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孫杰
本市,分區規劃——房山分區規劃昨天開始徵求公眾意見。記者從市規自委獲悉,為將《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確定的目標、指標和任務落實、落地、落細,各區分區規劃基本編制完成,已進入分批次公告和上報階段。
房山再次確定了首都西南部,生態保育及區域生態治理協作區、京津冀區域京保石發展軸上的重要節點、科技金融創新轉型發展示範區、歷史文化和地質遺蹟相融合的國際旅遊休閒區「三區一節點」的戰略定位,發展目標為營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家園典範,建設成為生態宜居示範區、科技金融創新城。
建設一區一城營造家園典範
首都西南部,生態保育及區域生態治理協作區、京津冀區域京保石發展軸上的重要節點、科技金融創新轉型發展示範區、歷史文化和地質遺蹟相融合的國際旅遊休閒區……與城市總規一脈相承,分區規劃再次明確了房山「三區一節點」的戰略定位。
房山的發展目標是,要營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家園典範,將房山區建設成為以優美生態環境為基礎、以科技金融創新為引領、以文化旅遊為提升、以國際交往為補充的生態宜居示範區、科技金融創新城。
具體來說,2020年建設生態宜居示範區、科技金融創新城取得重大進展,基本形成與功能定位相適應的城鄉空間格局;2035年,基本建成生態宜居示範區、科技金融創新城;2050年,全面建成生態環境優越、人文魅力彰顯、創新實力雄厚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家園典範。
在規模結構方面,到2035年,房山區常住人口規模將達到143萬人,城鄉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在282平方公裡左右。
三大空間新組團鼎足而立
按照分區規劃,房山將形成「兩山四水」「三區三軸」「三團多點」的空間布局。「兩山」即大安山和大房山,「四水」指永定河、拒馬河、大石河和小清河;「三區」指平原區、淺山區和山區,「三軸」指綜合服務軸、創新發展軸和山水文化軸;「三團」指良鄉組團、燕房組團和竇店組團,「多點」指組團以外的各鄉鎮。
記者注意到,與之前新城規劃明確的良鄉組團和燕房組團相比,新一版分區規劃形成了良鄉組團、燕房組團和竇店組團三大組團鼎立的格局。
產業結構方面,房山將以良鄉、燕房、竇店三大產業功能組團為核心,打造高精尖、文旅會展和現代農業三大板塊,,發展現代交通產業、新材料產業、智能裝備產業、醫藥健康產業、金融科技產業;以周口店、琉璃河、大石窩三大文化功能組團為核心,,發展文化產業、旅遊產業、會展產業。
現代農業板塊則,發展科技農業、休閒農業和綠色農業。此外,還將形成文旅會展發展區、山水生態休閒區和中國房山世界地質公園。
打造山水城市生態文化綠帶
在綠色空間上,房山未來將形成「兩山四水」「三帶三團」「多園成網」的格局。「三帶」指山水文化綠帶、城市文化綠帶、生態文化綠帶這三條休憩文化綠帶;「三團」指良鄉組團、燕房組團、竇店組團三大綠色城市組團;「多園」指的是多個景觀公園綠地;「成網」指四橫五縱綠色廊道。
到2035年,房山區森林覆蓋率將不低於38%,建成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7平方米,建成區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不低於95%。綠色出行比例不低於80%,集中建設區路網密度力爭達到每平方公裡8公裡。
民生保障方面,房山區將建成具有區域特色的公平、優質、均衡發展的教育體系,千人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6.5張左右,千人養老機構床位數達到12張,人均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築面積達到0.45平方米,人均公共體育用地面積達到0.7平方米,一刻鐘社區服務圈基本實現城鄉社區全覆蓋,人均應急避難場所面積達到2.1平方米。
傳承文化打造國際旅遊休閒區
房山區文物資源非常豐富。世界文化遺產如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如雲居寺塔及石經、琉璃河遺址、萬佛堂孔水洞及塔、金陵等9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如上方山諸寺及雲水洞、白水寺石佛等12處,還有為數眾多的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同時,房山還有水峪村、南窖村、寶水村、黑龍關村等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和琉璃河燕都遺址(西周)、廣陽城(漢)、良鄉古城、城關古城、竇店古城等重要古城遺址。
依照分區規劃,房山將以西山永定河文化帶為引領,以北京源文化為主線,以文化精華區為,保護歷史文化資源。
,保護和繼承古源文化、紅色文化、地質文化和創新文化,全面保護文化遺存、古城遺址、工業遺產、地下文物埋藏區、傳統村落、地質公園、農業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將房山打造成為歷史文化和地質遺蹟相融合的國際旅遊休閒區。
延伸閱讀
為什麼要編制分區規劃?
「分區規劃是區級層面的總體規劃,是對北京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目標、指標、任務在區級層面進行細化分解和深化落實。」相關負責人表示,分區規劃是對各區在規劃期內城鄉發展建設、自然資源保護利用等各項工作的統籌安排,同時也是制定下一層次控制性詳細規劃、鄉鎮域空間規劃、村莊規劃編制的重要依據。
在空間規劃體系中,分區規劃處於承上啟下的地位,向上需要傳導總體規劃確定的目標、指標和任務,向下為下一階段控制性詳細規劃、鄉鎮域規劃和規劃實施管理提供依據和指導;橫向上分區規劃將與正在編制的市級層面各專項規劃協同銜接。
各分區規劃統籌拼合後將形成全域規劃管控的一張基礎底圖、一個資料庫和一套完整的管控機制。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新訊網無關。新訊網不對文章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自行承擔全部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