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詢在他的書法前都走不動道兒,這猛人就是索靖

2020-12-06 觀印山房

索靖,草聖張芝的姊孫(索靖的祖母是張芝的姐姐)。索靖師法韋誕,韋誕「伏膺於張芝」。可以說索靖是通過韋誕獲得張芝草法。張懷瓘於《書斷》一書中將索靖的章草列為第一品「神品」。與張芝、王羲之、王獻之、皇象、並列。他的章草美化了形成了獨特上挑筆法,使之更為行雲流水,代表了章草的新高度。

「歐陽詢嘗行,見古碑,晉索靖所書。駐馬觀之,良久乃去。數百步復反,下馬佇立,及疲,乃布裘坐觀,因宿其旁,三日方去」歐陽詢看到索靖的書法,竟然在碑面前走不動道兒了,連住了三天方去。足可見索靖的書法造詣。

(文中附圖為索靖作品《出師頌》《月儀帖》完整字帖,方便大家下載學習)

出師頌

「草貴流而暢,章務檢而便。」——孫過庭《書譜》

索靖精通的書體是章草。

草書分為「章草」、「今草」,章草它奠定了草書形體的基礎,地位尤為重要。

章草的得名,舊說或為漢章帝劉炟所愛、或為用於書寫急就章用字、或為奏章用字等五花八門的說法都有。現代觀點一般認為「章」字本義是章法、法度的意思為了區別新草,將嚴謹的舊草改稱「章草」。皇象的《急就章》、索靖的《月儀帖》、《出師頌》都是標準的章草典範。

文中分享的圖是索靖的《出師頌》、《月儀帖》,他們都是很好的章草臨摹範本。 其中《出師頌》原為皇家藏品,清末溥儀帶出宮失散民間,後在中國嘉德2003年春季拍賣會上亮相,才重新被大家認識。

章草臨寫要點一:選對紙筆和原大臨寫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筆者選用的是梅花道場定製筆「逸虯」,為小狼毫筆,紙用的是半生熟宣紙,墨用的紅星墨汁,覺得非常趁手。各位讀者也可以參考選用狼毫筆和半熟宣。

月儀帖的字不大,觀印山房通過對掃描件的測量,在3cm左右,所以臨寫時最好也控制在3cm大小。

章草臨寫要點二:關注章草起收、連帶、橫勢

所有筆法都能分解為這樣三種基本的運動,絞轉、按提、平動。——邱振中

起收:章草下筆斬截,起收筆多為露鋒,行筆中多使轉,點畫不刻意追求粗細的變化,線條顯得短促而有力。

連帶:章草的連筆僅在字內且連筆不多,最多有一兩處連帶而己,章草的連筆以實連為主,當連就連,有的筆畫甚至筆筆斷開,以斷為連,整個字看起來仍然是筆斷意連,氣脈暢達。章草書絕大多數字間距離較大,即使上下字間的距離有時靠得很近,也絕少連屬。

橫勢:今草是縱向的動勢,章草這是是橫向的動勢。臨寫是關注章草字形絕大多數偏於扁方,間有長方形。

PS:我看到一段話,對章草特點總結感覺很實用,直接摘錄如下:

筆勢橫向,側鋒絞轉,翻轉有力;筆畫常以斷為連,以實連為主結字字形多扁,間有長形;字內部首點畫聚散對比強烈;章法上則字字獨立,變化多姿,

(欣賞名家作品,分享習書心得,歡迎關注觀印山房)

