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0號,在北京舉辦的嘉德拍賣會上,出現了一幅名為《平安帖》的書法字畫,這幅書法作品剛出現就引起了轟動,作為我國偉大書法家的珍貴書法畫作,這幅畫的價值非常不一般。據說這幅畫已經消失了長大千年之久,突然出現在拍賣場上自然引起了全場的轟動。經過半個小時的激烈叫價,這幅畫的價格已經飆升上億,但依然有人不願意放過這個好機會,想要將其拍下,最後還是一位暴發戶砸下了3億元才將其買了下來。
一時之間,這幅書法《平安帖》賣出3億元的價格成為了眾人口中談論的焦點,不了解歷史的人可能不知道這件書法的價格為什麼怎麼高?但說到王羲之相信很多人還是較為了解的。王羲之是我國東晉時期的書法家,素來就有「書聖」的美譽,他的字擺脫了漢魏的比風,自成一派,影響非常深遠。他的作品風格和平自然,筆勢委婉含蓄。不僅如此他擅長書寫的字體也非常多,隸書、草書、行個體等都是他非常擅長的。
作為影響最為深遠的書法家之一,王羲之的作品一直都是後人膜拜的對象,就連李志敏也對其稱讚道:「王羲之的書法既表現以老莊哲學為基礎的簡淡玄遠,又表現以儒家的中庸之道為基礎的衝和。」如此可見王羲之對後世的影響確實是非常大的。而被拍出3億天價的《平安帖》就是王羲之的絕世之作,具有極高的歷史研究價值。其經濟價值更是高到讓人仰望的地步,平安帖中共有41個字,也就是說明這一個字就有750萬元的價格。就在大家都在開心地為這位買家高興地時候,文物收藏家馬未都卻說:「是贗品!」
馬未都的畫確實有一定的道理,因為王羲之的《平安帖》早就已經消失了長達千年的時間,怎麼可能突然出現。後來經過證實,這幅平安帖確實是唐朝時期後人臨募的,和王羲之「飄若浮雲,矯若驚龍」的字跡還是有一定的差別的。但儘管如此,在王羲之真跡未出現的情況之下這幅臨募作品依然能夠當成是參考資料,為我們提供一些歷史事實。其實在我國內拍出上億的書法作品並不少見,朱熹所寫的《宋名賢題徐常侍篆書之跡》就拍出了1億元的高價。
此書法自出世以後就因為飄逸的字跡和心中的內容受到了很多的關注,在流傳史上也頗受關注,有很多收藏家都將其珍藏起來,這才使它能夠流傳至今。2009年11月23日,《宋名賢題徐常侍篆書之跡》出現在北京舉行的中國嘉德2009年秋拍「宋元明清書法墨跡專場」拍賣會上,剛出現就受到了極大的關注,很多專家都想將其收入囊中,紛紛舉起手中的牌子參加競拍。經過一番的周折後,最終以1億元的價格拍出,成為了場內不可多得的拍賣品。
我國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書法也是我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眾多的文物中具有較為深遠的影響。但因為上世紀所經歷的戰爭,很多重要的文物都已經流失海外或者被毀壞,這些原因導致書法作品的歷史價值更高了,之所以拍出這樣的價格也是情有可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