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家公司發倡議拍短劇,開拍劇集為何近半數仍超40集?

2020-12-21 新京報

2020年5月7日,「優愛騰」三大視頻平臺聯合正午陽光、華策影視、檸萌影業、慈文傳媒、耀客傳媒、新麗傳媒六家影視公司發布《關於開展團結一心 共克時艱 行業自救行動的倡議書》(以下簡稱《倡議書》),呼籲全行業共降成本、共克時艱,並表態將積極響應政府號召,提倡影視劇拍攝製作不超過40集,鼓勵30集以內的短劇創作。

新京報記者梳理了發出《倡議書》的9家公司在今年2月之後開機,以及將在今年內開拍,並擁有較高關注度的新劇約50部,發現其中集數超過40集的佔比接近半數,30集(含)以下的屈指可數;古裝題材和IP改編劇依然備受青睞,數量蓋過現實題材劇集。

一、40集以上的劇集佔比近半

《倡議書》裡提倡短劇創作,是對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進一步加強電視劇網絡劇創作生產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的呼應。《通知》於2020年2月6日下發,並要求自印發之日起,電視劇網絡劇拍攝製作提倡不超過40集,鼓勵30集以內的短劇創作。

今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影視劇普遍在《通知》下發之後的3月、4月才逐漸開機。新京報記者梳理統計了聯合發出《倡議書》的九家公司在今年2月之後開拍,以及將在今年內開拍,並擁有較高關注度的新劇共計48部。這48部新劇平均單部集數41.41集,而據國家廣電總局官網備案信息顯示,2019年全年備案劇平均單部集數為38.02集。

48部新劇裡,集數在40集以上的22部,佔比接近半數(45.8%),其中不少已經確定由明星演員出演。包括由迪麗熱巴、吳磊主演的50集《長歌行》(華策);許魏洲、古力娜扎主演的45集《大唐明月》(優酷);楊冪、陳偉霆主演的55集《斛珠夫人》(騰訊);李現、春夏主演的44集《人生若如初見》(愛奇藝);周冬雨、許凱主演的48集《千古玦塵》(騰訊、檸萌);50集的《雪中悍刀行》(新麗);60集的《紫川》(慈文)等。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新劇裡正好卡在40集門檻的多達13部,佔比27%。包括了華策的《追光者》《一路朝陽》《絕密使命》、慈文的《長風破浪》《空港》《江山如此多嬌》、愛奇藝和新麗共同出品的《叛逆者》等。如果把恰好40集和40集以上的新劇數目相加,超過了總數的7成。而30集(含)以下的只有6部,佔比僅12.5%,其中2部是抗疫題材,分別為耀客出品的《在一起》(20集)和慈文出品的《生命源》(20集)。

二、古裝、IP劇數量遠超現實題材

近年來,國家廣電總局多次提倡創作現實主義題材劇集,《都挺好》等劇的大火也確實帶起了現實主義劇作的風潮。此次9家聯合發布的《倡議書》也指出,「廣大影視從業者在面對公共衛生事件這一特殊時期更要不懼困難,不辱使命,描繪沸騰生活,記錄偉大時刻,樹立時代豐碑。」不過,從9家公司今年已開拍和計劃開拍的重點新劇來看,「描繪沸騰生活」的現實題材劇集偏少,古裝劇和IP改編劇仍是創作的重點。

48部新劇中,古代題材17部,佔比35.4%。與之形成對比的是,2019年12月作為全年古裝劇備案數量最多的一個月,備案古裝題材12部,佔公示總數的12.63%。而在48部新劇裡的22部長劇(集數40集以上)當中,古裝劇的比例更是一馬當先,超過半數,多達12部,關注度較高的譬如《錦心似玉》《皓衣行》《鏡雙城》《長歌行》《大唐明月》《千古玦塵》《雪中悍刀行》等。

48部新劇中,IP改編劇共有21部,其中13部都是古裝,IP改編劇與古裝劇重合度頗高。Priest同名小說改編的《天涯客》和《殺破狼》,以及「肉包不吃肉」《二哈和他的白貓師尊》改編的《皓衣行》,因獨特的類型和大量忠誠原著粉而備受關注;《鏡雙城》《大唐明月》《千古玦塵》《長歌行》《斛珠夫人》因明星主演而引發熱議;《遇龍》從遊戲改編而來,相對小眾但自帶二次元吸引力。

