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16日 16:05 稿源:中安在線
分享到:
黃山日報訊 走進宏村,剛到南湖邊,一幅妙不可言的山水民居長卷就豁然呈現眼前:錯落有致的白牆黑瓦民居,鬱鬱蔥蔥的岸邊參天古樹,神情專注的樹下寫生學生,古樸精緻的通村石拱小橋,絡繹不絕的遊客,一一倒映水中,清晰得如同以湛藍的色彩為背景,潑墨寫意的山水圖畫;湖面劃開碧波歡快戲水的麻鴨,村中宅院飄來的桂花香,都在熱情歡迎大家一起來欣賞秋季宏村的旖旎風光。
宏村完好地保存了14-19世紀古建築137幢,是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十佳最具魅力名鎮、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村和國家5a級景區。村落古水利系統和牛形村落建設,堪稱中國「建築史上的一大奇觀」;最具代表性的古民居建築——承志堂,為皖南古民居之最,被譽為民間故宮。宏村也因周邊獨特的山水環境與村內古民居建築群構成了一幅天然山水畫,被譽為「中國畫裡鄉村」。
宏村最有韻味的是全村靈動蜿蜒的水系,九曲十彎的人工水圳因地制宜,與自然和諧相處,隨著麻石鋪就的街巷靜靜地向前延伸,東一繞、西一拐,左一彎、右一突,將清清的泉水引到各家各戶,不僅為村民的生活帶來便利,起到消防作用,也成了遊客眼中的興奮點。村中月沼中,戲水的白鵝成了靈動天使和中外遊客鏡頭中的模特。隨行的宏村鎮黨委委員江武斌告訴筆者,為保護古村落的水系和水質,他們每年都要對南湖、月沼和水圳進行修復清淤,去年開始啟動了汙水管網建設和水質淨化項目,南湖外圍以「黃菖蒲、千倔菜、水生美人蕉、荷花」等水生植物為主的55畝溼地建設已完成,村落內的汙水收集和處理設施也已完善。他還告訴筆者,今年開始,鎮黨委政府把遺產地保護、田園風光保護和美好鄉村建設融合推進,實施三線地埋、白蟻防治、道路整修、建築改徽、古樹名木復壯、業態打造……
穿行在村中,古村落道路路面整修平整、消防設施完善、三線全部下地,既美化了古村落的風貌又保障了文化遺產的安全。承志堂飛簷翹角上精雕細琢的磚雕石雕、冬瓜梁上栩栩如生的木雕,仿佛都在訴說徽商當年的故事。胡興堂農耕文化館展示著傳統的農耕文化和豆製品製作流程,農民文化廣場演繹著今日宏村百姓的幸福生活。
「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實現更好的保護。」這是宏村村民最深的感受,宏村大部分的農戶從事旅遊及相關服務業。「倚欄憑窗就能看到田園春色、廊橋深巷,住在這樣古色古香的民居中別有韻味。」在宏村南湖卿一位客棧,來自北京的白先生告訴筆者,從2009年開始,幾乎每年都要來宏村,住在這樣的農家客棧,體驗返璞歸真的田園生活。「卿一位」是宏村一處古民居的名字,房屋現在的主人汪青將老房子按傳統徽州人家的陳設布置改成客棧,吸引了很多遊客。
美好鄉村建設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環境、豐富了群眾精神生活,鄉村旅遊的發展給村民帶來的則是物質上的富足。2012年,宏村村村集體經濟收入720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已經達12038元;今年1-8月份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500餘萬元,農民人均現金收入9228元。村裡每年都會從村級集體經濟收益中拿出一部分用於公益性事業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有線電視、新農合不用掏錢,小孩考上大學有獎勵,60歲以上老人有補貼,每人每年還有幾千塊錢分紅……」村民汪灶順滿臉笑容地說道。
今天,風光旖旎的宏村正努力抒寫一首山水田園詩,力爭通過保護、傳承和發展,將宏村打造成集遺產保護、居住觀光、文化體驗、休閒度假於一體的可持續發展的社區型世界文化遺產旅遊示範區。(田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