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丈夫畫糖畫捏麵人 媳婦吹糖人|小夫妻擺攤國慶7天賺了一萬五
小夫妻倆,一個畫糖畫,一個吹糖人,靠自己手上的「絕活兒」,將一鍋糖漿變幻出多姿的作品,通過勤勞讓生活變得有滋有味。丈夫王洋,30歲,別看他外表粗放,一雙大手玩起糖畫卻遊刃有餘,以勺為「筆」、用糖作「墨」,在他的手下,龍、鳳、麒麟、蝴蝶、鯉魚一會兒工夫就畫好了。王洋手巧,還能捏出各式各樣的面人,攤位上的面人大多都是卡通動畫人物,豬豬俠、機器貓、黑貓警長、憤怒的小鳥、小豬佩奇……都十分可愛。
-
30秒吹出一個惟妙惟肖的糖人,「絕活」驚呆小朋友
一團「窩窩頭」形狀糖塊,弄成糖稀再拉長,形成一根細長的通氣管,一邊吹一邊捏……不到30秒,一個惟妙惟肖的糖人就「降生」了。這變戲法似的民間絕活,讓圍在攤位旁的小朋友一個個看得目瞪口呆。小朋友們圍觀朱紅彥師傅做吹糖。
-
回憶殺,吹糖人的來歷,我們每個成年人兒時的情懷
吹糖人的關鍵技術在吹和捏的功夫上,製糖人先將一小塊飴糖放在手心壓扁,然後在握起拳頭,用另外一隻手的手指從手心穿過,把糖塊堆成管狀,再把管的最上端咬掉之後就可以吹了。製糖人鼓起腮幫子,不一會兒就吹成薄皮中空的扁圓球狀,再用靈巧多變的手法,捏出造型各異的花鳥魚蟲人物百態等等,有的還塗上花花綠綠的顏色,深得人們的喜愛。第二種叫做畫糖人了。
-
國內正在逐漸消失的特色小吃,吹糖人上榜,有錢也不一定能吃到
國內正在逐漸消失的特色小吃,吹糖人上榜,有錢也不一定能吃到說到小吃相信很多人都是不會陌生的,現在人們可以吃到的小吃多種多樣,受到很多人的喜愛,但是對於很多人來說這些小吃都不是他們熟悉的,特別是老一輩記憶的小吃很多都是傳統小吃來著,只是很多傳統特色小吃已經是逐漸消失
-
兒時的記憶 吹糖人
津彩非遺中國力量【兒時的記憶 吹糖人】說起吹糖人,就不得不提天津非遺項目吹糖人的傳承人張福泉張老師。60多歲的張老師出生在糖人世家,這也讓吹糖人畫糖畫順理成章成了張老師的技能之一。吹糖人看著簡單,可需要手、眼、嘴協調配合。
-
宿遷白鹿湖畔的民間藝人史德生:三代傳承吹糖人
宿城區耿車鎮白鹿湖畔,有一個民間手藝人名叫史德生,他是史家第三代吹糖人手藝傳承人。他吹糖人30多年,足跡遍及大江南北,靠吹糖人,他讓家人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昨天,記者來到耿車鎮採訪,說起史德生,大家都戲稱他是白鹿湖畔「第一吹」。
-
這是一個藝術範兒的美食節 吹糖人、糖畫、捏麵人……小時候吃過的...
剛走進大召前街,記者就和許多市民、遊客一樣,被一位吹唐人的民間藝人吸引了。只見他從容器中取出一塊軟軟的糖,在手中隨意拉扯幾下,糖仿佛活了一樣,跟隨著老藝人的手變化著形狀。一會兒「長」出一條尾巴,一會兒出來一個尖尖的頭,然後是四肢、耳朵、鼻子、眼睛,一隻憨態可掬的小老鼠就出現在大家眼前。
-
天津民間藝術:這幾種「糖畫」形式你見過幾個?
印象最深的便是賣糖人兒的,糖人多見「吹」、「畫」兩種形式,各有趣味。一、吹糖人兒在上個世紀,天津的大街小巷,常有民間藝人擺攤兒支點,當場吹糖人兒出售,既展現手藝,又招攬生意,光顧的買者多是孩子。舊時糖人兒的原料多為黃米麵和蜂蜜,因黃米麵粘稠度比較高,可塑性強。
-
民俗文化之一一吹糖人
民俗文化之——吹糖人藝人指導吹糖人製作糖人是一種漢族傳統手工技藝,製作者多挑一個擔子,一頭是加熱用的爐具,一頭是加熱用的爐具,另一頭是糖料和工具。吹糖人藝人據說宋代就有糖人,多是平面造型路金,如同今天的糖畫,時稱戲劇糖果,後來也被稱作稠糖葫蘆、吹糖婆麻婆子、打鞦韆稠飴、糖宜娘、糖官人、塘寶塔、糖龜兒等等。
-
吹糖人,做風箏......解放公園帶我重回了一次童年
25日,一場讓人重回童年的「達人絕活」文創市集,在解放公園開展,吹糖人、轉糖畫、做風箏、玩草編......傳統手工藝喚醒現場很多大朋友的純真記憶,也給很多小朋友的童年時光,增添了一筆美好。從一團「窩窩頭」的糖塊形狀,到糖稀拉長,形成通氣的小細管,一邊吹一邊捏......不出30秒,一隻精緻的糖人就誕生了
-
鄢小剛:80後「糖人鄢」的糖畫人生
攤主名叫鄢小剛,一位穩重的80後,熟悉他的人都稱他為「糖人鄢」。 2004年,當時一位姑姑在廣西開錳礦廠,鄢小剛就從故鄉江西踏上了前往南寧的列車。兩年之後也就是2006年,他只身前往四川學習自己一直熱愛的糖畫藝術,到現在與糖畫藝術結緣已有7個年頭。 2012年,他的妻子也開始學起了糖畫藝術,之後,妻子在南湖公園做糖畫,鄢小剛就在人民公園這邊開創糖畫市場。
-
糖人是怎樣製作的呢?吹糖人可以吃嗎?
