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修身的十二條鐵規戒律,值得我們學習

2020-12-15 百科雜談1234

古人講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修身放在了第一位,先修身才能管好家族,治理國家。

因此晚晴名臣曾國藩,制定了修身的十二條鐵規戒律:

一、主敬(整齊嚴肅,無時不懼。無事時,心在腔子裡;應事時,專一不雜。)

所謂「主敬」,是要求內心恭敬而不是外表恭敬。《菜根譚》說:「待君子不難於恭,而難於有禮」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簡單點說,就是敬愛親人,敬重他人,敬畏事業

魯迅先生一次在家中宴客,兒子海嬰同席。在吃魚圓時,客人均說新鮮可口。唯海嬰說:「媽媽,魚圓是酸的!」以為孩子胡說亂鬧的媽媽便責備了幾句,孩子老大不高興。魯迅聽後,便把海嬰咬過的那隻魚圓嘗了嘗,果然不怎麼新鮮,便頗有感慨地說:「孩子說不新鮮,我們不加以查看,就抹殺是不對的,看來我們也得尊重孩子的說的話啊!」

敬愛親人才能家庭和睦。

某商人看到一個衣衫襤褸的鉛筆推銷員,出於憐憫,他塞給拿人一元錢,不一會,他返回來,從賣筆那兒取出幾支鉛筆,並抱歉地解釋自己忘取筆了,末了說:「你跟我都是商人,你有東西要賣。」幾個月後,再次相遇,那賣筆人已成為推銷商,並感謝紐約商,「你重新給了我自尊,告訴了我,我是個商人。」

敬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明代政治家張居正說:懼則思,思則通微;懼則慎,慎則不敗。意思是說,敬畏就會思考,思考就會通曉一切;敬畏就會謹慎,謹慎就會事事成功,立於不敗之地。

二、靜坐(每日不拘何時,靜坐片刻,來復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鎮。)

25歲的教練帶著12名隊員進入洞穴「探險」,不想入洞後不久外面就下起了暴雨。洪水灌入溶洞,上漲的水位淹沒了起伏曲折的道路,他們被困洞中,出不來了。

時間慢慢地過去,一天、兩天、三天、五天、七天……很難想像,在空氣稀薄的洞穴裡,他們如何挨過一天又一天。

進入溶洞的第十天,,兩名英國專業潛水員在距溶洞入口4公裡處,終於發現了這群孩子。

孩子們,在黑暗中靜坐。沒有死亡,沒有走散,沒有慌亂,13個人,全都在!

在洞穴中,曾經做過12年和尚的教練教孩子們靜坐冥想,以保持沉著冷靜,克服恐懼和憂慮,並且儘可能保存體力。

史丹福大學的專家維斯(Leah Weiss)表示:靜坐或許是孩子們活下來的關鍵因素

靜坐,是收攝心念專注一境,持之以恆的靜定。無論是日常生活中還是在危困之中,都能幫助你更好地安放自己的身心。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後勿沾戀。)

早睡早起是良好的養生方式。

一日之計在於晨,早起對我們一天的意義是非常重大的,早起對我們的身體也是有好處的經常早起的人精神好,得抑鬱症的機率也十分小,更能安排自己一天的時間,提高效率建議不要有太多的夜生活,注意按時休息,作息規律,有利於我們的身體健康

四、讀書不二(一書未點完,斷不看他書。東翻西閱,都是徇外為人。)

要專一:一本書還沒有讀完,一定不去看其它的書籍。東翻西閱地隨意讀書,對自己的道德學問沒有一點益處,不過就是一個只求知識而沒有道德的人。

同樣無論我們做什麼事情也要專心致志,這樣才能把事情做好。

曾國藩有一晚在家讀書,恰好來了一個小偷蹲守在窗外,準備等他睡覺後入室行竊,不料曾國藩一篇古文讀了許多遍仍然不能背下來,小偷實在等不及,在外面大聲說:這麼笨還讀書幹什麼?我都背下來了!然後將文章背誦一遍,揚長而去。

