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劉羅鍋(劉墉)墓五八年被挖掘破壞經過

2021-01-08 膠州灣聽潮

劉墉,字崇如,號石庵,乾隆辛酉舉人,辛未進士,先後擔任翰林院庶吉士、敕封文林郎、安徽學政、江蘇學政、誥授直奉大夫、太原府知府、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湖南巡撫、左都御使、直隸總督、隸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贈太子太保,賜諡「文清」。劉墉就是民間傳說的劉羅鍋,關於劉墉墓的傳說很多,很多地方都傳說有劉墉墓,但大都是謠傳,據東武劉氏族譜記載:劉墉死後葬在白家莊北塋。劉墉墓位於現高密市方市鄉(現柴溝鎮)白家莊後。

劉墉墓,葬有劉墉及其結髮妻子單氏的屍骸,墓室高約1.8米,為清磚壘砌,劉墉在東,妻子在西。墓頂為二合土夯實而成,堅固無比,當地百姓稱這一種墳頂為金頂子。

劉墉墓在1958年被挖掘破壞,因為是村民破壞性挖掘所以很多文物遭受破壞,值錢的被賣給青島的珠寶店,一些珠寶店沒看上或被毀壞的據傳後來運往北京,在那個特殊年代這批墓中挖出遺物也從此消失的無影無蹤。現在劉墉墓是原方市鄉黨委書記範錫寶(後任高密市文化局局長)在原墓附近重立,墓碑是劉氏後人所立。

關於當年村民挖掘劉墉墓的過程眾說紛紜,有些自媒體更是編造考古專家對劉墉墓秘密發掘或保護性發掘……這些都是不對的。劉氏家族成員解放後大多成分定為地主和富農,解放後受到嚴格的階級管制和歧視,當年挖墳掘墓先挖掘地主資本家和歷史上一些大官的墓。劉墉墓及其他一些重要劉氏家族成員墓都附合上屬條件,一是當地大地主的祖先,二是歷史上都當過大官,墓中可能存有巨額陪葬品,所以在那個特殊年代眾多劉氏家族墓葬成為挖掘破壞的首要目標。當地劉氏家族成員大多受到管制打壓,對村民挖掘破壞眾多劉氏祖墳也不敢有反對意見,更不敢前往挖掘現場,所以對當年挖掘破壞劉氏家族墓葬情況了解不多。下面就根據親歷此次挖掘的薛加順老口述,張其鳳教授整理的當年挖掘口述記錄,還原當時的挖掘情況。

1958年注溝區開三千人會,布置清墓,理由是可擴大耕地面積。傍晚,每社便派出一位副社長從會上返回鄉裡貫徹此事。方市社副社長薛成烈回來布置此事。薛成烈說:「事很急,哪裡不下手也不行!」當晚在白家莊找了七、八個民兵,先去清劉墉墓。主意是誰出的,在上級調查時,誰也沒有查明白。但多數人認為是薛成烈的主意。當時挖劉墉墓的想法是因為劉墉做過閣老,考慮到他墓中金銀財寶也許能多,再就是聽到有關劉墉的傳說太多,大家對劉墉墓都感興趣,劉墉墓當夜即被挖通,接近天亮,墓室之門便被攜開。當時我在鄉裡幹財務,開會布置時我在場。劉墉墓被挖開的一大早我就到了現場,因為需要我參與保管文物。

墓內物品:

一、棺材:柏木做成,已潰爛,倒向兩邊。

二、屍骨:劉墉腦殼很大,二十五公分見圓,眼窩內可放下大雞蛋。小腿骨很長,半米長還多。在場民兵估計劉墉身高在1.95米到2米之間(因為劉墉身高與常人比過於懸殊,筆者對此略有懷疑。就問薛如以統勳屍骸推測,統勳身高應是多少?薛答1米7左右。由此可知薛並未誇張。筆者注)墓內燈芯草、木碳灰很多。

三、印章:墓內印章一個,2公分見方,四周刻字。

四、銘族:由緞子做成的銘族一個,已爛成糠。(記載人的生平事跡和墓中陪葬用品)