現在的集市上不經常見到了,在小時候只要一有集,就少不了那些畫糖人,吹糖人的身影。把熬的糖稀吹成鼓鼓的一個造型,但是師傅是怎樣吹起來的呢,有什麼技巧呢?今天來學習一下。據說,吹糖人兒的祖師爺是劉伯溫。據說吹糖人技藝始於明末清初,製作時把糖稀熬好,用一根麥秸杆挑上一點糖稀,在對這麥秸杆吹氣,糖稀隨即像氣球一樣鼓起,在通過捏、轉等手法配合吹起塑成各種造型。最後用竹籤挑下,冷卻後成型。吹糖人以動物造型居多,體態豐滿,常見的是以十二生肖為內容。吹出的糖人質地很薄,易碎。按照其製作工藝的不同,可分為三種:吹糖人、畫糖人和塑糖人。
-
中國傳統手工藝:糖人的故事
中國傳統手工藝關於「糖」的文化多種多樣,今天的故事主題是關於中華傳統手工藝-「糖人」的起源故事。據說糖人技藝盛於明末清初,常見的是以十二生肖為內容。「糖人」技藝可分為三種:吹糖人、畫糖人和塑糖人。通過用靈巧多變的方法,吹出糖人造型各異,有花鳥魚蟲、人物百態等。
-
農村大媽跑遍全國廟會畫糖人,一年到頭難回家日賺上千
還記得小時候在廟會上吃過的畫糖人嗎?這種在民間流傳多年的藝術,伴隨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成長。日前,在山東濱州一美食節上,就有一名農村阿姨在畫糖人,5元錢一個,十分受歡迎,一天下來收入幾百元,好的時候能有上千元收入。
-
吹糖人 糖畫 這場非遺美食200人競技 誰是最強傳承人
作為在這次活動中設置的競技板塊之一,主辦方組織了吹糖人、糖畫類項目的現場拼比活動,來自溫州各縣(市、區)的吹糖人、糖畫類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上臺競技,一比高低。來自鹿城的吹糖人曹達豐說,吹糖人在他曹氏家族傳承已經100年歷史,於2014年列為溫州市第八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他為該項目傳承人。曹達豐一邊介紹製作工藝,一邊動手製作。
-
新疆小夥痴愛做糖人 兩噸白糖學熬糖
原標題:新疆小夥痴愛做糖人 兩噸白糖學熬糖新疆小夥痴愛做糖人 兩噸白糖學熬糖他願手藝不失傳都市消費晨報、亞心網訊 (記者秦金俐 圖/陽光)糖人師傅把擔子放在路邊,架上炭爐熬糖,擺上畫著花鳥獸蟲的圓盤,不久總會「呼啦啦」圍過來一群孩子,一個孩子轉動圓盤,指針停在了小鳥圖案上
-
捏麵人畫糖畫吹糖人 四位手藝人相聚青島(圖)
所以每年蘿蔔元宵糖球會,我都會去扎一頭,看看別的師傅們怎麼做糖畫。很幸運,去年節會上,我認識了一位來自四川的師傅,跟著他學了兩個月糖畫技藝,才有了不小的長進。」 周丕春介紹,畫糖畫,熬糖很容易,最難的是碾糖和拉絲。比如畫錦鯉,要把熱好的糖漿碾成薄薄的一層做魚鱗。畫龍王,則要將糖拉成極細的絲繪成雲朵。糖漿受涼變硬之後很脆,要保證畫得美觀又不斷裂,自己練了很久。
-
糖人,糖人,吹糖人
他們就是製作糖人的人,糖人的原料由蔗糖和麥芽糖加熱調製而成,本色為棕黃色,也有的加入顏料或色素使之呈紅色或綠色。製作過程時火候的控制是關鍵,過熱則太稀容易變形,冷了又會太硬無法塑形。使用的工具很簡單,多是勺形和鏟形的。糖人是以熬化的蔗糖或麥芽糖做成的各種造型,有人物、動物、花草等。
-
牛人用糖稀吹出各種造型糖人,唯妙唯俏
洛陽某廟會上,甚是熱鬧,各種新奇的玩意都有,廟會裡面見過各種畫糖畫的,如今這吹糖人可是不太多見了,這位手藝人先是熬了一鍋糖稀,看起來是很粘稠的樣子,他在鍋裡直接抓起一大塊糖稀,快速拉起一根咋吃起來了呢?
-
日本超人氣的捏糖人,技術含量再高也是借鑑大中國的製作
捏糖人是傳統民間手工技藝之一,流行於北方地區(不局限於老北京,各地的糖人都有各自的特點)的一種手藝行當,一般是把糖稀經過吹、拉、捏(有時也會藉助工具,如:筷子、竹籤等,各地區有所差異)等方式將糖塑造成許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