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要為金庸的射鵰三部曲評出一個高下,想必金庸迷們會撕的不可開交。畢竟,雖然都是金庸武俠世界的忠實粉絲,但是,神鵰射鵰以及倚天三部作品之間各有聯繫,人們難免會生出比較之心:究竟哪一部的主角才是各方面的天下第一人。今天我們要談論的便是被譽為俠之大者的郭大俠,郭靖夫婦戰死襄陽的結局讓人不由心生敬佩,可是,郭靖被捧到如此高度,並不是在主角光環覆蓋下的射鵰世界,而是神鵰世界。
射鵰英雄傳全書是在講述郭靖黃蓉兩位主人公的成長路,金庸從郭靖的父輩講起,向人們徐徐道來這位大俠的成長路。雖然郭靖天性愚笨,以至於學習武功上毫無天賦可言,旁人輕鬆學會的東西,郭靖卻要千方百計才能窺得一點精髓。但是,勤能補拙,靠著自己的一腔熱血,郭靖用後天的努力,補足了先天的不足,這才得以攀升為後來的郭大俠。
不過,射鵰結尾,金老爺子給郭靖夫婦安排的結局,卻讓很多人感到過於倉促了些。對於一路看著郭靖黃蓉成長的局外讀者來說,郭靖黃蓉最後隱居享受天倫之樂或許是一個美好結局。但是,倘若從另一面來說,如果沒有後續章節對這兩人的續寫,郭靖絕不至於成長為天下愛戴的大俠。
甚至以書中世界觀來看,郭靖不過是一個在華山論劍中武藝小成的年輕人。另外,郭靖的蒙古經歷也會惹得世人譏諷。畢竟,從小長在蒙古的郭靖本身就和蒙古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從某種程度來講,蒙古的興起,郭靖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成吉思汗也是靠著他逃出了敵人的追殺。
更加荒唐的是,黃蓉千裡追父的橋段,郭靖此時為蒙古效力,蒙古宋朝之間倘若沒有戰事還罷,郭靖不過是鄰國的一員大將,可是鑑於後來蒙古大肆侵宋,一切和蒙古沾邊的人物也自然被安上了叛徒之名。黃蓉身為中原武林大幫丐幫的幫主,卻為了自己的丈夫,不惜千裡追父,這對於丐幫來說可不是什麼好名聲。
所以,金庸也知道倘若在射鵰中給郭靖安排一個俠之大者的高帽,可能會引發大多讀者的不滿,此前郭靖一直帶著金刀駙馬的寶帽,這雖然是一種榮耀,可是歷史的潮流不能逆轉,蒙古滅宋,不會為了一個金刀駙馬就此放棄,如果郭靖站在蒙古一派,金庸只能安排他成為一個夾在家和國之間的悲劇人物。
在金庸的龐大武俠小說框架下,我們幾乎見不到逆轉歷史潮流的江湖人物,更多時候,金庸筆下的武俠人物是在被歷史推著走。事實上,時勢造英雄和英雄造時勢,這兩句話對於歷史學家來說各有道理,也一直是他們爭議的焦點。為了讓自己筆下的男主人公不至於被時代推著走向衰亡。金庸只能以楊康之子楊過為焦點,安排了神鵰一作。
在神鵰射鵰的時間間隔中,很顯然郭靖是走出了桃花島,開始為大宋操勞,從曾經的江湖中人走向之後的襄陽城主,郭靖經歷了從江湖走向朝野的突變,自此之後,未來天下敬畏,被捧為俠之大者的郭大俠才真正展露身手。
在神鵰全書中,都不予餘力的捧高郭大俠的江湖地位和武學造地,在送小楊過上終南山時,郭靖以一人之身,卻能夠力戰全真教諸多高手組成的陣法,這份武藝很顯然不下於五絕中任何一位。之後,宋朝和蒙古之間的紛爭轉而變成中原武林的江湖事,雖然江湖和朝廷之間一直是互不幹涉,但是為了救國,武林中人可謂是傾盡所能。
而同時身居於武林和朝廷的郭靖,便成了銜接兩者的重要支撐。對於江湖人來說,郭靖大俠為國為民,不論是義氣還是武功都值得敬佩。對於朝廷來說,郭靖作為一個臣子,團結了江湖中人,穩定國家社會一致對外,而他所守衛的襄陽城更是頂下了敵人的猛攻多年,既然有如此成就,一個俠之大者的封號,自然是理所當然。
在神鵰和倚天的時間線裡,郭靖黃蓉夫婦為守城而死,雖不得安享晚年,卻能得天下人敬佩,成為當之無愧的大俠。可是,倘若郭靖在射鵰一書後便沒了音訊,你們還認可他的俠義名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