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別只會說「北方餃子,南方湯圓」了,快把這些傳說講給孩子

2020-12-17 親子育兒成長

冬至小知識

冬至,俗稱「冬節」、「亞歲」,到了冬至這一天,白晝最短、夜晚最長,然而這一天過後,則白晝漸長,黑夜漸短。

冬至開始,陽氣回升,古人將其視為大吉之象,便把冬至視作傳統習俗,民間一句「人間小團圓,冬至大如年」,便可體現冬至在人們心中的分量。人們往往在冬至這一天,闔家團圓,共享盛宴,分享節日的喜悅。

冬至習俗

關於冬至飲食,基本上北方是吃餃子,而南方是吃湯圓。但是細分到各個省城,又大又不同。像是山東滕州、鄒城和曲阜這些地方,冬至的習俗是喝羊肉湯,寓意驅寒。

蘇州的冬至習俗則是吃各式滷菜,還有喝桂花酒。江南水鄉的冬至習俗是吃赤豆糯米飯。常州的冬至習俗是吃胡蔥篤豆腐。其他地方還有吃餈粑、桂圓煮蛋、老母雞湯、長線面等,不同的飲食,代表著不同的寓意。

冬至的習俗,不僅體現在飲食方面的講究,還有祭天祭祖和搞九九消寒活動。

三大傳說

1、餛飩

相傳在漢朝時期,匈奴部落中,渾氏和屯是兩個首領,兇殘無比,經常帶頭騷擾邊疆百姓。

生活於水深火熱之中的百姓,對他們恨之入骨,於是便將肉餡包起來,用渾與屯這兩姓氏的諧音,取名餛飩。百姓們通過吃餛飩,來祈求戰亂被平息,希望太平日子早日來臨。

由於一開始吃餛飩是在冬至當天,所以往後每年的冬至日,家家戶戶都會吃餛飩,並把它當成一種傳統習俗。

2、餃子

相傳,南陽有位醫者名為張仲景,世人稱他為醫聖。張仲景曾在長沙當官,當他告老還鄉的時候,發現當地的鄉親市場衣不蔽體,甚至有許多人耳朵被凍爛了。

此情此景另張仲景感到難過,於是便讓弟子在南陽關東搭建醫棚,用驅寒藥材和羊肉一起放入鍋中燉煮,隨後撈出剁碎,用麵皮包裹食材,再放入鍋中煮熟。

因外型像極了耳朵,於是這道菜被命名為驅寒嬌耳湯,而後人們稱它為餃子。

3、赤豆糯米飯

相傳,共工氏的孩子不成才,時常作惡多端,在某個冬至死去後化為疫鬼,繼續殘害當地的百姓。

但是疫鬼很害怕赤豆,所以人們常常在冬至當天煮赤豆飯,希望可以藉此驅除疫鬼,防祛疾病。

冬至佳節,別只會說「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了,快把這些傳說講給孩子聽!

