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海瑞質問胡宗憲是不是為難,胡:你把自己看得過重了

2020-12-15 騰訊網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34篇文章)

明嘉靖四十年,胡宗憲領導的抗倭將士,終於發起了對倭寇的決戰,並一舉消滅了全部進犯倭寇。

就像胡宗憲對戚繼光講的那樣:

「逐水草而居,應天時而動,這才是最大的理呀!」

最終順應天理,胡宗憲燒掉了恩施嚴嵩的信件,也宣告了他跟嚴黨的徹底告別。告病還鄉之際,胡宗憲還有最後一件事沒辦,那就是去見海瑞,那麼他跟海瑞的對話又展示了什麼玄機呢?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34期:大明王朝:胡宗憲為什麼在告病還鄉之前,偏點名要去淳安見海瑞?

一、

胡宗憲繞道來見海瑞,其實有好幾個目的,他的第一個目的就是來道謝,因為胡公子的事道謝。

這種情況很好理解,比如老師處分了一個學生,然後通知了家長,家長該怎麼辦?

如果家長沒有任何反應,那麼給老師的感覺就是不高興了,是對老師行為的不滿。這方面胡宗憲做得要到位一點,避免海瑞有過大的心理負擔,直接到家裡來感謝,感謝幫忙保住了名聲。

海瑞聽胡宗憲這麼一說,果然很是感動:

「我大明朝的大臣要都有部堂這般胸襟,中興有望。」

海瑞說話還是相當的尖銳,提到了「中興」,意思就是說現在不興唄?

不過胡宗憲關注的重點不在這個詞上,而在於海瑞的誇獎,說到底,兩個人都是愛名聲的人,故相當的管用。也算是有來有往了,海瑞解釋了自己抓胡公子的原因,胡宗憲解釋了自己很欣慰,海瑞誇獎了胡部堂,胡部堂欣然接受了誇獎……

胡宗憲的第二個目的,就是誇獎齊大柱,不知道胡宗憲是不是知道了嚴嵩給嘉靖帝講要抓齊大柱的事。總感覺專門把齊大柱帶到海瑞家,僅僅是為了感謝海瑞,並不是那麼簡單。

「胡某的命就是他們救下的,這個謝,你得受了!」

胡宗憲先是賣好,兩次對海瑞稱謝,隨後告訴他,齊大柱也對自己有恩。胡部堂是剿倭英雄,齊大柱又救過他的命,等於告訴海瑞,齊大柱絕沒有通倭。

這也為後來的劇情做好了鋪墊……

二、

但胡宗憲除了專門來道謝之外,其實還有另外的目的,那就是問海瑞為什麼要辭官?

海瑞並沒有馬上回答胡宗憲,而是打了個啞謎,就像當初他去胡部堂大營,胡部堂給他念詩一樣:

「部堂應該知道「滄浪之水」?」

海瑞說出「滄浪之水」,胡宗憲是明白他的意思的,只是並不贊同,所以一時心急,趕上病痛在身,躺了下去。

那麼海瑞說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關於「滄浪之水」,其實在海瑞辭官回家跟海母聊天時也講過,原話是: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

這句話的意思,我們之前講過,可以理解成,清水嘛,是用來洗冠纓的,濁水嘛,只配用來洗腳,表明海瑞當時的打算:

「君子處世,遇治則仕,遇亂則隱。」

這次當著胡宗憲的面又提滄浪之水,用意就更明顯了,楊角風用白話文翻譯就是:

我海瑞是清水,是清官,滄浪之水是濁水,我堂堂的清水怎麼可以混在濁水中呢?現在大明朝的官場這麼黑暗,我又不能同流合汙,我還能怎麼辦?

關於這句話的理解,除了海瑞這麼認為以外,其餘人都不這麼認為,這也顯示了海瑞的與眾不同。人們總是喜歡拿清水比喻清官,濁水比喻貪官,其實不管是清水還濁水,不是照樣灌溉莊稼嗎?

不是仍然是嘉靖帝的瓶中水嗎?

三、

胡宗憲當然明白海瑞的意思,他講道,所謂的「滄浪之水」一說,是在特定時期的說法。當時是東周時期,七國爭霸,天下並沒有共主,這個國家濁了,才選擇另一個清的國家。但是如今的大明朝,是大一統的國家,怎麼能簡單的用清水和濁水來形容呢?

「古語云:「聖人出,黃河清」。孔子也出了,孟子也出了,黃河清了嗎?」

這句話說的很重,可以理解成,理想是豐滿的,但現實是骨感的。世道並不是非清既濁,人也不是非好既壞,你動不動就講自己是清官,動不動就要辭職不幹,這是互相矛盾的。

這句話也是為了消除海瑞心中的最後芥蒂,不要人為的扣標籤,不要以為標了「嚴黨」的標籤,就都是壞人!