這其中也有例外。正午陽光計劃今年內開拍的《落花時節》《喬家的兒女》,是IP改編也同樣是現實題材。兩劇分別改編自未夕和阿耐的同名小說,都通過主角個人命運的變化,展現時代的變遷。阿耐更是與正午陽光合作《都挺好》《大江大河》的作者,她作品的現實主義風格一脈相承。耀客傳媒的新劇不多,但多以現實社會為背景——《浴火》(36集)是當代涉案劇;4月開機的《在一起》(20集)則講述了此次抗擊疫情過程中的動人故事。

三、都道短劇好,為何拍得少?

新京報記者曾統計2019年至今播出的關注度較高的103部劇集,通過分析它們的集數和豆瓣評分發現——總體而言劇集的集數與口碑成反比,集數越多的劇口碑和評分越差。觀眾的確苦「注水劇」久矣,他們更期待看到每集內容都足夠精彩的口碑劇、精品劇。不論是總局下文遏制「注水劇」,還是9家公司發《倡議書》表態要響應號召創作精品短劇,都是對觀眾這種合理需求的正向回應。但是,為什麼到了實際操作中,卻變得難以實現呢?

魔瞳影業CEO、製片人張阿瞳此前接受新京報專訪時直言,從2017年開始,視頻平臺、六大影視製作公司、行業協會都發過一些「倡議書」,但對於行業的正向引導沒有那麼大,關鍵在於這些「倡議書」或者「聲明」更多的是在喊口號,在細則和執行層面欠缺思考。他認為只有各方充分溝通,制定出可以執行的細則,而不是停留在大方向上,「口號」才會有價值,不然就會是「狼來了」的狀態,你喊你的,我做我的。

與平臺合作過的製片人H向新京報分析指出,在現有的按集購劇的模式不改變的情況下,拍40集乃至30集以內的短劇和影視製作公司盈利之間是有衝突的,但這對購片方是有利的。可如今視頻平臺身份多元,既是購片方也可以是製作方。以發《倡議書》的9家公司來說,有的視頻平臺還是影視製作公司的大股東,互相的關係錯綜複雜。「創作精品短劇是正確的方向,表態是一定要表的,但表態和實際做到,中間肯定會有時間差。如何把這中間的關係和利益理順,摸索出適應精品短劇的製作和購銷模式,需要時間也需要實踐。」

至於為什麼視頻平臺和頭部影視製作公司現在依然青睞集數偏長的古裝與IP改編劇,他認為是消化存量IP和市場慣性所致。「早幾年平臺和製作公司都花大價錢囤了大量古裝IP,有些版權快到期了,如果不開機『消化掉』,就等於賠錢顆粒無收。另外,從商業邏輯來說,大家都希望做爆款,那麼問題來了——這些年的大中小爆款劇數量更多的是現實主義題材多還是古裝,是IP改編劇還是原創劇?」

