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春秋》中10句經典名言,越讀越有道理

2020-12-06 賞聯讀史

《呂氏春秋》是秦國呂不韋主持下編撰的一部黃老道家名著,此書以儒家學說為主幹,以名、法、墨、農、兵、陰陽家思想學說為素材,成書於秦始皇統一中國前夕,全書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餘萬字。

1. 人雖智而不遇時,無功。

語出秦·呂不韋《呂氏春秋·孝行覽·首時》。人雖然擁有智慧,但如果遇不到時機,也不能建功立業。人若想取得成功,必須擁有豐富的智慧,但僅僅擁有智慧還不夠,還必須順應時勢,善於把握機會。真正的智慧不是所謂的學識,而是把握命運的能力,對一個有準備的人來說,他一定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和過人的判斷力,所以他們才能成功。

2. 敗莫大於愚,愚之患,在必自用。

語出秦·呂不韋《呂氏春秋·士容》。沒有什麼失敗,比愚蠢造成的失敗更嚴重,愚蠢帶來的禍患,一定是因為剛愎自用、自以為是。

3. 辨而不當理為偽,知而不當理則詐。

語出秦·呂不韋《呂氏春秋·士容》。明辨而不在理,就近乎於機巧,聰明不在理就近乎於巧詐。

4. 萬人操弓共射一招,招無不中;萬物章章,以害一生,生無不傷。

語出秦·呂不韋《呂氏春秋》。一萬個人手拿弓箭,共射一個目標,肯定有人射中。一個企業要在同行中創出一片天地,就應該發揮所有成員的智慧、集體的合力。

5. 一錢之費,亦所宜慎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

語出秦·呂不韋《呂氏春秋·義賞》。使沼澤乾涸去捕魚,一定會捕到魚,但是第二年就再也沒有魚了。比喻做事情,要從長遠打算,不能只顧眼前利益。

6. 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其短。

語出秦·呂不韋《呂氏春秋·孟夏紀·用眾》。善於學習的人,總是去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短處。一個人即便多麼的優秀,但終究會有自己的局限性所在,所以聰明的讀書人,善於學習的人,他懂得取長補短的道理。要想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就要通過對比,看到別人的長處,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之處,通過向別人學習,來彌補自己的不足。

7. 與天下之賢者為徒,此文王之所以王也。

語出秦·呂不韋《呂氏春秋·慎大覽·報更》。與天下賢士結為朋友,這是周文王稱王天下的原因。若想獲得真正的朋友,我們自身必須擁有真誠的內心,這樣才能獲得他人的友誼。在真誠的交往中,大家互相分享、互相幫助,這樣才能使生活充實,並一同在人生之路上走向成功。

8. 大匠不斫,大包不豆,大勇不鬥,大兵不寇。

語出秦·呂不韋《呂氏春秋·孟春紀·貴公》。技藝高超的工匠,不回去親自砍削;手藝高超的廚師也不會親自去排列餐具,真正的勇士不會去鬥狠,正義之師也不會去做盜寇之事。

9. 凡持國,太上知始,其次之終,其次之中。

語出秦·呂不韋《呂氏春秋·先識覽·察微》。任何事情無論成功或失敗,都處於整體之中,都有開端、發展和結局三個部分組成,這是一個整體的過程,若想取得成功,任何一方面都不能被忽視。控制論告訴我們,整體大於局部之和。

