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大媽跑遍全國廟會畫糖人,一年到頭難回家日賺上千

2020-12-04 聞舞視界

還記得小時候在廟會上吃過的畫糖人嗎?這種在民間流傳多年的藝術,伴隨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成長。日前,在山東濱州一美食節上,就有一名農村阿姨在畫糖人,5元錢一個,十分受歡迎,一天下來收入幾百元,好的時候能有上千元收入。攝影|聞舞(2018年3月攝)

所謂畫糖人,就是用糖為原料來進行造型,在繪製造型時,民間藝人用小湯勺舀起溶化了的糖汁,在鐵板上飛快地來回澆鑄,畫出造型。

造型的關鍵在於民間藝人的手上功夫,糖料是經煤氣罐加溫後熔化的,一旦冷卻後糖即凝固了,所以,民間藝人要眼明手快、眼到手亦到地進行造型。

這名來自外地的阿姨說自己是半路出家,在家務農多年後感覺種地不賺錢,就開始摸索著學習老手藝,為的就是多賺點錢養家餬口。

先從熬糖入手,嘗試著畫一些簡單的小動物、戲曲人物,慢慢的就逐漸上手了,阿姨說畫糖人別人都說賣10元,為了吸引顧客她只賣5元,為的就是薄利多銷。

一個小凳、一張小桌、一個小爐子、一把糖勺、一塊刻板、一個轉盤,這就是畫糖師傅的畫糖擺攤全部「家當」。

在刻板上用融化了的紅糖畫出造型,組成圖案,待紅糖水冷卻後,再放上一根木棍,用鏟刀將糖畫鏟起,幹了就可以吃了。

畫糖人熬化糖料後做起了非常快,圍觀的小朋友很多,阿姨做的也十分麻利,一會兒就做出十多個,孩子們高興地拿著走了。

阿姨說,做這個生意就是不著家,都要隨著各地舉辦的廟會、美食節一類活動跑,每年超過三分之二的時間在外面謀生。

做這個行當的多數都是男人,很少有女人。不過這名阿姨卻不這麼看,她覺得雖然在外東奔西跑很辛苦,但男人能幹的自己也可以,除了畫糖人,她還會寫花鳥姓名畫,就是為了多賺點。(原創作品,禁止搬運,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交流)