曾國藩讀書專心的程度可見一斑。

五、讀史(每日圈點十頁,雖有事不間斷。)

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

歷史雖然發生在過去,但是過去的經驗教訓對現在也要重要的借鑑意義。

讀中國歷史可以使人明白善惡事理,正確地為人處世,光宗耀祖,這是父母所希望的,為己為人,都是必要的。

六、謹言(刻刻留心。)

北宋嘉慶年間,富弼任宰相,王安石在朝廷力主變法,與富弼意見不合,富弼知道爭不過王安石,於是向神宗皇帝,請辭宰相之職,神宗問他,誰可任宰相,富弼推薦文彥博,神宗不語,一會神宗提出,王安石怎樣,富弼不語,於是神宗知道他倆不合。

富弼辭官回鄉,辦事秉公,不謀私利,常對人說,一個人應當"守口如瓶,防意如城」說的的就是慎言的意思。

曾國藩的修身鐵軌戒律還包括:

七、養氣(氣藏丹田,無不可對人言之事。)八、保身(節慾、節勞、節飲食。)九、寫日記(須端楷,凡日間身過、心過、口過,皆一一記出,終身不間斷。)十、日知所亡(每日記茶餘偶談一則,分德行門、學問門、經濟門、藝術門。)十一、月無忘所能(每月作詩文數首,以驗積理的多寡,養氣之盛否。)十二、作字(早飯後作字。凡筆墨應酬,當作自己功課。)十三、夜不出門

