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舍小說改編話劇《二馬》來穗
話劇《二馬》本周末在廣州上演。 南都訊 記者朱蓉婷 《二馬》是老舍早期創作的一部作品,故事發生在距今90多年前的1926年的英國,源於老舍早年的旅英生活。2017年,老舍筆下這個令人啼笑皆非的愛情故事被搬上舞臺,由同名小說改編話劇《二馬》將於8月18日至19日在廣州大劇院上演。 據悉,這是《二馬》首度在話劇舞臺上呈現,老舍之女舒濟擔任本劇文學顧問。身挑導演、編劇、演員三職的方旭帶領全男班陣容,延續老舍風趣的語言,於「京味兒」和「英倫範」的配搭之間,幽默反映一代華人在倫敦的際遇,透視一個舊國度與新世界的碰撞。
-
老舍在小說《二馬》中講了什麼?
老舍在小說《二馬》中講了什麼?文/長洲一騷人圖/同名電視劇《二馬》劇照聽張愛玲說,她母親蹲在馬桶上看《二馬》,一邊看一邊笑,我估摸著除了佩服老舍的京式幽默,恐怕一半兒也是苦笑吧!老舍就在這樣的民族苦難的圖景下寫出了《二馬》。「二馬」是一對中國父子。老馬與小馬去英國辦差,寄居的房東是一對母女,由此二馬展開了一段異國之旅。《二馬》的故事其實就是二馬與房東太太母女時間的故事。這裡面有文化上的衝突,他們之間的故事夾雜著成見與欣賞,所以說二馬的故事也象徵著東西方文化上的衝突與交融。
-
老舍《二馬》再現江城舞臺
本報訊(記者王娟 實習生王珊 通訊員滑凌雲)《二馬》是老舍先生早期創作的一部作品,描寫了一對中國父子在英國的生活經歷。8月30日,根據這部作品改編的同名話劇將在武漢劇院亮相,帶領觀眾在嬉笑怒罵中洞見兩個民族的碰撞。
-
老舍名著改編話劇《二馬》將來深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孟迷)根據老舍同名小說改編的英倫範兒漫畫幽默劇《二馬》,去年在北京和上海上演,不僅獲得了文化圈和普通觀眾的一致好評,還出現了一票難求的火爆局面。8月22—23日,《二馬》將在深圳南山文體中心劇院與鵬城觀眾見面。
-
老舍話劇《二馬》將登國家大劇院
攝影:彭凱劍 由北演出品、根據老舍同名小說改編的話劇《二馬》繼去年在北京、上海兩地火爆上演之後,今年將再度登臺亮相,並開啟2017年全國巡演,第一站將登陸國家大劇院,作為國家大劇院夏季演出季的開幕大戲,於4月7日至4月9日與首都觀眾見面。
-
《二馬》:老舍的夢想,當代的演繹
[摘要]雖然寫人在異鄉,但不像同樣描繪異鄉故事的《布魯克林》,老舍的《二馬》裡沒有託賓筆調中「醉裡既知身是客,直把他鄉作故鄉」的美麗與哀愁。兩個漂洋過海來到異國的中國父子,一對相依為命充滿成見的英國母女,老舍《二馬》要講述的,不僅是橫亙在文化差異與世俗眼光之間的愛情與萌動,更是一代華人在倫敦的際遇,一個舊國度與新世界的碰撞。而創作近一百年後,這部小說被搬上話劇舞臺,似乎又有了另外的意味:百年前的偏見與愚昧尚未消弭,新的矛盾與荒謬已經登場。在老舍的創作體系中,《二馬》是不常被提起的一部。小說完成於老舍進行長篇創作的初年。
-
想當年|《二馬》的幽默與沉痛,都根植於老舍熱愛的語言
「《小說月報》上正登著老舍的《二馬》,雜誌每月寄到了,我母親坐在抽水馬桶上看,一面笑,一面讀出來,我靠在門框上笑。所以到現在我還是喜歡《二馬》,雖然老舍後來的《離婚》《火車》全比《二馬》好得多。」這是張愛玲讀小說《二馬》的感受,1929年,《二馬》如同一陣北京吹來的烈風,給予文壇強烈震撼,老舍用老辣詼諧的語言,刻畫出清末民初的世情百態。
-
老舍女兒看好話劇人改編《二馬》
16年後,由北京市演出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嘉會本末文化藝術創作有限公司、北京樸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共同出品的根據老舍先生小說改編的話劇《二馬》,11月16日至17日在首都劇場首演。昨日,老舍先生的女兒、《二馬》文學顧問舒濟(右圖),劇本策劃關紀新,該劇的導演、編劇、主演方旭等主創人員共同亮相正乙祠,娓娓道來這部融合了英式幽默和老北京韻味的小說首度搬上話劇舞臺的因緣故事。
-
《作家文庫》11月4號開始播出老舍作品《二馬》
傷心絕望之下,小馬悄然離開了倫敦,離開了溫都太太一家…… 「憤青」老舍的代表作 從古到今,"愛情"就是作家們最愛拿它說事的材料。在《二馬》中,老舍借著這麼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愛情故事,嘻笑怒罵之間,不僅強烈批判了自身民族的暮氣、懶惰、不思進取、事事順人,同時也譴責了英國社會中的民族文化偏見。
