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外村木枝湖公園一角。
青青馬鞍山,幽幽木枝湖。
說起柯橋區濱海工業區(馬鞍鎮),人們就會聯想起現代化的印染集聚區,實際上這裡還有一幅幅絢麗的鄉村畫卷,山水相映美不勝收的風景,以及歷史留下的動人故事。
2017年以來,濱海工業區(馬鞍鎮)以「五星達標、3A爭創」為契機,突出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實行規劃引領,推進工程建設,開展綜合治理,系統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全面提升村民生活品質。通過創建5個五星達標村,濱海工業區(馬鞍鎮)鄉村正在經歷鳳凰涅槃式的美麗蛻變,湧現出了亭山橋村等遠近聞名的「明星村」。濱海工業區(馬鞍鎮)黨(工)委書記陳鈞表示,希望把馬鞍建成「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的鄉村振興新樣板。
五星達標、3A爭創
一走進亭山橋村這個遠近聞名的美麗鄉村,處處都是美景,人文資源俯拾皆是。在「五星達標、3A爭創」工作中,亭山橋村形成了獨創的思路:一路故事、兩邊人家、3A爭創、四處風景、戶戶受益。
講好村莊的故事,成了亭山橋村頭等大事。在村東口,有秀美的美女山,在村西口,有老三江閘採石遺址公園,這是亭山橋爭創「3A級景區」兩個最重要的景點。美女山流傳著一個美麗傳說:南宋年間,美女山下沈記酒莊老闆的女兒,上山邂逅一位將軍,最終成就一段美好姻緣。村黨總支書記韓國富寫好了一篇蓮花落《美女山奇緣》,最近正找人譜曲。
而在去年,村西口的廢棄礦山,搖身一變成了一個遺址公園——老三江閘採石遺址公園。明嘉靖年間,紹興知府湯紹恩在此開採石頭用於修建三江閘,此後亭山橋村慢慢變成了石匠聚集地。「五星達標、3A爭創」開展後,亭山橋村就在這荒廢數十年的土地上,重現近500年前採石建閘治理水患的場景。遺址公園去年開放後,每逢節假日遊人如織。
講好家的故事,也是亭山橋村的一件大事。韓國富說,村裡有一份「報紙」《今日亭山橋》,已辦了4年,每一期都會介紹村裡兩到三戶好人家的感人故事,目前已刊登了30多篇。村裡有800多戶人家,我們準備每一戶都介紹。」
村裡的黨建小品,展現著亭山橋不一樣的韻味,也不經意地講述著家的故事。一個個美麗的黨建小品,是用水缸、石搗臼等舊物材料做成的。韓國富說,這些都是從村民那裡收集來的。
亭山橋村
景在村中 村在景中
一進湖安村村口,就會被一幅長卷吸引,它就是湖安村的黨建百面長廊。從二十四節氣到耕讀文化,徐徐展開的畫卷,成為了湖安村「耕讀傳家」的一個縮影。「這條百面長廊由百餘面牆體組成,全長300餘米,集黨建文化、耕作文化、「五水共治」等宣傳於一體。」湖安村村黨總支書記傅顯榮介紹,百面長廊不僅成了湖安村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也促使農村宣傳工作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五星達標,3A爭創」開展以來,湖安村致力於打造「耕讀」品牌。去年村裡對一座破舊廠房進行了改建,建起了文化禮堂、活動室,特別是農耕文化館,有近200平方米。「你看,陳列室內的水車、犁、耙等傳統農具和農家生活用品,都是村民曾經使用過。」傅顯榮說,自古以來,湖安村的老百姓以農業為生,為了不讓農耕文化「斷代」,我們向村民徵集舊物,將收集到的具有收藏價值的鄉土舊物集中展示。
在「五星達標,3A爭創」中,湖安村還有一件老百姓拍手稱快的事:今年5月,村委大樓拆除了近2米高的圍牆,方便村民停車辦事。「村裡今後將開放式辦公。」傅顯榮說,拆除的是圍牆,拉近的是民心。
與此同時,「耕讀」品牌也極大地助推了湖安村的全面建設和綠色發展。信訪多、環境差、經濟薄弱曾是湖安村的「三座大山」,湖安人憑著「櫛風沐雨、砥礪前行」的精神,靠著黨小組網絡,成功「摘帽」,詮釋了黨建與美麗鄉村的完美融合。
