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人的一生要把握好方向

2020-09-03 華網佛學


祖燈延佛法脈


念彌陀得證三



學佛人的一生

要把握好方向


我們從五臺山來到這個地方建寺院,人家六祖大師還來這辦道場,我們這些子孫還能不來嗎?三寶是一個,沒有兩個,有兩個就成六寶了。所以,無論我們去哪裡參訪拜佛,佛菩薩始終是佛菩薩,沒有高低好劣,都是一樣的。不同的是環境,有的是環境造就人,有的是人成就環境。

六祖大師,一千多年前出現在此地,並且延續了這麼多年佛法不滅。這就叫「續祖燈」。當然,這一千多年也經歷了許多興衰。

而對我們個人一生而言,也有不同的興衰階段,也就是隨波逐流的生存。

可是,對於我們學佛的人而言,我們的一生就要把握好人生方向。

我們念「南無」這兩個字就是掌握方向。「南無」,是皈依的意思,其實就是把握方向,不要偏離了方向。

「南無」講法很多,從哪方面講都圓融無礙。小的時候,我就聽我們老和尚講「阿彌陀佛」裡的「阿」字,是十六個半音,所以他是萬法之源。「阿」就是一真法界。無論我們走到哪裡,只要有三寶的地方都一樣。不同的是人的因緣不同。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哪裡都好。

我們學佛人呢,走到哪裡,就是要「南無」,不單單是敬禮、恭敬、禮拜……更重要的是從我們內心裡要把握好方向。



我們現在世間法,各家的都不一樣,做法不一樣,想法也不一樣,這就叫眾生。眾生,眾生,是無處不生,什麼都生;眾生,眾生,隨緣而生,就是隨緣生法。不同的就是隨緣,各有各的緣分,為啥你說這個地方好,他說那個地方好,就是緣分不同。

實際上,生在哪裡哪裡好,長在哪裡哪裡好。我們學佛,不僅是生的那個地方、長的那個地方要緊、重要,還有將來要歸宿的那個地方更要緊、更重要。所以我們一生學佛最後要找歸宿點,就是皈依,皈依就是最後要找的那個歸宿點,哪裡是最後的歸宿,哪裡就是最好的...

