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罵金庸就一俗人,寫武俠只知見面打架,金庸說:我確實沒本事

2020-08-02 每天讀宋詞

知道嗎?有個人竟然說金庸先生的小說俗氣,特別是裡面打架的情節,簡直就是套路裡的套路,早就已經看得見怪不怪了。其實這個世界上哪有那麼絕對的事情,所有的事情都是相比較起來才會下的決定。

現在之所以有人覺得金庸先生的小說寫得不好,是因為如今是網絡小說橫行的時代,隨隨便便一個人只要你腦袋裡有故事就可以寫小說。有了眾多故事類型做比較,有了更多腦洞大開的故事情節,於是才會顯得以前的那些武俠小說,沒有那麼吸引人了。

可是我們仔細的回憶一下,幾十年前是個連電視都沒有普及的時代,看場電影都會覺得像是過年。唯一能夠放鬆自己的休閒活動,就是看看武俠小說,幻想一下自己是故事裡面的各種大俠了。

王朔罵金庸就一俗人,寫武俠只知見面打架,金庸說:我確實沒本事

敢批評金庸先生的這個人是誰呢?說起名字你一定會覺得非常的熟悉,他叫王朔也是一個作家,不過人們給他的作品點評,都說文章裡從上到下痞氣十足。但不得不承認王朔是一個十分有才的人,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毒舌評語。

在他的理念當中,沒有人可以稱為所謂的文學大師,頂多稱得上是一些認識字比較多的人罷了。所以說不要在他面前標榜自己的作品如何好,如果你一旦這麼做的話,馬上就會被他狠狠的&34;,因此有人說他是一個&34;。

王朔罵金庸就一俗人,寫武俠只知見面打架,金庸說:我確實沒本事

你是否對這個人有些好奇?他是如何評論金庸先生的作品呢?首先他說金庸先生的作品,普遍都是兩撥人見面就打,然後就是剪不斷理還亂的愛恨情仇,最令他接受不了的,就是語言過於囉嗦,明明一句話能表述清楚的,偏偏拖拖沓沓。

而且他還明確地指出,金庸先生的小說有些三觀不正。就拿殺人這件事來說,本身就是非常錯誤的事情,可是作者偏偏給這樣的行為冠上了一個很正當的理由。比如說武林正道動不動就替天行道,豪門大派可以動用私刑隨意處置別人。

王朔罵金庸就一俗人,寫武俠只知見面打架,金庸說:我確實沒本事

正義是書中用慣了的擋箭牌,只要打著正義之士的幌子,哪怕可以濫殺無辜血流成河,也沒有人覺得他做錯了。因此他覺得金庸的小說裡面根本就沒有什麼大俠英雄,全部都是一群冠冕堂皇的偽君子。

點評金庸先生的小說,王朔發表了很多觀點,總之只有一點中心意識就是,我看不上這樣的文學。如此尖銳的評語出來之後,令所有的人都為之汗顏,很多人都議論紛紛,覺得金庸先生該如何反擊呢?畢竟他可以說是武俠小說的鼻祖,自己的心血被人貶得如此不堪,論是誰都會覺得氣憤。

王朔罵金庸就一俗人,寫武俠只知見面打架,金庸說:我確實沒本事

可是金庸先生那一頭卻顯得非常的平靜,沒有任何想表達的觀點傳出來。慢慢的這件事情也褪去了原本的熱度,人們幾乎都忘記了它的存在。可就在這個時候,金庸先生卻回應了之前王朔對他的評價,而且寫得非常的中肯。首先金庸先生說他非常感謝王朔給予他小說的中肯的意見,一些稱謂都是別人抬舉自己,自己本身就是一個沒有什麼才華的人。所以說王朔對他的要求有些高,這樣的要求有可能一輩子都做不到。

