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聊齋志異以後的真實有感
讀聊齋志異以後的真實有感作者:學海岸上的縴夫hyh有人說清朝小說家蒲松齡寫《聊齋志異》,是為了揭露社會的黑暗和予以鞭撻,我認為這是弦外之音,而不是蒲松齡的真實心聲。《聊齋志異》就是一部鬼故事集而已,並非都是蒲松齡原創,多數都是經過蒲松齡的整編而成了一本鬼故事集。由此可見:《聊齋志異》並非主要針對社會的黑暗,而是一本受讀者喜愛閱讀的鬼故事集而已!那麼,說蒲松齡出於對社會的不滿而寫《聊齋志異》,這話就沒有以理服人的事實根據和令人信服的道理!
-
細看聊齋志異品味聊齋志異故事-思宏原創
翻了幾本,看到了聊齋志異,引起了寫點東西的興趣。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寫的這本書主要是寫了些狐狸精還有花精,以及鬼怪的故事,狐狸精的故事佔多數。而且這些狐狸精和鬼怪都是站在正義的角度來寫的。它們為了人間的正義,變化成人型,或者是幫人致富,或者是劫富濟貧。惡人有惡報,好人有好報。
-
毛澤東與《聊齋志異》
原標題:毛澤東與《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是我國著名的古典文學文言短篇小說。 作為社會小說的《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是毛澤東讀透用活的一本書。毛澤東讀《聊齋志異》較其他古典文學名著略晚,但分析研究問題更為深刻。毛澤東較多談到《聊齋志異》是在延安時期。 1937年8月,毛澤東在《矛盾論》中談到矛盾的互相轉化的問題時,說到了《聊齋志異》。
-
品讀聊齋志異之細侯
聊齋志異裡除了狐妖女鬼這些幻想出來的美麗女性形象,還記錄很多真實的活生生的古代女子,值得我們讀者品讀鑑賞。都離不開一個殺字,所以,細候一怒,殺子離家,這才是這個聊齋故事最讓人震撼最聊齋的一幕。虎毒尚且不食子,但細候這個有夙願有夢想,忠於愛情的奇女子確實親手殺死了自己的孩子,然後孑然一人離開了賈家,跟隨心上人滿生而去。細候殺子以現代人的思維是沒辦法理解的,甚至覺得無法原諒。但在當時的封建社會,能以郭巨埋兒的二十四孝圖為正統思想,細候殺子不就是這封建糟粕思想下催生的畸形產品嗎?
-
潮州夢江南原創文學隨筆:為《聊齋志異》作序
前言:一代大才子、偉大之短篇小說家蒲松齡之《聊齋志異》問世已幾百年,至公元廿一世紀,潮州夢江南不羞淺陋,為其作序,序雲:飽學之士,積學以儲寶。此古今傑出而至於偉大小說家之所由來;此亦曹雪芹之所以作《紅樓夢》,蒲松齡之所以作《聊齋志異》,而能獨立遺世為千古不朽之名著者也。《聊齋》一書文採豐茂,想像魁奇,字字珠璣。非只小說也,亦詩亦美文也。餘每讀蒲氏《聊齋》,每為拍案驚奇叫絕,每生高慕追尋後繼之意也。此豈《聊齋志異》第一篇之「有花有酒春常在,無燭無燈夜自明。"者乎?
