵時,都是調動各衙門的差役,或者是臬司衙門的兵。這就類似於先動用警察,再不行是武警,最後才是正規軍,這也不是隨便一個杭州知府就能調的。

三、

所以,在戚繼光趕過來要把軍隊帶走時,馬寧遠是不怕他的,而且至少多次強調,這個兵是有調令的,是部院調來的:

「戚繼光,兵是部院調給我的,你沒有權利帶走!」

在戚繼光不理會馬寧遠之後,馬寧遠馬上就反應過來,這個調令肯定是譚倫下給戚繼光的,於是又搬出了胡宗憲來壓戚繼光:

「戚繼光,你是部堂的人,我也是部堂的人,想反水,沒有好下場!」

由此可見,從馬寧遠的潛意識中,他跟戚繼光是同一陣營的,而且戚繼光的行為會導致胡宗憲的反感。

正是出於這個原因,戚繼光並沒有理會馬寧遠,只講自己有調令,但就是不給馬寧遠看:

「有調令也用不著給你看,想知道,去上面問。」

如果戚繼光真有胡宗憲的調令,他必然會馬上掏出來,之所以沒掏出來,就是因為他是奉譚倫的命令前來調兵的。

所以,馬寧遠才會氣呼呼地押著幾個鬧事的百姓,要去找胡宗憲評理:

「回杭州,見到部堂大人再說!」

甚至在看到譚倫之後,馬寧遠還當著胡宗憲的面喊著,要抓譚倫:

「大人們都看清楚了,就是這個人夥同戚繼光幹的好事!」

所以,縱馬踏苗這事,跟胡宗憲絕對脫離不開干係,至少他是知情的,而且士兵也是他調給馬寧遠的。

四、

不僅如此,馬寧遠當著胡宗憲的面還說了這麼一句話:

「我們在前面賣命,別人在後面拆臺!乾脆說,朝廷改稻田為桑田的國策還要不要人幹?要這樣幹,我們可幹不了!」

眼看譚倫下不了臺了,胡宗憲才出來打馬虎眼,接下了這口鍋:

「是我叫戚繼光把兵帶走的。」

此話一出,大出馬寧遠的所料,他根本就想不明白的,改稻為桑如果改不好,首先受處分的就是胡宗憲,這也是後來他瞞著胡宗憲毀堤淹田的出發點。

胡宗憲也很清楚,改稻為桑如果完成不了,國庫的窟窿就補不上,嘉靖帝就會衝嚴黨發飆,到時候,嚴嵩、嚴世蕃、胡宗憲都跑不掉。

但胡宗憲又不能不考慮譚倫,譚倫是裕王派來的人,裕王是未來的皇帝,胡宗憲再傻,也不會以得罪裕王為代價完成業績。

所以,對他來說,如果能正常的改稻為桑,老百姓能自願改,那是最好的結果。顯然,這種結局並非是裕王等人希望看到的,譚倫就在浙江盯著,縱馬踏苗真的踢死了老百姓,譚倫的彈劾奏摺就夠胡宗憲吃一壺的。

所以,胡宗憲,既想完成改稻為桑的國策,又不能讓譚倫挑出毛病來,這樣一來,事情就非常難辦了。

事情難辦,不代表不能辦,胡宗憲清楚,自己不急,上面也會急,上面急了,事情就有轉機。

所以,不要覺得毀堤淹田這種事是瞞著胡宗憲幹的,浙江這地面,他可比嚴世蕃熟悉多了,嚴世蕃能想到的策略,他會想不到?

五、

馬寧遠作為胡宗憲忠實的下屬,思上級之所思,想上級之所想,愁上級之所愁。所以,他才會被鄭泌昌和何茂才,以及楊金水這麼一句簡單的話所蒙住,豈不知,不過是他的見機行事罷了:

