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到中秋偏皎潔,只喜人間好時節。好時節,願得年年,常見中秋月。」元玉一詞遙掛祝福於月,曼妙墨字留痕青史。在文化史上,中秋常常被賦予了更多意義,常被作為情節發展的助推器,通過邂逅、相聚或是衝突等情節,催化主角的心潮,引發群體的悲歡。古典文學「四大名著」中都有與中秋相關的情節,同一輪明月下,卻展現出截然不同的人生況味。
《西遊記》
百花羞·剪不斷的前世緣
《西遊記》中,出現的三次傳統節日,恰恰都是妖怪出沒抓人的日子。中秋節也屬其一,其中也隱藏了一個讓人唏噓不已的愛情故事。
原文:
「我是那國王的第三個公主,乳名叫做百花羞。只因十三年前八月十五日夜,玩月中間,被這妖魔一陣狂風攝將來,與他做了十三年夫妻。」——第二十九回《脫難江流來國土 承恩八戒轉山林》
這回出現的妖怪名叫黃袍怪,他佔山為王,擄走唐僧。黃袍怪的壓寨夫人是寶象國的三公主百花羞,她救出唐僧,並託唐僧送一封家書給父母。
信中說道:
「十三年前八月十五日良夜佳辰,蒙父王恩旨,著各宮排宴,賞玩月華,共樂清霄盛會。正歡娛之間,不覺一陣香風,閃出個金睛藍面青發魔王,將女擒住,駕祥光,直帶至半野山中無人處。」
中秋之夜華宴開,本是歡樂的日子,卻變成了世上最痛苦的節日,妖洞十三年中,每至月圓良辰,這位閉月羞花的佳人所體驗到的滋味唯有思念雙親、自憐身世的酸楚。
大戰黃袍怪的故事是《西遊記》在三打白骨精後的一個小高潮,足足佔了四回情節,其中包含唐僧寶象國送信、黃袍怪變戲法害唐僧、白龍馬化人救主、八戒花果山尋悟空等多個段落,峰迴路轉,曲折有致。但這段故事中,最為高妙深刻的構思,還是黃袍怪與百花羞的這段啼笑因緣。
《西遊記》百花羞劇照
原來,黃袍怪曾是天界二十八星宿之一的奎木狼。在天界時,因與披香殿侍香的玉女相愛,於是與侍香玉女雙雙下凡。誰知下凡後,天女轉世為寶象國公主百花羞,全然忘記了天界的事情。
黃袍怪面對失憶的百花羞,只能趁著中秋之夜,公主賞月之時,將她擄回了山洞。儘管黃袍怪對公主百花羞百般討好,但失憶的公主卻仍無意於他。
最後,黃袍怪還原為奎木狼,位歸天庭。而百花羞始終沒了悟這段前情,仍以人間公主身份回到父母身邊,不明了那個被她埋怨了十三年的霸道魔王,曾是她心頭皎若雲間月的才貌仙郎。
《紅樓夢》
賈雨村·寒儒望月遇貴人
《紅樓夢》中,全篇以時令節慶起承轉合,因此在四大名著中,對於中秋節的描述也最為詳細。當各懷心事的主角,置身於同一方風光天地中,那入眼成永恆的秋月或春花,往往成為書中人的命運讖驗。
原文:
「當時街坊上家家簫管,戶戶弦歌,當頭一輪明月,飛彩凝輝。」——第一回《甄士隱夢幻識通靈 賈雨村風塵懷閨秀》
開篇第一回便正遇中秋佳節,團圓之夜,而這一夜對於賈雨村來說,可謂是天上掉下了「月餅」。
姑蘇名仕甄士隱邀請寒儒賈雨村中秋之夜到家中一聚,月下既有美酒,又有佳餚,醉意之中,賈雨村應景地作起詩來:「時逢三五便團圓,滿把晴光護玉欄。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並借著酒意向甄士隱說出自己意欲赴京趕考,卻囊中羞澀無法成行的窘境。愛才而慷慨的甄士隱不待他說完,當即以五十兩白銀和兩套冬衣相贈,為賈雨村這隻「未來的獨角獸」注入最為重要的「天使輪資金」。而賈雨村的命運也由這一夜而轉折。
