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是我國著名的旅遊景點,蘇堤春曉、斷橋殘雪、柳浪聞鶯……每處景點都美如畫卷,令人如痴如醉。
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都曾漫遊西湖,留下了活色生香的詩詞。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群芳過後西湖好,狼籍殘紅,飛絮濛濛」……
今天要給大家講解的是白居易的一首七律,從開篇美到尾,令人心醉。
這首詩名為《錢塘湖春行》。
西湖有兩條和文人相關的堤壩,一個是「蘇堤」,得名於蘇軾,一個是「白堤」,和白居易有關。
眾所周知,蘇軾曾兩度在杭州任職,和西湖結下了不解之緣。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白居易也曾在杭州為官,主持修筑西湖堤防、疏浚六井,也留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篇,這首《錢塘湖春行》便是其中的代表。
其實早在白居易之前,就有「白堤」,但是因為白居易的這首詩太出名,所以說到「白堤」,很多人都會想起白居易,這就是詩詞的魅力了。
這首詩寫的是西湖早春的美景,清新活潑,從開篇美到尾,令人心醉。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詩歌首聯總寫西湖的美景。
「孤山」是西湖的名山,在裡湖和外湖之間,北宋的名士林逋就曾在孤山結廬而居。
而「孤山寺」就是南北朝時期所建的承福寺,因在孤山上,故而得此名。
至於「賈亭」就是唐朝人賈全所築,據聞在亭上可以瞭望西湖全景,可惜的是如今已不復存在。
白居易從孤山寺寫到賈亭,足見他當時不是靜止觀看西湖美景,而是邊走邊欣賞。
他極目遠眺,只見春水初漲,水面和堤岸齊平,白雲低垂,和湖面泛起的波瀾連成一片。
上下天光,一碧萬頃,這是典型的江南春湖之景。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這一聯是描寫早春的經典名句,生動活潑,將春天的勃勃生機寫到了極致。
幾隻黃鶯爭著飛向向陽的樹木,燕子穿花貼水,忙著銜泥築巢。
鶯啼燕舞,這是多麼爛漫有趣的春光,一切景語皆情語,詩人的喜悅之情由此可見。
此處「新燕」這個意象最值得玩味,都說燕子是春天的使者,白居易這裡提到「新燕」,除了凸顯春天的生機外,應該還有另外一層含義。
一年之計在於春,燕子飛來飛去是為了築巢,這大概也是提醒人們開始勞作吧。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詩人又將目光轉向了花草。
因為還是早春,白居易看到的不是奼紫嫣紅,綠草茵茵的景象,而是東一團西一團的「亂」景,就連青草也不過是剛剛沒過馬蹄而已。
雖然只是「亂花」和「淺草」,但卻透露出了獨屬於春天的氣息。
這兩聯,一動一靜,將初春之景寫得惟妙惟肖,讓我不禁想起了南北朝謝靈運的兩句詩,「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將詩人那中乍見季節變化的驚喜之情寫到了極致,令人也不禁對那燦爛的春光心嚮往之。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尾聯寫的是詩人最愛的湖東。
那湖東到底為何會令詩人流連忘返呢?
只見那白堤之上,成排的綠楊迎風招展,濃陰下,遊春的人馬來來往往,好不熱鬧。
詩人在這明媚的春光中,盡情徜徉在湖光山色中,這美如天堂的景色怎能不令人如痴如醉呢?
全詩寫得很是清新自然,從開篇美到尾,宛如一幅畫卷,讓人體會到了西湖早春的生機盎然,美得令人心醉。
後來這首詩入選教科書,成了學生必背的詩歌,而且在第五季詩詞大會上還曾多次出現,連康震老師也曾以這首詩作畫,足見其有多經典了。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