海瑞其實是懂了,他這幾天何嘗不是在掙扎,自己如果繼續當官,甚至接受升官。就等於默許了朝廷對浙江案件的處理,就失去了他要追求真相,為民做主的初衷。而如果不接受當官,那就眼睜睜地看著淳安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這也失去了他為民做主的初衷。

這個難題就像《大話西遊》中的至尊寶,如果戴上了緊箍兒,就不能愛紫霞,如果不戴上緊箍兒,就不能救紫霞,矛盾哦。

面對海瑞的疑問,胡宗憲解釋了自己不讓他辭官的最直接原因:

「當然不是為了你,我也不說為了蒼生百姓的大話,我是為了自己來勸你留下!」

意思是說,勸你留下,並不是因為這樣對你是好事,也不是說對百姓是好事,而是對我胡宗憲來講,是好事。

四、

這涉及到一個心理學問題,具體叫什麼效應,我忘了。大體意思就是講,如果給你講大道理,講普度眾生,你可能理解不了,但是你面前一個活生生的人只有你能救,你往往就無法推卸了。

如果你海瑞辭職了,那麼百姓會罵胡宗憲,畢竟你是在胡宗憲的任上辭的職。海瑞現在的名聲就是海青天,海瑞以「滄浪之水」為理由辭職,豈不是把胡宗憲也比喻成濁水了?

希望海瑞看在胡部堂就要病退了,不想末了了,還把自己名聲搞壞了。

海瑞其實也不想辭職,有了胡宗憲這個理由,當然得就坡下驢,不過也有兩個條件:

一是能不能幫忙給朝廷請願,免了淳安縣百姓三年的賦稅?

二是能不能把自己調到江西分宜去任知縣?

第一個請求,胡宗憲答應了海瑞,但是第二個請求,他沒有答應,為什麼沒有答應?

海瑞提出不想做曹州知州,胡宗憲理解的原因是,跟趙貞吉不合嘛。然後提出讓海瑞去安徽自己的老家當父母官,這句話看出胡部堂的坦蕩蕩,如果自己有問題,是不敢叫海瑞去當官的。

而海瑞執意要去嚴嵩的老家當知縣,說到底,就是不甘心失敗,要去他老家查嚴嵩的根,目的還是倒嚴。

面對胡宗憲的疑惑,海瑞激了一句:

「部堂是不是為難?」

胡宗憲立馬臉色變了,合著說了半天,你海瑞還是不信我啊?

海瑞也說出了自己的理由,除了自己本身的目的之外,此舉還能向天下人證明胡宗憲不是嚴黨的私人,是大明朝的人。

五、

面對胡宗憲的拒絕,海瑞啊,還是那個海剛峰,直接了當:

「部堂還是念著嚴閣老的知遇之恩?」

這句話說出來,確實顯得海瑞有點那啥啊,如果真念及知遇之恩,這場仗根本就不會打贏!

「剛峰,你把自己看得過重了。」

胡宗憲確實有點惱火了,聽說過海瑞比較剛,沒想到這麼剛!海瑞是個剛正之人,也敢說話,也敢抗上,可是這一切都是有前提的。

如果不是嘉靖帝的聖旨,第一輪審案,海瑞就在劫難逃了,如果沒有後面裕王等人為了倒嚴需要,海瑞最後一輪審案,也是在劫難逃了。並不是趙貞吉不能辦他,而是形勢導致他不能辦,而且清流派的身份,也讓他不能辦。

但是,並不說明,胡宗憲也怕他,畢竟他已經無所顧忌了:

「皇上要用的人誰也推不倒,皇上不用的人誰也保不了。」

這句話終於點題了,等於是明確告訴海瑞,不是我胡宗憲還念嚴嵩知遇之恩,而是現在的形勢,不能這樣做。

海瑞繼續逼問胡宗憲,到底是保還不保?

「我不做期滿世人的事,也不做違心的事。」

不知道咋回事,我想到了愛狗人士的例子,海瑞的行為就類似於,既然你講你不是愛狗人士,那麼你現在把面前的狗宰了?

這不是綁架他人意願嗎?

胡宗憲告老還鄉之際到淳安見海瑞,一方面是人才難得,一方面感謝他,同時也是警示他,大明朝,最根本的問題不是水清水濁,而是造成水清水濁的源頭,也就是嘉靖帝出了問題!

最終,胡宗憲離開了海瑞家,海瑞也沒有獲得胡宗憲的舉薦,大明朝兩大人物完成了交接。胡宗憲淡出了政壇,而海瑞的戰鬥,已經指向了皇上……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看大明王朝,你會發現不一樣的樂趣,原創文章,喜歡就關注吧!