相關焦點

  • 農村廟會找名字,3元一個字,農民日賺上千元
    春天來了,廟會上特別熱鬧,「找名字」吸引了好多人。原來這個字,是寫在小飾品上,只有小拇指大小,它是陶瓷做的。找好後用紅線穿上,串一起組成名字之類的掛件,可以戴在手上,也可以吊在手機、鑰匙扣、背包上。這裡地處江蘇裡下河地區農村,在一個叫麾村的廟會上。主人是位大嫂,姓張,住在附近,她專門趕廟會,為顧客找名字,製作「名字」掛件。
  • 搞笑漫畫:天賦異稟畫糖人,過年廟會也瘋狂?!
    搞笑漫畫:天賦異稟畫糖人,過年廟會也瘋狂?!尼爾很喜歡中國的文化,這是他來了中國以後,過得第一個中國新年。他想著街上一定會特別特鬧,他決定去街上玩一整天。可是他上了地鐵以後,發現地鐵裡空無一人。他渾渾噩噩的走了一段路,終於碰到了一個人,大叔看尼爾一個人在街上遊蕩,一看就是個外國人,估計是來這玩的,於是好心提醒他,過年大家都回家了了,年後再來吧。最後,還是莉莉帶著尼爾去了廟會,因為尼爾去錯了地方,當然是沒有人的了。尼爾看著莉莉興高採烈的樣子也很開心,同時他默默的想,這真的是才來了北京一個月的人嗎?
  • 毓璜頂廟會落幕 吹糖人六天淨賺一萬多元
    民間藝人孔祥生每年的廟會都會來吹糖人,糖人這幾天很受寵,孔祥生的攤位前幾乎就沒斷過人,他說,從初五到初十這幾天他的收入在10000元以上。孔師傅告訴記者,吹糖人作為一門快要失傳的老手藝,很受各地廟會歡迎,不少地方都邀請他去,因此他不用交攤位費,而且吹糖人成本較低,這些錢都是淨賺的。「這個東西現在太少見了,所以走到哪兒都很受歡迎。」孔師傅說。
  • 醫院周邊這七個小生意 農村大媽日賺五六百
    小生意到處都有,如何選擇一個人流密集的地方是生意興隆賺大錢的保證,醫院周邊無疑就是這樣一個做生意的好地方,在魯北一家省級醫療中心周邊,擠滿了各種做小生意的人們,除了農村人還有民族兄弟。圖為在醫院周邊銷售水果的農村大媽,菠蘿、哈密瓜這些都切成小塊出售,生意火爆,日賺五六百。
  • 農村又現一「暴利」行業,日賺上千元,年輕人卻不願入行?
    這個「暴利行業」就是流動酒席生意。在農村婚喪嫁娶,生兒育女等等都會擺上酒席,只要你有人脈,那麼這個生意就非常好做。我們來算一筆帳,像在筆者自己的家鄉,一般辦一個簡單的升學宴的酒席費用在七八千左右,這還要看賓客人數來定,而筆者說的這個七八千是12桌左右的酒席,也就是一桌580元左右,除去洗碗工和成本費用,一天就能賺個四千左右。
  • 糖人,糖人,吹糖人
    他們就是製作糖人的人,糖人的原料由蔗糖和麥芽糖加熱調製而成,本色為棕黃色,也有的加入顏料或色素使之呈紅色或綠色。製作過程時火候的控制是關鍵,過熱則太稀容易變形,冷了又會太硬無法塑形。使用的工具很簡單,多是勺形和鏟形的。糖人是以熬化的蔗糖或麥芽糖做成的各種造型,有人物、動物、花草等。
  • 舞龍燈、扭秧歌、吹糖人……鄭州這所幼兒園裡的「廟會」太熱鬧了!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吳國強 「和我小時候看到的一模一樣,孩子快看,這就是麵塑跟吹糖人……」1月27日,長鋁幼聯合通航、大地分園精心策劃舉辦了第二屆「我的童年我的廟會」民俗文化活動。在民俗藝術展示及製作區中,幼兒園特邀鄭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將畫糖畫、吹糖人、蛋雕、布老虎、捏麵人、紙藝花、活字印刷等非遺文化搬進了園中。
  • 吹糖人畫糖畫 民間藝人亮絕活
    用一點加熱後的糖稀,便能做出活靈活現的糖人糖畫,在2月15日的安陽橋古廟會上,這種傳統民間手工藝吸引了許多市民觀看。  記者看到,吹糖人的郭師傅用小鏟取一點熱糖稀,放在手上揉搓,然後用嘴含住一端,吹起一個大泡,經靈巧的雙手捏合,便製作成一個糖人,再把蘸了糖稀的竹籤粘在糖人上,一個完整的糖人就做好了。「糖人可以做成各種形狀,如寶葫蘆、燈籠等。
  • 又一「冷門」行業興起:僅限農村地區,日賺上千,年輕人卻不願幹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不斷地推進,除了城市發展快速之外,近些年農村的發展速度也越來越快,許多農民也都隨之奔向了小康生活。而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很多農村的青壯年勞動力都扎堆去城裡打拼,然而,在面對大城市人才越來越飽和的情況下,不少從農村裡面走出的年輕大學生都選擇回鄉創業。
  • 廟會上這些「神嘴」真能「吹」,糖稀瞬間變糖人
    正月裡,在豫北各地沿襲多年的傳統廟會上,除了精彩的雜耍表演、琳琅滿目的各色小吃之外,還有各種身懷絕技手藝人,憑藉自己的本事現做現賣,吹糖人就是其中一個行當。這些吹糖人的手工藝人不僅要有手上功夫,更重要的還得有很厲害嘴上功夫。