這十二條鐵律對我們現代人也有很重要的參考意義,毛澤東就很敬佩曾國藩,只要我們能夠很好的運用這十二條,相信我們的事業也會更上一層樓。

相關焦點

  • 曾國藩的「修身十二條款」,句句經典,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最終,曾國藩在良師益友的督促下,給自己專門制定了一個「修身十二條款」,此時的他剛剛滿30歲。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他的「修身十二款」,句句經典,非常值得學習借鑑。①主敬:整齊嚴肅,無時不慎。無事時心在腔子裡;應事時,專一不雜,如日之升。
  • 曾國藩修身十二條,條條是現在年輕人該學習的經典
    現在很多人都喜歡解讀曾國藩,從各個角度出發,例如做人為官之道,亦或者是讀書,成功學等等。也有很多人問起我,「你覺得曾國藩的成功是否可以複製」,每聽到類似的問題,我的心情都很複雜。首先,從曾國藩的履歷來看,晚清四大名臣,湘軍創立者和統帥,到現在都還有很多人對他景仰不已。但讓人不得不服的是人們「服」他。其實世上很多有大才者,但要做到世人「服」一個人,這是很難的。因為曾國藩取得的成功既不是天賦秉異,也不是起點高,發力猛。
  • 曾國藩為修身勵志訂立十二條功課
    曾國藩與普通人並無二致,一樣有著七情六慾,有著善惡兼具的本性。這從他的學習履歷中就可以看出。曾國藩六歲開始發蒙,二十四歲中舉,連著參加了三次會試才考中個賜同進士出身。在品行方面,曾國藩小時候心胸並不寬容豁達,睚眥之仇必報;亦非老練沉穩之人,稍有成功便沾沾自喜;心氣浮躁,常與人爭強好勝。這些不足,如若不加克制,日後很難有所作為。
  • 你知道造就了一代名臣的《日課十二條》是什麼嗎?
    曾國藩是晚清四大名臣之首,湘軍統帥,一代大儒,被稱為千古完人,被毛澤東、蔣介石當做偶像。可就是這樣一個名垂青史的高人,卻也是出了名的「笨人」。他不夠聰明,據說小時候因為背書背不好常挨先生批,資質並不高。從十四歲開始參加考試,直到二十一歲才第一次中了秀才。
  • 曾國藩心法十二條解讀之主敬
    曾國藩作為儒家最後一位聖人,被譽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關於曾國藩的故事、書籍和文章有很多,從出生巨蟒轉世、少年讀本書、和李鴻章的關係等等,但是不可否認的是,33歲時提筆寫下的修身十二心法對其後半生影響甚大,也是能夠使其成為
  • 曾國藩:讀書的十二條鐵規戒律,不可不知
    曾國藩是湖南雙峰縣人,清嘉慶十六年(1811年)出生於一個窮山僻谷的耕讀人家。他一生勤奮好學,以「勤」、「恆」兩字激勵自己,教育子侄。謂「百種弊病皆從懶生,懶則事事鬆弛」。他抓住一切讀書的機會,死前一日猶手不釋卷。
  • 曾國藩修身十二法,謹記教誨時時自省,助你走上人生巔峰
    曾國藩是晚晴第一名臣,被譽為中國近代唯一聖人,後世評價他「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曾國藩天資平庸,能取得如此成就,其中很大原因是他對自己數十年如一日的嚴格自律。他總結了十二條修身法則,靜下心細細品讀,必定多有裨益。
  • 曾國藩交朋友的5條原則,值得今人學習借鑑
    曾國藩資質平庸,最後成為了晚清中興第一名臣,建立起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功業,和他結交了很多良師益友有很大關係。特別是在平定太平軍的過程中,曾國藩會識人、能用人,提拔和重用了很多湘軍將領,眾人拾柴火焰高,最終「集眾人之私成一己之公」。那麼,曾國藩有哪些交友秘訣值得我們今人學習借鑑呢?
  • 品讀曾國藩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原標題:品讀曾國藩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中國五百年來之兩大完人,前有王陽明,後有曾國藩。曾公文正一生奉行以耐煩為從政第一要義,凡事主張勤勞節儉,不可為官自傲。他嚴於律己,以德待人,禮治為先,以忠謀政,在官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也真真正正地做到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 讀曾國藩「訓誡十二條」以自省吾身
    初讀曾國藩,因為他是晚清名臣,從一介書生,披荊斬棘歷盡艱難終成一番偉業。其經歷、其成就、其思想皆值得你我去崇敬和學習。今日讀至曾國藩青年時代,在京城與諸位師長、同年、好友交流學習做「訓誡十二條」以自省,頗有感悟,記之與諸君分享。
  • 看看曾國藩修身法則給我們的啟示
    曾國藩的一生又是如何踐行整齊嚴肅的?同時,小編也給大家提出幾個接下來梁冬老師和慄強老師重點解讀的幾個問題供大家思考:日升月亮,星辰流轉對人生之道有怎樣的啟示?魂不守舍反映了哪些心靈困境?梁冬:之前講曾國藩修身十二法的時候,我們說到「敬」,它的心法注釋是要整齊嚴肅。關於「整」,就是說統一性的問題。
