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引馳——唐詩是中國古代詩歌的巔峰,是中國傳統文學的精粹

2020-12-12 騰訊網

  傳統中國文學的精粹何在?在詩。

  傳統中國詩歌的精粹何在?在唐詩。

  唐詩首先當然是指產生於唐代的詩。聞一多是現代中國的大詩人,也是大學者,大詩人兼大學者,才能更深切地認識一個時代的詩。

  他在西南聯大開唐詩課,大聲提出:「一般人愛說唐詩,我卻要講『詩唐』,『詩唐』者,詩的唐朝也,懂得了詩的唐朝,才能欣賞唐朝的詩。」

  之所以要講「詩唐」,聞一多的理由是:

  (一)好詩多在唐朝;

  (二)詩的形式和內容的變化到唐朝達到了頂點;

  (三)唐詩的體裁不僅是一代人的風格,實包括古今中外的各種詩體。

  他還說:「詩唐」的另一涵義,也可解釋成唐人的生活是詩的生活,或者說他們的詩是生活化了的。

  什麼叫詩化的生活或生活化了的詩呢?唐人作詩之普遍可說是空前絕後,凡生活中用到文字的地方,他們一律用詩的形式來寫,達到任何事物無不可以入詩的程度。

  聞一多的這一番話,有詩人的誇飾,更有學者的準確。

  唐詩中真是可以見出唐人生活的各個方面,有當代重大事件的側影,有回望歷史風雲的感喟。

  舉凡春花秋月,高山秀水,生離死別,相思相憶,仕宦從軍,貶謫遷徙,風霜邊塞,靜謐田園,幹謁應試,落第失意,聽琴觀舞,讀經賞畫等,詩中都有栩栩如生的鏡現,真不愧為一代之文學。

  說到唐詩風格之豐富多彩,確也是慷慨激昂、高妙悠遠、雄渾自然、平易清淺、飄逸豪放、沉鬱頓挫、幽峭奇崛、流利暢達、波詭雲譎、縝密典麗……

  林林總總,炫人眼目。

  從「初唐四傑」與陳子昂,到盛唐的李白、杜甫以及王維、孟浩然、高適、岑參,到中唐的韓愈、柳宗元、白居易、劉禹錫。

  最後到晚唐的杜牧、李商隱等,他們天才煥發,強勢地佔據了中國古典詩人榜單前列的絕大多數席位。

  而在這些閃亮的名字後面,無不各有獨特的風格面貌,互相軒邈,各擅勝場,交相輝映,共同構成唐詩璀璨的星空。

  再說到唐詩的形式——詩體,既延續了漢魏六朝以下各種樂府、徒詩的體式,又將始於南朝齊代永明年間的詩歌格律化追求推至成熟境地。

  五言、七言律詩和五言、七言絕句在唐朝都大大風行,平仄相間,聲韻和美,對仗精嚴,辭美藻麗,名篇佳作層出不窮,令人目不暇接,它們也是唐詩之中為後代諷習、傳誦最多的那一部分。

  確實,唐詩出現之後,便成為中國詩歌史上的巔峰,此後的詩人們不能不高山仰止,或者俯首稱臣,或者另闢蹊徑。

  俯首稱臣的大多被歷史的煙塵遮掩了,邯鄲學步的仿製品自然難以得人青睞,另闢蹊徑的則或許能別開生面,比如宋代的詩歌。

  照錢鍾書的說法,以其「筋骨思理」與唐詩的「丰神情韻」相爭勝,以至於明清近代,作詩究竟是宗法宋詩還是唐詩,成為一個很大的問題。

  我們在今日,可以不管宋代以下詩人們的糾結與焦慮,不過與他們一樣,我們還是會讀唐詩。

  主要當然不是為了與唐代詩人爭一日之短長,而是因為唐詩中傳達出的經驗情感,雖曰屬於古典時代,但人心、人情之恆久不變者多矣。

  潛心讀去,你會發現,儘管隔了千百年,其中的場景和情感,與現代人之間並無不可跨越的屏障,時或你會有心有靈犀、神搖意合的感覺:

  王勃「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陳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張若虛「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高適「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劉禹錫「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白居易「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元稹「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李商隱「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等等,不常常會在特定的情景之下,鬼使神差般不期然跳到眼前,浮上心頭?