相關焦點

  • 歐陽詢沉迷於他的書法,竟無法從碑前離開-西晉書法家索靖
    在唐代楷書大家歐陽詢的身上,曾發生過這樣一個小故事:"有一天歐陽詢騎馬外出,偶然在路邊看到了西晉書法家索靖留下的一塊石碑。歐陽詢完全被這塊石碑吸引住了,觀看得十分仔細。即使下決心騎馬離開也是沒走幾步路就又回來了,反覆幾次之後,歐陽詢乾脆不走了。他拿了塊氈子坐在了石碑旁邊,一坐就是三天。"
  • 書法故事之歐陽詢
    歐陽詢,字信本,唐代著名書法家、官員、楷書四大家之一,歐陽詢與虞世南俱以書法馳名初唐,並稱"歐虞",後人以其書於平正中見險絕,最便於初學者,號為"歐體"。代表作楷書有《九成宮醴泉銘》《皇甫誕碑》《化度寺碑》,行書有《仲尼夢奠帖》《行書千字文》。
  • 歐陽詢和三顧字碑
    有一次,歐陽詢奉太宗之命出使高麗歸來。半路途經一座古墓。墓前豎著一塊很大的石碑,碑上字跡剛勁有力,引得歐陽詢下馬觀看。原來這碑文是晉代大書法家索靖寫的。不覺喜出望外,歐陽詢一邊念著碑文,一邊在手心上比比劃劃,學習這種碑刻字的寫法,寫了一會,又感覺書法平常,沒有什麼高妙之處。看來也是徒有虛名,站起身來,掃興離去。
  • 西晉書法家——索靖
    章草,是書法的傳統書體之一,是早期的草書,始於秦漢年間,由草寫的隸書演變而成的標準草書。章草是「今草」的前身,今草產生於東漢末,是從章草變化來的。歐陽詢嘗行,見古碑,晉索靖所書。駐馬觀之,良久乃去。數百步復反,下馬佇立,及疲,乃布裘坐觀,因宿其旁,三日方去。說的就是西晉書法家索靖。索靖索靖(239年-303年),字幼安。敦煌郡龍勒縣(今甘肅敦煌)人。
  • 中國版達文西畫雞蛋,楷書大家歐陽詢,在古人的碑前坐臥了三天
    相信大家一定聽過達文西畫雞蛋的故事,14歲的達文西學習畫畫,老師讓他每天畫一個雞蛋,達文西堅持每天畫一個雞蛋,將繪畫的技巧融於其中,三年後繪畫水平突飛猛進。其實在中國也有類似的故事,出自楷書大家歐陽詢。
  • 初唐書法名家:歐陽詢
    歐陽詢善書,頗有盛名。他對學習書法肯下苦功夫。據記載,有一次他見到西晉索靖所書的古碑,「駐馬觀之,良久而去,數百步復返。下馬佇立,及疲,乃布裘坐觀。固宿其旁,三日方去。」在書法上,歐陽詢可以說是各體皆精,但以楷書最出名,被譽為「唐人楷書第一」。他的楷書險勁挺拔。
  • 隋唐書法名家:歐陽詢
    因由歐公之書法聯想其人應是金剛怒目、高大魁偉的形象。確實,瀰漫於六朝柔弱的靡靡之音的初唐書法,歐書的嚴正方剛儼然是巍峨超群的偉丈夫。身為地道的南方人,歐陽詢書法明顯地受北派的影響,據傳其曾在索靖的碑前研究三天以後才離去。雖說其書法嚴正方剛,但與北碑相比則又柔和得多,是威而不猛、和而不流。其書的方剛嚴正無不體現出一股氣象險勁的凜然正氣。
  • 書法人物 索靖
    索靖最初被州裡闢為別駕,又被郡裡舉為賢良方正,在策試中成績優異。名臣傅玄、張華與索靖剛見一面,就非常願意與他結交。入朝出外後來,索靖被拜為駙馬都尉,又出任西域的戊己校尉長史。與索靖同郡的太子僕張勃上奏認為索靖才藝過人,應該在尚書臺任職,不應被外放至邊塞。
  • 歐陽詢讀碑宿夜
    歐陽詢和一個抱傘的書憧、一個挑擔的下人走在路上。路邊是小苗青青的田野,頭上是白雲悠悠的藍天,陽光送暖,空氣宜人。三個人指指點點,有說有笑,好不快活。歐陽詢說:「遊覽遊覽,一邊遊一邊覽,沒有準地方。」挑擔的下人叫苦道:「老爺,這可苦了我啦!我可是挑著擔子的呀!」歐陽詢笑道:「你可以頭裡先走嘛!在前邊撂下擔子等我們就是了!」挑擔的下人先走了。歐陽詢和書依然悠閒地邊遊邊覽,有如閒庭信步。
  • 他學歐楷捨棄的,都是歐陽詢變體所得的
    如果不管大小多少,碰到多少算多少,這不叫分配。並且這是分配的基礎,只有知道平均分配了,才知道多給或少給多少時怎麼來分。這裡所說的平正,就是平穩,初學寫字,一定要讓字立得住腳。歐陽詢 行書 千字文書法也一樣,田英章的書法就是只有平正,沒有這後面的險側,和險側後的平正。
  • 【大名讀書人】歐陽詢流連觀碑