相關焦點

  • 妙江妙法 | 學佛人的一生要把握好方向
    要把握好方向 我們從五臺山來到這個地方建寺院,人家六祖大師還來這辦道場,我們這些子孫還能不來嗎?可是,對於我們學佛的人而言,我們的一生就要把握好人生方向不同的是人的因緣不同。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哪裡都好。
  • 《學佛三要》:學佛的根本意趣
    一、學佛之根本意趣人生所為何事平常人只說學佛,但為什麼要學佛?其根本意趣究竟何在?這一問題是應該明白的。可以說:學佛並不是無意義,無目的,而是要想獲得一種高尚、圓滿的成果。學佛的而能夠深刻的理解到學佛的根本意趣,進而感覺到非學佛不可,有這種堅強的信念,才能真正走向學佛之路,而不在佛門邊緣歇腳,或者走入岐途。人生存於世間,究竟所為何事?有何意義?這要從吾人本身去觀察,唯有這樣才能把握住學佛的意趣,因為佛法就是解決人生的根本方案。也可說,這是一切高等宗教所共同的,皆由此而產生的。
  • 佛教:這2部佛經,學佛的人,一生一定要讀一遍!
    佛經上萬卷,是否都要讀完,才能真正讓自己覺悟呢?事實並非如此。只要一個人,能依照佛經中說的去做,就能達到修行的目的。佛教中有無數的佛經,到底該讀哪一部好呢?作為學佛的人來說,這2部佛經,一生一定要讀一遍!
  • 分享丨哪個年齡段學佛好?
    哪個年齡段學佛好?學習佛法,對於每個人來說,任何時侯學佛都不會早,也不會晚。人生難得,佛法難聞。有機會聽聞佛法,就應及時把握。而從修行角度來說,也不在於時間早晚。有些人信佛幾十年,但沒有在修學上真正用心,煩惱、習氣絲毫沒有減少,並未比那些不學佛的更好。
  • 學佛一定要從《觀經》三福修起
    淨宗修學要從「三福」修起,第一是孝養父母。你能孝養父母,父母怎麼會反對你學佛?如果你學了佛就不孝順父母,不聽父母的話,看到學佛的同修,比什麼人都親切,疏遠了沒有學佛的家人,認為父母家人作惡;其實是自己在造罪業,這是自己錯了。將來你能不能往生?說老實話,不能往生,念佛念得再好,都不能往生。所以學佛的同修,第一要家庭和睦。十善業後面的三條。
  • 釋淨空:假學佛消不了業障,要真學佛!
    我們學佛求往生不能不忍辱,忍辱我們心才能夠安,我們的緣才能夠勝,殊勝,我們的業才能夠消得了。不能忍辱,天天造業,他不消業,惡業天天在增上,怎麼得了?學佛是真學佛、是假學佛,這是關鍵,假學佛消不了業障,要真學佛。
  • 開茶葉店要如何把握大方向?
    其實開茶葉店只要把握好幾個大方向就不會那麼難了。華祥苑茗茶小編就來說說開茶葉店要如何把握大方向。一、選址方面。選址的好壞會直接影響顧客入店率,雖然顧客入店也許不會購買茶葉,也能夠為茶葉店帶來些人氣。想要成功開一家茶葉店,一個好選址是前提。二、茶葉產品營銷方式。開茶葉店就是想茶葉等產品銷售出去。經營者在保證茶葉質量的前提下,也應該在茶葉包裝和促銷等多個方面下功夫。畢竟國人還是喜歡把茶葉當禮品送給親朋好友的。顧客買茶無非就是自飲或者送禮。可見送禮是一個很有潛力的市場。
  • 學佛人可以算命嗎?
    阿彌陀佛 師兄吉祥算命的不敢給修行的人特別是出家人算命,因為這些人的命算不準,這是為什麼呢?其實佛教不算命的原因是人可以通過身口意的修煉去除貪嗔痴慢疑殺盜淫惡口兩舌來修十善道,改變原有的先天命局,了凡先生就是一個改天立命的好榜樣。所以對於真正修行的人來說是不準的,學佛人不是不可以算命,而是沒有必要算命。
  • 學佛修行,為何要皈依三寶?
    一個學佛的人,如果沒有經過皈依三寶的儀式,即使上香禮拜,也只不過是一個對佛教尊重而有興趣的人,不能算是真正的佛教徒,就好比一個學生,如果不曾辦理註冊手續,永遠只是個旁聽生罷了。世間上的金銀、真珠、瑪瑙稱為『寶』,那是世間財寶:而佛、法、僧是法身慧命之寶,是出世的財寶。所以,學佛修行,首先應該皈依三寶。
  • 南懷瑾老師:真正學佛的人要有生死一致的精神,念死是為第一!
    真正學佛的人要有生死一致的精神,念死是為第一!我們看到,從東漢以後,佛法進入中國,由漢到魏晉南北朝,一直到隋唐之間,我們看《高僧傳》,看各種的傳記,各方面的記載,古人證道的非常多,學佛成道的不管男的、女的、出家、在家。
  • 惟覺長老:學佛的人為什麼要吃素
    我們佛法的精神就是慈悲,就是平等,要想達到慈悲、平等的心,第一不殺生,第二要救生,第三就要吃素。我們把這些都做到了,慈悲心就會現前,慈悲心就是佛心,所以吃素看起來很普通,它的意義非常深遠。 有很多人學佛很久了,但沒發心吃素,他們認為修行學佛就好了,為什麼要吃素呢?前幾年有位學者發表了一篇文章,大家都認為他是大善知識,寫了很多書出來。
