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萬五千裡長徵,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戰略大轉移,在這次大轉移過程中磨練了隊伍,團結了群眾,穩定了思想。對比其他三支主力紅軍隊伍,紅25軍出發時,人數最少,僅有2000人左右,但兩萬五千裡過程中有別於其他三支的不斷減員,紅25軍卻是人數不斷增長。
其後,更是率先到達陝北,還創建了穩定根據地——鄂豫陝。甚至,紅25軍統領徐海東還為中央紅軍提供了7000大洋,可謂雪中送炭吶。
就是這支「曾經不起眼、非主力的小隊伍」,隨著革命徵程,走出了一批批功勳卓著的將領,建國授銜,更是走出了三位將軍,其中就包含四野第一名將——劉震。
劉震將軍
劉震將軍的革命之路也很有代表性,他出身貧苦家庭,世代都是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辛辛苦苦一整年,交完租子交完稅就啥也不剩了,經常餓肚子。
1930年,那時剛15歲的劉震將軍看到我黨在湖北組建農民赤衛隊,與地主和鄉紳惡霸作鬥爭,農民翻身做了主人有了自己的土地,心嚮往之,受到感召加入赤衛隊。
1932年,當時已經加入紅軍的劉震將軍表現優秀,主動申請被發展為共產黨員。當時主力部隊要撤離,被遍進入25軍,因槍法出眾且思想進步成為一名副班長(手槍團)。
劉震將軍在陝北
劉震將軍確實少有才幹,而且冷靜果敢。羅田一次勝仗總結會上大膽表達不足,進入徐海東(當時部隊統帥)法眼,而後一步步提升,直到21歲就已經擔任75師的政委了。
皖南事變,新四軍支零破碎,總部立馬重新組建。劉震出任新四軍第10旅旅長,他的直接領導便是鼎鼎大名的彭雪楓。而後因第三師與第四師調換,他便成了吳法憲的部下。
抗戰勝利後,第三師揮師東北,1946年6月,劉震與吳法憲組建東北民主聯軍第二縱隊,劉震任司令,吳法憲當政委。曾經的部署此刻成了平級的夥伴。
二縱隊也是功勳卓著,三大戰役可謂從北打到南,幾乎是殲敵最多的縱隊,也幾乎參與了所有知名的戰役。
後抗美援朝,總攬志願軍空軍,面對舉世最強的美國空軍,三天擊落擊傷總計34架敵方飛機,舉世震動。
劉震將軍父子
1955年,僅40歲,劉震將軍便被授予了上將,任空軍的副司令員。
將門虎子,劉震將軍有三個兒子,都先後入伍,並且在軍隊中都表現優異。大兒子和小兒子都先後授了將銜。
歡迎點讚、留言或私信交流。
更多精彩,請關注@史海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