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祖訓、家訓與家規

2021-02-06 潁川陳氏家族

點擊上面 "潁川陳氏家族" 加入陳氏大家庭!

總序:

       陳氏自古崇道德,尚禮義,忠孝傳家,詩書繼世,以耕讀為世業,以仁義為家法。仁親為重,軒冕為輕,讀陳氏祖訓家規可知也。  家之有規,猶國之有法也。國有法,則賞罰以飭臣民;家有規,寓勸懲以訓子弟,其理一也。或曰:聖賢遺教,備載經典,又何必家訓?家訓也者,所以濟聖訓之所不及也。蓋經典惟通達古文者知之,而今國學衰微,人心不古,禮崩樂壞,莫謂愚夫愚婦不知秦漢,即使讀書人又有幾人能知六經?若無聖教,則不知倫理,此世風所以澆漓、道德所以淪喪也。家訓正可為六經註腳,澤被子孫後代,匡正世道人心也,故不可不傳、不可不遵也。又必每年春分、冬至祭祖以後宣講一次,後世子孫慎勿視為具文,皆明是非,棄惡向善,則庶可修身齊家,光前裕後也! 

陳氏祖訓: 

明明我祖,漢史流芳,訓子及孫,悉本義方。

仰繹斯旨,更加推祥,曰諸裔孫,聽我訓章。

讀書為重,次即農桑,取之有道,工賈何妨。

克勤克儉,毋怠毋荒,孝友睦姻,六行皆藏。 

禮義廉恥,四維畢張,處於家也,可表可坊。

仕於朝也,為忠為良,神則佑汝,汝福綿長。

倘背祖訓,暴棄疏狂,輕違禮法,乖舛倫常。 

貽羞祖宗,得罪彼蒼,神則殃汝,汝必不昌。 

最可憎者,分類相戕,不念同氣,偏論異鄉。 

手足幹戈,我心憂傷,願我族姓,怡怡雁行。 

通以血脈,泯厥界疆,汝歸和睦,神亦安康。 

引而親之,歲歲登堂,同底於善,勉哉勿忘!

陳氏家訓:

事親必孝,待長必敬。

兄友弟恭,夫義婦順。 

冠婚喪祭,秉禮必慎。

學文必功,習武必勤。

治國必忠,治家必嚴。

居功毋驕,見恩必謝。

士農工商,擇術必正。

毋聽婦言,而傷同氣。

毋作非法,而犯典刑。

毋以眾而暴寡,毋以富而欺貧。

毋以賭博而蕩產業,毋以謠闢而墜家聲。

制行唯嚴以律已,處世當寬以繩人。

苟能行之於久久,當必報之以冥冥。 

茲訓詞實系廢興,誦之再三,爾其敬聽。


陳氏家規二十條:

敦孝弟以重人倫

篤宗族以昭雍睦 

和鄉黨以息爭訟

尚節儉以惜財用 

解仇忿以重身命

訓子弟以禁非為

躬稼薔以知艱難

忍恥辱以保家業

讀詩書以明理義

祭祖宗以展孝思

親師友以成德行

慎交遊以免損累

嚴乘祧以息訟端

禁菸賭以杜下流

置義田以贍貧乏

互守望以防盜賊 

主忠信以植根本

守本分以寡過惡

務謙遜以迓吉益

辨義利以定人品


相關焦點

  • 陳氏祖訓、家訓與家規 ,請傳承下去!
    陳氏自古崇道德,尚禮義,忠孝傳家,詩書繼世,以耕讀為世業,以仁義為家法。仁親為重,軒冕為輕,讀陳氏祖訓家規可知也。 家之有規,猶國之有法也。國有法,則賞罰以飭臣民;家有規,寓勸懲以訓子弟,其理一也。或曰:聖賢遺教,備載經典,又何必家訓?家訓也者,所以濟聖訓之所不及也。
  • 陳氏祖訓、家訓與家規 ,請傳承!
    點上面「陳姓總群」加入陳氏家族!
  • 客家家訓家國情懷 祖訓家規內涵豐富(組圖)
    其中,永定土樓客家人的祖訓家規,寄託著客家先祖、土樓主人對後代的諄諄教誨與美好期望,展現了中華優秀文化和客家優良家風,承載著客家傳統美德。龍巖市永定區於去年6月在「慶成樓」建成客家家訓館,集中展示土樓客家人的祖訓家規,體現客家核心價值觀。
  • 【家風家訓】孝義為本 耕讀傳家 ——四川達州陳氏不忘千年祖訓
    原標題:【家風家訓】孝義為本 耕讀傳家 ——四川達州陳氏不忘千年祖訓 四川達州萬源大竹河胡家沱一帶,生活著不少姓陳的人,他們大多都是「義氏陳門後人」。陳氏家族歷史,可追溯到五代十國時期。
  • 第二期|「我的家規家訓」優秀事例展播
    第二期|「我的家規家訓」優秀事例展播 2020-10-23 15: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陳氏家法」被奉為「齊家」典範,4字說明本質和內涵!
    陳氏族譜 家訓是指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端蒙養、重家教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傳統家訓家規中,包含了很多做人處事的智慧。 在《廈門殿前陳氏族譜》中所記錄的「家訓」,就很嚴格的教育家族子弟如何為人處事,提高自身修養。
  • 讀熟《陳氏家規》推動陳姓興旺發展!
    《陳氏家規》敦孝弟以重人倫,篤宗族以昭雍睦。
  • 家法 家規 家訓 家風(三)
    潁川陳氏家訓        家訓起源於漢朝,潁川《陳氏家譜》自漢晉開始,就制有系統完整的家訓,比當今眾所周知的《朱子家訓治家格言》早七百餘年。《潁川陳氏家訓》:        一、要孝。父母面前無違拗,在生不見子承歡,死後念經有何效?爾子在旁看爾樣,忤逆之人忤逆報,當知孝。        二、要悌。兄長面前無使氣,插足痛癢本相關,你尖我妒終何益?
  • 鄒氏德宏公家族祖訓、家規、格言與好家風
    德宏公家族祖訓、家規、格言選錄   【編者按:德宏鄒公,字少十郎,南宋狀元宰輔鄒應龍的嫡孫,南宋末年從長汀四堡南遷入粵   鄒氏德宏公家族,秉承了名門望族的祖上泰寧鄒氏與長汀四堡鄒氏良好的家族文化傳統,注重家族文化傳承,在治家方面亦留傳有祖訓、家規等,給子孫後裔共同遵守,讓祖上良好的家族文化得以傳承和發揚光大!   在歷史上,也形成了五華龍村鎮潛齋公勤儉持家的好家風與岐山鄒氏豐順鄒家圍的愛國家風等典型範例。
  • 陳毅元帥誕辰119周年 重溫元帥家風家規
    元帥誕辰紀念日,重溫元帥家風家規,有重要現實意義。陳氏家族「一帥三將軍」 絕非偶然陳氏祖訓「耕讀傳家」,無不體現出一個正派、忠厚、和諧、奮發的大家族形象。陳氏的祖上本為官宦之家,書香門第,為了恪守禮義,保持氣節,寧願棄官歸農,及至隨著移民潮來到四川樂至落戶,也仍舊一如既往,輩輩代代踐行著禮義廉恥、忠孝仁愛、勤儉節約、耕讀為本的優良傳統。陳毅不但以祖訓家規修養自己的道德,還讓他的兄弟姐妹們一起遵守祖訓家規。
  • 【家風家訓】優秀家訓家規、最美家風故事展播(七)