  讓我們一起來熟讀唐詩三百首。

  陳引馳

  復旦大學中文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古代文學、道家思想與文學、中古佛教文學與古典詩學。

  本文為陳引馳先生編著《唐詩三百首》「導言」(果麥文化即將上市)

  「我們為什麼愛唐詩」話題徵集

  為唐詩打call,大聲說出你的理由

  2019年5月10日 · 西安廣電大劇院

相關焦點

  • 新版《唐詩三百首》首發 陳引馳把著名的詩都選進去
    復旦大學中文系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教育部中文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陳引馳教授,果麥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瞿洪斌,華東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教授、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副院長、《中國詩詞大會》命題專家方笑一教授,上海鍾書閣實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賈曉淨等出席,近百名讀者來到現場,聆聽陳教授和方教授的精彩對談。
  • 今人如何讀唐詩 專家:詩詞混搭、與日常生活相連-彭敏,陳引馳,詩詞...
    東方網通訊員楊朗8月26日報導:唐朝,是詩的巔峰時代。初唐四傑的意氣風發,盛唐李杜的浪漫與憂憫,王孟的山水幽謐,再及晚唐傷國之士的悽厲哀婉。三百年盛世興衰,孕育了最為華美的辭章。  8月18日下午,2018文景藝文季上,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引馳,詩人、《詩刊》編輯彭敏,一個沉穩可親,一個風趣幽默,共同為讀者帶來了「今人如何品唐詩」主題講座。  詩就是需要記誦的,古詩有生命之美  陳引馳教授提及,在之前的一場講座中,自己有一句話為記者所關注,那就是詩就是要背的。律詩、絕句,能背最好是背。
  • 沒想到,《唐詩三百首》竟然騙了我這麼多年
    知道真相後,不禁要問:這麼多年,我們讀的是假《唐詩三百首》嗎?今天給大家推薦這本絕美圖文典藏版《唐詩三百首》,領略中國文學美之精粹,由中國古典文學權威、復旦大學中文系主任陳引馳教授選編、注釋和點評。為什麼要向你推薦這本《唐詩三百首》?1.中國古典文學權威編選、注釋、解讀中國古典文學權威、復旦大學中文系主任陳引馳教授主編。新版《唐詩三百首》對生僻字詞注音、釋義,連小學生都能讀。
  • 唐詩有多美,都在這307首唐詩裡
    傳統中國文學的精粹何在?在詩。傳統中國詩歌的精粹何在?在唐詩。魯迅說:我以為一切好詩,到唐代已被做完。就像編者陳引馳教授所言:唐詩,是中國傳統文學的精粹;《唐詩三百首》,迄今仍是進入唐詩璀璨樂園便捷的長廊;我們做的,只是將它裝點得更漂亮,一路漫步,讓你看到更美的風景。
  • 復旦通識回望傳統中國|陳引馳:中國文學的精神世界
    相較而言,中國文學一開始並非沒有對神的稱頌,但整體而言有很強的現實性,尤其是我們今天還在吟誦的《詩經國風》,這從剛開始提到的胡適的故事中就可以看到——在「中國哲學史」課上他把《詩經》這部最初的中國文學總集當作歷史史料來看,而不是當作文學來講。這也是一個很常見、悠久的傳統,清代學者章學誠說「六經皆史」,也是把古代的文獻都作為史料來看的。
  • 《唐詩三百首》版本無數,我只推薦這一本
    中國是詩的國度,唐詩出現之後,便成為中國詩歌史上的巔峰。唐詩不僅數量眾多,至今留存於世的超過5萬首,而且內容、形式和風格十分多樣。 這是你值得現在擁有它的理由—— 1、復旦大學中文系主任權威編選 陳引馳教授,復旦大學中文系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專業研究中國古代文學、古典詩學等領域。
  • 陳引馳:唐詩中的除歲迎新
    編者按:新春佳節即將到來,除夕與元日,舊年之末、新年之初,正是辭舊迎新、溫馨團聚的時刻,歷來在文學作品中有所體現。作為中國文學的代表,古詩尤其是唐詩裡有大量表現除歲迎新的作品,展現了古代中國生動的春節景象。
  • 典藏禮盒版唐詩三百首,簡明易讀,膾炙人口
    中國是詩的國度,唐詩出現之後,便成為中國詩歌史上的巔峰。唐詩不僅數量眾多,至今留存於世的超過5萬首,而且內容、形式和風格十分多樣。這是你值得現在擁有它的理由——1、復旦大學中文系主任權威編選陳引馳教授,復旦大學中文系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專業研究中國古代文學、古典詩學等領域。
  • 古代詩歌:中國古詩底蘊深厚,快速了解古代詩歌史
    對於古體詩歌,大家興許從潛意識裡想到的是唐詩,「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相信大家對這一句流行的諺語是再熟悉不過的了,其實這句話正確的說法是:「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 」,出自清朝蘅塘居士《唐詩三百首·序》。
  • 部分詩選號稱「唐詩三百首」卻只收錄100多首?打撈遺珠的新版來了!
    日前,新版《唐詩三百首》在鍾書閣徐匯店首發,復旦大學中文系主任陳引馳教授主編,以蘅塘退士選編《唐詩三百首》為底本,增補經典詩作22首,包括被譽為「漸開唐風」的初唐詩人虞世南代表作《蟬》,「推敲」典故「僧敲月下門」的出處《題李凝幽居》,與王勃千古名篇《滕王閣序》雙璧同輝的《滕王閣詩》,被稱為杜甫七言律詩中「最有力量者」的《秋興八首》等;同時刪去了底本文學價值不高、藝術美感不足的28首詩。
  • 詩詞,歌賦,中國古代文學發展史
