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布克獎得主雅各布森

2021-01-16 長江商報

本報訊 「文學先得娛樂」

68歲的英國作家霍華德·雅各布森(Howard Jacobson),北京時間10月13日成為2010年度英國布克文學獎得主。

當霍華德·雅各布森年輕時,他一直渴望獲得布克獎,獲獎感言在1983年就已經寫好了,而今年他終於以第11部小說《芬克勒問題》獲得了該獎項。評審委員會主席形容這部小說時說:「這是一部最棒的小說。你所期待的霍華德·雅各布森式的小聰明和搞笑都有,但從某種有趣的方式看,這同樣也是一部悲傷、抑鬱的小說。」

近日,雅各布森接受了美國《時代周刊》的專訪。

Q:今年布克獎頒給《芬克勒問題》,讓眾多人大跌眼鏡。這是首次布克獎破天荒地將文學獎頒給一部喜劇小說。你是如何看待一個喜劇小說獲得布克獎的?

A:其實我想解釋,對於「布克獎首次將獎項頒給喜劇小說」的說法我不是很認同。之前該獎項的獲得者金斯利·艾米斯、薩爾曼·拉什迪以及珀·霍·紐比的小說帶有很明顯的喜劇性質。不過顯然,布克獎對於喜劇小說並不是很喜愛。在這裡我想澄清一點的是,我並不是唯一 一個作為喜劇小說家而獲得這個獎項的。

定義一部喜劇小說其實並不是那麼容易:有些我覺得很「喜劇」的小說,別人不一定會認同。因此,喜劇小說獲獎的機率之所以很低,是因為它的評判的確讓人十分苦惱。沒有人認為一個主題嚴肅的小說它不嚴肅,但是人們對於喜劇小說是否足夠「喜劇」爭議很大。

Q:在現在的社會下,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讀小說,人們是失去了對於小說的熱情了嗎?

A:我曾當過老師,教的是文學,教書的時候我一定會把一本小說從頭講到尾。但在英國,現在很多人都不願意將一本小說從頭到尾地讀完,他們只會選擇其中的某部分。由於臉譜網、微博和其他社交網絡的興起,越來越多的人失去了他們閱讀的習慣。博客的興起似乎告訴大家,寫作僅僅只是在攻擊與自己擁有不同見解的人。

如果人們不同意你的觀點,他們便會在博客上十分刻薄地說你的小說是「一派胡言」。然而,我從來不認為,一部小說是需要人們去「同意」的。

現在的社交網絡讓我們對於小說變得只有兩種態度:贊同或者否定。我覺得這大大違背了文學的初衷,不管是作家還是讀者,文學和個人的見解毫無聯繫。作為人類,個人狹隘的見解是我們最壞的一部分,藝術也與之無關。勞倫斯有一句話我十分的喜歡,「作為一名小說家,如果我擁有自己個人的見解,那麼我註定會失敗的。」

Q:在這部小說裡,有很多的猶太式的幽默,是什麼激發出你這種寫作風格的呢?

A:很多人以為我和作家索爾·貝婁、菲利普·羅斯以及約瑟夫·海勒一樣,有著很深的美式猶太的傳統。其實我想表達的是,我是一位十分傳統的英國作家。當我30年前開始寫小說的時候,我所喜歡的書並不是那些美籍猶太人的書,相反查爾斯·狄更斯、簡·奧斯丁以及塞繆爾·詹森才是我的最愛。他們精美的語句以及那種十分睿智的幽默感讓我深受啟發,當時我就說,我要成為像他們一樣的作家,但我卻無法複製他們,因而我反思到,為什麼不在小說裡面夾帶一點點的猶太人的味道呢。

Q:這次的獲獎是否能為喜劇小說增添一些嚴肅性呢?