-
一句話讀懂名著丨《聊齋志異》
—————————【作品簡介】《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朝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最早的抄本在清代康熙年間已有流傳。全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張友鶴《聊齋志異會校會注會評本》)(朱其鎧《全本新注聊齋志異》為494篇)。它們或者揭露封建統治的黑暗,或者抨擊科舉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禮教的束縛,具有豐富深刻的思想內容。描寫愛情主題的作品,在全書中數量最多,它們表現了強烈的反封建禮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通過花妖狐魅和人的戀愛,表現了作者理想的愛情。
-
聊齋志異——諭鬼
作者:蒲松齡《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短篇小說集。聊齋,是蒲松齡的書屋名;誌異,有記錄奇異事件的意思。如重蹈前轍,不思悔改,必定後悔!」從此,鬼害絕跡,水灣也隨即乾涸了。
-
【書香·絮語】之 《聊齋志異 》
一直想買部版本好些的《聊齋志異》,讀藏適宜。其實所謂好點的版本跟版本研究者心中的含義不是一回事,只是接近自己的閱讀喜好而已。首先是簡體橫排。《聊齋志異》比較好的整理本大多依舊採用繁體豎排,對於已經習慣現今的閱讀方式,豎排多少有些費勁,更何況繁體,雖說勉強可以讀繁體。儘量會評會校或名家點評。對於評點本一直酷愛,購買古典文學始終以評點本為首選。雖然現今的各種名家評點也層出不窮,嘔血批閱能相映生輝的不多。最好文白對照。《聊齋志異》以擬詞精煉,詞彙豐富見長。
-
聊齋志異:與四大名著齊名,不可不讀的一本書
康熙十八年(1679),蒲松齡將作成的篇章結集成冊,定名為《聊齋志異》。《聊齋志異》中「聊齋」是蒲松齡的書房的名字,「志」是記述事件的意思, 「異」指奇異、離奇、怪誕的故事 。《聊齋志異》的意思就是,在聊齋這個書房裡面,記載的一些奇怪的事情,中國古人很習慣用書齋的名字給自己的這個作品來命名的,比如說梁啓超,梁啓超的文集叫《飲冰室合集》,紀曉嵐的小說集的名字叫《閒微草堂筆記》。那麼《聊齋志異》究竟是一本什麼樣的書?為什麼能歷時四百年而不衰呢?
-
大話聊齋:聊齋志異還能流傳多久
大家都知道《聊齋志異》俗名《鬼狐傳》是一部諷刺意味很強的文言短篇小說。書中內容對當時社會的種種弊端做了入木三分的諷刺。《聊齋志異》裡面的故事全是短篇,用文言文寫成。最長四千字左右,最短二十幾個字。小說寫的十分生動,我在初中的時候就特別喜歡讀,但由於水平有限,讀不太懂,現在回過頭去再讀,感覺豁然開朗了許多,也從裡面學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人生的哲理。我感覺經典的東西值得回味,它會讓我們受益很多。
-
聊齋志異介紹
評價 蒲松齡同鄉好友王士禎則為《聊齋志異》題詩:「姑妄言之姑聽之,豆棚瓜架雨如絲。料應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詩。」士禎對《聊齋志異》甚為喜愛,給予極高評價,所謂「數奇其才,謂非尋常流輩所及也。」,並為其作評點,甚至欲以五百兩黃金購《聊齋志異》之手稿而不可得。
-
為什麼毛澤東花甲之年還常把《聊齋志異》放在身邊?
聊齋志異》不僅在讀小說,看故事,而且更重要的是在讀歷史,他把《聊齋志異》當作清朝的歷史來看,這是毛澤東讀古典小說的一大特點。《聊齋志異》中一個個談狐說鬼的傳奇故事,毛澤東早在青少年時代就已經讀得爛熟,到了花甲之年,他還保持如此心境,又讀又批,愛不釋手,充滿濃厚的興趣,這是為什麼呢?
-
聊齋志異為什麼不是四大名著?
聊齋志異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所寫的小說。今天江山客為大家帶來了:聊齋志異!所以說,聊齋志異也涉及家庭之事影響聊齋志異的出現,使得文言文短篇小說出現了火熱,爭相模仿。可是,除了聊齋志異,別的都不怎麼樣。只有清代大才子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還算出名,卻沒有聊齋廣為人知。還有沈起鳳的《諧鐸》,等等。都是模仿聊齋,可是不如聊齋志異完美。因此有人稱:流播海內,幾千家有其書。
-
《聊齋志異》不過是本三俗小說?
