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方塔對面的河岸上櫻花開了,我帶剛來虞的朋友去賞花。我對朋友說:「櫻花三月我們去賞櫻花,應該是別有一番詩情畫意吧!」,她說:「屁,那是『煙花三月』,懂不懂?」,「三月和煙花有什麼關係啊,你怎麼不說爆竹三月啊!」我說,朋友懟我道:「爆你狗頭!」


我們都知道「煙花三月」來自詩仙李白的那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的一句「煙花三月下揚州」。記得上小學時,老師說「煙花」是指柳絮如煙、繁花似錦,形容三月春天的美麗。古人詩詞裡形容江南春天的美景的名句有很多:比如南朝邱遲的《與陳伯之書》中有「雜花生樹,群鶯亂飛」之

句,還有白居易的《憶江南》寫到江南「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等等不勝枚舉,但是用「煙花」來作為江南春天的形容詞的,除了李杜,其餘卻甚是寥寥。「煙花」現代人記憶中應該是和爆竹聯繫起來的,它們的前身火藥還是我們中華與世人引以為傲的四大發明之一呢。以前每逢傳統節日或遇到喜慶的大事都會燃放,現在城市裡講求環保,燃放煙花有諸多限制不是很容易了。其實「煙花」除了這兩個含義之外,在百科中還有「霧靄中的花」之意。我還聽說有人認為「煙花三月下揚州」中的煙花就是指瓊花,民間傳說隋煬帝勞民傷財開鑿大運河就是為一睹瓊花芳容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