相關焦點

  • 大明王朝:胡宗憲首次跟海瑞碰面,為何書桌上特意放了本全唐詩?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05篇文章)上一期我們講了齊大柱跟柱嫂的愛情故事,愛情就那麼回事,說得再多,不如做。柱嫂就是這樣,齊大柱嘴巴上再怎麼強調自己不在乎,都打不動柱嫂的心,唯有用行動表示,這才是正確的解釋方式。
  • 大明王朝:李時珍要給胡宗憲下劑「猛藥」,胡為何不敢收?
    《大明王朝1566解密》第42期: 前兩期我們講到了坐鎮淳安縣的海瑞,如何跟兩個帶兵千戶和縣丞鬥智鬥勇,並最終拖過了午時三刻這個時間點,救下了淳安「通倭」百姓。
  • 《大明王朝1566》胡宗憲的東南死局
    劇照-胡宗憲大明王朝第三集中改稻為桑在浙江受阻後,胡宗憲上疏浙江遇到的問題,嘉靖帝連看都不看,面對朝廷的議論譚倫急衝衝來找胡宗憲對話譚;你想不想知道上面對你的評價。胡:不想知道!」你譚倫還是現在就去戚繼光的軍營吧;譚:「我不會走,也不能走。真到了朝廷追究的那天,我譚綸在,就沒有你胡汝貞得罪。」譚:你是說,我還沒有學到為官三思?」
  • 黑暗中的一道光束 大明王朝的利劍——海瑞
    而前期大火的歷史大劇《大明王朝1566》較真實地展現了嘉靖45年(1566年)以前海瑞的一段經歷,不過它提供給人們的都是臺前的海瑞形象,現在讓我們從幕後來看幾眼這個清官。 二、無論廟堂江湖,此生矢志不渝 著名學者範仲淹先生曾說「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 大明王朝1566:名醫李時珍不僅治得了疾病,更治得了人心
    《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優秀的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不少人就是因為看了這部劇,而成為了明史愛好者。筆者作為這部劇的粉絲之一,就想通過自己的文字,給大家分享一下對這部劇的看法,權當與各位交流! 今天給大家分享《大明王朝1566》:名醫李時珍不僅治得了疾病,更治得了人心。
  • 大明王朝中胡宗憲刻意隱瞞毀堤淹田真相,為何嘉靖帝還說他命苦?
    上一期我們談了胡宗憲進京面見嘉靖帝,頭一天晚上到嚴嵩府上求見,結果被嚴世藩拒絕,最後他發出了為時已晚的感慨。那麼接下來的大殿對話,胡宗憲又是如何做到全身而退的呢?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8:大明王朝中嘉靖帝明知毀堤淹田的事,為什麼會饒過胡宗憲的欺瞞?
  • 大明王朝:嘉靖首見海瑞,為什麼說他是「無父無君,棄國棄家」?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66篇文章)嘉靖四十五年春,海瑞上了一道疏,矛頭直指大明朝最高統治者嘉靖帝。萬般無奈之下,徐階聽從高拱的建議,還是向嘉靖帝請旨吧,那麼接下來嘉靖帝又該如何對付海瑞呢?楊角風談大明王朝第166期:大明王朝:嘉靖帝為何送給海瑞「無父無君,棄國棄家」八字評價?
  • 徐美潔︱《大明王朝1566》:胡宗憲的率性令人不忍直視
    《大明王朝1566》裡的蘇杭織造太監楊金水,也是壞得可以,不僅跟商人沈一石勾結侵吞漁利,還出了個毀堤淹田的壞主意,除了對皇上效忠外,不免視天下人為草芥。這位公公對大臣也是頤指氣使,別說是撫臺、巡按,就連胡宗憲這樣的霸主狠角色,在他面前也是退讓三分,無計可施。王勁松老師乾巴瘦的形象,加上他一字一句、慢悠悠的臺詞表現力,把楊金水這個陰人演到位了。
  • 大明王朝:呂芳瞞著嘉靖帝去見嚴嵩和徐階,他的用意你看懂了嗎?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15篇文章) 海瑞剛正不阿,不顧譚倫和趙貞吉的勸阻和錦衣衛的威脅,硬是把何茂才牽扯到皇上的供詞遞交到了朝廷。
  • 王慶祥解說《大明王朝1566》
    稱《驚變錄》無法與之相比  12月28日,以總製片人、編劇劉和平、導演張黎領銜的《大明王朝1566-嘉靖與海瑞》劇組蒞臨長沙進行宣傳,劇中演員陳寶國、黃志忠、倪大紅等紛紛表示了對自己角色的喜愛,也相信1月8日正式由湖南衛視獨家播出的該劇一定能獲得成功。
  • 在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帝對海瑞為什麼又愛又恨?
