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繼承編草案二審 擬完善對繼承人寬恕制度

2020-12-17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6月25日電 (黃鈺欽 梁曉輝)民法典繼承編草案25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二次審議,擬完善對繼承人寬恕制度。

草案二審稿規定,繼承人有遺棄被繼承人、偽造或者篡改遺囑等行為,確有悔改表現的,才能予以寬恕,不喪失繼承權。針對一審稿中提出的繼承人寬恕制度,有的地方、部門和法學教學研究機構提出,規定這一制度是必要的,但應當進一步嚴格限定條件,與最高法有關司法解釋相銜接,強調對確有悔改表現的繼承人,才能予以寬恕。故二審稿採納上述建議,對繼承人寬恕制度進行完善。

在遺產管理人制度方面,草案二審稿亦對其進一步完善,增加規定村民委員會可以擔任遺產管理人,並對遺產管理人的職責予以補充細化。例如,增加規定遺產管理人應當向繼承人報告遺產情況,採取必要措施防止遺產毀損等。

此外,草案二審稿還對危急情況消除後的口頭遺囑有效期進行調整。一審稿規定,遺囑人危急情況下可以立口頭遺囑,危急情況解除後,遺囑人能夠用書面或者錄音錄像形式立遺囑的,所立的口頭遺囑經過三個月無效。

有的常委會委員提出,三個月期限的起算點不明確,且口頭遺囑僅在危急情況下才適用,危急情況消除後,遺囑人已能夠用其他形式立遺囑,所立口頭遺囑即應無效,不必規定三個月的期限。草案二審稿刪除上述規定中三個月期限的規定,修改為「所立的口頭遺囑無效」。(完)

