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山水玉雕 與天地為鄰

2020-09-15 玉界臻品和田玉

中國的玉雕藝術擁有悠久的歷史,豐富的文化內涵。它在藝術表現形式上追求超越形似之外的神韻,與中國的傳統書畫藝術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古往今來,多少文人雅士縱情山水,或移步換景捲入江山萬裡、或墨色點點勾勒煙雨江南、亦或是半壁山水寄望詩情意味,成就了多少流傳至今的詩詞畫作。可以說,山水之於中國,猶如血脈與生命不可分割。在中華民族的廣袤大地上,山之巍巍,水之湯湯,壯麗山河,風光無限。

墨玉子料-山水套壺 | 玉器編號:165577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山憑藉著其巍峨雄偉的形象,一直被人們崇拜著,「穩如泰山」、「安若泰山」等與山相關的詞語更給人一種「脊梁」的支柱感。山的意象,宏大沉厚。因此在我國的文化之中,「山」常被文人們同民族精神、家國情懷聯繫在一起。

墨玉子料牌-遠眺 | 玉器編號:156056

在先秦時期的《詩經·小雅》中就已經顯出了人們對於山意象認知,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此處的「高山」比喻的就是君子的高尚德行。春秋時期的儒家更是將「山」同仁者聯繫在一起,在孔子看來,山「通乎天地之間,陰陽和合,雨露之澤,萬物以成,百姓以饗。」 天地萬物,黎民百姓,就在這裡耕田,讀書,採菊東籬,戴月荷鋤。這便是仁者的包容。

碧玉掛件-仁者之樂 | 玉器編號:166960

孔子早在千年前說過,「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每個國家都有山有水,可是只有中國,山水融入了我們的性格,成為了我們的境界。讀懂多少山和水,就讀懂了多少中國。一山一水,一天一地,一陰一陽,中國在其中靜靜醞釀。我們說「天人合一」,其實就是浸潤在山水之間,感受天地的精神。山不僅能融入了我們的文化之中,成為品性的象徵,更是歷代文人墨客的精神歸宿。

墨玉子料牌-望終南山 | 玉器編號:166798

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謝靈運的「矧乃歸山川,心跡雙寂寞」,古時士人功成身退,就是隱寂於山林。現代人總以為是歸隱是失意的象徵,事實上,這反而是士人的最高追求——在與自然的共處中,尋得最高的自由。

黃玉-山水對牌 | 玉器編號:159142

文人們將其交織著愛、念、愁的情感投射於崇山峻岭之中,讓山成為情感的寄託,而玉雕師們同樣也將中國人對於山的深厚情感融入到了玉雕之中。玉雕師們披文入情,融情於山,用高遠的構圖,勾勒出層層疊加的山巒。儘管在大部分的玉雕作品中,「山」都是以陪襯的形象出現,但玉雕師並未吝嗇對山的刻畫,於是在方寸的玉上,我們不僅能夠領略到山的奇雄磅礴、險峻秀刻,還可以領略到山的清麗婀娜、精緻秀麗。

墨玉子料擺件-山居秋暝 | 玉器編號:149826

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山水,已經融入了中國人的性格。或許,等到世事看盡,我們仍要向山而歸。玉雕山水的創作,走到今天,帶著傳統文人的清風傲骨,也訴求著當代審美的簡約明快。傳統的精華與時尚的審美水乳交融,一方溫潤素淨的天地間,蘊藏大千美景也蘊藏心中萬千丘壑。

