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馬雲就曾說:「未來是電子商務時代,如果實體經濟不改變,必然會衰退。未來的實體店必須至少關閉一半。」 這在當時大部分人眼中,簡直就是「謬論」!
而今年的新冠疫情,讓線下實體經濟受到重創,不少店鋪都無法正常營業,甚至面臨著倒閉的危機。當線下渠道無法正常運行時,線上的消費場景就能夠幫助品牌渡過危機,化險為夷。
有專業人士預測,社交電商+新零售將會是2020年的新風口,對於仍在觀望的線下零售商戶來說,該如何參與其中呢?
什麼是新零售?
什麼是社交電商?
新零售就是以網際網路為依託,結合線下的銷售方式,產生的一種新型的零售方式。更簡單的理解便是線上、線下、技術、數據、供應鏈,零售價值鏈上所有要素和場景的融合。線上線下融合,技術和數據賦能,線上和線下相互導流和彼此疊加。
社交電商是指依託於各大社交平臺形成的社交生態體系,通過直接在社交軟體上(依託小程序等功能)搭建電商服務平臺或者獨立設計一個電商平臺通過社交軟體進行營銷兩種方式,實現「電商」和「社交」的兼併融合,相互賦能,實現共贏。
社交電商和新零售相互結合,兩者進行互補,用社交為新零售帶來更好的開拓性,利用社交所帶來的流量形成一個屬於自己或者企業的私域流量池,將商品更加準確地傳遞給需要的人,以線上線下協作的新零售模式將商品送到消費者手中,這將進一步提高銷售效率。
線下零售商戶要如何布局?
正所謂窮則思變,積極布局線上,開展電商業務,是時代的必然選擇,也是傳統企業擺脫窘境的救命稻草。
01主動迎合消費者需求,「人—貨—場」結合
人、貨、場是零售的三大要素,不論時代和技術發展,萬變不離其宗。貨是零售企業的基礎,是短期業績的體現。真正長期去評估一個零售企業的估值和價值,核心還是要看你服務了多少信任你品牌的人。從內容到貨到場到後端組織生產能力,都圍繞「人」來進行,懂「人」更為重要。
因此,主動迎合消費者需求,以達到拓展產品消費渠道的目的。如今消費者市場主力軍,是以90後為主的年輕人,他們是網際網路的「原住民」,對網際網路有著先天地接受度和包容性。因此,當電商在網際網路的背景下全面崛起時,年輕人就成為了第一批目標受眾群體,隨著年輕人注意力的線上轉移,線下消費欲望就在不斷縮減。通過充分利用線上線下的各種數據,讓消費者一切行為都能夠得到串聯,實現由點到面的質變。如此一來,消費者的全息影像便得以生成,商家才能更加有的放矢。
新零售時代對「貨」的重構,不僅僅是商品成本與價值內容的延伸,更是以消費者為中心的供應鏈管理效率提升。具體來說,只有不斷同消費者「對話」才會產生數據,有了數據,商家才會清楚商品的設計、研發、運輸、銷售各個環節的重點分別在哪裡。此時,企業的能力也不再是追求生產、流通與銷售的效率,而是升級為如何高效低成本地設計出不同消費者想要的不同商品,並快速地送至他們手中。
當下,消費者身上普遍都打著「社交化、本地化、移動化、個性化」的標籤,他們絕不會滿足於一種或是幾種消費渠道,而是崇尚在消費的各個階段都能隨時隨地購物、娛樂和社交的綜合消費體驗,並希望無論是通過有形店鋪還是無形店鋪,甚至是其他媒介渠道,都能夠獲得一致性的購物體驗與營銷服務。
新零售時代已經到來。以消費者為核心進行洞察與創新,深刻理解新零售「人、貨、場」的整體重構,將使得我們更好地去理解人,更好地去打造貨,更優地去升級場,進而更從容地擁抱新零售時代的種種精彩。
02藉助社交電商平臺,全渠道整合資源
當下的社交電商平臺的發展已經非常成熟了,其資源整合能力、供應鏈的供給能力都毋庸置疑。想要開展社交新零售業務,最便捷的方式就是與這些成熟的社交電商平臺合作,在通過多元化的營銷推廣,賦予品牌實現全渠道的資源優勢。
對於中小企業來說通過打造自己的社交電商平臺,整合資源做to B to C模式的社交電商也是一個新機會。社交電商平臺可以幫助商家實現線上低成本且常態化的拓客引流,低成本解決「客源少」、「營銷難」等難題,進而實現客流量、營業額和利潤的顯著增長。
03實體經濟與電商融合,實現全面數位化
如今電商已經將線上線下打通,這不僅僅只是渠道,而是整個商業體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電商要依賴實體經濟才能更加穩健,如果沒人製造,電商便無貨可賣。同時,電商也可以反哺實體經濟、製造需求,從拒絕電商到擁抱電商,很多線下實體門店的品牌戰略轉變就是很好的證明,只有社交電商新零售平臺與線下門店結合,相互引流拓客,才能實現用戶的全面數位化,促使商品、交易、數據、服務的線上線下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