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萬裡茶路上的晉商印跡 - 山西晚報數字報

2020-12-18 山西日報數字報

  根據資料顯示,明清時期,山西商人進入武夷山販茶,並憑藉其吃苦耐勞、開拓進取、誠實守信、善於經營的精神,創下了輝煌業績。民國《崇安新志》曾記載下了下梅茶市當年的繁榮:「盛時每日竹筏三百艘,運不絕。」
  時至今日,作為萬裡茶道起點的武夷山依然留存著無數曾經晉商的印跡,也正因為有了這些印證,才讓後人更加篤定,以進取精神、敬業精神、群體精神為主體的「晉商精神」,是真正的晉商之魂。
  9月12日,山西晚報記者在武夷山當地收藏家魏水才家中,見到了數百件與晉商茶商有關的老物件。
  一桿杆公平秤,一隻只茶箱 見證晉商跨越萬裡的堅守
  這是一桿長約1.8米的紅木秤,配著一塊5公斤左右、雕刻精美的青古秤砣,秤桿顯著位置上刻有「常盛記茶莊」字樣。據介紹,當年晉商來武夷山販茶時,為示誠信,都會定製一桿這樣的秤,留在茶農手中,來年春天再收茶時,繼續用它稱量。所以,它不僅是一桿公平秤,更是茶商和茶農之間代表信任的良心秤。
  另一件是直徑約25釐米的木製茶壺,壺柄刻有龍紋,選材用的是太行山崖柏,打開壺蓋,可以聞到崖柏特有的香味,可以裝15斤左右的水。之所以做成這個尺寸,也是因為當年茶商過於忙碌,大壺裝水多,節省時間。
  還有一隻木製茶箱,也是採用北方特有的核桃木製作,上面刻著「曉晴分雀舌」字樣,是專門用來存放雀舌茶的容器(雀舌是武夷巖茶的一種)。
  另一有代表性的物件是一隻竹編茶簍,上面寫著「劉廣利號」,茶簍內外全部用桐油刷過,可以防水防潮,是用來運輸茶葉的。茶簍裡裝好茶後,再用牛皮紙包起來,運到目的地後,再重新分裝。
  這幾件老物件,都是魏水才從當地晉商後人手中收回來的,它們特有的材質以及用途,都印證著與晉商千絲萬縷的關聯。
  「關設山西解州城內西街東頭路北便是」「關設山西省城太原市按司街路南電話二百六十號」……在魏水才的藏品中,有許多民國時期的茶葉罐,上面精美的圖片印刷可以看出當時茶葉行業的繁盛,當然更多的是明確顯示出的山西線索。
  一封封家書 萬裡茶路上的紙短情長
  一封家書,報平安,議國事,勸置家,述思鄉。
  「今於月十二日晚忽叛兵土匪同時起事焚燒搶掠數日夜官署被時皆無準備錢當而行未被害者十之二幸而輕等號中未遭此險連日詢問咱村在京之人……」這是一封萬裡茶路的家書,又稱為報平安信,講述著萬裡茶路上的晉商鼻祖們在外遭遇叛兵土匪搶掠劫後餘生,向家裡報平安的故事。
  20多年前,魏水才在老家武夷山市一位村民家裡發現了一封晉商家書,便開始萌生收集晉商家書、尋找武夷山相關茶莊印跡的念頭。如今,他收集了幾十封晉商家書,有的從歸化城、張家口、山西祁縣等地郵寄,其中不乏響噹噹的太谷「錦生潤」票號、「長裕川」票號、「大生誠茶莊」「寶聚興茶號」等。
  一封封看似輕便的家書,卻又厚重得讓人落淚。
  幾百年前,兵荒馬亂,風餐露宿,沐雨櫛風。船運、驢馱、駱駝背運到大漠孤煙,背井離鄉奔走在萬裡茶路上的晉商們,不畏自然環境惡劣,不懼前途艱險,以堅毅的勇氣、開拓精神、晉商智慧,開闢一條萬裡茶路商道,藉此謀利改變自身命運。