    在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中,海瑞給我們的印象是他很剛,就如他自稱剛峰一樣,那是懟天懟地,不僅罵貪官汙吏,也敢去罵當今的天子。他也是一個非常清正廉潔的人,他的節儉是出了名的,有一次胡宗憲告訴別人,說海瑞的母親過壽,大開宴席,竟然只賣了兩斤肉,雖無實考,但也從側面說明了他的節儉。
  • 大明王朝14:織造局推銷員楊金水給胡宗憲的鴻門宴!
    大明王朝14:織造局推銷員楊金水給胡宗憲的鴻門宴!《大明王朝1566系列14》-政爭篇 這是分類講解的一種方式,職場篇,政爭篇,馭人篇,根據劇情的不同特點發散,最終連接整個劇情!你胡宗憲胡大人是改還是不改?你不要臉國家要臉,你不首信,國家守信用!
  • 讀《大明王朝1566》,有感於胡宗憲
    上周,我廢寢忘食地看完被譽為神劇的《大明王朝1566》的同名小說。如果改編後的電視劇堪稱神劇,那原著的質量十有八九都在上乘。本書細節眾多內涵豐富,將來還會再看幾遍。現在借著殘存印象,姑且說說對書中重要人物胡宗憲的一點看法。
  • 海瑞將胡公子送回胡家大營,卻將錢財扣押下來,胡宗憲大發雷霆
    胡為和胡為的隨從被帶了進來。胡為委屈地剛要叫「爹」,胡宗憲眼一瞪,使他生生地把話咽了回去。胡宗憲鎮靜自如地看完了信,點頭微笑:「好。本督知道了。我來處理吧。」他拿起筆,在公文上批了個字,交給總兵官去用印問戴鳳翔,「你們老爺是叫海瑞?」戴鳳翔:「是。本縣太爺姓海名瑞號剛峰。胡宗憲:「他這剛鋒這兩個字用得貼切,確實既剛又鋒。」
  • 大明王朝:新安江決堤,胡宗憲騙了很多人,真正主導者其實就是他
    所以,他們死的並不冤枉,也不委屈,因為比他們委屈的人海了去了,其中就包括明知是死,卻還是被迫跳河自殺的那群最可愛的人……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84期:新安江決堤,胡宗憲騙了很多人,真正主導者其實就是他!
  • 在《大明王朝1566》中,你認為誰最聰明?
    若論誰最聰明,還真是不好說,在整個《大明王朝1566》中,天底下最聰明的人都聚在一起了,但這其中,卻有三個相對更為聰明的人。哪三位?錦衣衛七爺在經過調查事件原委後,明白了這些都是沈一石的設局,但又因為要顧及很多東西,不能直接說明,因此七爺才會說道,難道你要我上報大明被一個商人玩了不成?
  • 《大明王朝1566》:中國歷史劇的巔峰之作,這才叫神劇
    我曾經在《大明王朝》的評論區看到過一個高贊評論是這樣說的:大明王朝1566是中國歷史劇的巔峰之作,毫無疑問,這是很多專業的歷史學術著作都不能夠做到的。也是因為這一高度評價,我抱著嫉妒好奇的態度去看了大明王朝。
  • 大明王朝:職場人要學著點,當你面對上司的栽贓時,該如何自救?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89期——「改稻為桑」深度解析篇5:前情回顧:「以改兼賑、兩難自解」方針在浙江推行,面對高翰文等人的阻礙。鄭泌昌和何茂才先是夥同沈一石設下美人計拿下高翰文,又利用日本倭寇井上十四郎把海瑞拉下馬,給他扣上了「通倭」帽子。
  • 大明王朝:一步走錯,滿盤皆輸,海瑞怎麼就莫名其妙通倭了呢?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88期——改稻為桑深度解析篇4:前情回顧:滿心期待著高翰文和海瑞等人能接下「以改兼賑」的差事,結果卻讓鄭泌昌和何茂才失望了。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88期:一步走錯,滿盤皆輸,海瑞怎麼就莫名其妙通倭了呢?一、由於第一次在浙江巡撫衙門議事,就糧田價格問題沒能達成一致意見。
  • 大明王朝:全劇最悲慘女子,被「忠孝禮儀」坑害而死的海瑞妻子
    正因為李時珍的進京,導致了海瑞妻子和海瑞母親的執意回海南,從而釀成了海妻和孩子雙雙喪命的悲劇,那麼究竟是誰害死了海妻?楊角風談大明王朝:最悲慘不過海瑞妻子,溫柔賢惠,卻沒人為她的死負責!一、《大明王朝1566》雖然是一部男人的戲,但也穿插著幾段感情戲:比如芸娘跟沈一石、楊金水、高翰文的感情戲,齊大柱跟柱嫂的感情戲,裕王跟李妃的感情戲,再有就是海瑞跟海妻的感情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