相關焦點

  • 「逸拍賣」擇山水玉雕 與天地為鄰
    中國的玉雕藝術擁有悠久的歷史,豐富的文化內涵。它在藝術表現形式上追求超越形似之外的神韻,與中國的傳統書畫藝術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古往今來,多少文人雅士縱情山水,或移步換景捲入江山萬裡、或墨色點點勾勒煙雨江南、亦或是半壁山水寄望詩情意味,成就了多少流傳至今的詩詞畫作。可以說,山水之於中國,猶如血脈與生命不可分割。在中華民族的廣袤大地上,山之巍巍,水之湯湯,壯麗山河,風光無限。
  • 玉雕山水裡寄託的都是「想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其實不僅是現代人有如此想法,古代那些動不動就登高遠足、吟誦風月的詩人也是如此,他們總在人生失意時寄情山水之間,尋求自然之樂,寬慰世俗之心,一掃心頭陰霾。 看著天地浩大,眾生渺渺,就會覺得與眼前的遼闊景致相比,生活中的那些事兒,也就是針尖大的小事兒罷了。
  • 何成苗:論玉雕山水之澄懷觀道
    這一禪境運用在玉雕山水中,也能精妙地呈現出審美主客體的交融;因玉雕藝人受「天人合一」等自然觀念的影響,在追求藝術創作的過程中著力表現物體的內在精神,將主體需要表達的感情寄託融入到玉雕作品當中,通過這一過程的轉換,賦予玉雕作品生命,升華玉雕作品之美。
  • 石雕世界,中國山水文化故事的詮釋
    玉石雕是華夏千年傳承的手工藝術代表,是中華幾千年文化見證之一,縱觀世界,古四大文明古國如今唯一現存和能夠維持的恐怕只有中國,作為傳統純手工藝術的玉石雕創作不但還能展現其精妙的手法,更能包容古今山水文化故事的講述。
  • 玉雕主題千萬個,為何鍾愛山水?
    玉雕說從影響料子價值的種、水、色、紋等因素這給大家分析一下。有些翡翠料子,種水上乘,到達冰種以上,而且沒明顯瑕疵,這樣的料子一般不會做山水,除非料子主人要求做山水題材。因為在翡翠文化中,種水高、完美度高的料子一般會優先考慮做觀音、佛。如果找不到佛像開臉位,就會考慮做花件、扣子等光素件。極少玉雕師會拿種水高、完美度高的料子做雕工複雜的雕刻件!
  • 從「三遷擇鄰」看孟母的教育智慧
    其中,孟母「三遷擇鄰」的故事流傳最廣,影響也最為深遠,被奉為古代教子經典案例,留給後人無限啟迪,在當今依然有著現實意義。 孟母「三遷擇鄰」的故事出自漢代劉向編撰的《列女傳》。據史書記載:孟子生有淑質,幼被慈母三遷之教。是說孟子的母親覺得兒子自小頗具資質稟賦,對孟子有著更高的期許。孟子年少時,孟家原在一處墓地的附近,孟子「嬉遊為墓間事,踴躍築埋。
  • 江門雙龍天著山水天地間氤氳的人本詩意
    今天來聊聊一篇關於江門雙龍天著山水天地間氤氳的人本詩意的文章,網友們對這件事情都比較關注,那麼現在就為大家來簡單介紹下江門雙龍天著山水天地間氤氳的人本詩意,希望對各位小夥伴們有所幫助。空滿禪理中,是山水天地間氤氳的人本詩意。「虛室生白,吉祥止止。」—莊子留白,是一種高深的藝術,是國人骨子裡的東方意境。空滿禪理中,是山水天地間氤氳的人本詩意。生活的智慧,藏在對人居的思考中。出則繁華,擁攬城市霓虹,入則靜謐,私享閒適時光。人居在城市中的具現,以己為中心,商業教育醫療生態等環繞周圍,醇熟配套居住氛圍立現。
  • 山水題材的玉雕作品為什麼最容易獲獎?山高水長意境無窮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在獲得大獎的玉雕作品中,山水題材佔了很大的比例,為什麼大家都那麼喜歡山水玉雕?一般來說,山水玉雕保留了傳統山水畫的精髓,山水玉雕用有限的景物給我們無限的想像,小橋流水人家,我們看到的是人間煙火,一山一水,我們看到的是整個大自然。部分山水玉雕細節雕刻得十分細緻,一花一木都栩栩如生,但是也有部分玉雕用很簡單的線條勾勒出山水的輪廓,給我們留下更大的想像空間。
  • 方寸之間天地闊—江南山水題材玉雕創作之心得
    從事玉雕以來多以手中的刀筆演繹江南的山水,注重崇古賞今、古今相融,畫面平淡清遠、清雅脫俗,以表達蘇式生活的人文思想與藝術情懷,形式有插屏,掛牌及中小擺件等。前者為豎幅構圖,遠處,山巒起伏,若隱若現;中處,清波浩渺,水霧迷漫;近處,古木參天,涼亭掩映,漁家駕著小船滿載而歸,營造出江南如詩如夢般的水鄉意境,令人想起「漁舟來往暮煙中」的詩情。後者為橫幅構圖,充分運用原石的凹凸起伏描繪出太湖的遼闊和水流的湧動,以及沿岸風光旖旎的壯美場景。
  • 厲害了「四會工」,在乎山水之間的玉雕,意境滿滿
    ,而山水鳥獸元素亦成就了無數留世佳作。在2020廣東「玉魂獎」玉雕作品評選賽中,數位玉雕師以玉為基,自然元素為材的創作意境滿滿。雖身處都市,他們卻以雕刻這種獨特的方式展現了蟲魚鳥獸的靈動風雅之姿、自然山水的空靈俊秀之美。
  • 坊巷為鄰,名士世交的合院人生