  出門在外,牽掛埋藏。出走的晉商鼻祖們以家書傳遞作為心中念想。「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魏水才將收藏的晉商家書稱之為「藝術品」。
  晉商家書信封寓意深遠,細長的信封上可以清晰地看到牡丹花、芙蓉花、漁樵耕讀等圖案,暗含著富貴、平安、吉祥、生意紅紅火火等重要旨意。而信封上的「封」「啟」……信紙上的尊稱、格式、毛筆書寫等都極為講究,字跡更是大氣秀麗又瀟灑,字裡行間飽含著他們的艱辛與信念,也深藏著個人使命擔當。
  見字如面。一封封保留下來的晉商家書,家國情懷、回望家鄉、歷經艱險、晉商精神的道義與深情。
  家書的形式有很多種,口信、結繩、樹葉、烽火、泥板、布質、羊皮紙……清代,家書遺存更為豐富。晉商家書,曾經是晉商總號與分號、分號與分號、掌柜與夥計、晉商與家屬親人之間交流往來的重要表達。晉商對於書信極為重視,在晉商總號中,還將看到「信房」及晉商書信職位的設置。

  山西晚報記者 趙琴 孫佳森
  山西晚報記者 馬立明 攝

相關焦點

  • 尋找萬裡茶路上的晉商印跡
    民國《崇安新志》曾記載下了下梅茶市當年的繁榮:「盛時每日竹筏三百艘,運不絕。」時至今日,作為萬裡茶道起點的武夷山依然留存著無數曾經晉商的印跡,也正因為有了這些印證,才讓後人更加篤定,以進取精神、敬業精神、群體精神為主體的「晉商精神」,是真正的晉商之魂。9月12日,山西晚報記者在武夷山當地收藏家魏水才家中,見到了數百件與晉商茶商有關的老物件。
  • 山西晚報記者節特別策劃——我們走在萬裡茶路上
    ,探尋晉商印跡是採訪團的「重頭戲」。由省委宣傳部、中國晚報工作者協會指導,晉中市委、市政府,山西日報報業集團主辦,晉中市委宣傳部、山西晚報社發起並承辦的「弘揚晉商精神重走萬裡茶路」大型採訪活動9月11日在武夷山下梅村正式舉行發車儀式。 9月8日,「重走晉商萬裡茶路」採訪團從太原正式出發。從此,這條茶路上便迎來了一群可愛有趣的人。
  • 尋訪萬裡茶路晉商遺存 挖掘新晉商創業創新故事
    「弘揚晉商精神,重走萬裡茶路」大型跨國採訪活動,旨在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時「打造內陸地區對外開放新高地」的精神,同時也是貫徹落實省委提出的「四為四高兩同步」的總體思路和要求,充分展示晉中市積極主動對接中蒙俄經濟走廊,挖掘晉商茶路人文價值,開闢、共建新晉商國際商路的重要探索,為新時代山西經濟轉型發展、創新發展尋找新動能的生動實踐,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 山西晚報採訪團重走晉商萬裡茶路:跨越閩贛!翻山越嶺涉古渡,尋販茶...
    山西晚報記者 馬立明 攝閩贛交界處:分水關祭拜「孤魂總祭」碑300多年前,晉商曆經磨難打通萬裡茶道,最初起點是福建省崇安縣(現武夷山市)下梅村。這座全長200米寬6米的石拱橋,始建於唐代,是萬裡茶路上的第二座石拱大橋。「鉛山為八閩門戶,車馬之音,晝夜不息。」從清同治《廣信府志》這段文字記載,可以窺探出這條販茶商道的繁忙景象。永平鎮通往河口鎮的水路裡程有20公裡,船運的茶貨可當日直接到達河口。
  • 晉中牽手南平:晉商萬裡茶路再出發!晉中帶著「好家底」做客武夷山...
