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電商與實體從相殺到相愛

2020-12-15 聯商網linkshop

聯商專欄:2016年馬雲提出經濟發展的「五新」趨勢概念,2017年電商龍頭的真金白銀的砸錢實踐,以及馬老師的四處布道,新零售宛如打通電商與實體商業任督二脈的靈丹妙藥,抑或大功告成必須的無上心法,更像網際網路時代的商業新信仰,新宗教,被電商、傳統實體渠道商奉為「圭皋」玉律,舉世傳揚。

然而就像宗教信仰一樣,表面上參禪膜拜、停留在口頭上、不得法門、未勤加修煉、未融會貫通、未逢天時……顯然都是難以大功告成,得道飛升,成佛、成仙、成大神的。

電商發力新零售的背景

馬雲認為「純電商會越來越艱難,純線下零售會越來越艱難,零售線上線下互補,必須結合起來。其實我相信前半句表述的確是馬老師內心真正的焦慮與恐懼。所以有了「五新」趨勢的提法:新零售、新製造、新技術、新金融、新資源;並斷言抓不住這個趨勢,就會被淘汰,而淘汰你的其實不是技術,而是保守的、昨天的思想及不願意學習提升的惰性。

電商發展瓶頸

線上/線下的人口紅利都已消耗殆盡,線上尤甚;即便「雙11」已經造節成功,達到全民狂歡的程度,且每年刷新數據紀錄,但是線上交易額仍然只是「社零總額」的小頭,僅19.57% (2017年中國內地社零總額36.6262萬億元,網購總額7.1751萬億,僅佔社零總額的19.57%並且80%集中於3、5家頭部公司);並且電商的「獲客成本」及「維繫用戶活躍度成本」已經高得離譜;電商對實體商業的空中打擊力已經是強弩之末,「隔空打擊」威力越來越弱。

即便「電商」持續高速發展10年之後的今天,相比「社零總量」,電商依然是配角,雖然也能拿獎,頭部公司富可敵國,因而備受矚目;相比社零總額的總盤而言,電商當初成為「男1號」理想的仍然遙遙無期。

電商無法摧毀實體商業,實體商業陣痛不倒的原因

人類社交的情感、心理需求、商務洽商需求,無法在線上完成,網際網路(QQ,微信,視頻通話等即時通訊工具+AR/VR)只是提升了人類溝通效率,但根本無法替代人類的真實親密社交;親密社交的場所必然是在實體商業空間內展開;因此人類社交基因不變,實體商業發展存續的基礎必然堅實。

因此,實體商業的本質性危機,不是電商及網際網路的挑戰,而是人性是否會被顛覆;若人類喪失親密社交動力,人性改變,其結果是人類必然像恐龍一樣從地球消失。正因為實體空間的社交,親密的社群化活動是根治與人類上萬年的基因傳承,是人性,所以電商本來就不具備普遍性的幹掉實體商業任何可能。

正是看到這個本質性不可逆的現實趨勢,才堅定了電商頭部公司從線上的獨舞,發展到果斷的牽手實體商業,開始曼妙性感的「雙人舞」的決心。

還有一種解釋:

電商與實體商業獲利發展之道,並非一定要打倒對方;本質性的持續獲利其實是持續高效率撩撥消費者的欲望,更有效率的激發並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與其鷸蚌相爭,消費者得利,不如聯合協同發展,共同提升經驗績效。

解決之道

電商與實體商業貼身肉搏多年,既然無法打倒摧毀實體商業(那些倒下的實體零售商其實多半是自己固步自封,效率低下所致),那就加入實體商業陣營,通過自己的躬親示範建立模板,然後買買買,把電商的觸角快速延伸到線下,實現對實體商業空間及實體渠道終端的快速滲透及影響,在現下強勢刷存在感,獲取線下消費數據,分享線下流量,降低線上APP「獲客成本」,提升用戶全維度體驗,最終實現電商、實體商業、消費者三方共贏的局面。

何為新零售?總結起來無外乎以下幾點:

1、線上線下銷售渠道高度融合;

2、線上線下同價、同品;

3、流量相互分發促進,實體商業消費行為的數據化及數據再利用;

4、消費體驗、消費場景、內容提供的複合化革新,不是一個簡單的行動支付、物流配送那麼簡單;

TIPS:

流量分發、數據驅動解決的是首次到店及消費行為預測,能否持續、高頻消費,其實還是要靠實體商業的經營本質:空間、內容、商品、服務、場景感、高效率、顧客體驗。

新零售現象

1、阿里系自研孵化的標誌性品牌:盒馬鮮生

2、騰訊京東系:京東之家、7FRASH、永輝超級物種

3、蘇寧系:蘇寧智慧零售生態圈……

4、小米系:小米之家

5、電商併購聯合實體商業案例

阿里系&銀泰/大潤發/三江/百聯/聯華/蘇寧……;騰訊系&家樂福/永輝/紅旗連鎖/海瀾之家/步步高……

新零售發展態勢

1、完全由電商頭部公司(阿里/京東)、網際網路流量分發公司(阿里、騰訊)發起並主導所有的遊戲規則;

2、強勢買入實體商業渠道,成為電商及互聯公司進行實體商業、零售場景革命的必須動作,在這一波電商、網際網路龍頭公司發起的收購浪潮中,傳統的實體零售公司毫無招架之力,全部主動或被動接受收編,成為線上公司走向線下的觸角與橋頭堡;

為什麼實體零售龍頭公司自願被線上公司收編?

1、雙方面對現實及未來,尋求1+1大於2的融合革新效應;

2、雙線發展是雙方共識的趨勢,實體零售自我上線無望,只有和電商合作,接受改造、爭取流量、數據的持續利用,實現自我低成本救贖及經營生態升級。

TIPS:線上電商平臺的窗口期早在5年前就已關閉,傳統零售龍頭公司在中國的自建電商的努力全部以失敗告終:如中糧「我買網」、大潤發的「飛牛網」、步步高的「雲猴網」、重慶商社集團的「世紀購」、沃爾瑪的「1號店及沃爾瑪網上商城」,包括蘇寧、國美的電商之路都非常的無力及坎坷。

新零售不是物理疊加,是化學反應!

新零售不僅是「行動支付+流量賦能+內容品類優化」,其成功的基礎在於「空間場景革命、內容及品類革新、服務效率提升、消費行為的數據化及持續利用」。但以上的本質還是以原來零售的本質「以顧客體驗、顧客消費效率」為中心的品類、空間、服務、價格的持續優化,網際網路的那一套東西只能起到「催化劑」的加速與粉飾的作用;如果沒有清醒的認識到這一點,非常容易陷入「技術迷信、流量依賴」的陷阱,最終功虧一簣:比如有著各種美好願景及PPT盈利空間的無人零售燒錢試驗「無人便利店、無人貨架、無人餐廳」,必然陷入無言的結局。

總結起來,「新零售」三個字的中心語是「零售」,零售才是重點,「新」只是一個修飾定語,如果一味片面的「求新」,忽略了「零售」的本質,紮實不了「零售」的基本面,基本上都會呈現泡沫散去之後,殘酷見底。

當然,由電商頭部公司、網際網路流量分發公司發起的實體商業經營的技術/效率/場景/體驗升級的確是「實體商業與電商」和解共榮發展的最佳選擇;簡單的來看,似乎也能視為同行業中對手經歷殘酷相殺之後的相愛牽手,「如當初滴滴與快的,滴滴與UBER,58同城與趕集網的合併,接下來可能是OFO與摩拜單車」。

因為曾經相互傷害至深,電商與實體商業相互觸碰底線已久,所以這次電商與實體商業的牽手,應該是真愛,是本著好好過日子的真誠聯姻。

商場之上,沒有絕對的敵人及對手,唯利益永恆;新零售的發端及發展,正是電商與實體商業共榮共生的契機,是最美好的結局。

(文/聯商專欄作者謝尚偉,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聯商網立場,轉載請務必註明來源和作者。)

