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統編高中語文教材編寫組成員廣州講課本變化:閱讀量和難度...

2020-12-12 金羊網

教育部統編高中語文教材編寫組成員廣州講課本變化:閱讀量和難度增加

金羊網  作者:蔣雋  2018-12-29

金羊網訊 記者蔣雋報導:未來的高考,得語文者得天下,得閱讀者得語文。12月28日,廣州市教育研究院主辦的「全國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教學觀摩研討會」在廣州舉行,有15萬人通過網絡直播觀看了會議。記者獲悉,新的高中語文統編教材將於2019年秋季投入使用,廣東是否成為第一批使用新教材的省份目前尚未確定。新教材最大的變化是,閱讀量和難度提升,以任務群來組織語文學習,建立了「精讀—自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教學體系,學生必須從「學會」轉向「會學」。

廣東2019年是否用新教材還未確定

高考改革,啟用新教材是重要內容。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於今年1月16日正式頒布,但目前高中學生使用的仍然是舊教材,新的統編教材將於2019年秋季投入使用。  

教育部統編高中語文教材編寫組成員王本華表示,根據目前的通知信息,2016年、2017年啟動高考綜合改革的試點省份,於2019年使用新教材;2018年啟動高考綜合改革的省份,則由各省自由選擇是否在2019年開始用新教材。

廣東是2018年啟動高考綜合改革,是否將於2019年使用新教材?王本華表示,這還取決於廣東省的決定和選擇。

變化一:「學會」轉向「會學」

與舊教材相比,新教材有什麼變化和特點?首先是理念:凝練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注重對學生語言、思維、審美、文化的培養。

「為什麼要學語文?是為了培養學習、生活、工作中能駕馭語言、語文的公民。」教育部高中語文課標組核心成員蔡可介紹,新教材從知識本位轉為育人,「以前強調知識的學習,但在知識爆炸的年代,知識是學不完的,因此教育觀念也從『學會』轉為『會學』,注重讓學生面對複雜的現象,能提煉問題,解決問題。」

變化二:任務群為導向 注重提升能力

「新教材連目錄都跟以前不一樣。」王本華介紹,以往的語文教材分單元、課文,新教材則以任務群為導向,「以前的教材每一課就是一篇課文,但新的教材除了有一課一篇課文的,還有一課包含幾篇課文的。過去所有的文本都需要老師做文本解讀,精讀細講,新教材要求的不僅僅是讓學生把某一篇文章吃透,而是真正掌握一種能力,提升語文的核心素養。」

王本華介紹,新的高中語文必修課程包括「語言積累、梳理與探究」、「整本書閱讀與研討」、「跨媒介閱讀與交流」等7個學習任務群。

任務群教學使語文教學從以往的內容分析走向整合設計。整合學習情境、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和學習資源,引導學生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提升語文素養,是整合性、主題性、單元性教學,是情境化、問題化、任務化教學。

從教師的「教」再往前走一步,走向引發學生自主的、多樣化的語文實踐;從教材的學習再往前走一步,走向基於教材的語文學習資源;從教室空間再往前走一步,走向課內外整合的一體化教學。

變化三:閱讀量大增

與舊教材相比,新教材的課文篇目略有減少,但難度增加,傳統文化佔比達到50%。「篇目少了,但閱讀量是增加的」,王本華表示,新教材倡導建立「精度-自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教學體系,「未來閱讀與高考得分正相關。」

蔡可解釋,精讀課文旨在讓老師教授閱讀方法,教完方法後進一步遷移,讓學生自讀一部分課文,最後進一步引入更廣泛的課外閱讀,引導學生去建立起一個面向生活的、完整的閱讀世界,讓學生能夠進入到多樣化的、自主的語文學習實踐中,同時強調學生整本書閱讀的能力。

近年來,高考的閱讀面涉及到哲學、歷史、科技等各種類型,提升閱讀能力成為了高考語文的重中之重。如果孩子不經常閱讀,考試時閱讀速度太慢就會吃虧。

廣州:已啟動智慧型成長閱讀項目

面對高考新形勢,廣州如何應對?據了解,為了提升廣州學生的整本書閱讀能力,廣州市教研院啟動了智慧型成長閱讀項目,目前已經有110所試點學校。借用大數據和網際網路平臺,實現人、書、網三者結合,可以精準統計每一個學生的借了什麼書、借書量是多少,哪個學校的圖書館借閱量高等等,用大數據分析學生的閱讀情況和閱讀興趣。

