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一名婚姻家庭社工的答案
作者簡介:李紅靈,忠縣心一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社工,中級社工師,社會工作專業畢業,從事社會工作實務4年。
前 言:2018年12月承接了由重慶市婚姻登記收養管理中心資助的重慶市婚姻家庭社會工作「家庭和諧計劃」項目,這也是我4年的社工從業以來第一次接觸婚姻家庭社會工作領域。在婚姻登記處,我感受著結婚新人的浪漫和喜悅,同時也揪心於那些預備辦理離婚登記的夫妻,也收穫過勸和後的成就感。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我看到了許多夫妻「千奇百怪」的離婚原因,有的因為刷抖音、有的因為異地、有的因為婆媳關係、有的因為溝通不暢等等,面對這些原因,我通常能理性的幫助案主客觀地分析問題,因為我認為這些問題可以通過溝通解決,或者說可以有很多其他方法來解決。
但我唯一害怕面對的離婚理由是「小三或者出軌」,在我曾經的個人價值觀裡,認為出軌方就是違背道德和不可原諒的人。當我在做這份工作,我不得不面對這樣的情況,我時刻提醒自己是一名專業的社工,我應該具有尊重和接納案主的基本素養。
在現實的社會工作服務中,當社工陷入自身價值觀與專業價值觀衝突的困境,案主價值觀與社會價值觀的選擇困境,此時的社工如何完全遵循價值中立、堅持社會工作者的基本信念與實踐原則?我的答案是以案主為本,讓案主看到前進的方向。
故事的開始
一對年輕夫妻主動走到婚姻輔導室,舉手投足間的氣質給人一種「大老闆」的感覺。整體感覺,兩人生活層次不低。不存在「麵包」的問題,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兩人走到離婚的邊緣?
華哥(化名)和原配妻子結婚13年,自訴年少輕狂,對家庭沒有什麼責任感,用他自己的話說「自己以前不是好人」。而作為男性,最抵擋不了的就是漂亮女性的魅力或者誘惑,於是在與前妻的婚姻期間內有了婚外情,婚外情的對象就是現在的妻子小雲(化名)。
當社工知道華哥是一個不負責任,小雲是做情人的女人時,內心產生了牴觸情緒,從社工個人的價值觀上來說,男人就應該對家庭負責,對妻子負責,對孩子負責,有正當工作,女人就應該獨立、善良、堅守社會道德,那麼該以一個怎樣的心態面對案主,繼續後面調解?真的十分困難。
雖然有些為難,但是作為一名專業社工,我不能忘記社會工作的基本信念:「尊重」「獨特性」「相信人能改變」,懷著這種信念,我努力站在專業社工的角度,繼續認真地了解他們的問題。
愛情需要保鮮
華哥說,在一起的8年多,自己對她很不錯,想要的都買給她,而小雲用割腕自殺的方式來逼華哥離婚,於是兩人在這種背景下結為合法夫妻。華哥在婚姻輔導室生氣地對小雲說:「當初要不是你纏著我,我會跟你在一起?」真的,無法想像小雲當時的心理感受,或許當時都轟轟烈烈的愛過,為什麼結婚後就變成了「我纏著你」?
華哥自述,以前可能兩人都不是「好人」,但是結婚時就告訴小雲「以後我們好好做人」,社工問華哥:「好好做人」自己的具體定義是什麼?華哥很驕傲地說:「夫妻兩人好好掙錢,養兒子,不欠錢,不賭錢,結婚後,自己也確實是這麼做的,全家人的生活、開支都是自己在負責,生意、應酬都是自己在應對。」 對這一切,小雲都默默承認,毫無反駁。也許是經歷了兩次婚姻,也許是真心相愛,所以願意改變自己,承擔所有的責任。
相反,小雲在曾經的關係,不懂得當激情退去時,婚姻裡充滿了數不清的瑣碎、爭吵、麻木、疲憊。婚後一如既往愛好麻將,一輸就是幾萬,網貸賭博等等,讓華哥不堪重負,並且小雲不擅長做家務,因此一年多的婚姻生活,已經讓華哥精疲力盡。
當激情退去,用承諾守候彼此
小雲的表現,可能讓任何一個人聽上去都唏噓不已,但做為社工的我,必須忘記個人的情緒與價值觀,努力踐行社會工作的實踐原則中的接納與非批判。
但接納不是認可,而是我相信小雲是沒有找到正確的出口,缺乏家人、朋友的的引導。婚姻期間,華哥只是勸說小雲不去賭博,卻沒有給她實際的改變方案。社工告訴華哥,婚姻生活參與的不平衡,使自己感覺很累,付出很多,其實小雲也很難過,她的內心感覺自己不被需要,空虛無用,所以通過在牌桌上闊綽的手筆、漂亮的外表,來努力凸顯自己的價值和存在感。與此同時,社工也引導小雲認識到婚姻關係中,如果女人不工作,只有男人工作,那麼婚姻也容易失衡,從而面對不平等的相處關係模式。好的婚姻狀態,一定是夫妻雙方共同為美好的生活攜手並進。哪怕面對雞毛蒜皮的瑣碎,也能通過儀式感讓彼此間的相處變得有獨特的意義。
每個人都自己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非批判的態度就是社工不做「有罪」或「無罪」推定的信念。小雲,父母不認可她,華哥有意無意間的語言傷害,更是將她推入深淵。在個案輔導中,社工始終以「相信人能改變」的信念,幫助夫妻選擇適合自己成長、進步的新方式,而不是指責誰的過錯。最後,社工看到兩個曾經都不是「好人」的人眼睛裡充滿渴望與期待,渴望重新來過,期待更光明的未來,最終他們選擇重新開始。
總 結
作為一名婚姻家庭社工,我每天會看到瀕臨破碎的家庭,也見證著這些家庭傷痛或重生,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社工和案主的關係不僅僅是社工在提供幫助,而反過來案主也會促進社工的成長。尤其是當社工面臨強烈的價值衝突時,要摒棄個人固有的偏見,以人為本,真誠地接納案主,並在工作中保持學習成長和突破自己的態度,讓每一次社工服務都成為一次成長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