相關焦點

  • 新零售社交電商要做什麼
    新零售社交電商要做:1、構建社交電商新零售平臺,並通過多元營銷方式整合,招募微商;2、通過微商自身的流量開展社交營銷全面拓客;3、通過與線下多元實體門店合作,線上線下相互引流拓客。
  • 社交電商+新零售風口下,線下零售商戶如何入局?
    有專業人士預測,社交電商+新零售將會是2020年的新風口,對於仍在觀望的線下零售商戶來說,該如何參與其中呢?什麼是新零售?什麼是社交電商?社交電商和新零售相互結合,兩者進行互補,用社交為新零售帶來更好的開拓性,利用社交所帶來的流量形成一個屬於自己或者企業的私域流量池,將商品更加準確地傳遞給需要的人,以線上線下協作的新零售模式將商品送到消費者手中,這將進一步提高銷售效率。線下零售商戶要如何布局?
  • 零售行業2018發展趨勢:實體零售大有可為!
    而垂直電商在2016年已有40家倒閉。  2017年雙十一分別創下1682億和1271億銷售額的阿里巴巴和京東更多是在「賠本賺吆喝」。很多商家只是迫於形勢而參加這場電商狂歡,真正能從中賺到錢的屈指可數。毫無節制的價格戰更是導致中國零售走向無利潤時代。
  • 新零售從概念詞的到垂直電商的「救心丸」,服裝行業怎麼做
    #還記得當年CCTV經濟年度人物頒獎盛典上馬雲對王健林說:告訴你一個好消息,電商不可能完全取代零售行業,同時也告訴你一個壞消息,它會基本取代零售行業。後來又說了一個詞「新零售」,當時他提出新零售是以物流為基礎,線上和線下的結合,解決顧客最後一公裡的問題。到現在也基本驗證了這一說法,在今年疫情的影響下,O2O型的電商突然爆發。以生鮮業為例,像「盒馬生鮮」、「京東生鮮」都是線上下單,線下配送的模式,包括現在直播間答疑解惑式的賣電腦配件,有什麼問題直播間提問回答。
  • 集樂多布局分布式新零售,實體經濟的春天來了?
    在巨頭們紛紛「All in」新零售的大環境下,傳統零售業在轉型中遇到的問題已經到達了臨界點。面對網際網路下半場人口紅利消失、品牌營銷困境、商業模式單一、消費者洞察匱乏、新技術衝擊等諸多問題,生存還是死亡,在傳統零售試水網際網路轉型中接踵而至。而在傳統綜合類電商市場份額固化、微商等零售模式不斷觸礁後,一種新型的零售模式產生了——分布式新零售。
  • 時代傳奇李婉卿:新零售社交新電商,最快變現的商業模式
    隨著社群經濟、網紅經濟、微商和自媒體的崛起,主打社交新零售的社交電商也隨之誕生了。不管是新零售還是社交新零售,都是一種以人為中心的商業模式。人代表了流量,是基於各大社交平臺上的線上最大價值。有了人,才會有流量,而流量又是交易的前提,所以人就創造了交易的無限可能。
  • 探店丨小米「有品」首家線下實體店:雷軍的生活電商新零售
    在生活電商新零售領域,小米旗下電商平臺「有品」也開始布局首家線下實體店,位於上海七寶萬科廣場的「有生品見」。五一期間,億歐實地探訪發現:小米通過線下門店的展示,讓小米生態中的衣食住行產品有很好的體驗展示空間與售賣場景,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數據可以實現新零售本質的連接。
  • 智能新零售平臺FF——為實體經濟賦能
    而當前的電商零售市場存在中心化管理集中、高額平臺佣金或者管理費用、個人隱私安全易洩露等多種痛點問題,而隨著區塊鏈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恰恰能很好的解決這些痛點,且區塊鏈與智能新零售實體經濟的有效結合,給予智能新零售界一場產業生態的變革。基於這樣的時代契機和產業需求,應世而生了超時代意義的區塊鏈賦能智能新零售平臺---FF區塊鏈。
  • 新一代消費者正遠離實體 全零售顧客關係如何構建
    顯然不是,一個基本常識是,零售市場就那麼大,在電商巨頭們每年超過50%的顛覆性增長面前,實體零售的市場份額、盈利基礎必然縮水,此消彼長間必然帶來慘烈的行業洗牌和格局重塑。3、電商巨頭所倡導的新零售秩序實體零售的經營者往往哂笑於O2O創業項目長長的「死亡名單」,進而得出O2O或是網際網路+是不務正業、不值一提的結論。
  • 新零售跨境電商平臺是什麼意思?跨境電商新零售模式及優勢
    20017年被外界譽為「新零售」的元年,自馬雲提出這一個概念之後,很多巨頭紛紛布局。而跨境產品和新零售能夠擦除火花嗎?一起來看下新零售跨境電商平臺。 新零售跨境電商平臺是什麼意思 新零售是什麼,從定義上來看,新零售就是傳統零售結合網際網路,再通過大數據線上線下深度融合,形成的一種零售方式。而跨境電商新零售,顧名思義就是新零售在國際貿易領域中的一種表現形式。
  • 線上線下全面融合,齊彩「社交電商新零售」創造新商業模式
    《意見》的遠景規劃是:到2025年,培育形成一批新型消費示範城市和領先企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顯著提高,「網際網路+服務」等消費新業態新模式得到普及並趨於成熟。《意見》明確提出四個方面15項政策措施,對零售業的發展起到指引和推動作用。