五、頂子:頂子一個。

六、笏板:上朝用的笏板一個,寬5公分,高2尺左右。

七、玉佛:小玉佛一個,高15公分。

八、朝珠:朝珠一串,磁質,五色,直徑一公分左右。穿珠之繩當時未爛。兩人對拉,不能斷,據說用土繭絲做成,萬年不爛。

九、衣服:衣服已爛

當時,筆者專門問薛,墓內有無毛筆陪葬品?老人十分懇定的說:「沒有」。

開始猜想劉墉墓內可能會有許多寶物,結果令人大失所望。從墓葬看劉墉確為清官。

掘墓後,青島古寶店來了兩人,第一次我未在家,柜子打不開(兩把鑰匙,每人一把)。第二次,我在,書記、社長親手打開柜子。來人說劉統勳的頂子(劉統勳墓在白家莊村前,劉墉墓被挖不久也被挖開,墓葬品更少)我們不看,只看劉墉的頂子。他們在劉墉的頂子上找了半天,找到一粒綠豆粒大小的珠子,說:「我們就是衝著這顆珠子來的」。然十分仔細端詳後,卻十分遺憾的說:「廢了!可惜!」後來,連同其他出土文物一起賣給青島古寶店。玉佛賣了35元,笏板賣了80元。珠子如果不壞,當時能值3600元,後來區裡一位領導領著中央、省、縣三級下來的人,帶著縣誌、族譜找到社裡,調查劉墉墓被挖情況,當時未賣的文物都被小車運到區裡,後來又據說送到了北京。(薛加順口授,張其鳳整理)

劉協祥(方市鄉副鄉長)、李世坤(注溝鎮供電所所長)、王書記(方市村黨支部書記)、夏院長(注溝鎮人民醫院)等人在場。

通過上面張其鳳教授整理的薛加順老人口述當年挖掘情況來看,此次挖掘劉墉墓和其他劉氏家族墓葬的形動並未有專業考古人員參入,此次挖掘墓葬和那個特殊年代的農村清墳並無區別。此次挖掘劉墉及其家族墓的目的,老人回憶說是清墳可以擴大耕地,但這是次要的,主要目的就是劉墉及其家族在清朝出過眾多官員,而且很多都是大官,所以村民們都猜想這些墓中有巨額財寶,挖掘出來可以大賺一筆。老人的口述中也可印證這一點,當打開墓門後並未發現太多值錢東西,村民們感到很失望。最後是怎麼處理挖掘出來的墓中遺物,賣給青島珠寶店,更是印證了此次挖掘劉墉及其家族墓葬的真正目的,就是挖掘墓中物品賣錢。當年村民們的挖掘墳墓行為和現今的盜墓沒有太多區別,都是為了錢。

由於村民們不懂的考古知識,所以當年的挖掘屬於破壞性挖掘,墓中很多物品都被壞,猶其劉墉頂子上那顆價值連城的珠子。頂子即清代官員頭上所帶官帽,劉墉的官帽可不是普通官帽,是劉墉死後,嘉慶皇帝諭贈的祭品。據清人王培荀所著《鄉園憶舊錄》中記載劉墉諭賜祭葬用品時情景如下:賜物便蕃,將抵門裡,每物一人,捧盤懸諭,賜牌夾道而馳,內有紅頂結絨冠。村民從劉墉墓內獲取的頂子即嘉慶皇帝諭賜的「紅頂結絨冠」。這也是為什麼青島珠寶店的人不看劉統勳頂子,而只關心劉墉頂子的原因,劉統勳頂子為普通官員所戴頂子,劉墉頂子是皇帝諭賜的陪葬品,可惜村民挖掘時不懂得保護,導致頂子上的珠子被廢。

