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陸通用簡體漢字,香港臺灣卻鍾愛繁體漢字?可算知道了!

2020-12-06 百家號

為什麼大陸通用簡體漢字,香港臺灣卻鍾愛繁體漢字?可算知道了!

中國有著幾千年歷史,有著獨有的魅力文化,中國的漢字也是有著不一樣的美,到了現代,我們的漢字已經演變成簡體的形式,而且被普及使用,但是去過臺灣香港的人應該都會發現,在當地很多站牌或者他們書上普遍的還是使用繁體漢字,這就讓很多人很疑惑了。

其實我們現在使用的漢字,也是經歷過很多次的改變和修正,從最開始的甲骨文到後來的各種字體,而繁體字在歷史上已經延續使用了兩千年,而簡體字是上個世紀中期才開始推行的,當時經歷過一場漢字簡化運動以後,我們中國所使用的漢字已經普遍變成了簡體漢字,簡體漢字無論是在識別還是書寫方面都十分的方便,也方便了人們的學習,讓讀書也不再是那麼的困難,簡體漢字也成為了我們中國官方所認定使用的書寫字體,到了現在,不認識簡體字的人已經非常少了。

但是在香港臺灣等地在建國以後,和大陸統領政治的不同,當地的人們還是保持著原有的書寫習慣,所以並沒有和大陸一起進行改革運動,使用的字體也是一直延續著使用繁體字,所以到現在人們去香港臺灣的時候,會看到當地都是繁體字。其實他們也曾經嘗試過推行簡體字的使用,但是因為當地的很多人都不接受使用簡體字,而且使用繁體字並不影響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人們也習慣了使用繁體字去進行日常的書寫和學習,繁體字也成為了他們特色文化的一部分,所以簡體字的推行也就不了了之了。

雖然臺灣和香港都是用繁體字,但是兩地所使用的繁體字並不是完全相同的。兩地所使用的繁體字有著因各地文化而產生的不同差異。相比較而言,簡體字肯定使用起來更加方便,同時也比較符合現代人追求快捷方便的生活方式。簡體字的使用,極大地促進了我國文化的發展和學習,讓很多的人能夠在條件艱苦的環境下更容易地學習到知識。