「忠上司認主子是你的長處,但是我問你,你聽胡部堂的,胡部堂聽誰的?還不是聽嚴閣老小閣老的?那麼你聽嚴閣老小閣老的,還能有錯?」

脫離了嚴黨,不認恩師,胡宗憲就失去了做人的根本,他活不成。脫離了裕王這邊,胡宗憲也沒有好果子吃,先不說大明早晚是裕王的,單就譚倫這個眼線,他就對付不了。

而毀堤淹田這個策略,是可以成功進行改稻為桑的,缺德的地方是坑了老百姓,這一點胡宗憲也很清楚。

一方面田已經毀了,老百姓想種水稻也種不成,只能改桑田,造成既定事實。另一方面,胡宗憲是不知情的,而且還勇敢積極地賑災,在裕王這邊也獲得好感。

此舉是既能完成任務,又能不至於得罪人,這才是胡宗憲最想看到的結局,馬寧遠顯然也預測到了,所以才會說:

「部堂大人不再夾在裡面為難,屬下這顆人頭賠了也值。」

但胡宗憲要想達到目的,還有一難,那就是怎麼說服淳安和建德的百姓,做出犧牲?

因為新安江的水太大,九縣決口,一個地方堵不住,其餘地方也堵不住,唯一的辦法只有疏,但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麼呢?

就是淳安和建德會有人傷亡,很容易理解,水還是那麼多水,往九個縣流和往一個半縣流,每個縣的水量是不同的。或許田同時被毀,不至於死這麼多人,但受災的民眾會多一些,只開淳安和建德,則會淹死人。

這要是讓淳安和建德的老百姓投票同意自己被淹,通過性幾乎為零,所以,那些可愛的大頭兵必須得死!

只有他們死了,胡宗憲才有理由跟其他鄉親們說,自己已經盡力了,實在堵不住了。也只有他們死了,胡宗憲才能下命令把這個口子再挖大,讓水流再大一點,以便保住其他幾個縣。

大明朝的老百姓,太容易感動了,人都是有良心的,見到士兵為了堵口子,命都沒了,也就接受了這個結局。

後面一系列的騷操作,都在表明,胡宗憲雖然沒有想過做傷天害理之事。但是其行為滋生了這種土壤,在他的地盤上出現這種事,也就順理成章了。

正所謂,神仙打仗,百姓遭殃,清流跟嚴黨鬥法,胡宗憲夾在中間誰也不想得罪,最終只能選擇得罪那群跳河士兵,得罪那群被淹老百姓了。

看完這些,你還覺得毀堤淹田,胡宗憲是無辜的嗎?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84期——完