劉統勳墓及其一些劉氏家族官員的墓葬均在此次清墳運動中遭到破壞,墓中陪葬品同樣少的可憐,可見整個劉氏家族的清廉門風跟歷史傳說是一致的。

我們再來看看劉墉墓所在地鄉鎮行政沿變,2001年以前劉墉墓所在地白家莊屬於高密市方市鄉,2001年撤消方市鄉併入注溝鎮,2007年注溝鎮又併入柴溝鎮。所以現在劉墉墓位於高密市柴溝鎮白家莊北,現在看到的墳冢為在原墓附近重修的,碑為劉氏後人所立。

通過1958年的清墓挖掘劉墉及其他劉氏家族墓葬所獲物品,我們可以看出這個影響清朝的世家大族清廉門風。

由於處在特殊年代和當地幹部及村民的文物保護意識淡薄,造成了劉統勳墓、劉墉墓等劉氏家族墓葬被破壞,為能及時受到保護,墓中重要文物均被村民賣給古寶店,剩餘沒賣的文物最後也不知所蹤。劉統勳、劉墉等人的屍骸遺骨在那個特殊年代更是被隨意扔棄無人關心,非常遺憾可惜劉統勳、劉墉這樣的清官的屍骸沒有得到保護和尊重。

相關焦點

  • 清朝宰相劉墉,為何被戲稱為「劉羅鍋」原因原來是這個!
    本文由小小魚歷史原創,轉載請註明文章出處看過劉羅鍋那部電視劇的人,對劉羅鍋應該很熟悉了。其中劉羅鍋的形象是令人捧腹的,他和和珅的故事也經常引得大家開懷大笑。其實,劉羅鍋並不是叫羅鍋,他原名叫劉墉。那為什麼大家叫他劉羅鍋呢,這個名字,又有什麼含義呢?了解劉羅鍋這個人,看了他的故事,我們就知道了。劉墉出身也是很好的,祖上都是當官的。出生在這樣的家庭裡,是幸運的,劉墉從小就受到了優秀的教育。所以,在學識上,他也有很大的成就。劉墉的書法,詩作,都是值得讚賞的。他的書法渾厚有力,他也被稱為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除了書法,他寫的詩,紀曉嵐也非常喜歡。
  • 《宰相劉羅鍋》:真實的劉墉,既不是羅鍋,也不是宰相
    一部《宰相劉羅鍋》把劉墉從書本上,推到了屏幕上,也讓人們多了個了解他的途徑。然而事實上,宰相劉羅鍋,既不是宰相,也沒有羅鍋。1958年,考古學家打開了劉墉的墓穴,他們驚奇發現,劉墉的小腿竟然有75公分,整個身體的長度達到了1.9米,並且從他的骨骼來看,劉墉並非是個駝背之人。
  • 清朝沒有宰相制度,劉墉為什麼叫「宰相劉羅鍋」?
    20世紀90年代,電視刷《宰相劉羅鍋》一經播出立即引起巨大的反響,劇中主人公劉埔才智過人、剛正不阿、不提權臣且詼請曲默,給現眾留下了深而他身後的那個「大鍋子」也令人覺得有些可愛。刻印象,由此,劉墉成了大的清朝官員之一。
  • 看過《宰相劉羅鍋》的人,都被騙了!劉墉的真實情況是這樣的!
    《宰相劉羅鍋》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一部古裝電視劇,劇中的劉羅鍋由著名演員李保田扮演。他演義的劉羅鍋幽默詼諧、清正廉潔,不畏權勢,體恤百姓,尤其是他機制逗趣的與和珅相爭相鬥的畫面,給觀眾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
  • 「宰相劉羅鍋」5個字錯了4個,歷史上真實的劉墉是什麼樣的
