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必讀!新統編語文教材有哪些新變化?我們跟教材編寫者聊了聊

2020-12-19 用英語講中國故事

8月27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高中思想政治、語文、歷史教材投入使用及義務教育三科統編教材全覆蓋工作情況。新版高中統編三科教材終於要和大家見面啦!

隨後,有關高中語文新教材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

作為最重要的一門學科,語文教材的變化,是所有家長、老師最關心的問題!

那麼,這次公布的語文統編教材,又有什麼值得家長關注的重大變化呢?

小編特意邀請了新版高中語文教材的編寫者、《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叢書副主編何杰老師帶領大家一起解讀新版教材~

何杰老師

全國知名語文特級教師

新版高中語文教材的編寫者

《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叢書副主編

北京師範大學基礎教育研究員

何杰老師對中學語文特別是作文教學有多年精深研究,曾常年參與高考作文閱卷評分標準制訂。他教的文科實驗班在全國享有盛名,被稱為「北京市文科第一班」;他的學生在歷年高考中取得包括北京市文科狀元在內的優異成績,每年都有多名學生考入北大、清華

古詩文佔比近半

語文統編教材精選反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經典名篇,注重題材的多樣性和體裁的覆蓋面,從古風、民歌、絕句、律詩到詞曲,從諸子散文到歷史散文,從兩漢論文、魏晉辭賦到唐宋明清古文,從文言小說到白話小說,均有呈現。共選入古代詩文67篇(首)佔全部課文數(136篇/首)的49.3%。其中古詩詞33首,古文34篇。而今年高考北京卷文言文和古詩文的考查分數就高達44分!

對於這個變化引起了網友的高度關注和熱議。

Q:

何老師,新版教材共選入古代詩文67篇(首),佔全部選文數(136篇/首)的49.3%。語文新教材的文言文比重受到普遍關注,這體現了語文教育哪些新的趨勢變化?是否意味著背誦量和課業負擔會增大?

A:

古詩文增加其實這是整個國家意志的一個體現,通過教材內容的增加,希望能夠引導我們的中學生增強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更加了解我們的國家。這種增加並不會增加學生負擔,事實上必須背誦的篇目並沒有增加。但是,通過讓我們的學生都讀這些古詩文,可以讓他們更加了解我們的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整個新教材編寫特別強調的一點就是「立德樹人」,作為語文課,它也是中國語言課,所以立德樹人肯定是第一位的,就應該加強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所以要加大古詩文的比重。

事實上,不僅是在高中,大量增加古詩文也體現在小學和初中,新的語文教材一年級到六年級古詩詞128篇,增加87%。初中語文的古詩詞增加51%。

闢謠魯迅未退出語文教材

而在這次的統編新教材中,課文選材上體現了革命文化。魯迅的《拿來主義》《紀念劉和珍君》等5篇文章入選,所以魯迅並沒有退出語文教材,家長們別被誤導啦。

袁隆平、屠呦呦入選語文教材

新版語文教材注重選取反映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時期的作品。有的謳歌時代楷模,讚頌自力更生、執著探索、忘我奉獻的寶貴精神。

《喜看稻菽千重浪——記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袁隆平》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左二)在示範

還有《青蒿素:人類徵服疾病的一小步》,這篇課文是將屠呦呦在2011年獲獎感言及同年發表的論文改編而成。

此外,教材還選入了十多篇外國文學文化經典作品,有《復活》《百年孤獨》《哈姆雷特》《致雲雀》等。對於這類作品的選取,重視文學性和思想性的統一,注意引導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進行分析,發展批判性思維,增強文化理解能力,提升文化鑑別力。

看了新版教材的目錄之後,大家有沒有覺得,仿佛在哪裡見過這些故事呢?

沒錯!就是CHN Stories 精心打造的《用英語講中國故事》系列叢書。這本書中包含了很多經典的中國傳統故事、古代人物故事,以及中國精神、中國成就等故事,在倡導文化自信的今天,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自然成為語文教材編寫的重點和方向

Q:

何老師,新版語文教材中對當代中國成就、中國精神等選題的非常側重,特別是有幾篇課文與《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叢書內容高度重合,您當初在叢書選材上是否有意為之,增加這些故事的比重意義在哪?