相關焦點

  • 大明王朝:新安江決堤,首先被砍的淳安和建德兩知縣究竟冤不冤?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83期——人物篇第6期: 上一期人物講到了新安江河道監管太監李玄,從劇中的角色分析,他是真的冤。新安江決堤,他是什麼都沒幹,甚至連知情都不知情,就這樣稀裡糊塗地送了命。
  • 大明王朝中胡宗憲刻意隱瞞毀堤淹田真相,為何嘉靖帝還說他命苦?
    上一期我們談了胡宗憲進京面見嘉靖帝,頭一天晚上到嚴嵩府上求見,結果被嚴世藩拒絕,最後他發出了為時已晚的感慨。那麼接下來的大殿對話,胡宗憲又是如何做到全身而退的呢?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8:大明王朝中嘉靖帝明知毀堤淹田的事,為什麼會饒過胡宗憲的欺瞞?
  • 大明王朝14:織造局推銷員楊金水給胡宗憲的鴻門宴!
    大明王朝14:織造局推銷員楊金水給胡宗憲的鴻門宴!《大明王朝1566系列14》-政爭篇 這是分類講解的一種方式,職場篇,政爭篇,馭人篇,根據劇情的不同特點發散,最終連接整個劇情!首先鏡頭出場的就是在新安江以一己之力弄出一把火,最後火燒眉毛的馬寧遠,只見他急匆匆的回到浙江府衙之後第一時間找自己的頂頭上司胡宗憲,結果胡宗憲正和浙江府衙無數官員一起陪著外商招商引資。
  • 徐美潔︱《大明王朝1566》:胡宗憲的率性令人不忍直視
    《大明王朝1566》裡的蘇杭織造太監楊金水,也是壞得可以,不僅跟商人沈一石勾結侵吞漁利,還出了個毀堤淹田的壞主意,除了對皇上效忠外,不免視天下人為草芥。這位公公對大臣也是頤指氣使,別說是撫臺、巡按,就連胡宗憲這樣的霸主狠角色,在他面前也是退讓三分,無計可施。王勁松老師乾巴瘦的形象,加上他一字一句、慢悠悠的臺詞表現力,把楊金水這個陰人演到位了。
  • 大明王朝:稀裡糊塗赴死的可憐蟲,臨死,芸娘為什麼要陪他睡覺?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82期——人物篇第5期:前面我們談了全劇開場五分鐘就領了盒飯的周雲逸,可以說,他的死一方面是因為觸動了皇權的權威,另一方面則是成為政治平衡的犧牲品。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82期——人物篇第5期:大明王朝:陪芸娘睡一晚,卻搭上性命,李玄為什麼心甘情願赴死?一、新安江河道總管職務,其實是杭州知府馬寧遠兼任的,毀堤淹田之事,他是知情的。
  • 大明王朝:海瑞質問胡宗憲是不是為難,胡:你把自己看得過重了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34篇文章) 明嘉靖四十年,胡宗憲領導的抗倭將士,終於發起了對倭寇的決戰,並一舉消滅了全部進犯倭寇。 就像胡宗憲對戚繼光講的那樣: 「逐水草而居,應天時而動,這才是最大的理呀!」
  • 大明王朝1566有多難懂?胡宗憲的一個舉動藏著三重含義
    這是分析大明王朝1566背後歷史系列第四十七篇要說最難懂的歷史劇,大明王朝1566能排到前面,它的難懂在於每個細節,作為第一部描述權謀的歷史劇,大明王朝1566小到每個動作,都有深層含義,今天給大家解析下第二集中胡宗憲讓譚綸坐到外面的意義
  • 《大明王朝1566》胡宗憲的東南死局
    劇照-胡宗憲大明王朝第三集中改稻為桑在浙江受阻後,胡宗憲上疏浙江遇到的問題,嘉靖帝連看都不看,面對朝廷的議論譚倫急衝衝來找胡宗憲對話劇照-胡宗憲對話譚倫第一次看到這,不免有些不解為什麼胡宗憲會說譚倫來做,不僅不能幫他還是把局勢給攪亂了呢,看過本劇的人都知道胡宗憲確實是一個好官,也是一個心裏面裝著百姓和天下的人無奈嚴嵩門生的身份讓他不得不被綁架在嚴黨這架馬車上艱難前行
  • 大明王朝:李時珍要給胡宗憲下劑「猛藥」,胡為何不敢收?
    《大明王朝1566解密》第42期: 前兩期我們講到了坐鎮淳安縣的海瑞,如何跟兩個帶兵千戶和縣丞鬥智鬥勇,並最終拖過了午時三刻這個時間點,救下了淳安「通倭」百姓。
  • 《大明王朝》此三人是先知先覺、後知後覺、不知不覺,你是哪一類
    在《大明王朝1566》中,胡宗憲、鄭必昌、何茂才作為這三種人的典型代表,旗幟鮮明的展現出自身性格的同時,對這幾個等級的人格又做了一一詮釋。朝廷下達對浙江實行改稻為桑的命令後,嚴世蕃下達炸毀新安江九個縣河堤的命令也同時到達,馬寧遠和原淳安、建德兩縣知縣在遊戲還沒開始就充當了炮灰。
  • 《大明王朝1566》:胡宗憲跟嚴世蕃的對立
    但是嚴黨內部實在合不來的也就兩個人,而且還是嚴黨內部舉足輕重的人物,兩人聯手可以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偏偏就是這兩個人,是無論如何也走不到一起了:胡宗憲,嚴世蕃。  嚴世蕃眼中的胡宗憲  嚴世蕃作為嚴黨名副其實的「二當家」,還是相當稱職的:朝堂之上衝鋒第一,清流也好,司禮監也罷,死戰不退,堪稱嚴黨的門面。