    李寶田老師主演的《宰相劉羅鍋》給人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劇中劉羅鍋這個形象被刻畫得深入人心。在很多人心裡,估計早已把劇中的劉羅鍋當作是歷史上真實的劉庸了。不過電視劇和歷史還是有區別的。就以《宰相劉羅鍋》這部電視劇來說,劇中就有一些情節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
  • 「宰相劉羅鍋」簡介,劉墉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劉墉,這個被民間百姓,親切叫做「宰相劉羅鍋」的人,歷來都是戲劇作家關注的焦點。
  • 身高兩米的「劉羅鍋」:真實的劉墉與和珅關係怎麼樣?
    這首歌可謂是一代人的集體記憶,聽到這首片頭曲就知道,《宰相劉羅鍋》開播了。片中的劉羅鍋精明睿智,嬉笑怒罵之間將人生百態展現在觀眾面前。他與格格成親,還成了朝廷命官。和珅念念不忘要置劉墉於死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對劉墉百般刁難。自此,劉墉在朝廷、在民間,對公事、對私事多次智鬥和珅,也多次得罪皇帝被貶。最後和珅被扳倒並被賜死,劉墉告老還鄉,一副悽涼景象。
  • 《宰相劉羅鍋》實際上既不是宰相也不是羅鍋,這是真的嗎?
    所以,劉羅鍋肯定不是羅鍋。那麼,劉墉為何有「羅鍋」這個綽號呢?原來這個綽號大有來頭,是嘉慶皇帝親自給他起的。有一回,嘉慶召見劉墉,劉墉來了之後,撲通一下跪倒,嘉慶趕忙讓劉墉起身,劉墉站了起來,但依然弓著身子,像只大龍蝦一樣,嘉慶見了,忍不住噗嗤一笑,說道:「劉愛卿啊,我看你叫劉駝子更貼切!」
  • 京劇《宰相劉羅鍋》渝「掃黃」連皇帝也不放過
    重慶市第二屆文化藝術節的壓軸大戲——由本報主辦的京劇《宰相劉羅鍋》將於10月25日、26日在市文化宮劇場演出兩場。據悉,該劇由著名戲劇大師林兆華任總導演,劇中新詞迭出,如申奧成功、加入世貿等,還有英語歌,統統都搬上了舞臺。昨日,記者獲悉,此次來渝,劉羅鍋將把皇帝關進大牢。
  • 宰相劉羅鍋:劉墉告老還鄉,乾隆為什麼告訴嘉慶宮燈歪了,有何寓意?
    《宰相劉羅鍋》中當乾隆年老的時候決定將皇位傳給十五皇子永焱,也就是後面的嘉慶皇帝,而在朝會上劉墉正式告訴皇帝自己告老還鄉的請求,當時嘉慶皇帝還很猶豫,後來乾隆告訴嘉慶說宮燈是不是歪了,然後經過這個舉動後嘉慶帝批准了劉墉的告老還鄉,那麼乾隆皇帝的這個舉動到底有什麼寓意呢?
  • 山東發掘出一古墓,墓中驚現1米9屍骨,專家還原真實劉墉
    ——雅各布 對於經典劇《宰相劉羅鍋》,相信大家耳熟能詳,雖然已過去二十餘年,但裡面的一些人物,讓我們記憶猶新。尤其是那個駝背的劉羅鍋,讓我們難以忘懷。儘管他相貌一般,可是他非常有才,而且他老婆還是個美人坯子。有時鬧出一些笑話;有時與和珅吵嘴;有時也與乾隆皇帝鬧彆扭。其故事情節,讓我們歷歷在目。
  • 劉墉為何被稱為「劉羅鍋」,又如何與和珅鬥智鬥勇?真相大跌眼鏡
    被世人稱為「宰相劉羅鍋」的劉墉,曾在電視劇當中,與死對頭和珅鬥智鬥勇,看得大家哄堂大笑。很多人都為他的大智若愚,拍手叫好。那麼「宰相劉羅鍋」這一說法又是如何來的呢?宰相劉羅鍋劉墉,清代書畫家,政治家,字崇如,號石庵。
  • 劉墉:「劉羅鍋」到底是啥樣?
