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級的幫助人,不是來者不拒,而是學會這幾條智慧助人的原則

2020-10-20 唐若心學

文/唐若

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

生活中,我們都會遇到需要幫助別人的時候,很多人可能會遭遇費力不討好的情況,如何避免我們在生活中幫助人還會得罪人,這可能是因為我們不懂得道,如果我們明白這幾條助人的原則,我們就能在助人的時候達到最大效果,不僅輕鬆,更重要的是你能讓對方做最好的自己,自我不斷成長和痊癒。

不要有幫助人的企圖,助人要不留痕跡

許多人看到別人不行,我們第一反應就是想要去幫助別人。當我們刻意地去幫助別人的時候,會對對方形成一種很大的壓力,這種壓力反而會讓彼此的關係形成一種互相虧欠的方式。

真正的幫助人是你在那裡, 正好做了你應該做的事情。比如兩個人吵架,你剛好在那裡,你去勸架,這種助人是不留痕跡的,我們只是做了自己該做的事情。

每個人都需要明白,真正幫助人,不要帶有自己強烈的企圖心,想要證明自己非常的厲害以及自己多麼能幹,這種助人的方式會剝奪別人自我的成長空間,反而會讓他人習慣依賴你,失去了自我探索的空間,這就是巨嬰的來源。

我們在幫助人的時候,請記住,淡化你的作用,你的企圖心越強, 助人的效果越不好,反而會後來對方的成長埋下了隱患。

人人都需要明白, 讓凱撒的歸凱撒,讓上帝的歸上帝。助人是需要把握良好的界限,才會讓彼此的能量都正常與流動起來,這是我們在幫助人首先要牢牢記住的。

事實上,我們在幫助人沒有壓力的時候,往往效果也是最好的。在生活中你也會發現,那些真正的貴人也只是順手提供了自己的支持幫助,卻無形中對那些身邊的人產生了深遠的效果,這才是真正的道,以無為有道的方式撬起個人的成長支點。

我記得前幾年我轉型做自媒體,也是源於一個資深老師的經驗,他當時認為我自己的創業方向不明朗,他隨後就說道為何你不做新媒體了,你在這方面挺有天賦的,因為這一句話讓我找到了自己的一個領域,而老師所說的一句話卻開啟了我的一片天地,我想這或許就是當時最好的助人之道。

幫助人的時候切勿用個人的經驗去幫助人

在助人的時候,我們還需要牢記的第二個界限和原則,不要用個人的經驗去助人,在幫助人的時候,我們的個人經驗往往是對他人智慧的幹擾。

有時真正的幫助僅僅需要看見,支持持和擁抱就夠了。在很多時候,我們面對別人的受傷,我們最需要是幫助對方看到自己,讓對方從自我的情緒中走出來,你的耐心傾聽和看見就是對對方最好的幫助。

在幫助別人的時候,我們最需要保持客觀中正的角度,不要和對方完全同仇敵愾,這樣並不能幫助對方從自我的情緒中走出來。

心理學上有一個ABC情緒原則法,講述任何事情發生都是中立的,影響我們對事情的看法往往是我們自身的情緒。

我們在幫助別人的時候,你需要是識別具體的事情是什麼,從這件事中我們需要讓對方了解到自己真實的需求是什麼,而不是完全陷入到憤怒或者悲傷的情緒中去。

當你懂得從中正的角度幫助對方認識自己的時候,對方才會明白你陪伴的意義和價值,更會從你身上看到中立的力量。

每個人都需要明白,在幫助人的時候,我們要學會空杯下來,空杯對我們進入對方的世界有很大幫助,不要帶著救世主的心情去幫助人,而是讓對方從自己身上挖掘成長力量反哺她自己,我們才會真正讓對方重新站起來。

許多人之所以費力不討好,很大程度上就是沒有幫助別人看到自己的智慧,反而我們會用自己固有的行動經驗幹擾了別人的智慧,自然別人也不會喜歡。卡耐基老師曾講述,每個人最關注的永遠是自己,如果我們喜歡一個人,往往也是因為我們在對方面前可以做自己。

