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統編高中語文教材編寫組成員廣州講課本變化:閱讀量和難度增加
金羊網 2018-12-29
金羊網訊 記者蔣雋報導:未來的高考,得語文者得天下,得閱讀者得語文。12月28日,廣州市教育研究院主辦的「全國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教學觀摩研討會」在廣州舉行,有15萬人通過網絡直播觀看了會議。記者獲悉,新的高中語文統編教材將於2019年秋季投入使用,廣東是否成為第一批使用新教材的省份目前尚未確定。新教材最大的變化是,閱讀量和難度提升,以任務群來組織語文學習,建立了「精讀—自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教學體系,學生必須從「學會」轉向「會學」。
廣東2019年是否用新教材還未確定
高考改革,啟用新教材是重要內容。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於今年1月16日正式頒布,但目前高中學生使用的仍然是舊教材,新的統編教材將於2019年秋季投入使用。
教育部統編高中語文教材編寫組成員王本華表示,根據目前的通知信息,2016年、2017年啟動高考綜合改革的試點省份,於2019年使用新教材;2018年啟動高考綜合改革的省份,則由各省自由選擇是否在2019年開始用新教材。
廣東是2018年啟動高考綜合改革,是否將於2019年使用新教材?王本華表示,這還取決於廣東省的決定和選擇。
變化一:「學會」轉向「會學」
與舊教材相比,新教材有什麼變化和特點?首先是理念:凝練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注重對學生語言、思維、審美、文化的培養。
「為什麼要學語文?是為了培養學習、生活、工作中能駕馭語言、語文的公民。」教育部高中語文課標組核心成員蔡可介紹,新教材從知識本位轉為育人,「以前強調知識的學習,但在知識爆炸的年代,知識是學不完的,因此教育觀念也從『學會』轉為『會學』,注重讓學生面對複雜的現象,能提煉問題,解決問題。」
變化二:任務群為導向 注重提升能力
「新教材連目錄都跟以前不一樣。」王本華介紹,以往的語文教材分單元、課文,新教材則以任務群為導向,「以前的教材每一課就是一篇課文,但新的教材除了有一課一篇課文的,還有一課包含幾篇課文的。過去所有的文本都需要老師做文本解讀,精讀細講,新教材要求的不僅僅是讓學生把某一篇文章吃透,而是真正掌握一種能力,提升語文的核心素養。」
王本華介紹,新的高中語文必修課程包括「語言積累、梳理與探究」、「整本書閱讀與研討」、「跨媒介閱讀與交流」等7個學習任務群。
任務群教學使語文教學從以往的內容分析走向整合設計。整合學習情境、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和學習資源,引導學生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提升語文素養,是整合性、主題性、單元性教學,是情境化、問題化、任務化教學。
從教師的「教」再往前走一步,走向引發學生自主的、多樣化的語文實踐;從教材的學習再往前走一步,走向基於教材的語文學習資源;從教室空間再往前走一步,走向課內外整合的一體化教學。
變化三:閱讀量大增
與舊教材相比,新教材的課文篇目略有減少,但難度增加,傳統文化佔比達到50%。「篇目少了,但閱讀量是增加的」,王本華表示,新教材倡導建立「精度-自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教學體系,「未來閱讀與高考得分正相關。」
蔡可解釋,精讀課文旨在讓老師教授閱讀方法,教完方法後進一步遷移,讓學生自讀一部分課文,最後進一步引入更廣泛的課外閱讀,引導學生去建立起一個面向生活的、完整的閱讀世界,讓學生能夠進入到多樣化的、自主的語文學習實踐中,同時強調學生整本書閱讀的能力。
近年來,高考的閱讀面涉及到哲學、歷史、科技等各種類型,提升閱讀能力成為了高考語文的重中之重。如果孩子不經常閱讀,考試時閱讀速度太慢就會吃虧。
廣州:已啟動智慧型成長閱讀項目
面對高考新形勢,廣州如何應對?據了解,為了提升廣州學生的整本書閱讀能力,廣州市教研院啟動了智慧型成長閱讀項目,目前已經有110所試點學校。借用大數據和網際網路平臺,實現人、書、網三者結合,可以精準統計每一個學生的借了什麼書、借書量是多少,哪個學校的圖書館借閱量高等等,用大數據分析學生的閱讀情況和閱讀興趣。
編輯:Na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