原文:
「嘉蔭堂前月臺上,焚著鬥香,秉著風燭,陳獻著瓜餅及各色果品。邢夫人等一幹女客皆在裡面久候。真是月明燈彩,人氣香菸,晶豔氤氳,不可形狀。」——第七十五回《開夜宴異兆發悲音 賞中秋新詞得佳讖》
在第七十五回和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悽清 凹晶館聯詩悲寂寞》中,又迎來一年中秋。先是十四日,寧國府煮豬、燒羊、被果蔬、展屏、賞月作樂,到了十五日,榮國府擊鼓傳花,飲酒賞月,作詩聯對。
《紅樓夢》榮國府中秋節劇照
看似熱鬧的中秋,實則透露著「悲」。一是人少,顯得冷清。書中寫到「凡桌椅形式皆是圓的,特取團圓之意。上面居中賈母坐下,左垂首賈赦、賈珍、賈璉、賈蓉,右垂首賈政、寶玉、賈環、賈蘭,團團圍坐。」這麼形容下來,人看起來倒是不少,但與前期一家子三四十人的盛宴相比,人卻是不多。加之王熙鳳和李紈雙雙病倒,以及賈赦賈政在側,一頓飯吃得大家索然無味。
二是飯桌上榮國府明爭暗鬥。賈赦諷刺賈母偏心、羞辱賈政教子之道、貶低賈寶玉等等。要知道這是在賈家即將末路的時候。不但財政即將崩潰,前途都一片迷惘。在如此嚴峻的情況下,賈家的內部矛盾前所未有的激化。不能不讓人感嘆,千裡之堤潰於蟻穴。
三是原本用來應景助興的笛聲和深夜孤獨的明月卻愈發顯得悲怨,賈母聽得忍不住流淚,其餘眾人也皆感悲涼。也正是在那一夜,林黛玉與史湘雲在卷棚底下近水賞月時,對出了「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這句頗為悽美的詩句。
《三國演義》
諸葛亮·燈滅生死皆宿命
在《三國演義》裡,提到中秋節就一次,而這個中秋,對於諸葛亮來說,是一個性命攸關的日子。
原文:
「時值八月中秋,是夜銀河耿耿,玉露零零,旌旗不動,刁鬥無聲。姜維在帳外引四十九人守護。孔明自於帳中設香花祭物,地上分布七盞大燈,外布四十九盞小燈,內安本命燈一盞。」——第103回《上方谷司馬受困 五丈原諸葛禳星》
孔明六出祁山不成,心血耗盡。他夜觀天象見主星昏暗,自知時日無多,但因壯志未酬,不忍身死,特地在中秋之夜採用古老的祈禳之法,為自己禳一紀之壽(12年)。「若七日內主燈不滅,吾壽可增一紀;如燈滅,吾必死矣。」四十九盞小燈,七盞大燈,中間一盞本命燈,帳外四十九人守護。
中秋夜,諸葛亮在帳內獨自拜祭,誓願為「上報君恩,下救民命」而盡犬馬之勞。
《三國演義》諸葛亮祈禳北鬥劇照
然而命數弄人,就在諸葛亮已經祈禳六夜,即將大功將成之時,魏延闖帳報訊,不慎踢翻主燈,導致祭祀儀式功虧一簣。諸葛亮棄劍而嘆:「死生有命,不可得而禳也!」
那麼魏延為什麼會突然闖進營帳中呢?中秋皓月當空,司馬懿也在觀天象,他發現將星失位,便派一支兵去蜀營探聽孔明病情,魏延把這隊探信人馬當成了劫營之騎,急忙衝入帳中稟報軍情,這才釀成了滅燈大禍。
萬事不由人做主,一心難與命爭衡。羅貫中借著中秋悽涼的月色,寫出了千百年來人類共同的苦澀。
《水滸傳》·武松
