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理化之外,愛國主義教育要加強,要讓孩子們知道自己是從哪裡來的,紅色基因是要驗證的。」紅色基因凝結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艱苦奮鬥、砥礪前行的信念追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動力,這種寶貴的精神財富需要我們代代傳承。當下,多元文化的侵襲和外來意識形態的挑釁不斷擠壓著紅色基因的「生存空間」,新的歷史形勢下,紅色基因的傳承需要加快構建屬於自己的「話語體系」,以更加豐富的內容形式融入到每一個孩子的成長中,使他們增加對祖國和民族的認識,從小立志能夠成為國家發展的建設者、生力軍。
深入挖掘,讓紅色基因「串」起來。讓紅色基因代代傳承必須做實「挖掘」工作。現在不少地方紅色基因傳承呈現「碎片化」趨勢,在展館建設、布展設計、宣傳講解等方面,僅僅對單一的紅色歷史事件進行孤立講述,卻忽略了挖掘事件發生的背景和歷史意義,也沒有對同一時期的歷史事件進行橫向關聯,讓紅色教育變得單調、乏味。做好紅色基因的傳承,各地需要深挖紅色基因的歷史演進、內在邏輯、價值功能和發展規律,把各個「歷史孤本」連通起來,「裝訂」在一起,成為規模體系,實現當地紅色教育基地相互串聯、歷史事件相互鋪墊,讓紅色基因的傳承更加系統、更加全面,從而讓少年兒童對紅色歷史有一個更加全面的認識和理解。
科技賦能,讓紅色基因「活」起來。如今,以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廣泛應用於各行各業,也為紅色基因的傳承提供了有力平臺。如何讓紅色基因傳承趕上時代潮流更好地發揮好紅色教育作用,需要各地在夯實線下陣地的同時,還要精確把握微信、抖音、直播、VR、AI等新興媒介的傳播方式和傳播特點,佔領線上傳播制高點,緊密結合革命傳統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把紅色基因打造成能聽、能看、能參與、能體驗的「青少年特色課程」,使紅色基因衍生出的紅色文化在更多的互動交流中,浸入孩子的心扉,深入孩子的心靈,讓紅色基因在新時代的歷史傳承中散發出更加獨特的文化魅力。
與時俱進,讓紅色基因「富」起來。偉大時代孕育偉大精神,偉大精神推動偉大時代。改革開放以來,載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災精神、女排精神、工匠精神、絲路精神、塞罕壩精神等等,不斷充實著紅色基因的「家族譜系」。新的歷史形勢下,各地在開展青少年紅色教育工作時,要立足中小學生實際,注重把握時代性,在繼往開來中不斷豐富紅色文化內容,並從近些年社會上湧現出的各類先進榜樣身上挖掘時代價值,講好平凡人「不平凡」的人生,拉近與當代中小學生的時代距離,讓孩子們在接受紅色教育時更有代入感,更好地引導中小學生在紅色基因傳承中樹立遠大理想,積極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到日常的學習生活中來。(文/袁誠茂、徐厚瑋)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齊魯網·閃電新聞立場,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