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陸通用簡體漢字,香港臺灣卻鍾愛繁體漢字?可算知道了!
中國有著幾千年歷史,有著獨有的魅力文化,中國的漢字也是有著不一樣的美,到了現代,我們的漢字已經演變成簡體的形式,而且被普及使用,但是去過臺灣香港的人應該都會發現,在當地很多站牌或者他們書上普遍的還是使用繁體漢字,這就讓很多人很疑惑了。
其實我們現在使用的漢字,也是經歷過很多次的改變和修正,從最開始的甲骨文到後來的各種字體,而繁體字在歷史上已經延續使用了兩千年,而簡體字是上個世紀中期才開始推行的,當時經歷過一場漢字簡化運動以後,我們中國所使用的漢字已經普遍變成了簡體漢字,簡體漢字無論是在識別還是書寫方面都十分的方便,也方便了人們的學習,讓讀書也不再是那麼的困難,簡體漢字也成為了我們中國官方所認定使用的書寫字體,到了現在,不認識簡體字的人已經非常少了。
但是在香港臺灣等地在建國以後,和大陸統領政治的不同,當地的人們還是保持著原有的書寫習慣,所以並沒有和大陸一起進行改革運動,使用的字體也是一直延續著使用繁體字,所以到現在人們去香港臺灣的時候,會看到當地都是繁體字。其實他們也曾經嘗試過推行簡體字的使用,但是因為當地的很多人都不接受使用簡體字,而且使用繁體字並不影響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人們也習慣了使用繁體字去進行日常的書寫和學習,繁體字也成為了他們特色文化的一部分,所以簡體字的推行也就不了了之了。
雖然臺灣和香港都是用繁體字,但是兩地所使用的繁體字並不是完全相同的。兩地所使用的繁體字有著因各地文化而產生的不同差異。相比較而言,簡體字肯定使用起來更加方便,同時也比較符合現代人追求快捷方便的生活方式。簡體字的使用,極大地促進了我國文化的發展和學習,讓很多的人能夠在條件艱苦的環境下更容易地學習到知識。
在推動簡體字使用的那個時期,可以說對我國的文化方面產生了極其大的影響,原本的繁體字,因為很難記住認識,所以阻礙了很多人的學習,但是簡體字的出現改變了這一現象,而簡體字也因此成為了我國官方的書寫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