所以幫助人的時候,摒棄自我的經驗,全心全意和對方在一起,陪同對方去思考,去探索,去成長,對方會看到你帶給他的力量和支撐。

幫助人的時候,放下自我的角色

在生活中,我們可能會打著愛的名義去幫助人。比如孩子天冷要穿衣,我們會從父母的角度讓孩子多穿衣服,即使孩子不願意,我們也還會強迫孩子穿衣服。

包括吃飯也是如此,即使孩子吃飯吃飽了,我們總認為她沒有吃夠,依然不停地勸說。我們從父母的角色去認為這是在幫助孩子成長,讓孩子能夠快速的長高。

而事實上,我們只是用父母的角色來代替孩子的智慧。孩子是否冷,穿幾件衣服,孩子其實會形成自我的判斷和意見, 我們需要是相信孩子身上的智慧,在孩子智慧的指引下,提供協助和支持,讓孩子穿自己該穿好的衣服。

幫助人的時候,回歸他人的主體,激發對方的智慧,這種助人的智慧和原則,往往能夠最大激發對方的潛能,看到對方身上所具備的能量和智慧,當你持續這樣去做的時候,對方才會發自內心的高度認同你,因為和你在一起的每一次,都是自我成長,自我賦能的開始。

某些時候,真正意義上的幫助,我們需要是打開人思維的限制,最高級的幫助人也是如此,不是具體的幫助人的某個行為,而是提供思維和技術的引導,看到對方身上的潛能和智慧,這樣幫助才會更為高效有力,形成良好的正向循環。

今日話題:你認為高級助人的原則是什麼,歡迎探討與交流。

作者簡介:唐若,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心力成長訓練營開創者,多平臺寫作者,目前正在學習ACC國際教練資格認證,擅長婚姻情感諮詢以及個人成長規劃。