10. 賢主勞於求人,而佚於治事。

語出秦·呂不韋《呂氏春秋·季冬紀·士節》。賢明的君主操勞於尋找優秀的人才,對治理國家卻很安逸。

相關焦點

  • 《呂氏春秋》中的10句經典名言,每一句都讓你受益匪淺!
    《呂氏春秋》又稱《呂覽》,是秦國丞相呂不韋主持編撰的道家著作,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呂氏春秋》中的10句經典名言,每一句都讓你受益匪淺!1. 必中理然後動,必當義然後舉。語出秦·呂不韋《呂氏春秋·不苟論·不苟》。中:合適。當:允當,符合。一定要合乎情理然後在去行動,符合道義,再去做。2. 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矩。語出秦·呂不韋《呂氏春秋·不苟論·自知》。準繩:水準墨線。想要知道什麼是平直,一定要用水準墨線;要知道什麼是方圓?
  • 國學名著《呂氏春秋》10句經典名言,讓人感觸很深!
    《呂氏春秋》是秦國呂不韋及其門客編撰的一部古代類似百科全書性質的傳世著作,吸收了儒、道、法、墨、名、陰陽等各家的思想,被認為是雜家的代表作。國學名著《呂氏春秋》10句經典名言,讓人感觸很深。1.——《呂氏春秋·有始覽·應同》。君王雖然十分尊貴,但是如果將白當成黑,大臣便不能去聽從。父親雖然親近,但是如果將黑當做白,子女也不會順從。4. 東面望者不見西牆,南鄉視者不睹北方,意有所在也。——《呂氏春秋·有始覽·去尤》。鄉:同「向」。睹:看。
  • 《呂氏春秋》中十句智慧名言,句句經典,回味無窮!
    《呂氏春秋》亦稱《呂覽》是雜家的代表著作,成書於秦始皇八年左右,為戰國末期秦相國呂不韋集合門客共同編寫,全書26卷,160篇,內分十二紀、八覽、六論。《呂氏春秋》中十句智慧名言,句句經典,回味無窮!1. 義博利則無敵。出自秦·呂不韋《呂氏春秋·審分覽·慎勢》。
  • 《呂氏春秋》10句千古名言,句句富含哲理(深度好文)
    賞析:這句話出自秦·呂不韋《呂氏春秋·貴直論·原亂》。凡是製造禍亂的人,災禍很少不降臨到他們身上。一切製造禍亂的人,其動機都是罪惡的,都是出於小集體或個人的私利。在現實生活中,出於各種目的,人的行為是非常複雜的,但毫無疑問,人的所有行為都通向利益。
  • 《呂氏春秋》10句千古名言,精闢有哲理,一生必讀
    《呂氏春秋》是戰國末期秦相呂不韋召集門客共同編撰的一部著作由於分為八覽、六論、十二紀幾部分,所以又稱《呂覽》。1. 大智不形。這句話出自秦·呂不韋《呂氏春秋·先識覽·樂成》。最深沉的智慧是不露痕跡。這句話出自秦·呂不韋《呂氏春秋·季冬紀·序意》。人要有誠信,擁有誠信才能被聽信者任用。誠信是人生最高的價值,是人生處世的原則,只有誠信的人才能獲得人們的尊重,才能步步走向成功。說謊的人,工於心計,卻忐忑不安,而誠信的人則襟懷坦白,問心無愧。3 天下大亂,無有安國。這句話出自秦·呂不韋《呂氏春秋·有始覽·諭大》。如果天下大亂,就不會有安定美好的生活了。
  • 《呂氏春秋》中的智慧名言,句句經典,回味無窮!
    解讀:語出《呂氏春秋·季春紀·盡數》。 大意是萬物的變化,沒有一樣不給人帶來益處,也沒有一樣不給人帶來危害。2.其知彌精,其所取彌精;其知彌粗,其所取彌粗。解讀:語出《呂氏春秋·孟冬紀·異寶》。 大意是智慧越精深,所獲取的東西就越珍貴;智慧越低下,所獲取的東西就越粗陋。
  • 這10句經典名言,每一句都很簡短,但很有道理,你都讀過嗎
    名言、語錄,歷來都是能讓我們警醒的話。筆者就是很喜歡讀名言、語錄,尤其在生活迷惘的時候,往往不經意間的一條名言或語錄說到心坎裡,就能立刻讓自己感到很振奮,讓自己生活繼續充滿信心和鬥志,這也許就是名言語錄的作用吧!就比如以下這10句經典名言或語錄,每一句都很簡短,但很有道理,你都讀過嗎?
  • 怎樣讀經典 | 《呂氏春秋》
    由此可見,《呂氏春秋》確實是成於眾人之手的一部經典。然而,呂不韋對於該書的編纂無疑是起到主導作用的。一是編纂起因於呂不韋有感於荀卿之徒「著書布天下」;二是成書後的《呂氏春秋》是一部體例完整、結構合理的著作,而不是一部簡單的眾人撰述拼湊;三是編纂上體現了呂不韋「備天地萬物古今之事」的撰述宗旨和「上揆之天,下驗之地,中審之人」的寫作原則。
  • 《小窗幽記》,十句經典名句,越讀越有收穫
    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小窗幽記》這句經典名句,曾是不少人個性籤名?《小窗幽記》是中國古代修身養性的三大奇書之一(另兩本,《菜根譚》與《圍爐夜話》),這本明代清言代表作,越讀越有味道,越有收穫,為大家整理《小窗幽記》十句經典名句,趕快收藏起來,慢慢品味。
  • 分享十句《呂氏春秋》經典
    呂氏春秋,是在秦國丞相呂不韋主持下,集合門客們編撰的一部名著。呂不韋認為其中包括了天地萬物古往今來的事理,所以號稱《呂氏春秋》。《呂氏春秋》作為十二紀、八覽、六論,注重博採眾家學說,以道家思想為主體兼採陰陽、儒墨、名法、兵農諸家學說而貫通完成的一部著作。 吾每每讀之,深感為人處世,治國安民,其大道小理無不包涵其中,誠良冊也。是以分享十句:一、欲勝人者必先自勝,欲論人者必先自論,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 胡適《讀呂氏春秋》的貢獻
