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文學先得娛樂」
68歲的英國作家霍華德·雅各布森(Howard Jacobson),北京時間10月13日成為2010年度英國布克文學獎得主。
當霍華德·雅各布森年輕時,他一直渴望獲得布克獎,獲獎感言在1983年就已經寫好了,而今年他終於以第11部小說《芬克勒問題》獲得了該獎項。評審委員會主席形容這部小說時說:「這是一部最棒的小說。你所期待的霍華德·雅各布森式的小聰明和搞笑都有,但從某種有趣的方式看,這同樣也是一部悲傷、抑鬱的小說。」
近日,雅各布森接受了美國《時代周刊》的專訪。
Q:今年布克獎頒給《芬克勒問題》,讓眾多人大跌眼鏡。這是首次布克獎破天荒地將文學獎頒給一部喜劇小說。你是如何看待一個喜劇小說獲得布克獎的?
A:其實我想解釋,對於「布克獎首次將獎項頒給喜劇小說」的說法我不是很認同。之前該獎項的獲得者金斯利·艾米斯、薩爾曼·拉什迪以及珀·霍·紐比的小說帶有很明顯的喜劇性質。不過顯然,布克獎對於喜劇小說並不是很喜愛。在這裡我想澄清一點的是,我並不是唯一 一個作為喜劇小說家而獲得這個獎項的。
定義一部喜劇小說其實並不是那麼容易:有些我覺得很「喜劇」的小說,別人不一定會認同。因此,喜劇小說獲獎的機率之所以很低,是因為它的評判的確讓人十分苦惱。沒有人認為一個主題嚴肅的小說它不嚴肅,但是人們對於喜劇小說是否足夠「喜劇」爭議很大。
Q:在現在的社會下,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讀小說,人們是失去了對於小說的熱情了嗎?
A:我曾當過老師,教的是文學,教書的時候我一定會把一本小說從頭講到尾。但在英國,現在很多人都不願意將一本小說從頭到尾地讀完,他們只會選擇其中的某部分。由於臉譜網、微博和其他社交網絡的興起,越來越多的人失去了他們閱讀的習慣。博客的興起似乎告訴大家,寫作僅僅只是在攻擊與自己擁有不同見解的人。
如果人們不同意你的觀點,他們便會在博客上十分刻薄地說你的小說是「一派胡言」。然而,我從來不認為,一部小說是需要人們去「同意」的。
現在的社交網絡讓我們對於小說變得只有兩種態度:贊同或者否定。我覺得這大大違背了文學的初衷,不管是作家還是讀者,文學和個人的見解毫無聯繫。作為人類,個人狹隘的見解是我們最壞的一部分,藝術也與之無關。勞倫斯有一句話我十分的喜歡,「作為一名小說家,如果我擁有自己個人的見解,那麼我註定會失敗的。」
Q:在這部小說裡,有很多的猶太式的幽默,是什麼激發出你這種寫作風格的呢?
A:很多人以為我和作家索爾·貝婁、菲利普·羅斯以及約瑟夫·海勒一樣,有著很深的美式猶太的傳統。其實我想表達的是,我是一位十分傳統的英國作家。當我30年前開始寫小說的時候,我所喜歡的書並不是那些美籍猶太人的書,相反查爾斯·狄更斯、簡·奧斯丁以及塞繆爾·詹森才是我的最愛。他們精美的語句以及那種十分睿智的幽默感讓我深受啟發,當時我就說,我要成為像他們一樣的作家,但我卻無法複製他們,因而我反思到,為什麼不在小說裡面夾帶一點點的猶太人的味道呢。
Q:這次的獲獎是否能為喜劇小說增添一些嚴肅性呢?
A: 當然希望。喜劇小說似乎至今很難進入英國文學主流,文學界有點害怕滑稽,你上次看到一本嚴肅小說書套上印著「好笑」一詞是什麼時候?然而娛樂和文學並不是兩個相背而馳的概念,我覺得文學作品的首要功能就是娛樂。這次得獎,我想向人們表示喜劇小說也可以有深度。如果人們在閱讀小說哈哈大笑的同時,能深思一些嚴肅的問題,那對作家和讀者都是件好事。
編譯 危凱
責編: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