相關焦點

  • 老祖宗的智慧:助人的三個潛規則,就看你懂不懂!
    但是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明明自己是好心,可是對方卻總是不領情,甚至還會給我翻白眼,難道幫助別人也有錯嗎? 的確,好心辦壞事的例子,數不勝數。幫助別人,並不是施捨,而是真的要急別人所急,從對方的角度出發,幫助他渡過難關,而不是依照自己的想法,想怎麼做就怎麼做,幫助別人,也要有智慧,來看看老祖宗的助人「潛規則」吧。
  • 人活到50歲,最高級的生活狀態,就是學會「獨處」
    人到了50歲,最高級的生活狀態,就是獨處,學會獨處才能去探析人生的真諦。獨處會讓我們獲得片刻的安寧人生已走完了上半場,我們要學會放下,放棄無謂的紛爭,讓內心能有一片淨土,遠離塵世的吵鬧,沒有了煩惱和焦躁,人生才有新的認知目標。
  • 真正拉開人與人距離的,並不是聰明,也不是能力,而是這兩個字!
    真正拉開人與人距離的,並不是聰明,也不是能力,而是這兩個字!這兩個字就是取捨!做人,要懂得積極爭取,也要學會聰明地捨棄,尤其是在面對兩難的情況時,要懂得舍卒保車,舍小包大。懂得取捨的智慧,你就能真正拉開與他人的距離。
  • 人生最高級的智慧:懂得擁抱不確定
    文/唐若 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 在這個世界上,人生最高級地法則 我們的身體也在其中不斷發生變化,而你最需要不是要去追趕變化,而是懂得擁抱不確定,找到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活在當下本質是讓我們不要焦慮,因為焦慮會讓我們進入到一個假象中;更不要抱怨, 因為那都已經過去。
  • 鬼谷子:「人不狠,站不穩」,學會這3句話,助你步步高升
    俗話說:「心不狠,站不穩」,這句話的意思不是讓我們待人要陰險狡詐,而是要在猶豫不決時要摒棄優柔寡斷,以一種果斷拒絕的氣勢,打拼出自己的一番天地。鬼谷子是戰國時期的一個謀聖,他的寶貴經歷與智慧流傳至今。其中這三條準則值得我們牢記。第一、手不毒,人不服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想要在這個社會上立足,就要適應這種優勝劣汰的環境。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道理永遠存在。
  • 你需要學會猶太人的這三條「逃走原則」
    在猶太人心中,他們尊敬那些聽話藝術的人,討厭那些喋喋不休的人。他們為人處世的智慧就是,遇到不好聽的話,要及時逃走。所以,想要讓我們的生活不要過得太累,我們需要學會猶太人的這三條逃走原則」。對於那些不好聽的話,我們不必記在心上,也沒有必要留在耳中,實在不行我們可以學學猶太人的逃走智慧,離開不聽。他有他說話的權力,我們有我們不聽的權力。人生最大的智慧就是學會過濾,而不是統統吸收,這樣我們只會成為一個大染缸,腦袋裡面全是汙垢和雜物,這樣我們的生活又怎麼會不累呢?
  • 易經:人的運氣,不僅僅依靠努力,還需要學會這4條規則
    我更願意相信這本書是我國古代先民們集體的智慧而組成的一本奇書,它的本身就是世間規律的一種文字化代表。所以學會易經對於人生會有著特殊的感悟,獲得成就。而人生的成功不僅僅依靠努力也需要指導,這裡就有四個規則值得我們學習遵守。
  • 猶太人智慧:為人處世,牢記這3條原則,教你玩轉人際關係
    為人處世,是我們一生都在學的課程,有些人領悟快,並非是他們比較聰明,而是能學習先人經驗,將之吸收到自己的腦海裡,形成一套受人喜歡的人際交往法則。猶太人被譽為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他們總結出一套為人處世的原則,牢記這3點,你也可以玩轉人際關係。
  • 猶太人提醒:人窮想翻身,聰明的做法不是攢錢,而是學會這3點
    有些人怕了,追求一種安穩的方式,將錢攢起來,最後卻一事無成。在猶太人看來,人窮想翻身,最聰明的做法不是攢錢,而是學會這3點。投資知識21世界是智力的時代,知識是性價比最高的投資。在猶太人的觀念裡,世界上有三種東西別人永遠無法搶走,一是吃進肚子裡的食物,二是藏於心底的夢想,三是腦海裡的知識。有一位猶太富豪,在女兒的婚禮上,送了滿滿幾箱的嫁妝。
  • 識人術的最高境界不是「看臉」,而是看這兩點,真的很準
    鬼谷子先生緊接著說「不離形,不拘法,視於無形,聽於無聲,其相之善者也」,大概意思就說:看人不能拘泥於形式,要從無形無聲中去觀察一個人,這才是識人的最高境界。具體又該如何操作呢?其實,如果我們認真學習老祖宗識人術會發現:通過這2個細節看人,讓你一看一個準。
  • 《周易》:決定一個人財富的,從來不是勤勞,而是謹記這3條天規
