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英國華人幾乎不會英語 嚴重影響個人權益保障

2020-12-19 東方網

原標題:近半英國華人幾乎不會英語 嚴重影響個人權益保障

  中新網9月6日電 據英國《華商報》報導,日前,在英國發生的兩起華人翻譯在協助華人參加駕照筆試時,不但翻譯考題,還指出正確答案後空開索賄。據悉,這兩人都已被英國法院判罪入獄。兩起案件涉及300多名華人,人數之多震驚英國社會。記者近日深入調查,發現近半英國華人不會英語,華人在英國的社會地位嚴重倒退,正常的權益保障大打折扣。

  十年增五萬多新移民 絕大多數獲大赦者不知ABC

  根據英國內政部提供的數據,2002年至2011年共有56,398名中國大陸華人(以下簡稱大陸華人)獲得永久居留,成人及18歲以下孩子的人數分別是43,963和12,435。他們中有近九成已加入英籍。成人獲得永居主要通過三個渠道:工作籤證、結婚和大赦(5年遺案),調查顯示這一批華人中多數根本或幾乎不會英語。

  根據官方的統計,1999年至2011年的十三年間,有11,000大陸華人以工籤名義來英工作,其中9341人連續工作五年後獲取了英國永久居留。他們中6成多是餐館和外賣店的大廚,有5630人;中醫師1435人。

  中餐是在英華人的支柱產業,絕大多數華人直接或間接與中餐業有種種聯繫。大廚工作場所在餐館的廚房,工作性質決定了他們的職業要求,英語不是他們必需的工具。據記者調查,92%華人大廚根本或幾乎不會英語。

  中醫在過去十幾年曾經在英國一度輝煌,診所開遍英倫三島,上千名中醫師獲工籤移民英國。中醫師絕大多數大學畢業,但由於專業限制,可以用英語與病人直接溝通的屈指可數。92%以上診所都配一個前臺經理兼翻譯,多數醫生只能說「你好、謝謝」之類的英語客套話。按英國人口統計的標準,他們也屬於不會英語。

  中國福建省的個別市縣歷來有外出淘金的傳統,過去15年有數萬計福清、常樂人漂洋過海偷渡進入英國。他們長期黑在英國,生活在社會的底層。2007年3月後英國實施變相大赦(即五年遺案),一批福建人鯉魚跳龍門,一夜間由非法轉成英國永居公民。

  記者了解到,這批福建同胞在來英國前從未學習過英語,儘管在英已滯留多年(最少5年),但活動範圍有限,從不與當地人接觸,除個別年輕人外,96%的人目前仍不會說英語。

  2萬嫁英中國女性無法與丈夫交流 成千上萬華人沒家庭醫生

  2002年至2011年的十年間,獲英國永居的大陸華人有46%是通過婚姻的渠道。十年有23,486名華人與英籍人士結合,其中91%是中國女性嫁給英籍人。她們中兩成人是留學生或工籤人士在英國轉成配偶籤證後申請到永居,其他近八成多是由中國嫁到英國。

  記者了解到,從中國娶親的英籍人士主要是英國中年白人和中老年英國華人,後者中離婚或老伴過世的佔多數。嫁到英國的中國婦女大多三、四十歲,離異者居多,他們的結合一般是通過婚介或者朋友介紹。

  這些婦女大多經歷生活的種種磨難,為換一個生活環境來到英國。此前她們可能壓根沒有想過會出國,所以多數人不熟悉英語。嫁到英國若干年後提高的程度仍十分有限,基本停留在簡單的「good,very good」對話中,能有深入情感交流的不太多。她們中七成以上不會流利英語。

  記者在華人社區中調查得出的數據更加觸目驚心。四成多通過五年遺案獲得永居的福建華人沒有家庭醫生。按照英國國民保健系統,永居人士和入籍者可以免費地有家庭醫生,去醫院檢查,享受住院等各種公共服務。