    巷道通幽境,緩藏著歷史時間軸上的歲月時光;高牆藏深院,依然是茂林修竹下的對弈或茶香……傳統的名士為鄰文化在這裡延續,再現千百年來中國門第之家的生活圖景。溯源坊巷的歷史,「五家為鄰,五鄰為裡,四裡為贊,五贊為鄙,五鄙為縣,五縣為遂」,可以說也是最初「鄰裡街坊」的藍本。坊巷,作為承載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建築規制,在一定程度上,亦沉積著幾千年來中國友好和諧的鄰裡之道。
  • 寄情山水,不如身於山水,看玉雕師是如何將粉絲之樂融入山水之中
    有一種設計創意,叫奇思妙想有一種製作工藝,叫精雕細琢有一種蛻變,叫化腐朽為神奇一起來欣賞出自張忠堯工作室私人訂製翡翠作品《山水之樂》: 我們年輕時可以觀海弄潮、擇流而居,到了一定的年紀有了靜定心態,何不妨在山地落腳,寄情山水,山包容著水,水邊給人喜悅,山地給人安慰。
  • 玉雕師告訴你怎樣的翡翠料子適合做山水掛件!
    玉雕主題千萬個,為何鍾愛山水?在之前的文章我有提到:山水,一直是我國文人墨客的最愛,不論是詩詞歌賦,還是琴棋書畫,其中各色題材都源自於山水,又離不開山水。極少玉雕師會拿種水高、完美度高的料子做雕工複雜的雕刻件!除了上述主題的市場價值更高外,還因為高檔完美料子用複雜雕工會給人造成「以工掩瑕」的誤會,從而拉低成品的整體價值!種水一般,但有色帶,而且色帶分布有意境,這樣的料子多做山水,這也是山水玉雕師比較喜歡的料子。
  • 灼石歲月,精巧天地——玉雕匠人劉春雷
    有人說,玉雕是「活」在石頭上的藝術,承載了悠久的歷史文化,擁有超高的技藝,與無限的智慧。玉石更是具有表現力的,也是能夠隨玉雕師的刻刀來進行創作的。玉雕在精雕絕刻之間,保留了美石最本真的特徵,一件玉雕藝術品,如何能夠讓作品顯現的更加生動,或者是說,如何更精準的凸出所要雕刻的對象,不僅要有精湛的雕刻技藝,更要原石的可塑性比較強。
  • 8萬送子進名校是現代版的「孟母擇鄰」
    筆者由此想到古代的「孟母擇鄰」故事:孟子很早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孟母就把家搬到了離父親的墓地附近,因為周圍是墓地,經常有人哭哭叫叫,孟柯也學著那些人。孟母見了,想:「這個居住的地方不是很理想的地方。」於是,孟母又一次搬家,搬到集市邊上。因為小販們都想賺錢,拼命招攬生意,孟柯也學著小販們一樣大喊,孟母見了,又想:「這個居住的地方不好。」
  • 絕美玉雕山水牌,讓您足不出戶就能欣賞到山水美景
    自古以來,中國人對山水的熱愛與情懷,已融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中。不論是詩詞歌賦,還是琴棋書畫,都有大量以山水為題材的作品。而玉石,自古就深受我國人民的喜愛,以山水為題材的玉雕作品更是不勝枚舉。玉雕山水牌,以畫入玉,將一山一水、一花一木、一舟一橋等鐫刻進方寸的玉石裡,使人們在賞玉的同時,還能欣賞到大自然之美景,可謂一舉兩得。玉上賞景,美玉美景相得益彰!
  • 欣賞中國大師玉雕作品,雕工小中見大,山水相依悠然自得
    新疆和田青白玉雕,雕工細膩靈秀,小橋流水,茶餘飯飽後,觀景散步忙,雕工小中見大,方寸之中,小橋古鎮,遠離塵囂,山水相依,悠然自得,淳古非今俗,流連到夕陽和田玉擺件,玉質溫和,精工雕琢,布局合理,刀法細膩,造型準確,寓意美好,傳統山水畫布局 結構合理,詩意盎然,心裡江南,手中美玉,
  • 中式玉雕 | 將自然融入玉雕,將情懷帶給生活
    玉雕作品以講究形似,但更追求神韻,其創作手法深受中國書畫的影響,形為神載體,神則是最終的目的,使玉雕有形神兼備的意境。黃玉掛件-金蟾 | 玉器編號:165623古書有載:「賞玉容天地玉,美於形,貴其質,聚日月之光華,蘊山川之秀美,玉雕承載了造物者賦予的靈氣,千百年來,一直是人們追求美的方向。雖然大多數玉雕咋看下是靜止的,然而仔細觀賞,卻在靜穆中能看到靈動,於呆板中看到靈氣。玉雕講究的是靈動之趣,動是生命的象徵,靈動中才能彰顯玉雕之魂。
  • 一楫春風一葉舟,萬頃波中得自由——玉雕中的那隻扁舟
    本文來自玉雕名家官網憑舟而渡,是古代人主要的交通方式。尤其是在南方的水鄉澤國,人們擇水而居,「以船為車,以楫為馬」,舟楫渡生。舟,成為了水鄉最重要的意象,小橋、流水、人家,百舸穿梭、帆影點點,不僅積澱成富有濃鬱水鄉特色的風俗民情,更形成了深厚的船文化底蘊,被歷代的文人墨客所抒寫。
  • 玉雕大師——陳朋旭
    ,文心讀玉藝術團隊總設計師,多次帶領文心讀玉藝術團隊奪得國家重量級玉雕比賽「天工獎」、「玉石百花獎」金獎。在玉雕設計領域推動了中國意境山水、意境掛件的設計的新高潮。1992年畢業於南陽理工學院寶玉石專業,2001年從事玉雕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