編輯:Nancy

相關焦點

  • 統編《語文》教材的四大變化
    從今年秋季開學起,全國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三個科目,將全部統一使用由教育部組織編寫的教材。在三科當中,統編《語文》教材最受社會關注。在此,我們邀請參與教材編寫的專家為老師、學生和家長解讀其中的變化。
  • 今秋小學初中新生改用統編語文教材
    今年秋季開學起,我省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七年級和八年級(下)(法治教育專冊)統一使用統編教材,語文一年級、七年級統一使用統編教材,歷史七年級統一使用統編教材。其他年級冊次繼續使用原選用出版社出版的教材。  同時,今年教育部發布了新修訂的《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明確將小學科學課程起始年級調整為一年級。
  • 上海市高一年級啟用教育部統編教材
    新學期開始,上海市高一年級將啟用由教育部統編的全新語文、歷史和思想政治教材。在這三科統編教材中,語文教材尤其引發廣大師生和家長關注:一是古詩文比例大幅增加,二是教材提出了整本書閱讀等全新教學要求。  可以說,全新語文教材正在傳遞出語文教學的新信號——語文不再只是「掰開了揉碎了」的字詞句學習,在豐富的閱讀和社會體驗中提升語文核心素養,將是學好語文的關鍵。記者了解到,今年暑假期間,滬上高中語文教師已接受了全新統編教材的培訓。古詩文佔比高?
  • 新學期統編教材"全覆蓋" 《語文》有四大變化
    在三科當中,統編《語文》教材最受社會關注。在此,我們邀請參與教材編寫的專家為老師、學生和家長解讀其中的變化。變化1先學識字再學拼音打開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首先看到的是「我上學了」的欄目,在「我上學了」之後先編排了一個識字單元,之後才是拼音教學。
  • 統編語文教材編寫背後的故事
    ……作為教育部統一組織編寫的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教材,是如何在文章內容、語言文字、插圖版式等方面做到正確、規範、細緻、嚴謹的?日前,記者採訪了統編小學語文教材執行主編陳先雲。  教材插圖讓人們走出「寒號鳥是鳥」的誤區  「《寒號鳥》是一篇流傳甚廣的寓言故事,但對寒號鳥的形象,卻長期存在誤區。
  • 教育部通知:中小學的新教材開始普及,3本統編教材有變化
    其中,3科統編教材將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全年級覆蓋,具體包括道德與法治,語文以及歷史。在這三科教材投入使用之後,教育部將會建立相應的跟蹤調研機制,充分了解新教材的使用情況和使用效果。下一階段,中學生的教材將基本統一,都使用教育部統編的教材,改編原有的「一科多版本」局面。
  • 統編《語文》教材的四大變化:先學識字再學拼音
    周瑾言從今年秋季開學起,全國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三個科目,將全部統一使用由教育部組織編寫的教材。在三科當中,統編《語文》教材最受社會關注。在此,我們邀請參與教材編寫的專家為老師、學生和家長解讀其中的變化。
  • 圍繞高中統編教材 探討語文教學改革
    2019年8月26日上午,「國家統編高中語文教材教學研討會」在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順利召開。今年秋季,國家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將在6個省市進行試用。統編教材秉承《高中課程標準》的教育新理念,在教材內容設計、教學過程組織與實施等方面均有較大的變化。
  • 新統編語文教材有哪些新變化?我們跟教材編寫者聊了聊
    8月27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高中思想政治、語文、歷史教材投入使用及義務教育三科統編教材全覆蓋工作情況。新版高中統編三科教材終於要和大家見面啦!隨後,有關高中語文新教材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作為最重要的一門學科,語文教材的變化,是所有家長、老師最關心的問題!那麼,這次公布的語文統編教材,又有什麼值得家長關注的重大變化呢?
  • 今年9月小學初中語文一律用統編教材,有哪些重大變化?
    根據教育部規定,從今年9月份秋季學期開始,小學和初中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三門學科將統一使用統編版教材,其中《語文》教材變化備受關注。記者了解到,江蘇大部分小學三年級以上年級段正在使用蘇教版教材,今年9月將統一更換成統編版教材,新的小學語文統編教材閱讀量大大增加,強調核心素養與能力提升,古詩文篇目由原來的75首增加到129首。
  • 統編小學語文教材中的爭議與回應
    「統編本」教材審查首次實行學科審查、綜合審查、專題審查和終審制。 (視覺中國/圖)(本文首發於2019年10月31日《南方周末》)「幾年來教材的編寫和修訂過程,就是持續不斷解疑、釋疑的過程。」從2019年秋季新學期開始,中國義務教育階段所有年級開始統一使用由教育部組織編寫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三科教材,簡稱「統編本」。