  42歲的福建何先生,在一家中餐館打工。他告訴記者,平時身體不錯,一年也就是一兩回感冒。找醫生看病,得找翻譯,花錢是一回事,時間上還有種種限制38歲的張先生也是福建人,他根本就不知道家庭醫生是怎麼回事,他有病就給老鄉打電話,然後去中藥店買點藥。

  英國衛生部一位專家指出,不會英語的外國人健康差主要是沒有在家庭醫生那裡註冊。註冊後,生病了就能及時找醫生,更早地進入保健體系,得到及時的信息;例如婦女每二年做一次子宮頸塗片檢查,45歲以上中老年冬季預防感冒的預防針等。很多疾病可早期預測預防。只有經常性地與家庭醫生溝通,及時安排驗血、掃描等常規檢查,才能治療,挽救和延長生命。

  不懂英語不了解福利 嚴重影響華人在英權益

  不會英語還嚴重影響華人在英國享有一些應有的權益。記者近日從社會福利部,獲取一些微妙的數據。根據統計,今年五月共有5,072,264英國人領取房屋津貼,其中近80%領取者長期沒有工作、沒有收入。

  記者發現,成千上萬沒有收入的華人目前也享有房屋津貼,特別是數千通過5年遺案獲得永居的華人近年一直在領取房屋津貼。然而,英國有近百萬房屋津貼領用者是低收入人士,甚至其中一些人租住的私人房產。他們打工,但收入很低,租私人房子,拿房屋津貼支付部分房租。

  記者了解到,很多在餐館和中醫診所打工的華人做的是兼職,有的只在周五、周六兩晚上班,有的是周六周日上班。他們中有不少人符合申請房屋津貼的要求。然而在福利部的統計中, 大陸華人幾乎見不到。

  中醫師劉大夫來英國多年,加入了英籍,他原先上班的診所已停業三年。62歲的劉大夫目前在一間診所幫忙,他一個星期做兩天,月收入500鎊,他老伴在住家附近一間超市做兼職,收入也跟他差不多。兩人租住一房一廳的公寓,劉大夫的收入全部付了房租。當記者談起房屋津貼時,劉大夫夫婦表示根本不知道像他們這樣的低收入家庭居然也能申請房屋津貼。他們兩人的英語都不靈,簡單地打招呼還可以,政府的宣傳手冊卻看不太懂了。

  許大夫也是有了英籍的中醫師,他來英9年一直住在北倫敦Barnet區,與兩家華人合租一個屋子,房東也是華人。前幾年許大夫有工作,收入有保障。兩年前,他所在的藥店倒閉了,許大夫只好到處去做零工。他去政府申請公屋,準備把太太女兒從中國接來,不過等候公屋的人排著長隊,許大夫恐怕要等上若干年。他一直認為只有無收入,租住在公家(House Association)的房子,才可以申請房屋津貼。在記者採訪時,他才了解到,像他這樣低收入,租住私人房子,甚至與其他家庭合租房子的都可以申請房屋津貼。

  記者從官方的統計中獲悉,今年5月,有47萬低收入,租住私人屋宇者在領取房屋津貼。許大夫告訴記者:「我們英語都過不了關,看病時帶著翻譯,政府的福利政策都是靠道聽途說。我們沒有得到這方面信息的渠道,主要原因還是自己的英語不行,不讀英文報章,不看英語電視。這是我們自身的問題造成的。」

  為應付英語障礙鋌而走險 華社需面對攜手解決

  生活在英國,英語是必需的。一些華人沒有去學習的動力,確有鋌而走險的衝動。根據內政部的統計數據,過去十年間有3200起華人申請永居或入籍被拒。主要原因是在英國歷史文化知識(Life in UK)考試中舞弊:有冒名頂替的,有使用電子設備裡應外合的。

  今年7月和8月審理的兩起華人翻譯舞弊案,就是兩名交通部認可的翻譯公然在報上刊登廣告,或者在考試中心附近向華人兜售生意。這兩名翻譯只要給錢,保證對方通過考核。他們在考場中,不但翻譯考題,連答案都說出來。兩人先後犯罪作弊達兩年之久,前後有300多華人經過這兩名翻譯的幫助拿到英國駕照,目前兩人被判入獄,300多名華人的駕照被吊銷。