  • 陳忠平與曾國藩傳人曾樾論修身齊家
    陳忠平特別期盼:曾樾作為曾國藩的傳人,密授曾國藩文化真諦,找到鴻揚人的修身之道。鴻揚集團研發中心張熊兵、家裝事業部闞晚成作為曾國藩日記讀後感優秀代表分享了各自讀書心得:張熊兵說,「鴻揚特別強調員工的自我管理,今年在董事長的『逼迫』下,必須逐個章節閱讀曾國藩日記並寫讀後感。通過近一年的學習,我對照自己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深感與聖賢差距還很大,在修身、齊家方面正努力向曾國藩靠近。」
  • 曾國藩:修身有四條要則,指引人生大方向
    曾國藩的四條修身要則同治九年(1870年)九月二十二日晚,曾國藩在天津寓所寫下如下一段日記:是日細思古人工夫,其效之尤著者,約有四端:曰慎獨則心泰,曰主敬則身強,曰求仁則人悅,曰思誠則神欽……四者之功夫果至
  • 曾國藩的做人做事法則,值得我們學習!
    曾國藩,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曾國藩很多言行,還有很多由他說出的話語,都極具哲學意義,因此世人稱其為半個賢人。不外曾國藩的聖,不在於他滿身毫無瑕疵,白璧無瑕。而他提出的這些做人幹事規律,也值得我們進修。「恆」所謂「恆」指的是有恆心,生存有規律,飲食有節,起居有常。曾國藩給本人規則,必需做到自訂的十二條作業,他把本人制定的一系列必需遵照的端方嚴厲實施,一保持就是一生。
  • 從《曾國藩家訓》想到的
    近日,單位邀請了著名學者、曾國藩研究專家、讀山詩社社長劉安定來講授千古第一家訓——《曾國藩家訓》,意猶未盡之餘,特意買來此書仔細閱讀,讀後感觸頗多。曾國藩是湘軍的創立者、統帥,被稱為晚清「第一名臣」, 他整肅政風、倡學西洋,開啟了「同治中興」,後來者推崇其為「千古完人」「官場楷模」。他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種種言論影響深遠、澤被後人。
  • 曾國藩:待人以「誠」,待學以「篤」,自省以修身
    他在晚清做到位極人臣,同時能善得一生,最後達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境界,其人生歷程值得我們學習借鑑。通過閱讀《曾國藩傳》,一定會有不一樣的收穫。自省以修身曾國藩在三十而立之年,開始「立志成聖」,最終達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境,成就遠超同時代的其他三大名臣。在「成聖」的過程中,最重要的的手段就是每日自省。
  • 曾國藩:待人以「誠」,待學以「篤」,自省以修身
    他在晚清做到位極人臣,同時能善的一生,最後達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境界,其人生歷程值得我們學習借鑑。通過閱讀《曾國藩傳》,一定會有不一樣的收穫。待人以「誠」曾國藩在仕途升遷極為迅速,他的晉升速度打破清朝湖南籍官員的最高紀錄,「十年七遷,連躍十級」,十年時間就做到「省部級」。
  • 日記|不讓古人曾國藩,一個法律人的日課十二條
    與曾國藩職位相當的平叛官員那麼多,為何最後偏偏顯出他強,歷史稱讚他呢。曾國藩在31歲時給自己定下了十二條功課,稱為日課十二條:1.主敬:整齊嚴肅,無時不懼。無事時心在腔子裡,應事時專一不雜。吾今虛歲亦31歲,亦不過中才,不妨效仿前人努力而自律、自省、自強之,定日課十二條如下:1.功課:佛教日課。佛弟子日常功課不能斷,座上的誦修及座下的觀照,主智慧。2.善行:日行一善。一善是底線,多多益善,小善微善亦可,中善大善更佳,但不用刻意造作。
  • 曾國藩:修身四個獨門心法,你學會了嗎
    曾國藩能有如此成就,與他長期以來堅持自律,堅持修身養性的習慣息息相關,與他修煉修身四個獨門心法緊密相連。曾國藩說,自修之道,莫難於養心;養心之難,又在慎獨。在修身養性上,慎獨是個人修為的最高境界。能慎獨,則內省不疚,對天地質鬼神。慎獨,則是人生的第一自強之道,第一尋樂之方,是修身的第一要務。《論語》裡說:「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 曾國藩:修身四個獨門心法,你學會了嗎
    曾國藩能有如此成就,與他長期以來堅持自律,堅持修身養性的習慣息息相關,與他修煉修身四個獨門心法緊密相連。1.慎獨則心泰。曾國藩說,慎獨者,遏欲不忽隱微,循理不間須臾,內省不疚,故心泰。曾國藩說,自修之道,莫難於養心;養心之難,又在慎獨。在修身養性上,慎獨是個人修為的最高境界。能慎獨,則內省不疚,對天地質鬼神。慎獨,則是人生的第一自強之道,第一尋樂之方,是修身的第一要務。《論語》裡說:「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