    《周易》:決定一個人財富的,從來不是勤勞,而是謹記這3條天規縱觀古今,我們不難發現一個規律:但凡是能夠在逆境中找到破局之道,並且尋找到正確的方向,作做對人生決策,從此平步青雲的成功人,都是通讀過《周易》的人。
  • 林浩鼎;以智慧給人以啟迪,以真知灼見給人以幫助
    在這過程中,林博士早早學會了對事業的擔當。既是獨生子,又是全家族的長孫,家族對林博士的教育也十分重視。從小林博士就被教導「興家猶如針挑土,敗家好似浪淘沙」,積累家業就像用針挑起土一樣需要全家人甚至幾代人一點一滴地付出和積累;而家敗皆因奢,若家中有人好逸惡勞,家業便會容易像大浪捲走泥沙一般轉眼消耗殆盡。
  • 男人對女人最高級的愛,不是寵愛,而是尊重
    尤其是男人遇到自己心愛的女人,他會不斷為他付出,但是或許你不知道的是,一個男人對女人最高級的愛,其實從來不是寵溺,而是發自內心的尊重這個女人。一、尊重一個人,才會讓她去做自己曾經以為愛一個人是佔有一個人,但是後來才知道,愛一個人最好的方式是讓她做自己,並且選擇她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
  • 手繪「錢幣」買面也是一堂「助人課」
    的確,一個人生存於生活,也多會遇到窘境的時候,對於一個人來說,接受別人的幫助,恐怕很難做到理所當然,既想要接受幫助,又不想失掉面子。這是人之常情,也是可以理解的。手繪「錢幣」買面和「套餐A」更是一堂「助人課」。幫助別人,不是給予恩賜,這是需要做到的,靜悄悄地獻愛心,理應成為助人原則。
  • 老祖宗:這些「社交大智慧」,你若學會一兩個,好人緣將不請自來
    」 或許,你一直都覺得,做一個處處招人喜歡的人太難了。實際情況,果真如此嗎? 不是的。只要我們能夠改掉一些處世壞毛病,培養一些社交智慧,誰都能夠擁有好的人緣。 那麼,我們究竟該讓自己培養哪些社交智慧呢?
  • 《莊子》裡的三條魚,對應了三種智慧,學會了想不成功都難
    其實莊子也有著獨樹一幟的大智慧,學會了這三種智慧,想不成功都很難。這三種智慧,對應著《莊子》中的三條魚,讀懂了這三條魚,其實也就是讀懂了人生。第一條魚:北冥之魚--隱忍的智慧「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莊子說在北冥有一條大魚,搖身一變化作了大鵬,大鵬振翅高飛,翅膀就好像掛在天邊的雲彩。鯤化作大鵬鳥的故事寓意豐富,包含了「沉潛」與「騰飛」兩個方面。
  • 人到中年,活著的最高境界,就是這簡簡單單的幾個字!
    人們都說:每一個人活著的意義應該全在乎過程,而不是在乎結論。每一個人這一輩子,都只有唯一一條屬於自己的專屬道路,別人學不來也盜不走。每一個人成長的過程都是不一樣的,這樣人生的酸甜苦辣自己才能夠全部嘗一個遍,才能夠成為一個完滿的人生。孔子曾在《論語》中說過: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 學會看淡,不是面對生活的妥協,而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智慧
    01生活是條難走的路,高低不平,坎坎坷坷,有喜悅也有憂傷,交替著向前演釋。人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走向成熟,但不能逆來順受,磨掉生活的梭角,要勇於奮進,知難而上,面對生活,面對人生。圖片來源於網絡,與文章內容無關03動過心、流過淚、怨恨過、放棄過,可這路上,總要有人的虛情假意來教你長大,而另外一些人的兩肋插刀陪伴你成長。
  • 佛教揭秘:最高級的佛法,究竟長怎麼樣?不要走入一般人的誤區!
    學法的結果,只不過是幫助我們離開日常的煩惱,和輪迴的痛苦。所以,最根本最高級的佛法,就是學習「苦在哪裡?苦是如何產生的?苦將會如何熄滅?」我們也不用跑到外面去學,所有煩惱痛苦,並不在外面,都存在於身與心之內。
  • 易經大智慧:真正厲害的人,不是沒有情緒,而是讀懂了這4句話
    易經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也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當下人一提到易經,就會認為是佔卜算命,這實際上對易經有著很大的誤解。易經怎麼會是算命的書籍呢?易經成書的初衷,也並非是為了算命和佔卜。易經裡面有很多玄機,其中就告訴我們要學會情緒管理,一個真正厲害的人,不是沒有情緒,而是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你的情緒,往往決定了你的命運,我們感悟出4句人生箴言,你若能悟透一句,便可不再平庸。一 大喜易失言一個人一旦開心,言語上就容易冒犯到別人,有的則是亂吹一通,口無遮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