A: 當然希望。喜劇小說似乎至今很難進入英國文學主流,文學界有點害怕滑稽,你上次看到一本嚴肅小說書套上印著「好笑」一詞是什麼時候?然而娛樂和文學並不是兩個相背而馳的概念,我覺得文學作品的首要功能就是娛樂。這次得獎,我想向人們表示喜劇小說也可以有深度。如果人們在閱讀小說哈哈大笑的同時,能深思一些嚴肅的問題,那對作家和讀者都是件好事。

編譯 危凱

責編:ZB

相關焦點

  • 吳明益《單車失竊記》入圍布克國際獎
    四十六歲的東華大學教授吳明益以所著小說《單車失竊記》的石岱侖(DarrylSterk)英譯本(TheStolenBicycle),入圍了2018年布克國際獎的複評名單。
  • 《曼布克獎得主短篇小說精選》一書由百花洲文藝出版社出版
    新年伊始,百花洲文藝出版社推出《曼布克獎得主短篇小說精選》一書,引起讀者和圖書市場的高度關注,在亞馬遜圖書網小說集新品排行榜上排名一直高居不下。曼布克獎的目標是獎勵優秀作品,提高公眾對嚴肅小說的關注。經過幾十年的經營,它的威望超過了英國大大小小的其他兩百多個文學獎,被認為是當代英語小說界的最高獎項,也是世界文壇上影響最大的文學大獎之一。
  • 原版資訊|2020布克獎公布,《舒吉·貝恩》獲獎
    本期重點關注:2020布克獎公布,道格拉斯·斯圖爾特憑處女作《舒吉·貝恩》獲獎Part 12020布克獎公布,道格拉斯·斯圖爾特憑處女作《舒吉·貝恩》獲獎獲獎作品《舒吉·貝恩》倫敦時間11月19日,北京時間11月20日3點,2020年布克獎得主正式公布。
  • 美國黑人作家保羅·比第獲2016布克獎 作品諷刺種族主義
    這是美國作家自2014年布克獎規則開放以來第一次獲得布克獎,之前美國作家已經有2次獲得布克國際獎,分別是2011年的菲利普·羅斯,以及2013年的莉迪婭·戴維斯。因為《出賣》並非布克獎偏愛的類型,比第在發表獲獎演說時幾次哽咽。「我享受這一刻的迷失,這是唯一一次我感覺若有所得。我必須說我真的沒想到這次會獲獎,請給我兩秒鐘(哽咽),我無法說出我為這一刻等待了多久,我的經紀人Sarah和我認識了20年,我不想說得非常聳人聽聞,但我想說,閱讀給了我生命。」《出賣》一書中使用了大量的咒罵和頻繁使用negro一詞(對黑人最具侮辱性的n-word)。
  • 霍華德·雅各布森二次獲得伍德豪斯獎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憑藉小說《動物園時代》獲獎;認為輕視喜劇很危險  新京報訊 近日,波靈格大眾伍德豪斯獎(Bollinger Everyman Wodehouse Prize)頒布。英國小說家霍華德·雅各布森憑藉小說《動物園時代》(Zoo Time)獲獎,成為首個兩度獲得伍德豪斯獎的作家。
  • 閻連科成卡夫卡獎首位中國得主,此獎被稱為「諾獎風向標」
    來自世界各國的專家組成了今年的評審團,5月27日揭曉評審結果,將第14屆「卡夫卡獎」授予中國作家閻連科。這是中國作家首次獲得卡夫卡獎,也使閻連科成為繼村上春樹後,第二位獲此殊榮的亞洲作家。談及獲卡夫卡獎,閻連科在回復記者的簡訊中說,他也是才知道獲獎的消息,「沒什麼感想,該讀書了讀書,該寫作了寫作吧。」
  • 盤點外國文學獎之"俄羅斯布克獎":關注嚴肅作品
    列寧獎1925年設立的列寧獎是前蘇聯授予在科學、技術 、文學 、藝術 、建築等方面取得傑出成就的蘇聯公民的最高獎。1957年增設了列寧文學與藝術獎。1970年又增設了兒童文學獎。每項獎金為1萬盧布。該獎每兩年由俄國政府頒發一次。列•馬•列昂諾夫的長篇小說《俄羅斯森林》為該獎項代表作。