    縱觀中國古代歷史發展過程,在各個朝代,其所創造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的發展都為現代的中國留下了值得驕傲的精神財富。而文學,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在各個朝代用不同的文學樣式展示著其自身的獨特魅力。
  • 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
    【學科建設】  作者:吳兆路  復旦大學中文系中國古代文學學科始建於1952年院系調整後由劉大傑教授擔任組長的中國古典文學教學小組,成員包括郭紹虞、朱東潤、陳子展、趙景深、王欣夫、蔣天樞等教授。
  • 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
    二、古代中國的文學1.《詩經》(1)地位: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2)內容:分為風、雅、頌三部分。收錄了從西周至春秋中期三百多首詩歌。(3)特點:四言為主,多重章疊句,現實感強。(4)影響:奠定了中國古典文學現實主義的基礎。
  • 解讀傳統文化十大經典,為你打開經典之門——《從詩經到紅樓夢:復旦人文經典課》推薦語(附封面)
     作者:一條課堂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時間:2018年08月 01紀廣洋推薦語: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開端之作,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紅樓夢》是我國四大名著之首,是中國古代章回體長篇小說的巔峰之作。
  • 新版《唐詩三百首》在滬首發 高清還原55幅國寶級名畫
    近百名讀者現場聆聽了新版《唐詩三百首》主編、復旦大學中文系主任陳引馳與華東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教授、《中國詩詞大會》命題專家方笑一的精彩對談。《唐詩三百首》真的都有300首唐詩嗎?據了解,在歷代文人選編的大量唐詩選本中,公認最好的是清代乾隆年間蘅塘退士選編的《唐詩三百首》,選入75位唐代詩人、兩位無名氏的詩作共310餘首,面世後很快風行。
  • 簡述中國古代文學成就,哪個才是你的最愛?唐詩VS宋詞
    中國文化藝術成就斐然,古往今來,歷史名篇比比皆是,熠熠生輝。自先秦至明清,各類文學體裁一時無兩,歷來就有「先秦散文、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之說,今天小編特地整理,到底哪個才是你的最愛?先秦散文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古代散文蓬勃發展的階段,出現了許多優秀的散文著作,這就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先秦散文。先秦散文分為兩種,歷史散文和諸子散文。
  • 2020國考行測常識判斷文學考點:中國古代詩歌的發展
    因此,為各位考生總結了常識版塊易考知識點——中國古代詩歌的發展,希望在備考的道路上給大家指明複習的燈塔。1.詩經《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詩歌,共311篇,(其中6篇為笙詩,即只有標題,沒有內容)又叫詩三百,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
  • ...文學傳統的影響滲透骨髓——來自百年中國新文學與中國文學傳統...
    「新詩的反傳統姿態,很容易讓人感到它與古典詩歌之間是無緣甚至是對立的。其實這是一種錯覺。即便是極具先鋒色彩的新詩,都受到古詩傳統強勁有力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更加根深蒂固,滲透骨髓。」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羅振亞以詩歌創作為例,論述了文學傳統對當代文學的潛在影響。
  • 古代文學:古代文學的——文化性格(上)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古代文學:古代文學的——文化性格,中國古代文學作為中國傳統文化博大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既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共性、普遍性的一面,也有著自己特殊的充滿個性的文化性格。因而,我們如果要進一步了解和把握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在精神,就必須深人分析和概括中國古代文學的基本文化性格。我們認為中國古代文學在自己綿延數千年發展的歷程中,形成了如下一些最基本的文化性格:其一,中國古代文學是詩化的文學。如果要用簡潔的語言來概括中國古代文學最顯著的文化性格,那麼「詩化」這兩個字是非常恰當的。
  • 中國文學巨著-古代經典書籍
    中國古代文學著作一直是比較有深刻含義的經典巨著。這些精品書籍對後世文化也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今天紫色百合香與您一起進入古代文學世界,從書籍中品鑑我國傳統的悠久文化。1.中國最早的旅遊地理文學《山海經》《山海經》是一部記載我國古代民間傳說和地理知識的偉大著作。《山海經》的原作者不詳,專家推測應為楚國和巴蜀的地方人所作。《山海經》總共18卷,分為《山經》和《海經》兩部分。《山經》記錄的內容包括歷史、鳥獸、草木、神話傳說等。《海經》除了記錄地理方位外,還記錄了奇異國度的人類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