A:

當代題材的增加,應該說當時編寫《用英語講中國故事》時,確實是有意而為之,並不是為了和教材相統一,可以說是不謀而合。講好中國故事,既包括古代的中國故事,更包括當下的中國故事,講好我們當下的中國成就,就會更使我們的青少年對中國當代的道路、當代的國家制度以及我們的成就有更多的認同感,可以起到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應該說,我們叢書跟新教材編寫思路是不謀而合。

Q:

結合《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叢書和新的語文教材變化,您覺得它在中小學生語文學習中能扮演什麼角色?能否解決中高考作文缺經典素材這一痛點問題

A:

新的教材和《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在選材上有大量的不謀而合之處。所以,我們在這本書應用的時候,可以與我們的作文學習相結合。學生在寫作文的過程普遍面臨一個問題就是:缺素材。《用英語講中國故事》正好可以提供很多傳統文化、當代中國成就、中國精神等素材。事實上,整個現在中小學的作文其實就是在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題目在講中國故事,只不過呢,具體的題可能會不一樣。

看到這麼多耳熟能詳的「中國故事」被收錄進新版高中語文教材,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同時,心裡卻是滿滿的驕傲!

接下來,有圖有真相~小編給大家具體盤點一下——

入選新版語文教材的中國故事

故事一:雜交水稻的誕生

「袁隆平經過嚴密的研究思考,認為這樣的植株一定存在於現有的水稻田中,可能是基因突變的結果。於是他邁開雙腿走進水稻田,開始尋找世界上誰也沒有見過的雄性不育株。

Through concentrated research and study, Yuan Longping found the correct gene would only result from seedings planted in the existing paddy fields. So he personally trudged through the paddy fields searching for rice stalks that would produce male sterile rice.」

——節選自《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基礎級》

「雜交水稻的誕生」

語文課本選入文章《喜看稻菽千重浪——

故事二:挽救百萬生命的青蒿素

「一句話如醍醐灌頂,指明了屠呦呦團隊的研究思路,終於在 1972 年從青蒿中提取出抗瘧的有效成分青蒿素,對瘧原蟲抑制率達到 100%!

There was much wisdom in that one sentence, pointing to a brand-new direction for Tu and her research team. Finally, in 1972 an extract of artimisinin was found to be one hundred percent effective against malarial parasites! 」

——節選自《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基礎級》

「挽救百萬生命的青蒿素」

提起屠呦呦教授,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了,屠呦呦教授是一位中國女藥學家,曾獲得過「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經過多年的研究與實驗,她與團隊終於提取出青蒿中的有效藥物。對中國,乃至全世界的人民都有著非常大的貢獻,挽救了無數條生命。

故事三:售貨員張秉貴和他的絕活兒

「張秉貴只是個平凡的售貨員,在心裡一直把「為人民服務」擺在最高的位置,哪怕是普通的崗位,也要幹得精彩,讓顧客滿意。有顧客說,看著他熱情的樣子,就好像「心裡燃著一團火」。

Zhang Bingui was an ordinary shop assistant, but in his heart 「Serve the People」 always had pride of place. One customer said that on seeing Zhang’s warm attitude it was as though a 「spark had been kindled in his heart.」」

——選自《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基礎級》

「售貨員張秉貴和他的絕活兒」

高中一年級語文必修·上

故事四:棄醫從文的魯迅

「好長一段時間裡,魯迅的心總是平靜不下來。他心情沉重,思緒萬千,他想道:自己遠涉重洋,來到異國他鄉,本想學習先進的醫術,回國後治病救人,但如果治好了病人的身體,而人們的精神依舊麻木,中國還會有希望嗎?

For a long time, the agitation in Lu Xun’s heart would not die down; he was tormented by deep emotions and conflicting feelings. He thought, 「I have travelled far across the ocean to an alien land to study advanced medicine, so that I could return home and help my people by curing their ailments. But if I only heal their spirits remain numbed, what hope will there be for China?」」

——選自《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基礎級》

「棄醫從文的魯迅」

新版高中語文教材、中高考改革都增加了更多中國傳統文化內容的考查。

近五年新課標全國卷以及北京卷中,傳統文化在高考英語作文的主題及側重方向逐年增多。

現在的中小學生作文要表達對社會的思考,其實就是在用他們自己的方式來講中國故事。

而《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叢書,從一開始就瞄準青少年英語學習者痛點,通過本書給出完整的解決方案。學生可在這些素材的基礎上,再做深度加工,把這些故事背後的意義挖掘出來,就可以豐富我們中小學寫作。

《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叢書以中英雙語的形式,選取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具代表性、最經典的中國故事,通過不同級別內容的變化,不僅能幫助青少年中英文閱讀和寫作能力雙重提升,還能幫助青少年在跨文化交流中,學會用國際化的語言講好我們中國的故事。

對外交流不會講述中國文化?

中高考作文缺經典素材?

一套叢書直擊兩大教育痛點!

