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觀被貶後寫下一首千秋歲,十年後黃庭堅寫下同名詞作,高下立見

2020-12-01 騰訊網

黃庭堅和秦觀應該算是蘇軾門下最出名的兩個學生。

眾所周知,蘇軾是全才,詩、詞、書法、繪畫、散文,無所不精。

作為他的弟子,黃庭堅在書法和詩歌創作方面的成就絕不亞於其師,兩宋影響力最大的詩歌流派,便是以黃庭堅為開山祖師。

而至於秦觀,更多的成就則是在詞的創作方面,被後世尊為婉約詞派的一代宗師。

同為蘇軾門人,兩人的交情可想而知。

1093年,支持舊黨的高太后去世,哲宗繼位,重新啟用新黨人士。

第二年,包括蘇軾、秦觀在內的一眾元祐黨人紛紛被貶。

貶謫途中,秦觀寫下一首《千秋歲》,道盡了一生的愁苦。

十年後,黃庭堅在友人處讀到了秦觀的這首《千秋歲》,有感而發,便依著他的韻也填了一首《千秋歲》。

後人常將這兩首詞放在一起比較,高下立見。

先來說說秦觀的《千秋歲》。

上半闋描寫的是眼前的春景,一個「亂」字,一個「碎」字,表面看來寫出了春的熱鬧,實際卻是樂景襯哀情。

緊接著幾句,詞人通過「借酒消愁」的場景,淋漓盡致地表達天涯漂泊,知交零落的悲痛之情。

下半闋,詞人先是回憶了往昔的歡樂時光,然而一句「今誰在?日邊清夢斷」瞬間將他拉回了現實。

今昔對比,往日有多美好,如今回想起來便有多痛苦。

春光流逝,前途茫茫,最後詞人忍不住發出了「飛紅萬點愁如海」的感慨。

最後一句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李煜的絕筆之作,「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可見詞人的愁苦是有多深。

這首詞,就藝術手法而言,一唱三嘆,具有很強的感染力;最後又以景結情,創造了餘味無窮的境界,是抒情詞中的千古名作。

再來看看黃庭堅的這首和詞。

黃庭堅寫這首詞時,秦觀已去世整整四年。

1104年,黃庭堅被貶宜州,途經衡陽,當時好友孔毅甫任衡州知州,他在孔毅甫處看到了秦觀10年前所寫的《千秋歲》,想到昔人已逝,感慨萬千,便寫下了這首和詞,既抒發了貶謫的悲憤之情,更表達了他對好友的深切悼念之情。

詞的上半闋主要追憶兩人當年同朝為官,同進同出,對酒當歌的快意人生。可是後來,他們先後被貶,流落天涯,如今又陰陽相隔,詞人心中的悲痛,不言而喻。

接著下半闋通過描寫友人的離世,表達了無限的哀悼、痛惜和懷念之情,最後的「波濤萬頃珠沉海」與秦觀的結句有異曲同工之妙,意在突出其情感的無窮無盡,深不可測。

後人對這兩首詞一直爭議不休,最典型的是陸遊和辛棄疾。

根據明朝沈際飛的《草堂詩餘新集》記載:「公與稼軒論少遊、魯直《千秋歲》,公推少遊,軒推魯直,數年無辯。」

而根據歷代文人的點評來看,顯然是秦觀的這首《千秋歲》更勝一籌,在王兆鵬所編的《宋詞排行榜》,秦觀的這首詞位列第四十二位,而黃庭堅卻是榜上無名。

很多人都說這兩首詞高下立見,為什麼會這麼說呢?我覺得有兩個原因。

第一,黃庭堅更擅長寫詩,而他寫詩提倡的是「點鐵成金、奪胎換骨」,注重文字的推敲,而詞更講究的是意境。

從這方面來說,黃庭堅這首詞所營造的意境,是遠不如秦觀這個婉約派宗師。

第二,很多人都難免會先入為主,所以和詞(詩),除非有特別的亮點,否則是很難超越前一首。

例如蘇軾的《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為何能超越章質夫的原詞?除了名人效應外,更多的是因為這首詞讓人眼前一亮,「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將無情之花化為有情之人,是詠物詞中的千古絕唱。

而再看黃庭堅這首和詞,雖也情真意切,卻並沒有超越秦觀詞的亮點。

故而後人都更推崇秦觀的《千秋歲》。

不知對於這兩首《千秋歲》,你更喜歡哪一首呢?