在推動簡體字使用的那個時期,可以說對我國的文化方面產生了極其大的影響,原本的繁體字,因為很難記住認識,所以阻礙了很多人的學習,但是簡體字的出現改變了這一現象,而簡體字也因此成為了我國官方的書寫系統。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大陸通用簡體字,香港臺灣卻鍾愛繁體字?終於明白了!
    中國有著幾千年歷史,有著獨有的魅力文化,中國的漢字也是有著不一樣的美,到了現代,我們的漢字已經演變成簡體的形式,而且被普及使用,但是去過臺灣香港的人應該都會發現,在當地很多站牌或者他們書上普遍的還是使用繁體漢字,這就讓很多人很疑惑了。
  • 江小魚:何不讓簡體繁體漢字共存
    江小魚:何不讓簡體繁體漢字共存  算不出的「變體成本」  撰稿·江小魚  回顧漢字的發展歷史,正式場合有穩定的正體字標準,而非正式場合可以較為隨意地書寫,漢字的象形特點,可以讓書寫者寫字如作畫,可以注入情感,這也是漢字書法成為一門藝術的重要原因。
  • 臺灣網友鼓動漢字繁體字「申遺」 大陸頻傳回歸繁體聲音
    《中國全史 漢字史》中寫道:「從殷周之古體變到宋元之簡體,時時向著簡易的方向進行,可說是沒有間斷。」  有研究指出,現存的漢魏以來陶器、碑刻、書帖上,簡體字時有所見。例如,出土於敦煌的漢簡中,就有簡化的「書」;成文於南朝的《千字文》,也出現了簡化的「漢」。
  • 臺灣網友鼓動漢字繁體字「申遺」,大陸近年頻傳回歸繁體聲音
    有關漢字的爭論自近代以來便綿延不絕。 圖片來自網絡中新網12月3日消息,12月1日臺灣媒體報導,有網友發文表示,使用繁體字的其他地區開始漸漸接受簡體字,未來臺灣可能是唯一使用繁體字的。一些網友趁機鼓動將繁體字「申遺」。這讓有關漢字繁簡的爭論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 新加坡為什麼將繁體漢字換成簡體漢字?
    我一個朋友就是以這種形式去新加坡玩了幾天,回來告訴我說新加坡不用繁體字,也和我們一樣用簡體。我很驚訝,驚訝的是在異國他鄉竟然還有人使用中國漢字,於是上網一搜,果不其然,漢子是新加坡的官方語言之一,而且還是簡體字。
  • 為什麼我們要用簡體中文?香港、澳門和臺灣使用傳統漢字。讀完後
    為什麼我們要用簡體中文?香港、澳門和臺灣使用傳統漢字。讀完後,我們終於知道真相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和許多智能軟體的出現,我們已經減少了文字的使用,常常會覺得自己對手機或電腦上的文字了解得很清楚,但當我們想寫出來的時候,卻覺得自己不知道怎麼寫。
  • 《為什麼說香港是繼承與發展中國繁體漢字的風水寶地?!》
    香港除了繁華隱定與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外,還有著嚴格的法律與深厚的中國文化底蘊。最令人稱道的地方就是一如繼往地發展與廣泛使用著中國的繁體漢字藝術。看吧:無論是香港街頭的廣告牌、匾額,還是許多報刊雜誌和大、中、小學生的課本以及影視屏幕上的字幕,
  • 繁體字還分香港繁體和臺灣繁體?網友:這麼麻煩為何不用簡體
    繁體字還分香港繁體和臺灣繁體?網友:這麼麻煩為何不用簡體   文字是一個文明最根本的存在,從古代倉頡造字,到現在的中文簡體,漢字在經歷千百年的發展後,在形態上面逐漸的趨於穩定,不再發生大範圍的變化。
  • 漢字應該回歸繁體
    12月1日臺灣媒體報導,有網友發文表示,使用繁體字的其他地區開始漸漸接受簡體字,未來臺灣可能是唯一使用繁體字的。事實上,有關漢字的爭論自近代以來便綿延不絕。及至今日,類似的爭論仍然存在。只不過當下有關漢字爭論的環境已和當年有所不同,因此也呈現出與近代不同的、另一種狀態。
  • 新加坡人為何使用簡體漢字,而不是繁體?原因有兩點
    新加坡的官方文字是英語,它們的語言也主要以英語為主,英語是它們的教學語和通行語,佔據了主導的地位,排名第二的就是華語和漢字了,畢竟歷史背景在那裡擺著。新加坡官方目前所使用的漢字是簡體漢字,而民間則有簡體和繁體混合使用的情況,他們的這個簡體漢字標準來自中國大陸,而在這之前,他們也曾自己建立過一套漢字簡化的標準。
  • 評論:傳5000簡體字改繁體 漢字問題空穴也來風
    10月30日至31日,由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和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的第八屆「國際漢字研討會」在京召開。之後,韓國《朝鮮日報》刊載消息稱,為預防東亞國家因使用不同形狀的漢字產生溝通混亂,中、日、韓三國和中國臺灣地區的學者決定製作5000~6000個以繁體字為基礎的常用標準漢字。
  • 繁體還是簡體?不過四個字——約定俗成
    目前中小學經典閱讀和書法教育中,已有涉及繁體字教育有關內容。 雖然答覆中沒有明確的「是」或「否」的答案,但「學生該不該學繁體字」這一不算新鮮的話題,因此又引起一番討論。 看到新聞,想到一個笑話——如何逼瘋一個臺灣或香港小學生?方法是請他寫100遍「一隻憂鬱的臺灣烏龜」。
  • 簡體繁體和網語之爭
    簡體繁體和網語之爭 2008年03月20日 16:48 來源:中國新聞網 20日刊登署名文佳的評論文章《簡體繁體和網語之爭》說,隨著傳統文化的復興,漢字是否需要「廢簡復繁」成為內地文教界近來熱議的話題,與此同時,網絡文字極速在新生代中蔓延,令漢語規範變得更加艱難。
  • 簡體和繁體哪個好?網友:臺灣香港用的都是繁體字
    教育部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明確規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以普通話和規範漢字為基本的教育教學用語用字。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所以,在學校的教育教學中應當使用漢字,但同時也要兼顧在課外閱讀和書法興趣班中繁體字的學習和使用。
  • 大陸人天生就能看懂繁體字,那為什麼還要改成簡體字?
    大陸人天生就能看懂繁體字,那為什麼還要改成簡體字?文|薦文史中國的漢字是連續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中國的歷代都是以漢字為主要的文字的,中國的漢字不僅僅中國人在使用,一些東亞一些地區還是唯一的交流文字。繁體中文至今已有三千年以上的歷史,直到1956年前一直是各地華人中通用的中文的標準字,直到1935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教育部頒布《第一批簡體字表》。為什麼大陸人天生能看懂繁體字?
  • 繁體可選香港臺灣 簡體可選新加坡
    繁體可選香港臺灣 簡體可選新加坡 2014-08-30 14:35:02 來源:遊民星空[原創] 作者:TOMO 編輯:TOMO 瀏覽:loading  心細的玩家在今日發現了地區選項多出了一些,仔細查看竟然發現了中文,簡體繁體都是可選的,繁體可選香港臺灣,簡體可選新加坡。
  • 漢字,無所謂正體副體
    臺北市當局1月1日邀集世界各地130位漢字書法名家,揮毫祈願新年好運。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致詞,說「正體漢字」是中華文化精髓,希望傳承漢字文化意涵,要求臺灣民眾不要為了招攬陸客,輕易使用簡體字。近年在大陸,也有學者不斷呼籲,恢復「正體字」。  所謂「正體漢字」,即繁體字。然而將繁體字說成「正體」,便不好給簡體字定位了——難道簡體字是「副體」或者「歪體」?
  • 全球中文熱引臺媒關注 漢字繁簡體冷熱各不同
    而大陸近年更是積極搶佔中文教育市場,去年11月,全球第一所「孔子學院」在韓國漢城開幕,這項計劃要陸續在全世界設立100所「孔子學院」。中國大陸輸出中文教育資源,在抓住商機的同時,也將中華文化一併輸出。  臺灣用中文 老外有的不知道  兩年前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讀書的臺灣留學生張靜慧,曾在該校擔任中文助教。
  • 如臺灣、香港、澳門學者所說,大陸簡體字不能體現中華文化正統?
    如臺灣、香港、澳門學者所說,大陸簡體字不能體現中華文化正統?其實,漢字從甲骨文到如今的簡化字,一直在演化。當然,目前的漢字不能再簡化,我覺得先在的漢字,恰到好處。當然,繁體更能體現中華文化這一點不假,因為古代的史書都是繁體字書寫的,如果懂繁體,基本不用絞盡腦汁去翻譯。
  • 麗水倔醫生花16年編字典 每個漢字都有簡繁對照
    很多人看香港電影或雜誌時,會碰到一些不認識的繁體字;港澳臺的學生到內地上學,可能有不會使用簡體字的尷尬。今後這些問題都能解決了。  麗水市有個醫生趙理強,花16年時間編出了一本字典,每個字既有簡體,也有繁體,實用性很強。  目前,這本字典獲得了國家版權局的審核登記,昨天已印刷出初樣,經過專家核對修訂後,不久就能和讀者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