用英語講中國故事

Stories of China Retold in English

由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組織國內外教育界、翻譯界權威專家編寫。本書採用漢英對照形式,通過不同級別內容的變化,幫助青少年中英文閱讀和寫作能力雙重提升。

《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基礎級)

讀本所選擇的故事素材力求典型,重點突出一個完整故事的講述。希望青少年在閱讀之後,能夠用英語講述或複述這些故事,進而培養用英語傳播中國文化的能力。

《用英語講中國故事》(提高級)

不僅要講述一個故事、事件,更是通過夾敘夾議的方式,結合故事發展過程、人物個性命運的展現,引導青少年理解故事與人物的思想價值,增強對中國精神的理解。

《用英語講中國故事》(熟練級)

中英文表現難度進一步提升,更注重敘議結合,使青少年理解故事所含的文化精神同時,增進理性思辨能力,引發對中國精神巨大價值的思考。

感受雙語誦讀經典之美

中國人必讀經典

「萬世之書」《論語》不可錯過

國內首本中英雙語論語音頻書

《論語》(中英雙語·誦讀版)不僅可以滿足您學習經典感悟先哲智慧的需求,我們還邀請高考英語聽力和中文播音員錄製雙語音頻,掃描書後二維碼就可以進行聽讀練習,讓您充分感受雙語誦讀之美。

CHN Stories 邀您共讀中國故事

一起讓世界更了解中國!