  • 追隨布克?關於疫情籠罩下2020諾貝爾文學獎的終極預測
    2019年公布的兩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託卡爾丘克與漢德克這一點也引發了外媒的批評。《衛報》就刊登了一篇題為《諾獎承諾減少歐洲中心主義,卻選出了兩位來自歐洲的獲獎者?》的文章,指出諾貝爾文學獎就是一個「歐洲獎」,並對瑞典文學院發問:「他們對作家的探究有多勤勉?諾獎委員會有多博學?諾貝爾文學獎的全球認知度到底有多高?」
  • 荷蘭90後女作家斬獲國際布克獎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荷蘭90後女作家斬獲國際布克獎該獎歷屆得主包括諾獎作家艾麗絲·門羅、奧爾加·託卡爾丘克,以及文學大師菲利普·羅斯、欽努阿·阿契貝,而出生於1991年的萊納菲爾德則成為其中最年輕的一位。  萊納菲爾德被譽為歐洲文學新銳中最有天賦的作家之一,以詩集《牛皮》首次在文壇亮相。《不安之夜》是她的首部長篇小說作品。該小說的簡體中文版即將由上海文藝出版社推出。
  • 2016布克文學獎長名單
    按:布克文學獎:英語小說界的最有分量的獎項之一,始於1969年。歷年的獲獎者的包括艾麗絲·默多克,薩繆爾·拉什迪,伊恩·麥克尤恩,希拉蕊·曼特爾等。在2013年的時候,布克文學獎主辦方更改了參選規則,為了分享英語的「活力、多樣、和榮光」,原先只給英國作家的布克文學獎,現在開放給所有只用英語寫作、出版的作家。
  • 閻連科成卡夫卡文學獎首位中國得主
    這是中國作家第一次獲得卡夫卡文學獎  該獎曾多次與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重疊,被稱為「諾獎風向標」  昨天,中國著名作家閻連科獲得2014年度卡夫卡文學獎,這是中國作家首次獲得該獎項。  作家閻連科在北京生活多年,鄉音不改,2013年他被提名英國布克國際文學獎後,接受媒體採訪就帶著濃重的河南口音。當時他告訴記者:「作品有更多讀者,有更多人喜歡,這比拿沒拿到獎更重要,重要的是用中文寫作的中國作家在國際上被更多人知道、閱讀。」  「精神真實」 閻連科把自己歸類為「反叛」型作家。
  • 布克文學獎最年輕得主,她的代表作你可以關注
    本期的主打推薦書目,來自28歲的紐西蘭女作家埃莉諾·卡頓,她的小說《明》(又譯:發光體)獲得布克文學獎,成為該獎項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得主。卡頓身上也散發著年輕作家的新鮮血液與朝氣,這本小說也可以讓我們感受到世界性「80後」作者的先鋒魅力。
  • 2015布克獎長名單公布:爭議不斷 | 鳳凰副刊
    2015年英文布克獎候選長名單近日正式公布,亮點多多(撰稿、編譯\楊松林)2015年英語文學界最重要的獎項之一布克獎英文布克文學獎和國際布克文學獎由同一機構頒發,但前者的評選標準僅限於英文文學作品,而後者則無語言限制,因此閻連科、蘇童、王安憶等都曾入圍國際布克文學獎的長名單,卻從未有一名中國作家入選英文布克文學獎候選。當然,英文布克文學獎本身,也僅僅是第二年將選擇面從不列顛群島擴展到全世界範圍;而這次來自美洲的候選作品高達5本,成為了獲得最多候選提名的大洲。
  • 2020布克獎公布,道格拉斯·斯圖爾特獲獎