很多人對金庸先生的反應都豎起了大拇指,而且無論誰提起王朔的這些尖銳點評時,金庸先生都說這些點評非常的中肯,他虛心的接受。

相關焦點

  • 王朔罵金庸就一俗人,寫武俠只知見面打架,金庸說:我確實沒本事
    有個人竟然說金庸先生的小說俗氣,特別是裡面打架的情節,簡直就是套路裡的套路,早就已經看得見怪不怪了。其實這個世界上哪有那麼絕對的事情,所有的事情都是相比較起來才會下的決定。現在之所以有人覺得金庸先生的小說寫得不好,是因為如今是網絡小說橫行的時代,隨隨便便一個人只要你腦袋裡有故事就可以寫小說。
  • 王朔為何寫3300多字罵金庸?金庸當年怎麼回復的?
    99年,嘴貧的王朔發表《我看金庸》,將金庸的武俠與瓊瑤的小說並列,評為」四大俗「之一,網絡譁然。了以下幾條:一、「港臺作家的東西都是不入流的」,金庸的作品不過是舊小說的一種,而且「情節重複,行文囉嗦,永遠是見面就打架」,跟中國色情、演義舊小說一樣,「全部人物都有一些胡亂的深仇大恨,整個故事情節就靠這個推動著。」
  • 當年王朔為何寫3300多字罵金庸?金庸怎麼回復的?
    99年,嘴貧的王朔發表《我看金庸》,將金庸的武俠與瓊瑤的小說並列,評為」四大俗「之一,網絡譁然。簡要整理下,「罵」了以下幾條:一、「港臺作家的東西都是不入流的」,金庸的作品不過是舊小說的一種,而且「情節重複,行文囉嗦,永遠是見面就打架」,跟中國色情、演義舊小說一樣,「全部人物都有一些胡亂的深仇大恨,整個故事情節就靠這個推動著。」
  • 王朔評金庸武俠俗氣,金庸回應了,李敖評金庸偽善,金庸沒回應
    易中天、王朔、李敖和金庸,分別對餘秋雨有以下評價:易中天:「誰把大眾當傻子,誰就是天一第一傻」王朔:「成天裝名士,一裝十幾年」李敖:「像餘秋雨,逃避現實,他有沒有能力碰到一些核心問題,而不是光遊山玩水,光寫一些遊記之類的文章?」
  • 王朔痛批金庸武俠小說:一無是處,金庸:你罵你的,我八風不動
    1999年,《中國青年報》刊登了一篇王朔的文章,名為《我看金庸》,對金庸的武俠小說進行了不留情面的批判,引起學術界的軒然大波。王朔洋洋灑灑兩千餘字,全是乾貨,一點不摻水,將他看不慣的文化現象一吐為快。王朔:「這些年來,四大天王,成龍電影,瓊瑤電視劇和金庸小說,可說是四大俗。」
  • 97年王朔發表《我看金庸》,痛評金庸武俠小說,金庸的回覆絕了
    從1955年開始寫《書劍恩仇錄》、到1972年寫完《鹿鼎記》封筆,金庸一共寫了十四部長篇武俠小說,被串聯成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金庸的武俠,曾經風靡全球,一度出現了」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武俠「的局面。
  • 王朔與金庸的「高手過招」:細讀王朔《我看金庸》一文
    所以說,別看王朔行文「痞氣」十足,但他當時寫《我看金庸》這篇文章的目的,卻是為了捍衛「雅」的神聖高地。看起來是不是很矛盾?矛盾就對了!矛盾才是文化人的特色;直來直去,有一說一那是沒文化的「俗人」才幹的事兒。文化人之所以是文化人,就是因為他們辦事兒夠矛盾,說話讓「俗人」特別「吃不準」,所以才顯得特別高深。
  • 王朔:為啥批金庸?在明白真相以後,或許真的應該被罵!你贊同嗎
    文丨春秋來信題丨王朔批金庸,罵的更是武俠,憑什麼和魯迅相提並論?心裡沒點數嗎歡迎大家留評交流,對於王朔和金庸的看法!當初,確實鬧得非常熱鬧。然而,金庸先生畢竟也只是金庸先生,武俠也只是通俗小說,不要說是效仿《紅樓夢》流芳百世,即便是如今就已經過氣了。現在小孩子看的都是玄幻網劇和歷史架空啥的,誰還會下大力氣翻拍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即便是翻拍,往前數一數,又有哪部取得過相對廣泛的影響力?
  • 王朔談金庸武俠小說:看著跌份,而對方卻說和王朔不是一類人
    金庸小說不被王朔認可王朔說,金庸的小說原來我是沒有看過,知道那是一個住在港寫武俠的浙江人。按照我傻傲傻傲的觀點,港臺作家的小說都是不入流的。他們有兩大門派,言情和武俠,一個濫情,一個胡扯。尤其是武俠,本來就是舊式小說,八十年代大家都在趕時髦,追前衛。
  • 李敖和王朔都批評過金庸,為何金庸回復了王朔,卻對李敖置之不理
    金庸有時候會對一些學者和教授的批評進行反擊和回復,對普通人的批評反倒不怎麼回應。在眾多批評金庸的人當中,有兩個人非常受大家的關注,一個是王朔,一個是李敖。對這二人的批評,金庸只對王朔進行了回復,而李敖罵了金庸二十年,金庸卻從來沒有回覆過他,金庸為何對這兩個人會有不同的態度呢。