  一名涉案的杜姓華人告訴記者:「我們在中國時,也就是小學文化程度,中文字都寫不好,學英語就如登天一樣難。考試作弊是不對的,但也是無奈的選擇。你要入籍就要會英語,要在英國生根發芽,就得會開車。不會英語,寸步難行啊!」

  前倫敦紅橋市長,現任區議員的陳德良先生表示,近十年來,英國華人人口大幅增加,整體素質卻在下降。華人不會英語比例太高,高的讓人擔憂。我們總講要鼓勵華人參政議政,要為自己的權益而努力,而事實上,華人社群三分之一多不通英語,怎麼能去與你的國會議員、區議員搞關係,去影響他們,怎麼樣才能參加當地的慈善活動,幫助和改進社區服務?

  身兼英國華人公會主席的陳德良表示,就是開餐館、外賣店,你也需要過得去的英語,要跟食客聊天,聽聽他們對食品的反饋意見,談談天,聯絡聯絡感情,這樣回頭客才會多。孩子上中、小學校,家長要時不時與老師見面,英語不會說,如何溝通?

  陳德良認為,華人特別是中、青年的新移民應該馬上開始學習英語,一年下來就會有很大起色。他呼籲華人社區、教會提供場所,英語較好的華人可否毛遂自薦當老師。只要華人社區共同努力,三、五年後就會有一個大的改變。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