相關焦點

  • 民法典繼承編草案:嚴格限定對繼承人的寬恕條件
    正義網北京6月25日電(記者謝文英)今天上午提請大會進行二次審議的民法典繼承編草案,著重對繼承人的寬恕條件加以嚴格限定,同時,明確遺囑人在危急情況解除之後作出書面遺囑的,危急情況所立口頭遺囑即失效。
  • 民法典繼承編二審:對篡改或偽造遺囑有悔改的繼承人予以寬恕
    6月2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聽取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沈春耀關於民法典繼承編草案修改情況的匯報。草案二審稿主要在五個方面作出修改,即完善對繼承人的寬恕制度,對父母、子女等親屬含義作出界定,刪除了危急情況下口頭遺囑的有效期限規定,刪除了遺囑公證程序的規定,完善遺產管理人制度。一:完善對繼承人的寬恕制度草案第904條第二款規定,對繼承人遺棄被繼承人、偽造或者篡改遺囑等行為,被繼承人表示寬恕或者事後在遺囑中明確將其列為繼承人的,該繼承人不喪失繼承權。
  • 民法典繼承編草案有新規
    對此,去年8月初次審議的民法典繼承編草案新增繼承人寬恕制度。2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二審繼承編草案,繼承人寬恕制度在一審稿基礎上,作出重要調整。對比一審稿,二審稿保留了其諸多亮點,認可列印遺囑和錄像遺囑的合法性、刪除了公證遺囑效力優先的規定等。
  • ...典繼承編草案:建議擴大法定繼承人範圍,允許四代以內直系血親...
    每經記者:李可愚 每經編輯:陳旭6月25日,民法典繼承編草案二審稿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審議。據介紹,此次提請審議的草案二審稿在關於完善對繼承人的寬恕制度、關於危急情況下的口頭遺囑、關於遺囑公證程序方面,都作出了進一步修改和完善。6月26日上午,出席此次常委會會議的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對民法典繼承編草案二審稿進行了分組審議。
  • 聚焦|三位代表委員解讀民法典繼承編草案變化
    繼承制度是關於自然人死亡後財富傳承的基本制度,關係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    民法典中的第六編,四章45條,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的民法典繼承編草案,根據我國社會家庭結構、繼承觀念等方面的發展變化,修改完善了現有的繼承制度,以滿足人民群眾處理遺產的現實需要,促進家庭和睦,推進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
  • 民法典繼承編草案二審,律師:遺產管理人能否獨立提起訴訟仍待明確
    在此基礎上,根據我國社會家庭結構、繼承觀念等方面的發展變化,繼承編草案在繼承法的基礎上,修改完善了繼承制度,以滿足遺產處理的現實需要,促進家庭和睦,推進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繼承編草案此前在2018年8月曾隨同民法典各項分編草案首次提交全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
  • 民法典繼承編草案審議:擬修改遺囑效力,增加遺產管理人制度
    8月27日,備受社會關注的民法典各分編(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各分編草案中,繼承編草案在現行繼承法的基礎上,修改了遺囑效力規則,刪除了現行繼承法中關於公證遺囑效力優先等規定。我國現行的繼承法是1985年六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的。
  • 民法典繼承篇:法定繼承人範圍擴大,連侄甥也可以代位繼承了!
    而依據《繼承法》規定, 繼承開始後,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但是這次民法典做出什麼改變了呢?這次民法典擴大了法定繼承人範圍,侄甥都可代位繼承!
  • 我與導師共學民法典(七)|繼承「寬恕制度」 讓法律既有力度 也有溫度
    我與導師共學民法典(七)|繼承「寬恕制度」 讓法律既有力度 也有溫度 2021-01-13 20: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阮嘯:簡評2018版民法典繼承編草案
    故筆者在下文就直接評論有待商榷或進一步提升的內容(而不再贅贊草案的可取之處);雖位卑言輕,但仍希望對完善民法典繼承編作出一點微小的努力。   繼承開始後,繼承人之間對於遺產即刻自動享有由法律擬制的共同繼承狀態,即所有繼承人依法享有共同管理和共同享有遺產的權利,但是對於每一位繼承人個體而言,此時並不因此獲得獨立的、確定的遺產支配(處分)權利,在該狀態下無權單獨確認繼承份額或處分遺產,遺產的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能處於整體共有共享。
  • 多位法學專家談「繼承」 民法典繼承編更加尊重被繼承人的意志
    核心提示:多位專家表示,民法典繼承編對遺產、繼承人、遺囑等多方面內容進行了完善,設計更為嚴謹規範,更加尊重被繼承人的意志,且回應了時代發展與司法實踐的新要求,實現了相關法律的穩步改進。
  • 委員建議:擴大法定繼承人範圍調整繼承順序
    擴大法定繼承人範圍調整繼承順序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分組審議民法典繼承編草案時建議□ 本報記者 朱寧寧26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對民法典繼承編草案二審稿進行分組審議。草案二審稿進一步完善了繼承人寬恕制度、親屬的定義、危急情況下口頭遺囑、遺產管理人制度等規定。對此,常委會委員們認為,這些規定有利於保護自然人的繼承權,對滿足人民群眾處理遺產的現實需要,促進家庭和睦,推進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
  • 「100秒漫談斯理」「你」的遺產誰來繼承?
    繼承制度是關於自然人死亡後財富傳承的基本制度,關係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我國現行繼承法於1985年通過施行。30多年來,該法在妥善處理遺產繼承、避免或減少遺產糾紛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完善遺贈扶養協議制度、修改口頭遺囑效力、增加遺產管理人制度……即將提請全國人代會審議的民法典繼承編草案,更加符合公民處理遺產的現實需要,有利於促進家庭和睦、推進老齡產業發展。一是滿足多樣化需求。
  • 民法典之繼承寬宥制度
    民法典之繼承寬宥制度 2020-12-28 17: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法典繼承編將如何影響你我?三位代表委員解讀變化
    民法典中的第六編,四章45條,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的民法典繼承編草案,根據我國社會家庭結構、繼承觀念等方面的發展變化,修改完善了現有的繼承制度,以滿足人民群眾處理遺產的現實需要,促進家庭和睦,推進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那麼,草案與原有的繼承法相比,都做了哪些修改?增加了哪些與我們切身相關的內容?它又將如何影響民眾的生活?
  • 【民法典】繼承人寬恕制度?如何守護「頭頂上的安全」?快收下這些...
    【民法典】繼承人寬恕制度?如何守護「頭頂上的安全」?快收下這些乾貨!話不多說快跟小編一起來學習一下下面這些內容吧第一千一百二十五條新增對繼承人寬恕制度讓法律既有力度,也有溫度請看民法典相關條款:第一千一百二十五條 繼承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喪失繼承權
  • 產權保護制度的基石:民法典物權編草案評析
    眾所周知,物權制度是產權保護的基石,核心是調整財產的歸屬與利用問題。就此次提交審議的民法典物權編草案而言,總體上,它充分體現出以現行《物權法》為基礎、適當吸收司法經驗及比較法成果的特點;這充分體現了立法機關「編纂民法典」的工作思路:「編纂」意指立足現有基礎,並進行適當的增刪改動。
  • 民法典時刻|增加喪失繼承權情形,並設「寬恕」制度
    繼承人有前款第三項至第五項行為,確有悔改表現,被繼承人表示寬恕或者事後在遺囑中將其列為繼承人的,該繼承人不喪失繼承權。受遺贈人有本條第一款規定行為的,喪失受遺贈權。本條是關於繼承權喪失的規定。現有《繼承法》僅規定了受脅迫、欺騙所立遺囑無效,沒有對使用欺詐、脅迫手段的繼承人予以懲戒。《民法典》增加了以欺詐、脅迫手段迫使或者妨礙被繼承人設立、變更或者撤回遺囑以及第四項中「隱匿」遺囑的嚴重情形,作為繼承權喪失的事由。同時,針對該條第三項至第五項設定了「寬恕」制度。均體現了《民法典》保障被繼承人的遺囑自由,尊重被繼承人的意願,有利於完善繼承權喪失制度,維護社會的道德人倫和家庭秩序。
  • 建議在民法典繼承編規定特留份制度
    《法國民法典》第912條第1款規定:「特留份是法律規定在被稱為特留份繼承人的特定繼承人受召喚並接受繼承時,確保向其轉移屬於遺產的不帶任何負擔的財產與權利之部分。」並在第913條至914條中具體規定了特留份的財產範圍、數額、受益人範圍等。《德國民法典》第2303條規定:「被繼承人的直系卑親屬因死因處分而被排除於繼承順序之外的,可以向繼承人請求特留份。
  • 擴大法定繼承人...
    遺囑、遺產、繼承……這些被我們看作的「身後」事,但其實是現代社會發展中大多數人要經歷的「身前」事。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合法財產日益增多,如何進一步完善繼承制度,大家十分關心。我國早在1985年就頒布施行了《繼承法》,此次民法典草案,為什麼還要專門設立繼承編,並對《繼承法》相關內容進行修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