相關焦點

  • 冬至吃餃子?南方人說我們冬至是吃湯圓的
    今天是冬至,朋友圈裡被北方朋友們的餃子刷屏了。但是很多南方的朋友提出了質疑「我們冬至都是吃湯圓的啊!」冬至日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這是南北方的習俗差異,但是其寓意都是希望一家人能在一起團團圓圓、和和美美。
  • 冬至吃什麼?除了南方的湯圓北方的餃子,其實冬至更適合吃這些!
    想必大家今天的手機日曆上都赫然寫著「冬至」這兩個字吧,是的,今天就是冬至,而小編還在苦逼上班!額,跑偏了,小編要告訴大家的是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在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俗話說:「冬至到,吃水餃。」
  • 各地冬至吃什麼 北方餃子南方湯圓
    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糰、冬至長線面的習慣,而蘇北人在冬至時吃大蔥炒豆腐。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 冬至習俗不能少,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你的家鄉都有哪些習俗?
    小時候經常聽爺爺講故事,爺爺說冬至的到來頸示著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的開始,是一個非常吉利的日子,因此也有了「冬至大過年」的說法,對於冬至這個節日也就有了很多傳統習俗,是中華民族經歷了數千年的歷史文化的結晶,而人們又將冬至稱做為「小年」,一是說明就快要過年了,春天也快到了
  • 「冬至吃餃子,南方吃湯圓」餃子的來歷與湯圓的寓意又是什麼呢?
    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還有冬至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還有我們的傳統諺語也有「冬至到,吃水餃」的說法。民間甚至流傳「冬至不吃餃子會凍掉耳朵」的說法。那餃子又是怎麼來的呢?把這些藥物和羊肉切碎,然後用麵皮包成耳朵的樣子。
  • 冬至到了,為何北方吃餃子,南方卻吃湯圓呢?
    時值冬至,這一天,是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同樣也是中國傳統的一個節氣,且是最重要的節氣之一。我是北方人,從小長輩就告訴我,到了冬至這一天,一定要吃餃子,否則,冬天可能會凍掉耳朵。當然,稍稍長大以後便知道「凍耳朵」只不過是大人用來哄小孩的說辭而已,但是冬至日吃餃子這個傳統,依然還是被我們繼承了下來。雖說長輩都曾用「凍耳朵」來哄小孩,但天南海北都這麼說,自然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有所依據的。
  • 冬至節氣吃什麼傳統食物?北方和南方吃餃子還是湯圓
    12月21日,正式迎來冬至節氣。冬至這天是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這天,白天開始一天天變長。冬至過後,我國各地氣候都將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和「數九寒天」了。在講究陰陽的古代中國,冬至的至陰,意味著陽氣始生,是一件喜興事,是一個氣運之拐點。所謂「冬至大如年」,既是「官俗」,也是民俗。
  • 冬至北方人吃餃子,為什麼南方人吃湯圓
    冬至是我們國家的一個傳統節日,是二十四節氣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氣。每年這時候都會吃餃子,北方天寒地凍,傳說不會凍壞耳朵。大部分百姓因為吃了這個驅寒的餃子形狀的麵食耳朵都好了,於是後來就把這個習慣和對張仲景的感恩每年冬至都會包一些這種麵食來吃。所以說後來就有了冬至吃水餃不凍耳朵這個說法。
  • 今日冬至:告訴孩子,為什麼冬至要吃湯圓和餃子?
    要不是看到朋友圈有人吃湯圓,我都不知道今天是冬至了。家裡剛好剩下點糯米麵,臨時興起,要做一回有餡的湯圓,要不然都對不起揮霍掉的時光。在做之前,我們先來講講,冬至為什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特別是家裡面有小朋友的家長,一定要學習,到節日的時候講給孩子聽,這樣我們的傳統節日才能傳承下去。冬至這個節日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了,早在遠古帝堯的時候,就通過推算日月星辰,定了歲時節氣。
  • 只知道冬至吃餃子湯圓,你知道這些美食嗎
    >都要回家開始準備過年了正所謂「年終有所歸宿」經管君身為一名北方人到了冬至一定會想到的是 餃子!!!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一份餃子是冬天的暖陽是家鄉的美味(此處南方人有話說)>南方吃湯圓冬至只吃餃子和湯圓嗎?
  • 冬至當天,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除此之外還有哪些習俗?