    讀呂氏春秋》,是胡適的一篇研究《呂氏春秋》的論文。該文打破了有漢以來研究《呂氏春秋》只重視文本解釋的局限,採用了中西比較的思路與方法,從人慾、人性的思想高度審視把握《呂氏春秋》,提出了不少現在看來仍不失為有價值的觀點與問題。文章視野開闊,論從史出,文風明白曉暢,易於接受,方法與結論都令人耳目一新,初步改變了以後《呂氏春秋》研究的路向,在近代《呂氏春秋》研究史上具有開拓之功。
  • 《心經》中的四大經典佛句,要反覆讀,越讀越開悟!
    只要一個人的心,真正念誦《心經》而得清淨,那麼你就是真正的有所得。而《心經》中的這四大經典佛句,只要多讀,就會越快開悟!01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其實,一切事物,都有它的規則。一個人需要做的,就是遵循它的規則。懂得了,是好事;萬一不懂,那就由它。《心經》中最後的這個佛句,絕大部分的人不懂。不但你不懂,旁人也不懂。既然都不懂,為何心還要苦苦執著,想要去懂?人本無心,何處可安?無心方為大道。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佛在何處?佛在心中。
  • 《呻吟語》中不可不讀的10句經典名言,讓人學到很多道理!
    《呻吟語》是明朝思想家呂坤所著的一部經典著作,其中闡述了自己對修身養性、人情世故等方面的獨特見解。《呻吟語》中不可不讀的10句經典名言,讓人學到很多道理!1. 實言實行實心,無不孚人之理。出自明·呂坤《呻吟語·誠實》。
  • 常識積累 | 《呂氏春秋》經典50句及註解
    摘自《呂氏春秋·論·慎行論》解釋:有的話像是錯的,而實際卻是對的;有的話像是對的,但實際卻是錯的。正確與錯誤的界線,不能不分清楚。-32-井中之無大魚也,新林之無長木也。摘自《呂氏春秋·覽·有始覽》解釋:水井中沒有大魚,新林中沒有大樹。
  • 《左傳》經典名言10句,精闢有道理,值得收藏!
    《左傳》全稱《春秋左氏傳》是我國最早的編年體史書,相傳為魯國史官左丘明根據《春秋》編成,記敘範圍起自魯隱公元年迄於魯哀公二十七年。《左傳》經典名言10句,精闢有道理,值得收藏!一、我無爾詐,爾無我虞。臣聽說若想讓國家興盛起來,對待百姓應當像對待有傷病的人一樣,這是給予他們的福利;而國家的敗亡,是因為統治者視百姓如草芥,這是導致禍事的根源之所在。四、雖楚有才,晉實用之。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比喻人才外流,為他人作嫁,含有一定的貶義。所謂「雖」是即便、即使的意思。
  • 《呂氏春秋》精華10句,內涵深刻,句句發人深省​​​​
    《呂氏春秋》精華10句,內涵深刻,句句發人深省或許我們都因「一字千金」的故事而知曉《呂氏春秋》,但大家可能都沒有詳細了解過其中的內容,其實《呂氏春秋》中有著許多的精華語句,值得我們學習與傳誦。食能以時,身必無災出自戰國·呂不韋《呂氏春秋·盡數》。時:節制。 飲食如果能夠做到節制,身體必然不會有疾病。2. 凡事之本,必先治身。出自戰國·呂不韋《呂氏春秋·季春紀·先己》。做事成功的根本原因,在於不斷提高修養和道德品質。
  • 《呂氏春秋》10句精華,讀懂經典
  • 《呂氏春秋》中10條經典句子,洞察世事,啟人心智
    《呂氏春秋》是我國古代第一部有嚴密體系的書籍,是後世類書的鼻祖之作,全書分為十二紀、八覽、六論三大部分。1.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誰人不親?出自先秦·呂不韋《呂氏春秋·離俗覽·貴信》。凡是作為君主,一定要講誠信,用雙倍的誠信去對待臣民,誰還能不親附呢?2.人固難全,權而用其長者,當舉也。出自先秦·呂不韋《呂氏春秋·離俗覽·舉難》。權:衡量。舉:舉薦人才。
  • 《呂氏春秋》中值得一讀的8句話,經典至極,讓你明白不少!
    《呂氏春秋》一作《呂覽》,是秦朝呂不韋編撰的雜家哲學、政治著作,二十六卷,是中國戰國末期雜家代表著作。《呂氏春秋》中值得一讀的8句話,經典至極,讓你明白不少!一、藏一脟肉而知一鑊之味、一鼎之調。賞析:出自《呂氏春秋·慎大·察今》。品嘗一小塊肉就知道了一整鍋肉的味道,進而知道一鼎肉的味道是否調和。二、君子之學也,說義必稱師以論道,聽從必盡力以光明。賞析:出自《呂氏春秋·尊師》。
  • 張衡著經典的10句名言,有內涵有道理
    張衡著經典的10句名言,有內涵有道理張衡(78~139年)字平子,東漢時期著名的文學家、科學家,其「通《五經》,貫六藝」,南陽五聖之一,與司馬相如、揚雄、班固並稱漢賦四大家。此以水源、樹根為喻,說明凡事基礎最重要的道理。2. 藝可學而行可為。出自漢·張衡《應閒》。藝,技藝。行,品行。技藝是可以通過學習而所獲得的,而品行是可以通過努力而得到提升的。此以技藝可以通過學習為比,闡說提升品德修養的可能性。3. 所貴惟賢,所寶惟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