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講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修身放在了第一位,先修身才能管好家族,治理國家。
因此晚晴名臣曾國藩,制定了修身的十二條鐵規戒律:
一、主敬(整齊嚴肅,無時不懼。無事時,心在腔子裡;應事時,專一不雜。)
所謂「主敬」,是要求內心恭敬而不是外表恭敬。《菜根譚》說:「待君子不難於恭,而難於有禮」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簡單點說,就是敬愛親人,敬重他人,敬畏事業
魯迅先生一次在家中宴客,兒子海嬰同席。在吃魚圓時,客人均說新鮮可口。唯海嬰說:「媽媽,魚圓是酸的!」以為孩子胡說亂鬧的媽媽便責備了幾句,孩子老大不高興。魯迅聽後,便把海嬰咬過的那隻魚圓嘗了嘗,果然不怎麼新鮮,便頗有感慨地說:「孩子說不新鮮,我們不加以查看,就抹殺是不對的,看來我們也得尊重孩子的說的話啊!」
敬愛親人才能家庭和睦。
某商人看到一個衣衫襤褸的鉛筆推銷員,出於憐憫,他塞給拿人一元錢,不一會,他返回來,從賣筆那兒取出幾支鉛筆,並抱歉地解釋自己忘取筆了,末了說:「你跟我都是商人,你有東西要賣。」幾個月後,再次相遇,那賣筆人已成為推銷商,並感謝紐約商,「你重新給了我自尊,告訴了我,我是個商人。」
敬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明代政治家張居正說:懼則思,思則通微;懼則慎,慎則不敗。意思是說,敬畏就會思考,思考就會通曉一切;敬畏就會謹慎,謹慎就會事事成功,立於不敗之地。
二、靜坐(每日不拘何時,靜坐片刻,來復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鎮。)
25歲的教練帶著12名隊員進入洞穴「探險」,不想入洞後不久外面就下起了暴雨。洪水灌入溶洞,上漲的水位淹沒了起伏曲折的道路,他們被困洞中,出不來了。
時間慢慢地過去,一天、兩天、三天、五天、七天……很難想像,在空氣稀薄的洞穴裡,他們如何挨過一天又一天。
進入溶洞的第十天,,兩名英國專業潛水員在距溶洞入口4公裡處,終於發現了這群孩子。
孩子們,在黑暗中靜坐。沒有死亡,沒有走散,沒有慌亂,13個人,全都在!
在洞穴中,曾經做過12年和尚的教練教孩子們靜坐冥想,以保持沉著冷靜,克服恐懼和憂慮,並且儘可能保存體力。
史丹福大學的專家維斯(Leah Weiss)表示:靜坐或許是孩子們活下來的關鍵因素
靜坐,是收攝心念專注一境,持之以恆的靜定。無論是日常生活中還是在危困之中,都能幫助你更好地安放自己的身心。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後勿沾戀。)
早睡早起是良好的養生方式。
一日之計在於晨,早起對我們一天的意義是非常重大的,早起對我們的身體也是有好處的經常早起的人精神好,得抑鬱症的機率也十分小,更能安排自己一天的時間,提高效率建議不要有太多的夜生活,注意按時休息,作息規律,有利於我們的身體健康
四、讀書不二(一書未點完,斷不看他書。東翻西閱,都是徇外為人。)
要專一:一本書還沒有讀完,一定不去看其它的書籍。東翻西閱地隨意讀書,對自己的道德學問沒有一點益處,不過就是一個只求知識而沒有道德的人。
同樣無論我們做什麼事情也要專心致志,這樣才能把事情做好。
曾國藩有一晚在家讀書,恰好來了一個小偷蹲守在窗外,準備等他睡覺後入室行竊,不料曾國藩一篇古文讀了許多遍仍然不能背下來,小偷實在等不及,在外面大聲說:這麼笨還讀書幹什麼?我都背下來了!然後將文章背誦一遍,揚長而去。
曾國藩讀書專心的程度可見一斑。
五、讀史(每日圈點十頁,雖有事不間斷。)
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
歷史雖然發生在過去,但是過去的經驗教訓對現在也要重要的借鑑意義。
讀中國歷史可以使人明白善惡事理,正確地為人處世,光宗耀祖,這是父母所希望的,為己為人,都是必要的。
六、謹言(刻刻留心。)
北宋嘉慶年間,富弼任宰相,王安石在朝廷力主變法,與富弼意見不合,富弼知道爭不過王安石,於是向神宗皇帝,請辭宰相之職,神宗問他,誰可任宰相,富弼推薦文彥博,神宗不語,一會神宗提出,王安石怎樣,富弼不語,於是神宗知道他倆不合。
富弼辭官回鄉,辦事秉公,不謀私利,常對人說,一個人應當"守口如瓶,防意如城」說的的就是慎言的意思。
曾國藩的修身鐵軌戒律還包括:
七、養氣(氣藏丹田,無不可對人言之事。)八、保身(節慾、節勞、節飲食。)九、寫日記(須端楷,凡日間身過、心過、口過,皆一一記出,終身不間斷。)十、日知所亡(每日記茶餘偶談一則,分德行門、學問門、經濟門、藝術門。)十一、月無忘所能(每月作詩文數首,以驗積理的多寡,養氣之盛否。)十二、作字(早飯後作字。凡筆墨應酬,當作自己功課。)十三、夜不出門
這十二條鐵律對我們現代人也有很重要的參考意義,毛澤東就很敬佩曾國藩,只要我們能夠很好的運用這十二條,相信我們的事業也會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