    【家風家訓】優秀家訓家規、最美家風故事展播(七) 2020-05-21 03: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客家人的家規家訓-光明日報-光明網
    客家家規家訓特別強調「百善孝為先」。如《謝氏家規》有「孝敬父母」條目:「人子立德,孝行是先。父母生我,罔極深恩。竭力盡敬,順志承顏。夏清卻暑,冬溫禦寒。揚名以顯,採舞以罔。寬酒食,雖要色,笑為難。」把「孝」作為立德之首,強調父母對子女的恩德之大,子女應該「竭力盡孝」,要為父母夏防暑、冬禦寒,尤其要讓父母順心愉悅。《羅氏族譜十訓》有「孝順二親」條目:「屬毛離裡,一德一心。立身行道,揚名顯親。
  • 平江方氏祖訓家規和輪案輪祀的形成與傳承
    《從周公訓子格言》是宦祖晚年致仕鄉居後,以其博大的家國情懷和豐富的人生閱歷撰寫的家訓名篇。謹記祖訓,啟迪人生,受益終生。抵達本族案主家後,依序組織各族代表和本族族眾按長幼大小輩份站班列隊,行三跪九叩首大禮拜祭列祖列宗,肅立聆聽尊長宣讀祖訓家規,商處族務。明崇禎 7-8 年(1634-1635),璛族鄉紳義川續修宗譜,滔族庠生仕演、名憲延撰訂家戒十五條,刊載《方氏義川宗譜》首卷。
  • 傳承家訓祖規——客家家訓館
    祖傳家訓,字字華章。先賢教誨,子孫不忘。 ——客家家訓(節選)永定土樓,不僅以精湛獨特的建築工藝聞名,還有鐫刻在土樓內一副副的楹聯也深含韻味。客家先人把祖訓家規記載在族譜裡、門樓廳堂、宗祠牆壁,數百年來這些處世哲理成為客家人安身立命、創業持家的座右銘。
  • 陳氏祠堂24字家訓,教育子孫感恩奮進
    「孝,天下無不愛子之父母而人容有不愛父母之子……」面對祖輩靈牌,在老一輩的帶領下,各地趕來的陳氏族人肅穆誦讀家訓,聲音在祠堂堂屋裡迴響,見證著家風家訓的又一次傳承。歷代以來,陳氏家族始終以「孝、悌、忠、信、禮、儀、廉、恥」的道德準則和價值觀念為家風,以「守法規、力耕作、勤誦讀、尚節儉、傳本業、戒酗酒、戒淫亂、戒賭博」為家訓教育培養子孫,逐漸成了如今遠近聞名的好家族代表。
  • 義門陳氏天下第一家
    義門陳氏,亦稱為江右陳氏、江州陳氏。是發源於江西省德安縣車橋鎮的一個江右民系家族。公元832年,江右陳氏的祖先陳旺因為當官而在德安縣太平鄉常樂裡置業,到唐朝中和四年已經是數代同居五十多年,唐僖宗御筆親贈「義門陳氏」匾額,此後義門陳多次受到皇族表彰,聞名遐邇。
  • 立家規、傳家訓、樹家風之二
    孔氏家規家訓: 孔子曾教育兒子孔鯉說:「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這就是流傳千古的「詩禮庭訓」。 春秋時期,詩書被視為「義之府」,禮樂被看作「德之則」。作為義與德的載體「詩書禮樂」的功能,在於告訴人們做人的道理。
  • 至要莫如教子,中國古代的家規家訓
    中國古代的家規、家訓更是蔚為大觀,流傳久遠,培養出無數的聖賢君子和棟梁之材。 ■ 《弟子規》:人生第一規。《弟子規》是童蒙養正的啟蒙教材,是儒家德行之根本,其內容取自《論語·學而篇》,「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 《家風家規家訓集錦》
    範文一:家訓、家規、訓言集錦優秀家風家訓集錦愛國小學家風家訓1.家規、家風、家訓尊老愛幼,為人謙和,誠實守信,孝道當先。量入為出,勤儉持家,積德行善,和睦相處。家規、家訓懂禮貌,講文明;尚禮讓,慎言行;遵紀守法,克己修身。家規、家訓親固當敬,愛而能敬,親愛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
  • 三水開展優秀家規家訓和家風故事徵集活動,11月2日...
    佛山日報訊 記者陳國飛、通訊員劉宇寧報導:家裡恪守的一句格言警句、一副對聯、一首詩詞是家訓家規,發生在身邊的小故事蘊含家風烙印……即日起至11月2日,三水全區開展家訓家規、家風故事徵集活動,邀請市民投稿曬出「好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