-END-

作者:解憂詩詞

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就點個關注哦。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秦觀晚年被貶,寫下一首千古名作,卻一語成讖,預言了自己的死亡
    秦觀是蘇門四學士之一,深受蘇軾的賞識,並通過蘇軾的引薦而一步步走向政壇,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說,秦觀與蘇軾的仕途命運是連在一起的。秦觀卒於1100年,可在1095年的晚年仍因新舊派爭而與蘇軾一同被貶黜。流放途中,少遊寫下一首千古名作,卻一語成讖預言到了自己的死亡。
  • 秦觀一首《千秋歲》,被貶羈旅天涯,以『愁如海』一語生色
    據史料記載,元祐八年,垂簾聽政的太皇太后高氏病故,宋哲宗親政,改元紹聖,並恢復新法,使得朝廷內外又發生了翻天覆地之驟變,新黨中人重被啟用,而如蘇軾、秦觀、黃庭堅等舊黨人物自然紛紛被貶,一一驅逐出京。而秦觀便是在羈旅生涯的路途中,寫下此詞《千秋歲》。
  • 秦觀在外地因病逝世,賀鑄也鬱鬱寡歡,黃庭堅悲痛欲絕寫下斷腸詩
    秦觀和賀鑄都是黃庭堅的至交好,前者與他同為蘇門學子,蘇軾最得意的弟子,後者則是知交,他們之間的友情也是很令人感動,彼此惺惺相惜,在宋朝文壇也是成為了一段佳話。公元1094年(紹聖元年),秦觀被貶處州(浙江麗水),此後他一路被貶,從處州被貶郴州,而後貶橫州、雷州,愈貶愈遠,直至天涯海角,可謂是吃盡了苦頭,也受盡了折磨。公元1100年(元符三年),秦觀才得返回開始北上,但是由於受盡了苦難,再加上身體不適,以及旅途的勞累,當他到達藤州(廣西藤縣)時因病逝世,一代偉大的文學家就此塵歸塵土歸土。
  • 秦觀被貶郴州,無奈寫下一首詞,引起了不少失意之士的共鳴
    而由於文人自身性格上的差異,他們被貶後精神世界的構造也不盡相同。簡單的可以概括為消極避世、積極用世兩種。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詞《點絳唇·桃源》,便屬於其中消極避世的一種。它出自於被尊為婉約派一代詞宗的北宋著名詞人秦觀之手。秦觀,字少遊,一生仕途坎坷,名列「蘇門四學士」、「蘇門六君子」之一。
  • 這是秦觀的一首千古名篇,其中六字讓範成大拍案叫絕,並建亭紀念
    秦觀是「蘇門四學士」(都出自蘇軾門下,蘇軾主動為四人打廣告:「如黃庭堅魯直、晁補之無咎、秦觀太虛、張耒文潛之流,皆世未之知,而軾獨先知」)之一,詩文俱佳,尤其擅長詞作,其詞作大多數寫男女戀情以及政治生涯不順之下的愁苦。
  • 這是秦觀的一首千古名篇,其中六字讓範成大拍案叫絕,並建亭紀念
    說起秦觀,很多人都背過他的《鵲橋仙》:「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然而很多人卻對秦觀這個人知之甚少。
  • 秦觀最著名的一首《千秋歲》,蘇軾、黃庭堅爭相唱和
    秦觀為後世留下了太多太多的經典作品,如「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的《鵲橋仙》,「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的《浣溪沙》,「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的《畫堂春》,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他的一首《千秋歲》,全詞如下:水邊沙外
  • 公元1105年黃庭堅被貶宜州,寫下一首《清平樂》,道盡人生的無奈
    黃庭堅與蘇軾的命運極為相似,兩個人都是少年天才,而且還有著被貶的經歷,由於他們反對王安石變法,最終被貶到外;蘇軾是被貶黃州、惠州、儋州等地;黃庭堅則是被褒貶廣西和四川。公元1105年(崇寧二年)十二年月,黃庭堅被貶謫宜州(今天的廣西柳州市),這件事情對於他來說打擊很大,也讓他感受到了人生的無奈,所以寫下了《清平樂·春歸何處》一詞,在這首詞中,他以一種極為悲情的口吻寫得很是感人。整首詞由景入情,然後層層推進,從而營造了一種悽美之感。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
  • 黃庭堅從被貶之地千裡歸來,雨中登上嶽陽樓,寫下平生得意之作!
    黃庭堅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和書法家,無論是詩歌,還是詞作,以及散文,那都是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另外他在書法上也是有著極高的成就,還與當時的蘇軾並稱為「蘇黃」。雖然黃庭堅做學問很用功,學問也很大,但是由於他與蘇軾等人反對王安石變法,於是同樣被貶到外地,對於一位有著遠大的人生志向,希望建功立業的青年來說,無疑是一種打擊,所以在被貶到外地的那段時間,他寫過了無數感人肺腑的詩作,以此來排解內心的憂愁