  • 王朔「交惡史」:米家山沒本事,英達真小人,白巖松顧盼自雄
    王朔:張藝謀給我挖了一坑,這坑把我給擱裡頭了,就差沒給活埋了。近兩年挺惶恐的,說出口的話,寫出來的字,哪一天很有可能成為群起攻擊你的證據,偏愛和喜歡,變臉和聲討,有時不過是突然而來的一條熱搜而已。格外懷念多年以前,娛樂圈、文化圈都很接地氣,你來我往進行筆戰好似「神仙打架」。罵人罵得坦蕩有文採,撰文撰得犀利有邏輯,像是80後作家韓寒和「打假鬥士」方舟子、和40後作家前輩陸天明的筆戰,王朔對「武俠宗師」金庸、著名主持人白巖松的調侃和批判,無一不是旗鼓相當、質疑權威的典型操作。
  • 王朔對金庸的評價很客觀
    最早金庸武俠電視劇引進大陸,也是因為那個時候,大陸人沒看過這樣的電視劇,所以才掀起收視狂潮。如果用今天的眼光看當年的那些電視劇。。。只怕。。。  但不知道從何年何月開始,金庸的那些武俠小說開始成為所謂的文化,甚至成了經典。金庸成了金大師。
  • 王朔說金庸小說太俗太爛,專家評價:金庸小說只是低級暢銷書
    在《我看金庸》一文中,王朔對金庸提出了非常猛烈的批評。在此之前,雖然也有鄢烈山之流批評金庸,但影響力遠不如王朔的這篇文章。因此,金庸曾對王朔的這篇文章作出過這樣的評價:對我小說的第一篇猛烈攻擊。那麼,王朔的這篇文章到底有多猛烈呢?在這篇文章中,王朔先是表示自己根本看不起瓊瑤、金庸之流,當然也看不起看金庸瓊瑤的人。
  • 王朔曾髮長文狠批金庸小說,金庸淡定的回應彰顯大師風範,有水平
    這些人裡,包括易中天,也包括李敖,當然批評得最狠的還是王朔。王朔是何許人也?真的有資格去批評武俠大師嗎?王朔,1958年出生於江蘇南京,曾有過從商經歷,1984年開始寫小說。第二:在北大演講時曾有同學讓評價過王朔,我的評價是正面的。第三:王朔說他買了7本《天龍八部》,但這套書從來只出過5冊。
  • 吃軟飯,懟金庸,一生罵過3000多人:王朔到底什麼來頭?
    馬未都曾直言: 王朔,就是一北京流氓 這個在大院成長起來的人,骨子裡有一種天然的傲氣,似乎誰也看不起,誰都沒有他厲害 在他眼裡張藝謀就是個不會寫劇本的小跟班、餘秋雨不過是一個已經老了的青年作家,金庸的書得捏著鼻子看。
  • 罵過魯迅、金庸、餘秋雨的王朔,卻很尊敬王小波:他更牛逼
    他在《我看魯迅》一文中,首先批評了魯迅的文字風格,說「魯迅那種二三十年代正處於發軔期尚未完全脫離文言文影響的白話文字也有些疙疙瘩瘩,讀起來總有些含混」,並且表達了自己的疑問,「這就是大師啊?」接下來,王朔表示,魯迅的小說不能代表中國小說的最高水平:《一件小事》、《狂人日記》和《傷逝》和另類,備受推崇的《阿Q正傳》等很概念化。
  • 罵魯迅,批金庸的「文壇惡評家」王朔:要是王小波還活著,我不如他
    王朔就是這種背景下,最"耐不住寂寞"的批判者之一,他高喊著:"我是流氓我怕誰!"1986年開始,王朔在中國文壇如彗星般崛起,成為當時中國最受矚目的作家。他是受主流文壇排斥的流氓作家,字裡行間充滿了器官性,別人不敢說他說,也不敢為他為。
  • 王朔痛批金庸武俠小說,怎麼努力也看不下去,金庸:你看的是盜版
    1999年,《中國青年報》刊登了一篇王朔的文章,名為《我看金庸》,對金庸的武俠小說進行了不留情面的批判,引起學術界的軒然大波。王朔洋洋灑灑兩千餘字,全是乾貨,一點不摻水,將他看不慣的文化現象一吐為快。王朔:&34;王朔的筆桿子就是硬,一挑就挑一群,不過他的主要討伐對象還在於金庸。王朔表示,自己對武俠和言情從來都不當是入流的東西,誰讀金庸和瓊瑤,誰就是品位低,一概看不起。
  • 當年王朔炮轟金庸小說是四大俗之一,金庸如何回復?
    打算一覽全貌,不看不知道,等到王朔讀完第一本後,怒火中燒的他立馬就給《中國青年報》寫文章,發表了《我看金庸》這一文章。  王朔指出,金庸的文章重複囉嗦,文筆複雜,從來不直奔主題,沒有邏輯,武俠世界全部是打架的描述,並且打架也沒有光明正大的理由,打架的結果也並無二致。  每每在出人命時就會有各種各樣的原因跳出來,阻止該行為。並且每部小說的推動全靠深仇大恨,那麼這和中國古典小說又有什麼區別呢,又有什麼新意呢?
  • 金庸對李敖的批評置之不理,為何卻特意寫文章,反擊王朔的批評?
    在金庸的眾多批評者中,有兩個人備受關注,一個是王朔,另一個是李敖。關於這兩個人的批評,金庸只回應過王朔,而李敖罵了金庸二十年,但金庸卻沒有回應。金庸為什麼對這兩個人有不同的態度呢? 首先,王朔對金庸批評的文章是《中國青年報》發表的《我看金庸》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