更美、更富、更文明、更和諧,古老的湖安的田園牧歌正以新的韻調,煥發出迷人的魅力。
湖安村
田園牧歌 煥發新顏
亭山橋村老三江閘採石遺址。
如今,任何去山外村的人,都會驚嘆於其風景的秀美,尤其是村中的美麗公園。「『五星達標、3A爭創』帶來的變化真是大!」山外村村民陳阿姨說。去年這裡還是雜地,村民們用來種菜、種瓜,顯得髒亂差。現在,新建成的公園成了村民休閒的好地方。
山外村是有名的紡織村,明代就有村民從事紡織,目前村裡還有70多家針織廠。「五星達標、3A爭創」工作開始後,山外村的農家庭院美了,村莊也一天比一天美了。村黨總支書記陳達峰說,去年開始,村裡實施了10多個項目,對河道進行清淤,對村裡進行景觀改造,道路裝上了路燈,村容村貌發生了質的飛躍。
村口已有一家20多年的大型印染企業,去年終於搬離了山外村,騰出的100多畝空地,村裡已進行了復綠,布置富有江南特色的景觀。
美麗的木枝湖是大自然對山外村的饋贈。舊時,山外人仰仗木枝湖的水,還曾釀出名揚鄉裡、香飄杭紹的好酒。如今,木枝湖煥然一新,湖岸花團錦簇,湖水倒映著馬鞍山,綠樹掩映的木枝湖公園,已成為山外人幸福的點綴。
值得點讚的還有農村垃圾處理。山外村以黨建為引領,去年發動村裡的黨員一一認領了村裡37處垃圾投放點。在黨員們的監督下,村裡的環境衛生有了長效保潔,村民垃圾分類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現在,任何時間去村裡轉悠,很少會發現地上有垃圾。
山外村
織歌新調 秀美山村
寶善橋村村標。
「孝為傳家寶,善作連心橋」,在寶善橋村村口新建的村標上,一個紅色「善」字吸引著人們的注意力。村黨總支書記陳建華說,在「五星達標,3A爭創」工作中,慈孝文化是寶善橋村的品牌。
寶善橋村位於馬鞍集鎮上,也是柯橋輕紡工業的發祥地之一。村中的寶善橋路兩旁,500多米長的牆繪訴說著馬鞍鎮的歷史,圍海、造閘、抗倭……馬鞍悠久的歷史被形象地展示在牆繪上,村規民約、鄉賢野史、好人好事,變成了一個個以「慈孝」為主題的小品,可看可學亦可教化人心。
寶善橋村有兩座古橋:圓駕橋和體先橋,關於「善孝」的感人故事流傳至今。寶善橋村又賦予善孝以新的意義。陳建華說:「善孝的精神,在寶善橋村傳承從未間斷。」從寶善橋村起步的中國500強企業中設建工集團,就將善孝精神引入到了企業管理中。中設集團與寶善橋村共建了慈孝文化館,還對慈孝賢德典範村民進行表彰。去年,寶善橋村為了弘揚慈孝文化,在村裡進行了好公婆、好兒媳、最美家庭、文明家庭的評選。
美麗的濱海大河穿村而過,寶善橋村建起漂亮的水岸人文景觀,遊步道、濱河公園等項目也正在推進中。目前,濱河公園裡已種上了樹木,鋪上了草皮,還建起了亭子、長廊,還將建設一個高標準的公廁。
寶善橋村
善以為寶 以勤做事
大魚山村
漁歌新唱 嘹亮迴響
湖安村黨群服務中心。
漁船,承載著大魚山人的記憶。它曾經是村民搏擊風浪的親密夥伴,現在成為一道亮麗的黨建標誌風景,矗立在村口。走進大魚山村,牆繪上漁文化元素遍布,處處能感受到漁文化氣息。「我們從農戶家裡搜羅了一批老漁具,正準備建一個展廳,還原漁民撒網捕魚的場景。」村黨總支書記王志良說。
這個曾以捕撈為主的小漁村,在「五星爭創、3A達標」的推進中,致力於打造漁文化品牌。以前粗放型的經濟發展,給環境帶來了很大壓力,水質汙染導致昔日漁村不見魚蝦蹤影。「五星爭創、3A達標」開始後,黨員帶頭,幹群合力,垃圾分類,河道清淤,水草種植,水質提升,闊別已久的小魚蝦遊回了大魚山村。如今的河道,碧波清流,魚蝦成群。
漁文化品牌的建設給村裡的產業經濟發展也指明了方向。王志良說,眼下以漁文化為特色的系列產品正在謀劃中,讓遊客可以來大魚山村吃魚、賞魚,感受村裡特有的捕撈技法,參觀特有的捕魚用具,從而打造出一個漁文化特色旅遊品牌。
黨建、富裕、美麗、和諧、文明,大魚山村在「五星爭創、3A達標」中,每一個星都不甘落後。王志良說,大魚山人繼承了先輩拼搏海天、弄潮錢江的圍塗精神,勇於開拓,建成了一個現代新型個私工業集聚區,促進了集體增收,村民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