期間接觸了大量民間故事,並以此為底本,收集整理再創作,中年時期起筆,至晚年方成書《聊齋志異》。「聊齋」是蒲松齡的書齋名,《聊齋志異》書名即為此解。傳統時代,書生出路在於功名,但讀書真苦,書房內孤單蕭瑟,難免胡思亂想,於讀書謀功名之外,讀到蒲松齡這類「落魄書生遇到絕色鬼魅投懷送抱」的故事,這種想像,非常接地氣,自然大受歡迎。因此,《聊齋志異》大為走俏。
-
尚繼武:《〈聊齋志異〉敘事藝術研究》
第一章「緒論」,主要宏觀概括《聊齋志異》敘事藝術的創新所在,對《聊齋志異》敘事藝術研究歷程進行回顧和總結。第二章「時空敘事:變幻中的奇正相生」,主要辨析敘事時空與時空敘事,論述《聊齋志異》追敘、預敘、非對稱性錯時的敘事功能和藝術效果,分析《聊齋志異》的敘事空間類型和空間敘事運用,揭示其第三敘事空間的文化意蘊。
-
《聊齋志異》,我最喜歡的圖書之一
《聊齋志異》是我喜歡閱讀的圖書之一。《聊齋志異《聊齋志異政治腐敗、官貪吏虐、豪強橫行、生靈塗炭,都在《聊齋志異》中有所反映,揭示了人民痛苦生活的原因主要來自貪官汙吏。《聊齋志異》在暴露統治階級貪暴不仁的同時,還寫出了被壓迫人民的反抗鬥爭,對他們表示深切的同情。《聊齋志異》的另一重要內容是揭露了科舉考試的種種弊端。蒲松齡才華過人卻名落孫山,他對科場的黑暗、考官的昏聵、士子的心理等都非常熟悉,所以寫起來能切中要害,力透紙背。
-
聊齋志異講座
上個寒假,我看了山東大學中文系教授袁世碩所做的關於聊齋志異的主題講座,收穫頗豐。《搜神記》,《幽明錄》等,第二類用白話敘述,敘述的內容多是現實人生的故事,猶如我們現在的寫實小說,只有少數的作品是敘述神怪故事,或者說敘述人生故事中間摻雜了虛幻因素,這類的小說,宋元明時期的作品,收集在「三言」當中,而聊齋志異屬於前一類志怪傳奇系列的小說。
-
鄧小平與《聊齋志異》
鄧小平與《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 「是的。」 卓琳介紹說,鄧小平非常喜歡《聊齋志異》,他不僅在北京時經常看《聊齋志異》,外出時還帶《聊齋志異》;他還讓工作人員把《聊齋志異》拆成活頁,外出時帶幾篇,閒暇時看。
-
《聊齋志異》如何寫成?
關於《聊齋志異》有兩個傳得很廣的說法:一個是說蒲松齡在柳泉擺茶攤,請人喝茶講故事,回到家加工,寫成《聊齋志異》;另一個是說「聊齋」是聊天之齋。 蒲松齡擺茶攤的說法,從未見於蒲松齡後人和朋友的記載,這個說法來自《三借廬筆談》,魯迅先生早就認為不可靠。蒲松齡「我為餬口耘人田」,一直在富貴人家坐館,哪有空閒到柳泉擺茶攤聽故事?
-
《聊齋志異》與萊陽
《聊齋志異》與萊陽孫慧銘現存最早的《聊齋志異》刻本,是趙起杲於乾隆三十一年(1766)刻印的青柯亭本,又叫「趙本」。趙起杲,字清曜,號荷村,又號冠峰,清貢生,出身清代萊陽望族趙氏,清順治戊戌(1658)進士趙侖支派。歷任福建古田縣知縣,浙江杭州府總捕同知,嚴州府知府。誥贈通議大夫,順天府府丞加二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