  • 丈夫畫糖畫捏麵人 媳婦吹糖人|小夫妻擺攤國慶7天賺了一萬五
    小夫妻倆,一個畫糖畫,一個吹糖人,靠自己手上的「絕活兒」,將一鍋糖漿變幻出多姿的作品,通過勤勞讓生活變得有滋有味。10月6日,在哈爾濱市兒童公園內,一對身穿紅色喜慶的唐裝、旗袍的小夫妻擺攤賣糖人,吸引了許多遊人圍觀,尤其是小朋友興奮得躍躍欲試。
  • 萬聖街:莉莉「小畫手」上線畫糖人,圍觀群眾出「大價錢」購買?
    萬聖街:莉莉「小畫手」上線畫糖人,圍觀群眾出「大價錢」購買?哈嘍,各位朋友們!歡迎來到小編精心打造的動漫樂園,又到了輕鬆一刻的時間啦,現在讓我們一起進入本期《萬聖街》漫畫吧!當包泥泥處於一個十分懵的狀態時,一位叔叔突然出現在了身旁,一臉笑呵呵的開口解釋:大過年的人都回家團聚了,哪有人還開門做生意呢。包泥泥一臉失落的回到家後,在了解到事情的前因後果,莉莉小可愛帶著包泥泥到了廟會,那裡可以說是人山人海了。
  • 圖說北京:回憶東嶽廟春節廟會上曾經再現的老北京吹糖人技藝
    那時製糖人吹糖人的原料的糖稀還能散發出一種香味,所以吹糖人小販們都以「香印」作為叫賣聲。2006年1月東嶽廟春節廟會上的糖人據說宋代時「吹糖人」有些地方也稱為「戲劇糖果」,應該是用於再現戲曲中的各種形象。
  • 吹糖人堅持老手藝製作30多年,城區禁止擺攤只能四處流動
    經了解,這位吹糖人,姓王,老家是江蘇連雲港市贛榆海頭人。據王師傅講,他堅持這門老手藝製作已經30多年了。王師傅在製作糖人,一旁的美女拍照留念。說起來也真神奇,一團不經意的糖稀,經過王師傅揉揉弄弄,用嘴一次,一隻小動物就「出來了」,他的精湛的技藝,讓觀看的市民嘆為觀止。王師傅分分鐘吹的糖人,十元錢一隻,供不應求。
  • 廟會上的多樣民俗活動
    久而久之,「廟會」演變成了如今人們節日期間,特別是春節期間的娛樂活動。廟會是漢族民間宗教及歲時風俗。也是我國集市貿易形式之一,其形成與發展和地廟的宗教活動有關,在寺廟的節日或規定的日期舉行,多設在廟內及其附近,故名。流行於全國廣大地區。古代,「日中為市」,進行集市貿易。至南北朝時,統治者信仰佛教,大造寺廟,菩薩誕辰、佛像開光之類盛會乃應運而生,商販為供應遊人信徒,百貨雲集,遂成廟市。
  • 丁蘇林:從養家餬口到走出國門——小小糖人蘇州「吹」出甜蜜人生
    過去,往往在廟會、節假日,我們的糖人才會有孩子們的追捧。上世紀七十年代,我做的糖人一個繞糖賣一分錢,一隻小豬賣一毛。我的糖人手藝也越做越寬廣。那年國慶假期,來自全國各地,還有新加坡、馬來西亞、法國等國內外的遊客都慕名而來,我的攤子前排起了長隊,甚至一「糖」難求。進入二十一世紀後,隨著國家經濟不斷發展,人們的收入也越來越高,給我的糖人帶來了新的契機。
  • 糖人是怎樣製作的呢?吹糖人可以吃嗎?
    現在的集市上不經常見到了,在小時候只要一有集,就少不了那些畫糖人,吹糖人的身影。把熬的糖稀吹成鼓鼓的一個造型,但是師傅是怎樣吹起來的呢,有什麼技巧呢?今天來學習一下。據說,吹糖人兒的祖師爺是劉伯溫。據說吹糖人技藝始於明末清初,製作時把糖稀熬好,用一根麥秸杆挑上一點糖稀,在對這麥秸杆吹氣,糖稀隨即像氣球一樣鼓起,在通過捏、轉等手法配合吹起塑成各種造型。最後用竹籤挑下,冷卻後成型。吹糖人以動物造型居多,體態豐滿,常見的是以十二生肖為內容。吹出的糖人質地很薄,易碎。按照其製作工藝的不同,可分為三種:吹糖人、畫糖人和塑糖人。
  • 壹現場丨燒火棍畫啥都惟妙惟肖 農村大媽粉絲百萬
    山東聊城東昌府區沙鎮王化村丁春梅原本只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因為喜歡畫畫,她用燒火棍、煤塊、石灰等作畫,而且畫出的孫悟空、仕女等惟妙惟肖,這名1970年出生的農村婦女以視頻和直播形式在網上發表自己的作品和作畫過程,被網友感嘆」在農村幹活是不務正業,主業應該是開畫室收徒。「對此,丁春梅的愛人蔣紀成表示,妻子的部分畫作已開始被人買走。
  • 幼兒園裡辦廟會
    27日,上街區長鋁幼兒園舉辦了一場以「我的童年我的廟會」為主題的親子廟會活動,小朋友們以逛廟會的形式體驗中國傳統文化和風俗民情。「和我小時候看到的一模一樣,孩子快看,這就是畫糖畫、吹糖人……」一走進幼兒園的大門,不少家長就被吸引。
  • 農民廟會作姓名畫10元一幅,憑手藝日賺五六百元
    在廟會上,你見過用名字作畫的師傅嗎?這是一種民間工藝畫,叫「畫字」,就是用一排小刷筆,沾不同的顏色,以簡單的竹、蝶、鳥、樹、花、龍、山、水等動物風景為筆畫,拼合成字,一般在過年過節的廟會上藝人出來擺賣。在魯北胡集書會上,就有這樣一名姓名畫的師傅,書會這天能賺到五六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