相關焦點

  • 華人被同化「最嚴重」的國家,有近千萬華人,卻大多已不會說中文
    如果你是去泰國旅遊的中國遊客,你會發現泰國離中國很近,所以文化上也受到很多中國文化的影響,住在泰國的中國人很多。據悉,目前泰國有850萬中國人,佔總人口的12%至14%,有中國血統的泰國人甚至有2000多萬人,約佔泰國總人口的30%。因此,雖然現在中國人幾乎遍布全球,但泰國仍然被認為是海外中國人最集中的國家之一。
  • 維護法治嚴懲暴力 保障法官人身權益
    新修訂的法官法明確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對法官及其近親屬打擊報復。法官是社會公平正義的守護者。法官的人身安全得到保障,才能更好地履行職責,維護公平正義,群眾的合法權益才能得到有效維護。  2021年1月12日早晨,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審監一庭副庭長周春梅在小區地下車庫被人持刀刺殺,當場身亡。兇訊傳出,引發了全社會的震驚與憤怒。
  • 英國歷史上的五位知名華人
    近日BBC中文網刊登文章,介紹了五位知名的英國華人。誰是第一位抵達英國的中國人?誰是第一位在英國作畫或著書的中國人?這些在英中交流歷史上創造了眾多第一的華人,他們因何而來,又有何事跡?
  • 為何泰國華人幾乎被同化了?當地有900多萬華人,卻多數不會中文
    為何泰國華人幾乎被同化了?當地有900多萬華人,卻多數不會講中文我國是一個多人口國家,曾經偶人說過,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中國人。正是如此,平時環遊世界的遊客們,在世界上的每一個國家都會看到有華人的身影。
  • 「不會英語就滾回中國!」加拿大白人嗆罵華人店員
    中國僑網6月8日電 題:「不會英語就滾回中國!」加拿大白人女子嗆罵華人店員,網友怒了!(附視頻)  近日,加拿大網友Frank Hong在臉書發布的一則視頻,在網絡上引起巨大轟動。  FrankHong 隨視頻寫道,「從沒想過會在現實生活中遇到這樣的事。種族仇恨沒有消失,離我們也不遠。」
  • 「忘根」的華人!泰國有超過千萬華人,一半已經不會說中文,悲催
    「忘根」的華人!泰國有超過千萬華人,一半已經不會說中文,悲催越來越多的中國遊客喜歡前往東南亞旅行,而泰國就是一大熱門地。前往泰國旅行的中國遊客應該都有一個感覺,他們都會感覺來到泰國後還感覺在中國。因此,儘管華人幾乎遍布世界各地,但泰國仍然是華僑最集中的國家之一。泰國的華人大多數來自中國的廣東地區,所以當你來到泰國旅遊時,你往往會感覺你回到了數十年前的廣東。雖然泰國的華人數量非常多,多到你不敢想像,但是當您在泰國旅行時,您會發現泰國的大多數華人基本上都不會說中文。有時候你仍然需要說英文,但是如果你會一點中文,那麼你就完全可以和中國人做生意了。
  • 在國外打拼,如果你不會英語,就相當於半個「精神殘疾」!
    在國外打拼,如果你不會英語,就相當於半個精神殘疾,別總指望機器翻譯與請人翻譯。一門語言背後承載的是一種思維方式與文化認同,那些在國外混得好的成功人士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的英語真的特別好。而那些在國外混不好又回國的人,也有一個共同點: 不會英語或英語很糟糕。
  • 東南亞華人最多的國家,近千萬華人在這居住,很多人卻不會說中文
    泰國在東南亞一直是中國遊客的熱門目的地,這個國家有著豐富的旅遊資源,離我們比較近,而且性價比很高,再加上泰國是一個佛教國家,當地人對中國遊客比較友好,很多沒有出國經驗的人都將泰國視為出國旅遊的首選之地。
  • 英國華人政治冷感漸解凍 華社推動有望改寫參政史
    中新網2月4日電 據英國BBC英倫網報導,一直以來,英國華人社區被視為對政治冷感的群體。不過,進入2015英國大選年,這個一向政治冷感的社群似乎出現了解凍的跡象。  目前,在英國國會下議院裡沒有華裔議員,地方議會中的華裔議員也寥寥可數。雖然英國華人有40萬之多,但華人對英國政壇幾乎沒有任何影響力。
  • 一個不會說英語的英國國王
    喬治一世是一個不會說英語的英國國王,這個不可思議的事實產生了不可思議的影響--對英國政治制度的深遠影響。   1714年8月,54歲的漢諾瓦選帝侯喬治在濃霧瀰漫中乘駁船來到英國,他此行的目的是繼承英國王位。   喬治一世登上英國王位被認為是「英國歷史上最大的奇蹟」。雖然喬治一世聲稱他繼承英國王位是順理成章的,然而實際上有不下50名信奉天主教的王室親戚都比他有優先權,而且,他自小在德國長大,連英語都不會說。那麼,喬治一世何以如此順利地繼承王位呢?
  • 完善老年人權益保障立法的當務之急
    這是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的憲法依據。2012年國家全面修訂了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確立了老年人權益保障的綜合性法律的定位。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律制度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將分散在國家法律體系各部門的與法律有關的規定合成了基本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律制度。國家民法典就有對老年人財產權、人身權、婚姻權等權益保護的法律規定。