武松·從打虎英雄到辣手兇徒
《水滸傳》是一部非典型歷史小說,不寫帝王將相,卻把鏡頭聚焦於市井社會、日常瑣事和平凡人物上。繁華而重享樂的北宋世風為開展情節搭好了戲臺,在一次次以節令為名的聚會中,好漢們粉墨登場,鑼鼓喧天,上演各自命運的生老病死苦。
原文:
「荏苒光陰,時遇八月中秋到來。史進要和三人說話,約至十五夜,來莊上賞月飲酒。」——第三回《王教頭私走延安府 九紋龍大鬧史家村》
《水滸傳》中的第一個中秋,是屬於史家莊的。在這一回中,「九紋龍」史進與少華山的三位好漢可謂是不打不相識。
少華山寨的朱武、楊春、陳達原本要去華陰縣「借糧」,不料半路殺出個史進來。史進綁了三人中的「跳澗虎」陳達,但卻被三人的義氣感動。設宴款待後,一來二去,史進與少華山三人結為兄弟,相約在中秋夜來史家莊喝酒賞月。
「不覺中秋節至,是日晴明得好。史進當日吩咐家中莊客,宰了一腔大羊,殺了百十個雞鵝,準備下酒食筵宴。看看天色晚來,怎見得好個中秋,但見:午夜初長,黃昏已半,一輪月掛如銀。冰盤如晝,賞玩正宜人。清影十分圓滿,桂花玉兔交馨,簾櫳高卷,金杯頻勸酒,歡笑賀昇平。年年當此節,酩酊醉醺醺。莫辭終夕飲,銀漢露華新。」
《水滸傳》武松劇照
但註定這個中秋之日不會就這樣平安度過。史進和三位頭領在史家莊內喝得正在興頭,史家莊外已被華陰縣的三四百士兵團團圍住。
月光下,火光四起,史進一怒之下殺了告密之人,殺出一條路後,與三位頭領逃回了山寨。而史進從父親那裡承繼來的史家莊,也在這次的中秋大火中全然被毀了。
原文:「時光迅速,卻早又是八月中秋。怎見得中秋好景,但見:玉露泠泠,金風淅淅。井畔梧桐落葉,池中菡萏成房。新雁聲悲,寒蛩韻急。舞風楊柳半摧殘,帶雨芙蓉逞嬌豔。秋色平分催節序,月輪端正照山河。」——第三十回《施恩三入死囚牢 武松大鬧飛雲浦》
在這回中,武松同史進一樣,起初在中秋佳節之時也是頗為愜意的。
在醉打蔣門神後,武松被張都監請入自家宅子裡,好吃好喝地招待。中秋之夜,又在後堂深處鴛鴦樓下安排了筵席,且還有美女在一旁唱曲相伴。「看看月明,光彩照入東窗。武松吃的半醉,卻都忘了禮數,只顧痛飲。」
但令武松沒想到的是,這其實是個早已計劃周全的圈套,而這個圈套正是蔣門神背後的大靠山——張都監所設下的。
中秋夜還未過完,武松便被張都監栽贓為賊,捉去下了大牢。
這個中秋節,從大喜到大禍,徹底改變了武松一生的軌跡,也改變了他立身行事的原則。在過往經歷中,無論是為兄報仇,還是勇義自首,武松總是尊重律法與社會良俗,以正當的方式解決問題,不傷及無辜,也不破壞規則。但張都監這番混雜著人情、職權、官場關係的奸邪陷害,使他內心的信條開始動搖,終於在極度的仇恨中上演了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的殘酷戲碼,從遵紀守法的打虎英雄成為婦孺不饒的辣手兇徒。
施耐庵用金風瑟瑟的中秋夜作為英雄命運的分水嶺,那一輪明月,照見江湖,照見市井,照著世道的不公,也照出人心的狠辣。
封面新聞 胡麗蘋 綜合北京晚報、 故事研習社微信公眾號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