  • 為什麼要學佛?學佛的人千萬不要迷信!
    在我們身邊,有不少人都在質疑佛教,覺得佛教並沒有科學驗證,而且科學與佛教並不兼容,說「佛教是迷信」!其實佛法與科學都在探尋宇宙真相,只是途徑與語言不通,但是這兩者卻不謀而合,最終會殊途同歸。比如有些自稱是信佛的人,他經常燒香磕頭、求神拜佛,甚至到寺院裡去吃齋念佛,以為這樣就能求得佛菩薩的感應,保佑自己心想事成,這種人就是迷信。在佛陀的智慧當中,你會了解這個世界的「成、住、壞、空」「人生無常」這些道理和變化發展的觀點;我們會體會到佛陀講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道理。
  • 學佛要注意,為什麼好人沒好報?《金剛經》中有答案!
    ——《金剛經.第十六品》這句話出自《金剛經》佛陀的親口傳授,短短的一句說卻隱含的回答了一個重要問題:如果有人勤勤懇懇學佛,研究金剛經,卻一輩子倒黴,還被人輕賤是什麼原因?有些人在世間生意做到很大,事業也很好,偏偏跑來學佛,因為他覺得學佛後會有佛菩薩保佑發財。可是佛可不管發財這事!
  • 如何與不學佛人相處?
    所以學佛修行一定是要和不學佛修行的人群形成一種融合、融洽相處,再以自己的能量讓自己身邊不學佛修行人得到幫助,我們這個修為才是有生命力的,才會是一個持續成長狀態。好的生活,好的伴侶、好的子女、好的財運等等,他們都往最好的方向去努力的時候,我們可以很好的利用這個點去幫助他們、引導他們怎麼樣更好得、更快得達成他們想要的、所實現的想法和目標。
  • 人要認識自己
    身 學佛人要認識自己學佛的人對自己要認識,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我們第一個要知道自己,要有正能量。我們凡夫都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要多用自己好的那面,少用壞的那面,叫知己;知彼就是要知道對方、對面。我們這個皈依就是要學會面對,如何面對人事物。
  • 學佛三要——學誠法師
    但是,更應該永不自滿、永不懈怠,扎紮實實打好學佛的基礎。以下略舉修學佛法的三個要點,以資策勵。第一,發心、發願。世間上有許多人也懂得發心、發願,但大多是為自己的家庭、事業、生活發心,為眼前的利益發願。他們當中有些人儘管事業做得很大,但由於所發的心不夠廣大,所立的願不夠長遠,最多只能獲得短暫的福報。我們佛弟子發的是廣大的利他心,立的是長遠的菩提願。
  • 學佛人一定要懂,不然,損失很大
    有一位網友說了這麼一句話,他說,現在很多學佛只學到一層皮毛的人,基本上都會犯下一個錯誤。那就是不知道該如何「回向」,甚至還有一些涉獵佛學不久的人,都不知道佛門所言的「回向」究竟是為何物。這是一個好問題,「回向」這一詞在佛教中常常會被人們提到。過去我曾遊歷過不少古剎廟宇,在很多廟堂之中,我經常看到僧人誦經拜佛完畢之後,一些修為深厚的老僧就會提醒他們趕緊做回向。
  • 學佛與不學佛有什麼不同
    死並非沒有,生也並非永恆,生命是三世輪迴不已的,世間是苦空無常的,認識緣起、輪迴、無常的道理,有助於我們把握真實的人生,讓我們活得踏實,活得自在。尤其緣起法說明宇宙萬法都是因緣關係的存在,有因有緣,一切事才能成就,故應把人際關係建立好。如果自己破壞了因緣,不能把握因緣,萬物萬事就很難圓滿了。
  • 學佛要「斷苦」 學佛要「學法」——劉玉珍老師法語
    學佛「要斷五欲六塵苦」學佛「要斷煩惱惡趣苦」學佛「要斷情執欲望苦」學佛「要斷知見習氣苦」學佛「要斷人我是非苦」學佛「要斷生老病死苦」學佛「要斷迷惑顛倒苦」學佛「要斷貪嗔痴慢苦」學佛「要斷怨恨惱怒苦」學佛「要斷財色名食苦」學佛「要斷求不得的苦」學佛「要斷六道輪迴苦」學佛「要學法」
  • 學佛人一定要懂,不然,損失很大
    有一位網友說了這麼一句話,他說,現在很多學佛只學到一層皮毛的人,基本上都會犯下一個錯誤。那就是不知道該如何「回向」,甚至還有一些涉獵佛學不久的人,都不知道佛門所言的「回向」究竟是為何物。還別說,這一點很重要,尤其對於一些學佛之人來講,千萬要注意,不懂這個損失會很大,別不信。01何謂回向首先我們需要弄明白的是,佛門所言的「回向」,究竟是為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