    歐陽詢流連觀碑朗誦:雅倩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字信本,譚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他練習書法很刻苦,博採眾長,精通八種書法,自成一家,人稱「歐體」。有一次,他出使歸來,騎馬路過一處荒郊野外,在亂草叢中發現西晉書法家索靖書寫的一塊石碑,停馬觀賞了很久都捨不得離去。走出幾裡後,又返回來,下馬坐在碑前仔細觀看,體會索靖草書的妙處。
  • 書法丨學習楷書,為什麼必臨歐陽詢「歐體」?
    楷書在唐代風靡興盛,書法大家人才輩出,除了大唐最高統治者的重視與推崇,其次與書法名家孜孜不倦的努力密不可分。唐代精於楷書的名家很多,歐陽詢作為唐代首位楷書名家,自然不可避而不談。歐陽詢歐陽詢,與虞世南俱以書法馳名初唐,並稱「歐虞」
  • 老而彌堅的歐陽詢
    歐陽詢對王羲之書法作品非常珍視,相傳有一天,他在一個朋友家發現一本王羲之教兒子王獻之學書的《指歸圖》後,欣喜若狂,愛不釋手,最後以重金買下。 歐陽詢把《指歸圖》當成寶貝,放在案頭日夜揣摩,刻苦學習,最後終於領悟了王羲之筆法的精髓,並用於自己的書寫。當時,歐陽詢書法作品已經受到了人們的大力推重,只要能得到一小幅他的書法真跡,人們便如獲至寶,將其作為範本進行臨摹學習。
  • 西晉書法家索靖《章草月儀章》書法字帖,傳世草書,練字的法帖
    索靖,字幼安,敦煌 (今甘肅)人,著名書法家,詩人。據說是草聖張芝姐姐的孫子,官至徵西司馬,人稱「索徵西」。索靖對書法有很高的天賦,特別在章草造詣極深,代表作《出師頌》、《月儀帖》、《急就章》等。歐陽詢也是很欣賞他的碑帖,黃庭堅稱讚他的書法為「箋短意長,誠不可及」。
  • 書法故事會:不一樣的歐陽詢
    凡是練習過書法,或者學習過書法知識的人,沒有不知道歐陽詢的。歐陽詢是屬於開山立派的書法家,與同時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並稱初唐四大家。尤其是他與虞世南都以書法馳名初唐,並稱「歐虞」,其書法於平正中見險絕,被譽為「歐體」。
  • 索靖《七日帖》,唐代張懷瑾將其章草為神品
    索靖(239—303),字幼安,敦煌(今甘肅敦煌)人,西晉書法家,曾任徵西司馬,人稱「索徵西」)。他是東漢末年書法家張芝姐姐的孫子,因此有機會學習舅公張芝的筆法。他善於草書、隸書,尤其是章草,唐代張懷瑾《書斷》列索靖章草為神品,隸書、草書為妙品。
  • 歐陽詢人物雕塑鑑賞;欣賞雕塑的魅力探詢名人的事跡
    這兩句話的意思是: 不仁德的人無法廣施恩德 不仁義的人無法修正己身。仁義與仁德是一個人這一生所必備的兩個品質,仁是中華傳統文化中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也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儒家文化的各種美德的總和,是孔門弟子修煉的最高境界。我們應該尊敬他們,並積極向他們學習。
  • 以「險絕」著稱的歐陽詢書法
    唐朝的書法以楷書和草書成就最大,有歐陽詢、虞世南、顏真卿、柳公權、張旭、懷素等書法名家,我們今天就來聊聊歐陽詢的書法藝術。日本等國以唐代書法為正宗,曾派「遣唐使」來唐朝學習書法,並且重金購買了很多珍貴的唐代墨寶。隋代書法史雖然短暫,卻匯集承接了六朝的書法藝術成就,以工整秀麗的藝術面貌,影響著唐代的書法。歐陽詢對隋代書法研究深入,並在魏碑中領悟到了楷書的精髓,用筆以「險絕」而著稱,史書記載他初學書法時,就是臨摹王羲之的經典字帖,書法路線走得很正,這就為他以後的大師之路奠定了基礎。
  • 歐陽詢的《仲尼夢奠帖》:將卯榫技術與書法相結合,成行書之精品
    其楷書不管是用筆方面還是結體,都非常有他特有的程式,很方便於初學者,後人傳學的「歐陽結體三十六法」就是專門對他的楷書總結的結字學習規律,而且,他本人對於書法研究非常有毅力,並有自己獨到的見解。相傳,歐陽詢有一次外出遊學,在路邊看到西晉書法家索靖的章草石碑,粗看下來覺得一般,但是,讓他認為既然是名家著作,肯定不會是這樣普通一般的存在,他就佇立在石碑之前,仔細的觀摩,反覆的查看,發現其中的寫作精髓、深刻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