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個紅燒雞塊,我想大家多多少少的也都吃過幾種不一樣的吧,在製作關於雞肉這道美食上,我國各地的吃法與做法可以說是花樣百出,各地對於雞肉的做法與研究也都有著大大小小的不同,透漏著當地特色飲食文化。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山東紅燒雞塊的做法,因為小編就是山東人,相對來說的話對於這個山東紅燒雞塊的做法,會另有一些獨特觀點與製作。
首先我們需要準備4個新鮮雞腿肉,這個呢沒有特別的要求,也是根據家庭的需求而準備。小編建議,用笨雞或家養土雞較好,不建議大家用肉食雞,因為肉食雞的肉比較鬆軟,製作出來的話肉容易走形,口感也不是特別的好,但選擇笨雞和土雞肉來製作的話,吃起來肯定是更有韌性比較有嚼頭。今天就用笨雞腿製作這道菜。
配料:老抽100克,生抽50克,精鹽6克,綿白糖50克,料酒50克,味精4克,水澱粉40克,蔥姜各40克,菜籽油2公斤(實耗160克)。這些配料有一些都是小編自己根據個人的口味設定的,若大家在配料過程中出現差異,也是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略微更換,確保美味的純度流逝不會太大。
製作流程:(1)將笨雞腿清洗乾淨,雞腿中夾帶的血絲和肥肉剔掉,剁成2.5釐米左右的方塊狀。將蔥姜各切成短片狀,蒜拍扁剁成蒜末,辣椒可以切片或整個備好。(2))將油放入鍋內,燒至八成熟,再將切好的雞塊放入一空盆內,加少許老抽順時針調拌,以便雞腿肉吸汁均勻,醃製15分鐘肉見暗紅色時放入油鍋內,炸成金黃色撈出確保肉質的酥嫩,然後把雞腿肉表面上的油控幹。醃製雞肉的時間,小編認為可以根據個人的鹹淡進行調口,正常控制在15分鐘左右為好。
(3)然後另起一個鍋,放入少許油,油燒制5分熱後,將準備好的蔥姜蒜倒入油鍋稍微煸至,煸出蔥姜蒜的香味時加入少許的清水,再將備好的,老抽,生抽,料酒,味精,精鹽,綿白糖,雞塊,一併放入鍋中燉至20分鐘。燉至的火候小編通常以中火為主,這樣的話可以保證肉質的彈性於美觀,大火的話一般就在10分中左右就可以,因為開鍋之後還需要收汁,前面如果火候太大的話雞肉會快速收縮,影響收汁效果,導致美味不足。
(4)開鍋後撇去鍋內表面的一層浮沫,將火候調製小火,或者說是微火,繼續燒制10分鐘左右,這一步呢咱們叫做收汁,也可以說是這道菜的最主要的一步了,好吃不好吃就看火候的掌握了。10分鐘後打開鍋蓋,看到湯汁燒去一半時,雞肉此時也是燒制的很有彈性的狀態了,轉大火繼續燒至2分鐘,過程中挑去蔥姜,在用水和澱粉完成最後的勾芡收汁,確保肉汁不會流失,完全進入雞肉當中。水澱粉的運用是小編認為是這道菜最後的一個精華的所在之處,既能確保肉汁不會外漏,同時還鎖住了雞肉的彈性。最後用明油圍著菜的四周均勻地澆上去,讓這道美味的紅燒雞塊在美觀上達到極致的效果!說到這裡,一道美味山東紅燒雞塊的製作方法就算圓滿結束了,整道菜的做法呢,小編也略微改動,也是想儘可能的讓美味發揮到極致,同時也保留了這道菜的經典。喜歡小編或者想了解更多傳統美食做法的朋友可以關注小編,小編後期將持續為大家更新更多美食的做法與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