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中國小說史略》
這句話是當代文豪魯迅先生在談到《三國演義》的時候發表的評論,他批評了羅貫中「擁劉反曹」的所謂「正統」立場,在小說中極力讚揚劉備仁厚,以至於過猶不及,露出一些有悖常理的馬腳,令劉備看起來更像個奸猾偽善之徒。為了突出諸葛亮的智慧,給他增添了很多法力,除了運籌帷幄,決勝千裡之外,竟還能呼風喚雨,設石成兵,這也不是常人所為,而是接近於妖道。 不過可以看到的是,羅貫中還是相當清醒的,《三國演義》中並未將諸葛亮寫的通天徹地,無所不能,他的道法也有失靈的時候,這就是祈壤續命之術的失敗。
維曰:「天象雖則如此,丞相何不用祈禳之法挽回之?」孔明曰:「吾素諳祈禳之法,但未知天意若何。汝可引甲士四十九人,各執皂旗,穿皂衣,環繞帳外;我自於帳中祈禳北鬥。若七日內主燈不滅,吾壽可增一紀;如燈滅,吾必死矣。一干人等,休教放入。
諸葛亮推斷自己命不久矣,但不知天意如何。想用祈禳之法,做個最後衝刺,結果當然沒能成功,因為司馬懿來襲,魏延進來腳步急,把主燈撲滅,導致作法失敗,面對這個結果,諸葛亮非常大度,好像早知道會如此,「此天命也,非延之罪」,他決然制止了姜維殺魏延。有人說孔明是知天命的,這是天意不可違,但是看起來還是有那麼一點點奇怪,奇怪在哪裡呢?諸葛亮在作法之前已經有了精密的部署,甲士四十九人環繞帳外,一干人等,休教放入。已經很明白了,所有人都不要放進來,那麼魏延是怎麼進來的呢?布置這麼嚴密,幾十個人難道都看不見一個魏延,他往裡走竟然沒有一個人阻攔嗎?要知道諸葛亮草船借箭時,曾囑付守壇將士:「不許擅離方位。不許交頭接耳。不許失口亂言。不許失驚打怪。如違令者斬!」這是多麼嚴密的陣仗,而祈禳這麼關乎生死的事情竟然能讓魏延隨意進出,其中真相很可能是諸葛亮早就吩咐這幾十人,所有人都要攔,單單魏延一個人不用攔。
那麼諸葛亮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原因就是因為姜維,諸葛亮早想除掉魏延,已經安排好了一切流程,這其中唯一的變數就在姜維身上,姜維出身行武,對同為大將的魏延並無芥蒂,跟楊儀這個腐儒不同,他其實很欣賞魏延的英勇善戰,如果楊儀陷害魏延,姜維出於公心為魏延說句公道話就沒法實現除掉魏延的目標。只有在姜維面前,給魏延安上一個可殺之罪,才好為後事做安排,免得姜維日後同情魏延,下不了手。所以破壞祈禳就成了最好的罪名,果不其然,"魏延惶恐,伏地請罪;姜維忿怒,拔劍欲殺魏延。"有個這個事情做鋪墊,魏延就成為了姜維的敵人,含冤受屈時姜維也不會再為他說話啦!
那有人可能會問,諸葛亮難道不愛惜自己的生命嗎,犯得著花這麼大代價嗎?其實答案很簡單,諸葛亮哪裡會什麼祈禳改命之法,那是奪天地造化的大法,別說區區諸葛村夫了,就是當世神仙左慈和南華老仙都未必有這份能耐。祈禳北鬥只是諸葛亮為了除掉魏延而做的一場秀而已,諸葛亮要是真的會這種道術還用什麼六出祁山,直接來一陣風,幾道閃電把魏軍全劈死不就得了,那多省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