    現在,原本該是我們去尋找晉商,重塑當年茶路之輝煌,沒想到,又是晉商前來。」袁秀華邊說邊又撕開了一小袋真空包裝的冠雲一口香牛肉。 平遙牛肉集團銷售經理吳國偉說,來到萬裡茶路起點,發現茶商對山西牛肉有著特殊的情懷,「『一把鹽一塊肉』做出來的平遙牛肉竟然很受當地人喜愛」。接下來,他們將與茶路結合,與茶結合,爭取讓平遙牛肉成為茶桌必備的休閒茶食。
  • 茶路與鐵器之路完美融合 - 山西晚報數字報
    茶路漫漫,萬裡之遙,大多講述的是中俄《尼布楚條約》之後約250年間晉商在中俄茶葉貿易上的成就與輝煌。而在此之前,吃苦耐勞的上黨人民還開創了一條貫穿近兩個世紀的萬裡之路,即晉商的分支潞澤商幫依託蔭城鐵器開拓的「萬裡鐵器之路」。在萬裡茶路繁榮時期,蔭城古鎮成為茶路中的一個重要節點,販茶的晉商在蔭城購買各種鐵器沿途銷售,使得萬裡茶路與萬裡鐵器之路完美融合。
  • 「弘揚晉商精神 重走萬裡茶路」大型跨國採訪報導在山西祁縣啟動
    山西新聞網8月26日訊(記者 葛海霞)訪百年茶路,尋萬裡茶香,追溯茶文化傳奇,傳承晉商茶道雄風。今天上午,「弘揚晉商精神 重走萬裡茶路」大型跨國採訪報導活動新聞發布會暨啟動儀式在山西省晉中市祁縣昭餘古城舉行,一場集結國內媒體力量、匯聚多省優勢資源,探索茶路歷史文化、追求創新視聽傳播的思想及文化盛宴正式開啟。
  • 訪百年茶路,品萬裡茶香,追溯茶文化傳奇,傳承晉商茶道雄風
    活動旨在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時「打造內陸地區對外開放新高地」的精神,立足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按照山西省委省政府要求部署,探索、發現、整合茶路歷史文化資源,積極主動對接中蒙俄經濟走廊,重塑萬裡茶路山西品牌,開闢、共建新晉商國際商道,為新時代山西經濟的轉型創新發展尋找新的動能,被認為是新晉商文化、旅遊資源的大型交流與展示平臺。
  • 訪百年茶路,品萬裡茶香,追溯茶文化傳奇,傳承晉商茶道雄風丨 「重...
    活動旨在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時「打造內陸地區對外開放新高地」的精神,立足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按照山西省委省政府要求部署,探索、發現、整合茶路歷史文化資源,積極主動對接中蒙俄經濟走廊,重塑萬裡茶路山西品牌,開闢、共建新晉商國際商道,為新時代山西經濟的轉型創新發展尋找新的動能,被認為是新晉商文化、旅遊資源的大型交流與展示平臺。
  • 重走晉商萬裡茶路|恐龍之鄉,白雲悠悠說驛站風雲;中蒙邊境,寒風...
    其實,無論元代的「玉龍」、清代的「伊林」,還是如今的「二連」,它們在蒙語中的寫法是一樣的,發音也是一樣的,由始至終,它在張庫大道、草原絲綢之路乃至整條萬裡茶路上的作用和意義也是同樣的舉足輕重。43天的時間,採訪團對話萬裡茶道沿線媒體、專家、學者,共同探索、發現、整合茶路歷史文化資源,重塑萬裡茶道山西品牌,開闢、共建新晉商國際商道,為新時代山西、晉中經濟的轉型創新發展尋找新的動能。  同時,本次報導活動受到了沿線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各地政府、媒體、商會等都給予了極高評價。
  • 講好山西故事 傳播晉商文化——重走萬裡茶路採訪團出徵
    儀式當天,中國商業史學會萬裡茶道專業委員會代表,晉商代表、萬裡茶路常家後裔、渠家後裔、鄒家後裔、吳家後裔代表,以及重走萬裡茶路採訪團、福建當地數十家媒體、萬裡茶道沿線重點城市十餘家媒體等嘉賓出席。  「發車儀式過後,『弘揚晉商精神重走萬裡茶路』大型採訪活動就全面開啟了。」
  • 山西晚報採訪團走進南陽 重走萬裡茶路 弘揚晉商精神
    採訪團現場採風 周夢 攝9月24日,山西晚報「弘揚晉商精神 重走萬裡茶路」採訪團一行22人來到南陽,走進萬裡茶道中樞——賒店古鎮,開啟探訪之旅。中蒙俄萬裡茶道全長13000多公裡,其開拓和經營的主力軍是以晉中商人為代表的山西商人。本次活動由山西省委宣傳部、中國晚報工作者協會指導,晉中市委、晉中市人民政府、山西日報報業集團主辦,晉中市委宣傳部、山西晚報社發起並承辦。
  • 萬裡茶道晉商遺珍展暨2018中國(山西)晉商茶文化博覽會在太原開幕
    1月5日,2018中國(山西)晉商茶文化博覽會在晉商國際大酒店四層青瓦堂文化藝術館盛大開幕。展會為期5天,1月9日結束。   據悉,本次展會由山西省茶文化研究會、山西財經大學晉商研究院、晉商茶莊博物館、中國商業史學會萬裡茶道專委會、山西祁縣晉商研究所、山西省青年企業家商會等諸多單位支持,由山西鑫萬商會展有限公司承辦。
  • 重走晉商萬裡茶路|南船北馬襄陽地,東連西接晉鄉情;米公祠感受晉商...