  • 同樣被貶,秦觀悽愴,黃庭堅坦夷,蘇軾:平生萬事足,所欠惟一死
    對秦觀與蘇軾、黃庭堅的比較,《冷齋夜話》有一段話說得極好:少遊謫雷,悽愴,有詩曰:「南土四時都熱,愁人日夜俱長。安得此身如石,一時忘了家鄉。」魯直謫宜,殊坦夷,作詩曰:「老色日上面,懽情日去心。今既不如昔,後當不如今。」
  •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一代詞宗秦觀的坎坷一生
    我原本以為少遊兄若是未入官場,而一生閒遊脂粉間,且寄才情於紅顏,也是好過他日後屢屢遭貶的。可惜的是,在熙寧十年(1078)他的命運便發生了改變,他偏好不好的要跑去拜謁大文豪蘇東坡,還作詩寫道「我獨不願萬戶侯,但願一識蘇徐州。」深得東坡先生的賞識,次年蘇軾建黃樓又邀請他寫了一篇《黃樓賦》。
  • 秦觀最傷春的一首詞,更是把被貶外地的悲苦之情,描寫得淋漓盡致
    其實北宋時期人才濟濟,各個領域都有誕生了很多的傑出人物,秦觀能夠在這樣的時代裡,依舊成為當時最偉大的詞人之一,可見他的才華,也是足以令人驚豔。雖然秦觀有著過人的才華,有著遠大的理想,但是他也和蘇軾一樣,常常是被貶到外地,尤其是宋哲宗時期,他開始啟用新黨,這也使得以蘇軾和秦觀為首的「元祜黨人」,更是紛紛被貶到了外地,這對於詞人來說,無疑是一種打擊。
  • 蘇東坡被貶黃州,途中遇雨,寫下人生最曠達的一首詞,常人難及
    蘇東坡被貶黃州,途中遇雨,寫下人生最曠達的一首詞,常人難及!蘇軾被貶黃州,寫下人生最孤獨的一首詞,開篇就是千古名句!最終,蘇軾得到「從輕發落」,貶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本州安置」,受當地官員監視。
  • 蘇東坡被貶黃州,途中遇雨,寫下人生最曠達的一首詞,常人難及!
    蘇東坡被貶黃州,途中遇雨,寫下人生最曠達的一首詞,常人難及!蘇軾被貶黃州,寫下人生最孤獨的一首詞,開篇就是千古名句!除在散文上的成就,蘇軾在詩、詞、書、畫等方面也得很高成就;詩歌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善書,為「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
  • 宋代黃庭堅《千秋歲·苑邊花外》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這是一首悼念故人的詞。據詞的序文,可知這首詞作於公元1104年(宋徽宗崇寧三年)。當時黃庭堅被貶宜州,經過衡陽,秦觀的好友、衡州知州孔毅甫處,見到了秦觀的遺作《千秋歲》詞。黃庭堅追和《千秋歲》詞時,距離秦觀之死已經五年。
  • 一首和尚寫的幽會詞,秦觀和黃庭堅都點讚,「浪子和尚」名不虛傳
    但翻看兩宋的詞作會發現,柳永、賀鑄,蘇軾的詞被很多人模仿,但秦觀的詞作卻鮮有人仿。這是為何?兩個原因,首先秦觀的詞多緊扣現實、結構嚴密,極少空談,所以若非言之有物很難模仿得了。其次秦觀很善於渲染意境之美,這對於一般的詞人來說是很難做到的。然而卻有位和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此人名叫惠洪。
  • 秦觀寫下一首詞,最後兩句流傳千古,蘇軾愛不釋手
    「三絕碑」所謂「三絕」即秦觀的作詞、蘇東坡的跋、米芾的書法。眾所周知,秦觀,字少遊 ,他是蘇軾的門生,相當於蘇軾的學生。秦觀寫了一首詞,老師蘇軾非常喜歡,在秦觀去世後,蘇軾將其中的句子寫在扇子上,以示不忘。是什麼樣的作品,能得到蘇軾的青睞呢?
  • 千裡歸來的黃庭堅登上鄂州南樓,寫下一首感人的詩
    千裡歸來的黃庭堅登上鄂州南樓,寫下一首感人的詩,每一句都傷感黃庭堅與蘇軾亦師亦友的關係,也是成為了北宋文壇的一段佳話,兩個人的經歷也是極其相似,一直是被人排擠,還被貶到了外地,正是由於有了這樣的經歷,使得他們的作品要比別的詩人更加深刻。
  • 「嘴賤」詩人,寫下一首千古狂詩被貶,回來後又寫千古狂詩又被貶
    今天這位便是如此,第一次寫詩被貶,第二次又在同樣的地點寫了首相似的詩,又被貶。《遊玄都觀》唐·劉禹錫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裡桃千樹,儘是劉郎去後栽。永貞元年,劉禹錫因參加王叔文領導的政治革新而被貶為朗州司馬,十年後,他被再度起用,回到長安。十年步履匆匆,往昔難以回首,劉禹錫來到舊地玄都觀,感慨萬千,遂寫下了這一首千古名作。可字裡行間的冷嘲熱諷,令權貴十分不適,因此當這首詩傳到當權者耳朵裡,劉禹錫又被貶為了遠州刺史。
  • 秦觀在郴州旅舍寫下一首詞,因為諸多的藝術特點,被譽為千古絕唱
    作為舊黨成員秦觀屢遭貶謫。宋哲宗紹聖元年,新黨再起,作為舊黨的蘇軾被貶滴嶺南,身為「蘇門四學士」之一的秦觀也未能倖免,受牽連也被貶官流放。常常文人在仕途上不得志後的第一反應大多數也是出世,出離。浸淫於佛道的太虛,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