  • 《登泰山記》入選高中語文新課本,六省高中新學期啟用統編新教材
    8月27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高中語文、歷史、思想政治三科統編教材投入使用及義務教育三科統編教材全覆蓋工作情況。據悉,高中三科統編教材9月將在北京、上海、天津、山東、海南、遼寧6省市普通高中起始年級率先使用。統編教材有哪些變化?28日,記者採訪了多名一線名師,對新教材進行解讀。
  • 統編教材編寫專家回應:語文歷史教材為什麼這樣改
    自去年9月1日義務教育階段三科統編教材投入使用,與教材相關的討論就此起彼伏,一直沒有間斷過。比如「衛青、霍去病為什麼從歷史教科書中消失了」「小學一年級為什麼要先學識字後學拼音」「古詩文篇目增加是否增加了學生負擔」……  近日,教育部相關負責人和教材編寫的多名專家接受了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獨家採訪,在答疑解惑的同時,引導人們對教材有更加理性的思考。  為什麼教材一點「風吹草動」都會成熱議焦點?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怎麼教?教材編寫組解讀思路
    普通高中《語文》全套教材共5冊,其中必修教材分上、下2冊,選擇性必修教材分上、中、下3冊。 一、編寫思路 教材編寫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突出正確政治方向和價值導向,注重發揮語文課程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功能,強化綜合性、實踐性,著力提升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一是統籌安排教材內容,有機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普通高中三科統編教材突破了什麼
    今年秋季開學,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語文、歷史三科統編教材開始在北京、天津、遼寧、上海、山東、海南6個省份率先使用,其他省份根據新高考推進和各地實際情況陸續推開,2022年前將全部使用新教材。8月27日,教育部召開發布會,介紹高中三科統編教材投入使用及義務教育三科統編教材全覆蓋工作情況。
  • 2019四川省普通高中新變化:思想政治、語文、歷史統編教材將投入使用
    8月27日上午,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高中三科統編教材投入使用及義務教育三科統編教材全覆蓋工作情況。  三科教材是如何組織編寫的?三科教材的主要特點有哪些?教育部相關負責人10問答詳解,一起來看  1.統編高中三科教材的背景。  一是貫徹中央重大決策部署。教材建設是國家事權,體現國家意志。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教材建設,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和論述。
  • 教育部統編教材將於今年9月在北京上海等6省(市)投入使用
    8月27日上午,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教育部組織編寫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語文、歷史教材,經過兩年多的編審,將於2019年9月率先在北京、天津、遼寧、上海、山東、海南等6省(市)普通高中投入使用。而浙江省也將從明年開始,實施新課程、使用新教材。也就是說,現在新初三年級的學生,將是新教材的第一批使用者。
  • 140多位編者耗時5年 國家統編義務教育教材改革之路
    這次一起統一改用「教育部編義務教育教科書」的,是義務教育一年級和七年級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這三門科目的課本。出版發行單位為人民教育出版社。  先識字再學拼音,是語文新教材的一大改變。此外,一些曾經被取消的老課文復出,小學課本中的古詩文篇目也相較先前增加了60篇。
  • 高中思政、語文、歷史,將逐步使用統編教材
    12月19日舉行的「統編三科教材教學研討會」上,人民教育出版社總編輯郭戈透露,高中也將在未來幾年逐步實現三科統編教材全覆蓋。同時,一系列基礎教育階段統編教材「落地樣板」也在研討會上亮相。所謂統編三科教材,是指思想政治(道德與法制)、語文、歷史三科教材。
  • 教育部發布高中統編三科教材,滬新高一今秋使用,目錄先看
    昨天,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高中統編三科教材投入使用及義務教育三科統編教材全覆蓋工作情況。2017年教育部啟動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語文、歷史教材統編工作。經過兩年多的努力,教材編審工作全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