新京報記者 楊蓮潔

編輯 佟娜 製圖/許驍 校對 危卓

相關焦點

  • 優愛騰等影視公司發倡議:反對內容注水 影視劇不超40集
    5月7日消息5月7日上午,正午陽光、華策影視、檸萌影業、慈文傳媒、耀客傳媒、新麗傳媒等六家影視公司以及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三家視頻網站聯合發布關於行業自救行動的倡議書。IT之家獲悉,該倡議書倡導行業凝心聚力,迎難而上;倡導嚴肅、嚴謹的創作風尚,反對內容「注水」,規範集數長度,鼓勵精品短劇集。提倡影視劇拍攝製作不超過40集,鼓勵30集以內的短劇創作,支持多拍良心劇、口碑劇、精品劇;倡導勤儉節約,抵制浪費奢靡之風,反對虛榮攀比;倡導共克時艱,共降成本,共擔風險,共建信心;倡導廉潔從業,糾治「貪腐失信」亂象。
  • 懸疑為王,半年上線40餘部,短劇的春天來了?丨業內說
    這讓飽受「注水劇」之苦的觀眾不禁感慨,期盼已久的短劇時代終於要到來了嗎?《沉默的真相》新京報記者梳理了今年上半年上線的熱門劇集,40集以內的劇集超過了40部,它們在豆瓣上的平均得分接近7分,短劇的確迎來了一次數量和質量上的爆發。
  • 30集也算短劇,這是我聽過最好笑的笑話
    5月7日,以「優愛騰」三家視頻網站為首,聯合正午陽光、華策影視等6家影視製作公司發布《關於開展團結一心 共克時艱 行業自救行動的倡議書》。這份《倡議書》最大亮點在於裡面提出「影視劇拍攝製作不超過40集,鼓勵30集以內短劇創作」。反對「注水」劇,這次他們是來真的。
  • 廣電總局發「限集令」:劇集製作提倡不超過40集
    為打擊劇集「注水」現象,《通知》提出,電視劇及網劇提倡不超過40集,鼓勵30集以內短劇創作。《通知》稱,日前,一些電視劇網絡劇在創作生產過程中,過度強調商業屬性、經濟效益,出現人為拉長集數、故事情節明顯「注水」,客觀上造成敘事節奏拖沓、拉低藝術水準、影響觀看審美等問題,受到觀眾批評。
  • 超13部「迷你劇」蓄勢待發,國產短劇進入集中爆發期?
    超13部迷你劇蓄勢待發,   「短劇」進入重要窗口期   國內對於短劇集的認知,其實頗為簡單。  這裡需要插播的一個案例是,待播的超13部懸疑劇中,有《安魂使者》《親愛的弗洛伊德》《生吞》等三部懸疑短劇來自於傳統型影視公司——檸萌影業。這也就意味著「國產短劇」正在越來越受到主流平臺、乃至於大公司的認可。
  • 長劇沒有「原罪」,短劇也不是「勳章」
    這一陣,多部短劇被陸續推出。《不完美的她》22集;《嘆息橋》15集;《龍嶺迷窟》18集;《我是餘歡水》12集……與同期播出的長劇相比,這些短劇不僅影響力不減,口碑也更勝一籌。一個短劇創作的浪潮會到來嗎?  一直以來,無論是製作方、電視臺還是視頻網站,都熱衷於長劇創作。
  • 人民日報:電視劇集「由長入短」,還要「精品化」
    ——編 者 劇集創作向「短」,成為一種行業趨勢。據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公示的今年4月份電視劇拍攝製作備案情況顯示,61部備案劇目中,40集以下的有60部,其規模遠超去年同期。據不完全統計,國內四大視頻平臺今年有近30部短劇計劃上線。
  • 12集短劇集,破臺入網
    藍本在前告別被動短劇集湧入衛視,開始與長劇集分庭抗禮,是必然趨勢。如果說今年元旦上線的12集網劇《唐人街探案》,單元化敘事方式產生的電影感還未讓觀眾感受到短劇的魅力,那么正午陽光出品的《我是餘歡水》,則徹底將精品短劇集這一概念,推向大眾視野。
  • @御兒 集均播放超千萬,豎屏短劇是新風口?還是四不像?
    在快手,誕生了最早的一批的豎屏短劇。內容多是十集左右的體量,劇情簡單直白,推進極快,一集一個戲劇高潮點,既用戲劇衝突帶給了觀劇爽感,又為下一集預留了足夠懸念,吸引著用戶一集一集追下去,稍感「五毛」的特效也不妨礙用戶的沉迷。
  • 快手、抖音、優酷、西瓜都在做迷你小短劇,這一次短劇可以起飛嗎?
    截至目前,《於千穗》更新60集,總播放量已超3億。此外,榜單前十中還有《寵妻總裁壞透了》、《戀與白侍從》這樣的的高甜短劇,兩部短劇的特點就是每集都要釋放大量的工業糖精場面,但這並不影響它們的播放量,《寵妻總裁壞透了》雖透露著一股霸道總裁文的土味兒,但更新22集,總時長不超過22分鐘,播放量便達1765萬,訂閱量超5萬,對比《戀與白侍從》超3億播放量但僅有1萬的訂閱量而言,《寵妻總裁壞透了》顯然戳中了網友的「甜」點。
  • 精品短劇走出隱秘的角落