想了解更多中國故事,請關注我們

相關焦點

  • 《中華名師談》第三期:部編版教材實施後,如何學好中小學語文?
    2019年初,教育部發出通知,我國中小學生的歷史、語文、道德與法治統一換成「部編本」教材。教材的改變直接關係到之後的考試標準,牽扯到學生的未來規劃。為了讓廣大學生家長更好地了解到語文教材的變化,本期我們特意邀請御夫子大語文教學副校長唐恩澤,來跟大家聊一聊部編版教材改革浪潮下,如何學好中小學語文的問題。
  • 統編語文教材編寫背後的故事
    ……作為教育部統一組織編寫的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教材,是如何在文章內容、語言文字、插圖版式等方面做到正確、規範、細緻、嚴謹的?日前,記者採訪了統編小學語文教材執行主編陳先雲。  教材插圖讓人們走出「寒號鳥是鳥」的誤區  「《寒號鳥》是一篇流傳甚廣的寓言故事,但對寒號鳥的形象,卻長期存在誤區。
  • 今年9月小學初中語文一律用統編教材,有哪些重大變化?
    【現場觀察】書店第一批統編版教材賣空17日上午,記者來到位於新街口的新華書店教育書店,不少家長正帶著孩子來買統編版新教材。「我想看看新教材是什麼樣的,媽媽說生字增加了,讓我暑假要開始背默。」一位開學上六年級的小男生告訴記者。
  • 統編《語文》教材的四大變化
    從今年秋季開學起,全國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三個科目,將全部統一使用由教育部組織編寫的教材。在三科當中,統編《語文》教材最受社會關注。在此,我們邀請參與教材編寫的專家為老師、學生和家長解讀其中的變化。
  • 統編教材編寫專家回應:語文歷史教材為什麼這樣改
    國家對教材如此重視,又花了這麼大力量組織編寫,為什麼教材中的一點「風吹草動」會立刻成為人們熱議的焦點?  專家們普遍表示,社會公眾討論教材的變化是非常正常的。「因為大家對教材總會有一些已經固化的理解,現在新教材跟以前不一樣了,一定會去探討這樣變化的合理性。」
  • 上海小一新生語文教材要換統編版 與滬教版相比有哪些變化
    原標題:小一新生語文教材開學要換統編版  據《勞動報》報導:開學臨近,對於今年要入學的小一新生而言,他們將使用教育部統一編寫的語文教材。勞動報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不僅是新教材在網絡上熱銷,配套的新教輔書昨天也首次亮相上海書展,吸引了不少家長選購。
  • 江蘇2017年秋季中小學「統編教材」目錄公布
    道德與法治、語文一年級、七年級將統一使用新統編教材,歷史七年級將統一使用新統編教材!江蘇省教育廳近日印發《江蘇省2017年秋季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和小學科學教學用書目錄》,並對教學用書相關事項進行明確規定。
  • 新學期統編教材"全覆蓋" 《語文》有四大變化
    在三科當中,統編《語文》教材最受社會關注。在此,我們邀請參與教材編寫的專家為老師、學生和家長解讀其中的變化。變化1先學識字再學拼音打開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首先看到的是「我上學了」的欄目,在「我上學了」之後先編排了一個識字單元,之後才是拼音教學。
  • 「部編版」語文教材文言文增加 篇目變化時代性更強(圖)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語文、歷史三科統編教材在山東率先使用,2017年開始在全國小學和初中起始年級統一使用的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統編教材,也將在今年秋季學期實現所有年級「全覆蓋」。  普高語文 古文佔了近半數  山東省特級教師、齊魯名師、青島二中高一語文組備課組長郝敬宏介紹,統編語文教材與原來的教材相比,選文不同,編寫體例和教學方式有了變化。
  • 教育部統編高中語文教材編寫組成員廣州講課本變化:閱讀量和難度...
    教育部統編高中語文教材編寫組成員廣州講課本變化:閱讀量和難度增加金羊網  作者:蔣雋  2018-12-29 金羊網訊 記者蔣雋報導:未來的高考,得語文者得天下,得閱讀者得語文。
  • 部編版」教材全覆蓋 學習方式要有變化
    根據三科教材統編統用、三年實現全覆蓋的要求,2017年秋季學期,全國所有地區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使用統編教材,2018年覆蓋小學初中一、二年級,2019年所有年級全部使用統編教材。大家簡稱其為「部編版」教材。  這其中,語文作為在中、高考中最重要的一門學科,教材的變化是所有學生家長最關心的。
  • 「部編版」教材全覆蓋 學習方式要有變化
    根據三科教材統編統用、三年實現全覆蓋的要求,2017年秋季學期,全國所有地區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使用統編教材,2018年覆蓋小學初中一、二年級,2019年所有年級全部使用統編教材。大家簡稱其為「部編版」教材。這其中,語文作為在中、高考中最重要的一門學科,教材的變化是所有學生家長最關心的。
  • 東營開學教材有變化 多年級使用教育部統編教材
    東營網訊 開學了,學生和家長們要注意教材的變化!教育部統一組織新編了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三科教材(以下簡稱「統編版教材」),自去年秋季開始在小學和初中起始年級使用,計劃到2019年所有年級全部使用統編教材。8月31日,記者從市教科院獲悉,我市教材改革先行一步,早在2016年語文、歷史兩科統編版新教材就在小學和初中一年級使用,道德與法治自去年開始在小學和初中一年級使用統編版教材。
  • 70年,看看中學語文教材發生了哪些變化
    轉眼走過70年,回想學生時代,無論你年過古稀,或者即將成年,手中必然出現過這樣一本書——語文課本。能成為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集體記憶,是課本獨特的魅力。70年中小學教科書的發展之路見證著教材建設和教育改革的足跡。70年,我們的語文課本經歷了哪些變化?
  • 江蘇新高一教材發生重大變化!
    新學期, 高一年級將啟用教育部統編版的語文、 歷史和思想政治教材。 新學期即將投入使用的新教材 主要有哪些變化?
  • 部編版教材全國推行,小學語文居然變化這麼大?
    它來了它來了,它帶著教材走來了!2019年秋季開學新學期全國所有的中小學生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都被要求統一使用部編版的教材。那麼,部編版的內容是變得簡單了還是變難了呢?用語文教材的總主編的一句話就知道部編版原來是「大魔王」,他說:「要讓高考的語文,有15%的學生做不完。」
  • ...高考|三年級|教材|三門|教育部|數學|語文作文|五年級|古詩文
    今年9月初新學期開始後,全國小學生和初中生將使用「部編本」三科教材,目前消息是從起始年級開始,各種版本教材將陸續退出舞臺。「部編本」是指由教育部直接組織編寫的教材。為什麼要編寫「部編本」?教材內容有何變化?注重培養學生的哪些能力?其中,以語文的變化最大,我們以語文為例,進行分析。本文文字較多,請您耐心閱讀!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怎麼教?教材編寫組解讀思路
    普通高中《語文》全套教材共5冊,其中必修教材分上、下2冊,選擇性必修教材分上、中、下3冊。 一、編寫思路 教材編寫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突出正確政治方向和價值導向,注重發揮語文課程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功能,強化綜合性、實踐性,著力提升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一是統籌安排教材內容,有機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今秋小學初中新生改用統編語文教材
    本世紀初,教育部推行新課程改革,把教材的選用權下放到地方,於是出現「一綱多本」。  除了語文,此次統一更換的教材還包括道德與法治、歷史。省教育廳發通知稱,根據中央要求,教育部組織編寫了義務教育段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教材,義務教育段一年級、二年級品德與生活和七年級、八年級思想品德教材名稱統一更改為道德與法治。
  • 統編語文教材執行主編講解:語文書為何這樣編寫
    統編語文教材。 中新網「奇怪,這筆順,這字怎麼都和我們小時候學的不一樣。」每每學校複習階段,陪孩子一起學習的家長就會遇到類似的問題。到底哪個是對的?標準是什麼?在日前舉行的統編三科教材工作座談會上,統編語文教材執行主編、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室主任陳先雲對家長、老師的一些有關拼音、古詩、文章修改、選文的經典性、標點符號等方面疑問進行講解。陳先雲告訴記者,教材的編寫,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統編小學語文教材自2017年秋季在全國投入使用以來,社會各界對其非常關注,通過各種渠道表達了對教材的看法和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