  • 華人翻譯家林超倫的不凡人生:從英語零基礎到獲英女王授勳
    中新社北京11月9日電 題:華人翻譯家林超倫的不凡人生:從英語零基礎到獲英女王授勳中新社記者 刁海洋從英語零基礎到考上大學、從留學英國到從事口譯培訓、從為英國王室和政府擔任翻譯到獲得大英帝國官佐勳章,
  • 英國華人律師出招:疫情下應如何應對種族歧視
    該活動由英國北京聯合會、英中律師協會、美國南加州華人社團聯合會、英國金絲結總聯盟、中國國際教育電視臺聯合主辦。講座主講嘉賓為英中律師協會會長朱小久博士和英國薩裡地方議員王鑫剛,特邀美國南加州華人社團聯合會榮譽主席張素久、中國國際教育電視臺副臺長陳聯勝發言。
  • 新加坡有超過7成的華人,但因為他的存在,漢語永遠不會成為國語
    從前的新加坡在英國人的統治下度過了一個世紀,雖然在1963年時就已經脫離了英國的統治,可新加坡並沒有獨立而是成為了馬來西亞的一部分。可由於新加坡的華人佔比超過了7成以上,這樣的數據讓秉承著馬來人至上觀念的,馬來西亞人開始擔心華人是否會在未來的日子裡掌控馬來西亞,於是經過商討過後,以126票贊成,0票反對的結果將剛進來才兩年的新加坡逐出了馬來西亞。
  • 英國大選華裔候選人:建設更便利華人的美好社區
    (《歐洲時報》/田皓雪子 攝)中國僑網12月8日電 據《歐洲時報》報導,2003年才來到英國的智升科,還有自幼生活在英國的Sarah Owen,他們加入各自黨派的共同點,便是對該黨派價值觀的認同。從關注教育、中小企業,到關注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重塑多樣性社群,他們的目標都是為了建設一個更便利華人的美好社區。
  • 翻譯弄虛作假 27名英國華人被吊銷駕照
    中新網5月31日電 據英國《華商報》報導,記者從英國交通部獲悉,27名英國華人近日因涉嫌在駕照筆試中作弊,被宣布考試無效,吊銷駕照。在這一系列犯罪中起主導作用的一名翻譯被捕,並遭刑事起訴。  本世紀初,英國工黨在執政時期較多強調各民族的和諧共同繁榮。凡上政府部門辦事,可要求提供外語翻譯。從公立醫院到社會福利局,只要預約都有各種語言的口譯人員到場服務。
  • 有種香港人下輩子寧願當英國狗屎上的蒼蠅……英國殖民下的香港真那麼好?
    佔香港人口98%的華人長期不能享有平等的公民權和參政權。1922年英國愛德華皇儲乘坐八抬大轎經過幹諾道中香港的最高行政長官28任港督都是英國委派的,從來不會徵求港人意見。英國法律《殖民地規則(1977年)》第105條規定:「港督是向英女皇負責並代表英女皇的獨一無二的最高權威。」
  • 墨爾本竟然三分之一的華人不會說英語!怎麼辦? 墨爾本生活英語學習群加起來!
    而聯邦報告也說到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本世紀在維州定居的中國移民群體中,1/3不會說英語或英語技能很差。看完這個數字大家是不是心裡一涼?但看完下面的內容,可能更讓華人朋友們心驚肉跳,想要好好反思了。因為數據顯示:移民中,37%的印度人選擇維州,中國移民比例是33%,這一比例相差不多,但是在大型移民群體中,英語很差或不會英語的印度移民僅佔3%,但華人卻佔1/3.其實看看諾大的墨爾本機場,只有英中兩種語言,沒有日語,沒有法語,沒有印度語,就知道這個社會對語言不通的華人有多麼的「特殊照顧」了。而在被稱為華人宇宙中心的box hill,有多少人吃飯、購物,買房一頭扎進去就再也不願意走出來。
  • 四大草案之《軍人地位和權益保障法》
    已經納入人大常委會審議議程的四部法案大家應該都已經知曉,在法案出臺前夕,就和大家做個展望,談談個人的一點看法。今天首先來談大家普遍最為關注的《軍人地位和權益保障法》草案。《婦女權益保障法》、《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想必都耳熟能詳。而這兩部法律出臺的目的之一都是為了保障原處於劣勢地位的群體權益。由此推及,也是軍人目前在經濟高速發展的社會處於與其職能不相符的地位,才需要通過立法的形勢來保障軍人的地位和權益。
  • 社保是公民應該繳納保險,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保障自己的權益
    假如一家人裡面有五、六個人的話,那麼一年的社保費用要花一個多月的工資,這樣的一筆支出,對一般的家庭來說,是很沉重的負擔,很多農村人一年下來,收入只有兩三萬元,心裡會覺得特別心疼,這樣的話,雖然對農村人來說是很費力的,那麼算下來,辛辛苦苦一年,錢一下子花掉了,心裡會覺得特別心疼,這樣的話,雖然很多農村人表示不交社保費用,但是這樣的話,也可以省一筆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