    家世顯貴,一門三公 關於劉墉,首先要從他的家族說起。劉墉出身於山東諸城劉氏宗族,這個宗族是當時的名門望族,經過科舉走上仕途的人很多。 劉墉的曾祖父劉必顯為順治年間進士,祖父劉棨是康熙朝有名的清官,父親劉統勳更是一代名臣,官至東閣大學士兼軍機大臣。
  • 歷史上的劉墉:不是宰相,與和珅也沒什麼交集
    《諸城縣誌》:「(劉墉)砥礪風節,正身率屬,自為學政知府時,即謝絕饋賄,一介不取,遇事敢為,無所顧忌,所至官吏望風畏之。」 提起劉墉這個名字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是提起宰相劉羅鍋 大家可能有很深的印象,畢竟很多人都看過《宰相劉羅鍋》這個影視作品。
  • 《宰相劉羅鍋》為什麼是戲說歷史之祖?喜劇外殼下還有什麼?
    最近兒子在聽劉寶瑞的單口相聲《君臣鬥》,也沒經過筆者指點,他自己居然就摸索著在電視上找到了《宰相劉羅鍋》,從第一集開始看起來,智能時代真不一樣。不過看了兩集,兒子的問題來了:這和《君臣鬥》怎麼不一樣啊。
  • 出演宰相劉羅鍋,和珅老了,六王爺走了,她61歲依然美的讓人嫉妒
    還記得電視劇《宰相劉羅鍋》嘛?張國立在劇中扮演乾隆,講述的是在乾隆皇帝年間,乾隆皇帝與和珅和劉墉之間的故事,表露出乾隆皇帝的智勇和卓越的策略,把和珅和劉墉相互並存,各自發揮自己的特長,為國事出力,從而乾隆皇帝的卓越領導力以及清廉的以身作則等能力流傳百世。
  • 《宰相劉羅鍋》是張國立、王剛、李保田演藝生涯轉折點?
    上一篇文章寫李嘉存老師,特意又去看了看當年的熱播劇《宰相劉羅鍋》,真是感慨啊,看看那麼年輕的張國立和王剛,還有從來沒年輕過的李保田,感覺謝東的「天地之間有桿秤」還在耳邊迴響。正因為《宰相劉羅鍋》取材於民間故事,它也開啟了大陸戲說歷史劇的先河,而且導演還特地在片頭加上了四個大字:不是歷史!真是良心導演。你看現在,明明不是歷史胡編亂造的電視劇,導演還大言不慚說自己還原歷史呢。
  • 乾隆問劉羅鍋屬什麼?劉羅鍋說自己屬驢,立刻被乾隆官升三級
    導讀:一部《宰相劉羅鍋》,讓乾隆、劉羅鍋兩個歷史人物成了家喻戶曉的名人。劇裡的劉羅鍋正直清廉,剛正不阿,經常與大貪官和珅作對。然而在正史中,劉羅鍋名叫劉墉,出自官宦之家。他的父親劉統勳是雍正、乾隆朝的大員,官至內閣大學士、軍機大臣。
  • 三創大賽 |「宰相劉羅鍋」與萬裡嶗山的美麗傳說
    在青島,有這麼一位文學愛好者,他喜歡追隨歷代名人們的腳步遊歷嶗山,在欣賞嶗山仙境與歷史文化的同時,又挖掘他們的遊記故事與傳說,為嶗山創作了許多優秀的文學作品。今天就跟小編一起看看陳敬剛筆下「宰相劉羅鍋」與萬裡嶗山的美麗傳說吧~「宰相劉羅鍋
  • 清朝無宰相,為何還有影視劇《宰相劉羅鍋》裡的「宰相」一說呢?
    清朝無宰相,為何還有影視劇《宰相劉羅鍋》裡的「宰相」一說呢?大家都知道在明朝的時候朱元璋就非常了丞相,到清朝時期皇帝的權力空前的強大,宰相這種職位更是沒有的。那麼90年代曾經風靡一時的電視劇《宰相劉羅鍋》,這部劇的名字就真的一點都不符合史實嗎?其實《宰相劉羅鍋》這部電視劇的名字並不完全違背史實,因為宰相與丞相不同。秦朝時期開始有丞相這個官職,漢代也一直延續這個官職。所以說丞相是一個官職,是百官之首,除了皇帝以外,他就是朝中最大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