    2020年,劇集行業有哪些新趨勢?  簡言之,劇集向短、質量提升。12集短劇集成為風口,從年初的網劇《唐人街探案》,到豆瓣評分8.9的《隱秘的角落》,多部短劇集的成功,讓越來越多的影視公司關注到這一領域,並投身其中。  在CEIS2021大會,娛樂資本論論壇涉足了多個新類型板塊。
  • 廣電總局通知電視劇製作提倡不超過40集,好的電視劇不一定劇集多
    近日,一則「廣電總局發的限集令,劇集製作提倡不超過40集」的消息在各大媒體頭條出現。文章中稱:中國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日前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電視劇網絡劇創作生產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為打擊劇集「注水」現象,《通知》提出,電視劇及網劇提倡不超過40集,鼓勵30集以內短劇創作。
  • 鏖戰短劇新賽道 短視頻下半場如何突圍?
    傳統影視公司富有成熟的影視製作經驗,對於劇本節奏、服化道質感能夠給予專業提升,開心麻花、等閒影視紛紛下手短劇行業,開心麻花上線《今日菜單之真想在一起》延續自身長內容的喜劇基因,拓展出短劇中的喜劇品類;MCN公司擅長紅人孵化、精於網紅經濟下的流量傳播之道,參演KOL自帶一定影響力,個人「帶飛」劇集。
  • 短劇崛起,行業「輪迴」|深鮮企劃 ·「小劇種」
    2006年,演員李保田發現其主演的《欽差大臣》注水10集,一紙訴訟將投資公司告上法庭,才由此揭開「注水劇」潛規則。對於觀眾來說,好劇40集不夠,爛劇4集嫌多。注水劇的根本問題不在「長」,而在「臭」。情節冗長、故事拖沓、臺詞空洞,「戲不夠,感情湊」,注水劇像二鍋頭兌上白開水,失去了原有的醇香。究其原因,主要是利益使然。
  • 泡麵番、火鍋劇等齊上陣,國產短劇的「暴風口」來了?
    第2747期文化產業評論 早在2017年起,優愛騰三大視頻平臺就對短劇展開了不同的內容布局,歷經幾年發展,國內短劇市場已初具規模,而且還有很大發空間。繼微電影、網絡電影、網絡劇之後,短劇成為中國影視作品創作新的高潮。那麼,國產短劇的發展有著怎樣的趨勢?
  • 電視劇集數擬規定不超40集,多家影視公司稱新規正在調研
    9月6日,有媒體報導,繼嚴厲打擊演員高片酬之後,針對目前國產劇「注水」嚴重的問題,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正在研究相關應對措施並向行業徵求意見,擬對劇集集數的上限做出規定,上限為40集。有數家影視劇製作公司人士向北京青年報記者證實,這一新規的確正在調研中。
  • 短劇《親密侵略者》在哪裡看 一共多少集每集多長時間
    ­  縱觀市場,這是近期短劇對現有劇集模式挑戰的典範之作,《親密侵略者》的火爆,也許會為短劇市場帶來更多的啟發。­  2018年,抖音的崛起使短視頻侵佔了大量用戶時間,隨之而來的是長劇棄劇比例逐步升高,長劇的冬日漸寒。而長劇希望依靠大IP、大流量、大製作超車,也就意味著更高的成本投入和更長的製作周期。
  • 百合、穿越、宮鬥,電視不能拍的小短劇都替你拍了
    這三類生產者也在近一年的摸索中不斷進化。御兒團隊儼然像一個小型製作公司,在完成腳本創作後,他們選擇來到橫店租賃場地,挑選合適的配角演員進行拍攝,而為了讓古風的服化道看起來更為專業,他們甚至和橫店的服裝租賃公司和道具公司對接合作。
  • 2020快手短劇生態報告:快手小劇場收錄短劇超20000部
    從2019年8月「快手小劇場」入口建立,到2020年4月短劇作品蓬勃發展、10月開展精品短劇引入戰略……報告顯示,目前快手小劇場收錄短劇超20000部,播放量破億的劇集超2500部;近1200位短劇作者粉絲數超100萬,超30位短劇作者粉絲數突破1000萬。
  • 廣電總局研究防影視劇注水政策,今後劇集或將不能超過40集
    網視導讀:劇集注水的背後,其實是利益的驅動,多拍幾集,就能多賺一些錢。如今管理部門開始「注水劇」進行施壓,電視劇「瘦身」勢在必行。但另一方面,集數多並不一定就是注水。據財新網報導,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正在研究限制影視劇集數的政策,兩位影視行業高管已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