    冬至已到,關於吃什麼,南北方的差異還是比較明顯的,最大的一點就是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除此之外,在一些具體區域,會有當地自己的習俗。冬至吃水餃,防止凍耳朵,相信北方的很多朋友都聽過這句話,在北方,到了冬至這天,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會吃餃子,至於吃了之後,能不能防止凍耳朵,這裡就不在過多深入探究,而餃子餡也是多種多種,常見的豬肉蘿蔔、豬肉大蔥、豬肉白菜等,還有牛肉餡、羊肉餡以及素餡的,根據自己的口味進行選擇。
  • 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蘇州人的冬至大於年?
    冬至的前一天,辦公室的好幾個同事像過年一樣早早的下了班,外地的夥伴就不理解了,為什麼蘇州人說冬至大於年,可是在日曆上明明他們早一天過冬至呢,小夥伴說這是冬至夜,家裡已經準備好了羊糕、滷味、冬釀酒,還有各種口味的湯圓,芝麻餡兒、流沙餡兒、還有肉餡兒的,北方的寶寶驚呆了,擦了一下口水想想還是吃餃子比較好
  • 冬至快到了,北方餃子南方湯圓,教你自製黑芝麻湯圓,軟糯流心
    冬至馬上就要到了,冬至是24個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這天是地球赤道以北地區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冬至吃水餃是從漢代一直流傳到現在的習俗,據說吃餃子是為了紀念「醫聖」張仲景,還有老話說「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但是我國地域遼闊,冬至吃餃子也存在南北差異,一般北方的朋友在冬至日是吃餃子,南方的習俗是吃
  • 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冬至南方為什麼要湯圓由來介紹
    12月22日是2019年的冬至節氣,俗話說「冬至大如年」,冬至吃什麼?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冬至吃餃子是北方的習俗,冬至吃湯圓是南方習俗。當然也有些地方還有其他的飲食習俗。冬至節氣你家吃什麼?冬至吃什麼?北方人吃餛飩和餃子  在北京,有句諺語叫「冬至餛飩夏至面」。
  • 冬至這天,南方和北方的飲食風俗不同,為什麼以北方的餃子為主
    南方和北方各地的風俗▲南方的風俗每年的冬至都是到年底最熱鬧的而又豐富的一天,這一天無論南方還是北方都有本地的風俗,南方有的地方是吃湯圓或者年糕之類的食物,比如上海冬至這天,我知道是吃湯圓的,每年的冬至家家戶戶為了慶祝這一天都是吃湯圓
  • 冬至這天到底吃什麼?南方吃湯圓北方吃餃子,這個地方要吃狗肉
    中國素有「民以食為天」的說法,可見中國人對吃十分講究,每到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冬至,各個地方的吃法更是大有不同。南方和北方的冬至飲食習慣各不相同。南方人在這一天要吃湯圓,北方要吃餃子 吃湯圓在明、清時期已經約定俗成。
  • 冬至話習俗 南方祭祖北方吃餃子
    中國天氣網訊 冬至,是24節氣中第22個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冬至習俗因地域不同又存在差異,比如在我國南方地區有祭祖的習俗,北方地區則有吃餃子的習俗。具體習俗有哪些,一起繼續往下看。1、南方地區偏愛糯米製品。
  • 「冬至」來了,北方的餃子南方的湯圓,還有寶島臺灣九層糕
    冬至,「至」是極致的意思,冬藏之氣至此而極,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古時候也喻意新生命的開始。進入冬至,天氣會更加寒冷,三九四九冰上走,民間有數九寒天的說法,一直到九九結束便迎來春天的到來。民間更有廣泛流傳的「九九歌」。
  • 今天冬至,你是要這碗餃子還是這些湯圓……
    今天冬至,寒虐似虎,在這個寒冷的日子,無論大家在哪裡,一定要吃頓好的犒勞自己。大家都說「南湯圓,北餃子」,意思是在冬至這天,北方人會吃餃子,而南方地區則是湯圓那麼今天,你是選擇餃子還是湯圓呢?由於地方習俗的不同,在北方有話說,「平安包皮如意餡,冰天雪地不覺寒」。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都會吃上一頓熱乎乎的餃子,驅除寒意,同時也是紀念「醫聖」張仲景。而在南方,大家會吃湯圓,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圓」,「圓」寓意「團圓,圓滿」。
  • 冬至到底該吃餃子還是湯圓
    圖片來源於網絡在北方提到冬至總是少不了這道美食。那麼就有朋友要問了,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呢?關於冬至吃餃子呀,還有一個小故事。冬至時節吃餃子,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日舍藥而流傳下來的。傳說,張仲景告老還鄉的那年冬天,南陽大雪紛飛,白河邊上許多無家可歸的人衣不遮體,耳朵都凍爛了。張仲景命人在南陽東關架鍋,將祛寒的食材與藥材在鍋裡煮熬,撈出來切碎。再用麵皮包成耳朵狀,下鍋煮熟後,施捨給乞藥的病人。這就成了餃子的來歷,而那一天,恰好是冬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