  • 大明王朝:胡宗憲首次跟海瑞碰面,為何書桌上特意放了本全唐詩?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05篇文章)上一期我們講了齊大柱跟柱嫂的愛情故事,愛情就那麼回事,說得再多,不如做。柱嫂就是這樣,齊大柱嘴巴上再怎麼強調自己不在乎,都打不動柱嫂的心,唯有用行動表示,這才是正確的解釋方式。
  • 如何評價大明王朝中「達濟天下」的李時珍?他是不屈的傲骨
    按歷史上真實的記載,在大明1566年(嘉靖四十五年)時,李時珍應為48歲,而當時海瑞為52歲,他們是同時代的同齡人不假,但前者是湖北人,後者是海南人,一個是地方官場的縣令,一個是浪跡四方治病救人的郎中,風馬牛不相及。他們二人認識嗎?工作無交集,應該是不認識。但是,作為同時代的同齡人,他們可以有共同的話題與志趣嗎?這個可以有。
  • 王慶祥解說《大明王朝1566》
    而在眾多實力演員中,飾演胡宗憲的王慶祥無疑讓人關注,因為他在此前還曾在另一部明史電視劇《大明王朝驚變錄》中飾演于謙,說到這兩部明史大戲,王慶祥表示,雖然都是自己出演的,但是《大明王朝1566》不論是從製作水準、思想性和厚重感上,都遠遠超越了《大明王朝驚變錄》。
  • 優酷《大明王朝1566》連道具都會講故事堪稱良心劇界之父
    十年前,《大明王朝1566》在湖南衛視播出時,一撥青春偶像劇正進入電視熒幕,導致《大明王朝》收視率慘敗給無腦劇。   十年後,版權到期的《大明王朝1566》被優酷獨家拿下,才得以重見天日。   這些年,我們受夠了國產劇的粗製濫造和鮮肉摳像,才驚覺《大明王朝1566》的好。
  • 架空地理:官場神劇《大明王朝1566》的致命硬傷
    《大明王朝1566》雖然沒播過幾次,但是以其良好的口碑,和豆瓣高達9.6的分值,成為許多人眼裡的歷史題材神劇。《大明王朝1566》也因此被人稱作是中國歷史正劇的最高峰之一。去年初湖南衛視授權期滿,該劇在優酷獨家重播,引發了全民追劇熱潮。那麼,從史實的角度來看,本劇是不是非常完美的呢?在此,筆者拋磚引玉,起碼從區劃地名角度來看,本劇存在著大量的硬傷。
  • 大明王朝12:官場那些事與下派的講究,嚴黨清流皇權之關係!
    大明王朝:浙江官場那些事與下派的講究,嚴黨清流皇權之關係!《大明王朝1566系列12》-政爭篇這是分類講解的一種方式,職場篇,政爭篇,馭人篇,根據劇情的不同特點發散,最終連接整個劇情!就不得不說那浙江真正的財富中心,織造局!原來這浙江官場所有的一把手二把手三把手,能做決定的人都在做一件事。那就是做生意賣絲綢,有沒有點招商引資的感覺!這真是諷刺啊,當明朝開山老爹朱元璋開國的時候,明確的說出了「士農工商」的等級序列!
  • 《大明王朝1566》中的3句名言,讀完受益匪淺
    《大明王朝1566》豆瓣評分9.7分,穩坐豆瓣高分榜寶座,遠超《康熙王朝》,當初看《康熙王朝》,覺得這是一部非常「長智」的電視劇,但是在看完《大明王朝1566》之後,我才發現《大明王朝1566》才是真正的「長智」神劇。
  • 想當年丨《大明王朝1566》:在史冊裡,在人心裡
    它就是——《大明王朝1566》。《大明王朝1566》海報一、誰在書寫明朝?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王朝,中國歷史幾千年,周秦漢唐宋,時間線進展到明朝時,整個政治體系已經非常完備。這次,書寫明朝歷史的那個人叫做劉和平。他說:「我們《大明王朝1566》這個戲出來,標誌著中國長篇電視劇的成熟,讓任何文學藝術門類的人看了之後,不敢小瞧電視劇。我敢在這裡說一句,我們這部電視劇出來之後,不管你是哪個界的,文學界的、史學界的,方方面面的,最後都得承認,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文學作品。」
  • 大明王朝:看似老成謀國,其實大奸似忠,談奸臣嚴嵩的風雨不歸路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79期——人物篇第2期:前面一期談了一直很急躁的嚴世蕃,今天再來談談看似老成謀國,做事有條不紊的老爹嚴嵩。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79:大明朝唯一一個可以遮風擋雨的人,談大奸似忠的嚴嵩!一、嚴嵩,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得勢,入內閣二十年,任內閣首輔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