    主辦方特別邀請到多位襄陽當地文化名人,以及在襄陽的山西老鄉、介休北辛武冀以中(立信堂)冀氏後人等諸多萬裡茶道相關專家、新晉商代表參加了討論會。3個多小時的時間裡,各方人員就萬裡茶路襄陽段的相關情況,現存老碼頭、遺址遺蹟,申遺現狀等進行了分享。同時,襄陽新晉商代表也紛紛表示,在外做生意,絕不能丟老家人的臉,一定把晉商精神發揚光大。
  • 重走晉商萬裡茶路|祁縣:悠悠老街寫滿晉商故事 錚錚本翹彰顯濟世情懷
    祁縣古稱「昭餘」,當初晉商們創辦的茶莊票號,至今依然在昭餘古城裡默默講述著萬裡茶路上的故事。11月12日,山西晚報重走萬裡茶路採訪團一行抵達祁縣昭餘古城時,70歲的原祁縣縣誌辦公室主任武殿琦已經等候在古城門口了。「弘揚晉商精神重走萬裡茶路」活動由晉中市委市政府、山西日報報業集團主辦,晉中市委宣傳部、山西晚報社發起並承辦。
  • 羊樓洞的水陸門戶:趙李橋與新店 - 山西晚報數字報
    9月19日,重走晉商萬裡茶道採訪團來到趙李橋和新店,看晉商遺留老物件,觸摸新店斑駁碼頭,一起重溫那些晉商的流金歲月。  趙李橋茶廠:羊樓洞的一種傳承  如今的趙李橋,也以另外一種形式散發著「茶的清香」。沿著林間蜿蜒公路,採訪團一行來到湖北省趙李橋茶廠有限責任公司川字茶博物館。
  • 重走晉商萬裡茶路|包頭站:鄉愁濃濃,跨草原融匯晉蒙兄弟情誼;茶路...
    山西晚報記者 馬立明 寇寧鄉愁濃濃,跨草原融匯晉蒙兄弟情誼茶路迢迢,因晉商崛起塞上水旱碼頭當年,南方辦茶的晉商一路輾轉回到山西,稍事休整後,帶著印有自己商號的茶貨繼續北上。11月23日、24日,由中共山西省委宣傳部、中國晚報工作者協會指導,中共晉中市委市政府、山西日報報業集團主辦,中共晉中市委宣傳部、山西晚報社發起並承辦的「弘揚晉商精神、重走萬裡茶路」大型活動仍在繼續,採訪團一行過右玉殺虎口後,來到內蒙古工業重鎮包頭市。
  • 百年晉商長裕川的萬裡茶路
    200多年前,正是通過由晉商開闢的南起武夷山、北至恰克圖(俄蒙邊境的俄羅斯布裡亞特自治共和國南部城市),綿延萬裡的茶葉之路,使中國茶葉出口量佔到對俄貿易總量的七成以上。萬裡茶路的中心點,正是位於山西晉商故裡祁縣老城的長裕川老號,這裡也是晉商開設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的茶莊之一,如今已開闢為「晉商茶莊博物館」。
  • 重走晉商萬裡茶路|平遙:矮房古廟記述晉商苦樂,票號鏢局見證平遙今昔
    >晉商萬裡茶路平遙段的尋訪,是跨越中蒙俄三國的長路上較為艱險的一段。尋訪 從世界的古城旁開始走過晉商萬裡茶路的第一站祁縣,「弘揚晉商精神、重走萬裡茶路」採訪團一行來到了聞名世界的平遙古城。遊山西、讀歷史,此次活動由中共山西省委宣傳部、中國晚報工作者協會指導,中共晉中市委、晉中市人民政府、山西日報報業集團主辦,中共晉中市委宣傳部、山西晚報社發起並承辦。
  • 重走晉商萬裡茶路|茶聖故裡覓茶道文化,嶽口古鎮探晉商遺蹟
    >當年晉商販茶的船隊由漢口溯漢水北上,天門是必經之地。天門古稱竟陵,是鼎鼎大名的唐代茶聖陸羽的故鄉,而地處漢江之濱的嶽口鎮作為天門三大鎮之一,也是漢江沿線重要的商業碼頭之一。說起來,天門與山西淵源很深,緣分很深,情誼很深,這裡不僅是晉商萬裡茶路的必經之地,也是山西近代民族工業的奠基者之一的山西巡撫胡聘之的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