  • 當當網一年內開了140多家實體書店 是擁抱新零售?
    亞馬遜在美國舊金山新開了一家實體書店,這是過去一年多來亞馬遜開設的第九家實體書店。在國內,網絡書商當當網在過去一年裡也相繼開設了140多家實體書店。這兩家圖書行業的電商龍頭,曾經被視為傳統書店的「終結者」,為什麼如今又逆襲「玩」起了實體書店?   其實,這些新開的實體書店並非傳統書店的簡單回歸。以亞馬遜的實體書店為例,其最大特點是網絡優勢。
  • 新零售時代,實體書店如何探路未來?
    劉曉凱分析,潮流背後還有商業資本的身影——據央視財經頻道調查,各地購物中心給予書店的租金價格普遍為商業業態的50%,有的甚至為10%到20%,在新零售業態全面佔據傳統商業領域的形勢下,書店和購物中心,其實都面臨著新科技、新功能、新業態的巨大挑戰,購物中心的商業、金融資本讓利於實體書店,是看好實體書店的引流效應,目的是共同抗擊新零售業態帶來的衝擊。
  • 商家如何做好新零售?微信小程序電商平臺開啟指南
    由於年初疫情的擴散,實體商店受到不小衝擊,許多線下商店都不得不關門,商家開始尋求新的經營模式和解決辦法。而智慧「新零售」就是很好的解決方式。什麼是智慧新零售呢?其實就是個人、商家以網際網路為依託,通過大數據、AI等先進技術,對商品的生產、流通與銷售過程進行升級改造,對線上、線下做更好的融合的一種零售新模式。尋找適合自己的的線上渠道,成為商家們開拓新零售方式的一件重要的事。傳統電商平臺會有高昂的推廣費、扣點等,對中小商家無疑不太友好。而微信小程序,則是一種新的低成本線上商城開啟模式。
  • 開啟實體零售新徵程 雲圖FLY發布
    中新網4月20日電 為了幫助全國數千萬中小實體商家打破傳統競爭格局、實現智慧營銷,2017年5月13日,商塑(杭州)科技有限公司推出新零售品牌「BFORCE雲圖」。經過周密的市場調查、吸取現有合伙人的意見反饋,商塑科技的精英團隊展開了深入的探討交流,並於近日正式宣布:為了更好地滿足零售商家的實際應用、迎合新時代的發展需求,商塑科技將重磅打造全新升級產品——雲圖FLY。
  • 華彩街產業電商新零售發布會在北京召開
    為了促進華彩街產業電商新零售新金融共享平臺與戰略合作夥伴的加深了解、交流合作,打造社交電商、產業電商、產業金融新時代品牌,打造更多中國品牌,樸為(北京)共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在有關部門的支持下,於2019年7月1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召開「華彩街產業電商新零售發布會暨消費新時代專家研討會」,舉辦了專家演講、平臺發布、項目路演、籤約儀式、行業交流等系列活動。
  • 新零售時代 實體書店如何探路未來
    劉曉凱分析,潮流背後還有商業資本的身影——據央視財經頻道調查,各地購物中心給予書店的租金價格普遍為商業業態的50%,有的甚至為10%到20%,在新零售業態全面佔據傳統商業領域的形勢下,書店和購物中心,其實都面臨著新科技、新功能、新業態的巨大挑戰,購物中心的商業、金融資本讓利於實體書店,是看好實體書店的引流效應,目的是共同抗擊新零售業態帶來的衝擊。
  • 居民消費急的嗷嗷待哺,實體零售如何快速崛起
    電商稅對玩家生態影響較大。禁廢拉動紙箱成本,經營成本上升。2020年傳統電商集體瘋狂走高的局勢是否能夠延續,需要謹慎。這些決定了傳統電商、實體、直播、社團、新零售板塊市場佔比權重。從趨勢來看,新零售這些年高舉高打,呈現連續拉升狀態,且政策面以及地方認可度較高。直播、社團2020年爆發力最強,到2021年難再現高潮,逐步走向常態化發展。
  • 中國實體生意難做?為何日本實體很火?真正「差距」或不在電商
    近幾年,一些實體店老闆反映生意越來越難做,不少人認為是電商蓬勃發展造成的衝擊。有人說,現在是網際網路電商時代,實體店行業敗給了電商。不過,在日本卻相反。日本的實體行業就很火,日本電商卻敗給了實體。日本實體行業日本實體行業是如何經營的?為何日本電商會敗給實體?
  • 寶尊電商CEO仇文彬:技術驅動未來新零售變革
    寶尊電商CEO仇文彬:技術驅動未來新零售變革來源:聯商網2018-10-19 18:0110月15日,2018《財富》全球論壇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行,加拿大總理賈斯廷.特魯多為大會開幕致辭。截止到8月份,中國社會零售總量同比增速為9.3%,本年度第二季度為止,消費貢獻了約80%的GDP增長,消費已經成為中國GDP增長的主要推動力。同時,線上零售整體增速大約是30%(按月統計),這個增長依舊令人驚喜。在中國,B2C不僅僅是通過天貓和京東這類平臺為消費者提供產品,滿足他們對數量和質量的要求。同樣也包含來自中國農村的新消費群體,通過拼多多加入到電子商務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