    在此前關於當下英語小說的討論中,不少文學評論家和學者都表示,布克獎乃至整個英語文學界的創作都在走向保守與僵滯,出版商們狹隘的目光使得他們只能看到可能暢銷的、與社會議題相關的作品,而忽略了一本書的藝術標準。《舒吉·貝恩》在出版時的遇冷,或許可以證明這一點。道格拉斯·斯圖爾特是布克獎入圍名單中的四位新面孔之一。
  • 2020布克獎公布,道格拉斯·斯圖爾特獲獎
    在此前關於當下英語小說的討論中,不少文學評論家和學者都表示,布克獎乃至整個英語文學界的創作都在走向保守與僵滯,出版商們狹隘的目光使得他們只能看到可能暢銷的、與社會議題相關的作品,而忽略了一本書的藝術標準。《舒吉·貝恩》在出版時的遇冷,或許可以證明這一點。道格拉斯·斯圖爾特是布克獎入圍名單中的四位新面孔之一。
  • 布克國際獎初選名單公布,中國作家殘雪入圍
    除了布克國際獎,她也曾入圍美國紐斯達克文學獎、美國最佳翻譯圖書獎和英國倫敦獨立外國小說獎等文學獎項。 相比於此前曾入圍布克國際獎的王安憶、蘇童和閻連科等內地作家,殘雪在國內的讀者不多,文學評論界對殘雪的研究和評價也顯得平平。   「之所以弄到這種地步,是因為絕大多數作家一開始就沒有誠心誠意地去向人家學,只想從人家那裡撈點技術過來就算了,只有自己家裡的東西使起來才有把握。可說是心裡發虛,投機取巧。」
  • 湖南作家殘雪入圍2019年國際布克獎 《赤腳醫生》近期亮相
    (殘雪作品《新世紀愛情故事》入圍2019年國際布克獎長名單。來自布克獎官網截圖)  星辰在線3月14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羅建勳)3月14日,星辰全媒體記者從布克獎官網了解到,2019年國際布克獎長名單已於3月13日公布,湖南作家殘雪以長篇小說《新世紀愛情故事》入圍該長名單。
  • 伊斯梅爾·卡達萊獲耶路撒冷獎
    讀書報記者王胡報導 79歲的阿爾巴尼亞大作家伊斯梅爾·卡達萊(IsmailKadare)獲得了2015年度的耶路撒冷獎。    社會中的個人自由之耶路撒冷獎創辦於1963年,每兩年頒發一次,意在表彰其作品涉及人類自由、人與社會和政治之間關係的作家,往屆得主包括阿瑟·米勒、桑塔格、羅素、奈保爾、庫切、博爾赫斯、昆德拉、波伏瓦、帕斯和巴爾加斯·略薩等人。目前獎金為1萬美元,頒獎禮通常在耶路撒冷書展期間舉行。    由於該獎的以色列官方背景,因此存在著顯而易見的政治風險。
  • 蘇童作品《河岸》獲曼布克亞洲文學大獎
    曼布克獎是繼諾貝爾獎後的又一大獎。今年的三人評審團由愛爾蘭小說家科姆·託賓、印度作家潘卡吉·米什拉和華裔美國女作家任碧蓮組成。《河岸》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社2009年4月出版。在得到蘇童的《河岸》獲獎的消息後,網易讀書第一時間連載該書編輯王幹。他表示,對蘇童獲獎表示祝賀。並稱對這次蘇童獲獎既意外,也不意外。
  • 2020布克獎公布,道格拉斯·斯圖爾特憑處女作《舒吉·貝恩》獲獎
    倫敦時間11月19日,北京時間11月20日3點,2020年布克獎得主正式公布。出生於蘇格蘭的美國作家道格拉斯·斯圖爾特憑藉第一本小說《舒吉·貝恩》獲得該獎項。在此前關於當下英語小說的討論中,不少文學評論家和學者都表示,布克獎乃至整個英語文學界的創作都在走向保守與僵滯,出版商們狹隘的目光使得他們只能看到可能暢銷的、與社會議題相關的作品,而忽略了一本書的藝術標準。《舒吉·貝恩》在出版時的遇冷,或許可以證明這一點。道格拉斯·斯圖爾特是布克獎入圍名單中的四位新面孔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