-
老舍經典作品話劇「二馬」,當京味兒風趣遇見英式幽默
《小說月報》上正登著老舍的《二馬》,雜誌每月寄到了,我母親坐在抽水馬桶上看,一面笑,一面讀出來,我靠在門框上笑。所以到現在我還是喜歡《二馬》。 方旭導演表示:「京味兒和老舍式幽默,是自己改編老舍先生文學作品的最大吸引力。」 3 全男班演出,成為一大亮點 小說中,二馬和英國的一對母女,產生了愛情。
-
老舍《二馬》:帶你感受「京味兒」話劇的英倫範
亂世中,道德和感情的邊界總是分外模糊。也因此,民國時期的愛情才如此別樣。話劇《二馬》展示文化差異老舍的《二馬》為我們展示了究竟什麼才是人生百態,愛恨情仇。在劇中的溫都太太和老馬的愛情故事側面印證了有關感情中相互尊重的必要。
-
《二馬》又雙叒登上海舞臺 演繹老舍筆下的傲慢與偏見
《二馬》又雙叒登上海舞臺 演繹老舍筆下的傲慢與偏見 人民網上海11月16日電 (記者 曹玲娟)11月30日至12月2日,由北京市演出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市嘉會本末文化藝術創作有限公司、北京樸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共同出品的話劇
-
老舍早年小說《二馬》將首登話劇舞臺
新華社北京10月15日專電(記者白瀛)1999年,老舍的小說《二馬》曾被搬上電視螢屏,由陳道明、梁冠華主演;17年後,它將被搬上舞臺,將於11月16日在首都劇場開啟京滬巡演。該劇通過老馬和小馬父子與溫都太太和小姐的愛情,展現了上世紀20年代華人在倫敦的境遇。
-
老舍經典《二馬》首登舞臺 斯琴高娃大讚幽默詼諧
本報記者 徐顥哲 一篇北平與倫敦的嬉笑故事,一出傲慢與偏見的中西演繹,1929年身處英國的老舍,創作了小說《二馬》。87年後,這部老舍早期的經典首次被改編成話劇,將於11月16日至17日在首都劇場首演。《二馬》文學顧問、老舍長女舒濟,該劇的編劇兼導演方旭等主創人員,前天共同亮相正乙祠戲院,披露了這部融合英式幽默和老北京味道的小說搬上話劇舞臺的因緣。
-
老舍《二馬》改編話劇 京城風味和英式幽默相映成趣
這部作品,就是老舍早期作品小說 《二馬》。小說寫於1929年,當時的老舍正置身於英國。小說以從中國前往英國倫敦的「老馬」和「小馬」為主要人物,講述了「二馬」與房東溫都太太和小姐的愛情,華人在倫敦的境遇。
-
話劇《二馬》:在愛情和玩笑背後,老舍還有不甘
然而無論從何種角度來看,《二馬》都不算老舍的典型作品。他的作品常讓人想起前門樓子、胡同裡天井旁的柿子樹、天空中呼嘯的鴿哨。《二馬》劇照 張睿 圖然而在小說《二馬》裡,登場的是英國的汽車、商業街上的古玩店、帽子店裡的年輕女店員。
-
在國家話劇院「邂逅」老舍《二馬》愛情故事令人啼笑皆非!
——老舍為紀念老舍誕辰120周年,入圍本屆中國原創話劇邀請展的話劇《二馬》於今晚在國家話劇院上演。展現兩代人異國沉浮 《二馬》深探人性之美老舍小說《二馬》講述了1926年一對中國父子在英國倫敦的遭遇和經歷。
-
話劇《二馬》根據老舍同名小說改編 京味風趣混搭英式幽默
原標題:話劇《二馬》京味風趣混搭英式幽默 《二馬》劇照 攝影:彭凱劍 作為廣州藝術節·戲劇2017的參演項目,根據老舍同名小說改編的話劇《二馬》將於8月18日、19日在廣州大劇院上演。
-
老舍經典小說舞臺首度呈現 「全男班」演員演繹《二馬》
由方旭改編並導演、演出的話劇《二馬》,是這部老舍小說在舞臺上的首度呈現,也是方旭自《我這一輩子》《貓城記》《離婚》之後,與老舍作品第四次結緣。話劇《二馬》將於6月23/24日在南京保利大劇院連演兩場,請到舒乙、舒濟擔任文學顧問,由斯琴高娃擔任藝術顧問。
-
老舍小說《二馬》首次改編成話劇,11月亮相首都劇場
《二馬》海報老舍小說《二馬》講述了1926年一對中國父子在英國倫敦的遭遇和經歷。今年,它將首次被搬上話劇舞臺,於11月16-17日在首都劇場首演,12月3日-4日亮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10月9日下午,小說原作者老舍先生的女兒、《二馬》文學顧問舒濟,劇本策劃關紀新,該劇導演、編劇兼主演方旭攜全體主創和演員在北京正乙祠戲樓亮相,講述將這部融合了英式幽默和老北京韻味的小說搬上話劇舞臺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