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靖,草聖張芝的姊孫(索靖的祖母是張芝的姐姐)。索靖師法韋誕,韋誕「伏膺於張芝」。可以說索靖是通過韋誕獲得張芝草法。張懷瓘於《書斷》一書中將索靖的章草列為第一品「神品」。與張芝、王羲之、王獻之、皇象、並列。他的章草美化了形成了獨特上挑筆法,使之更為行雲流水,代表了章草的新高度。
「歐陽詢嘗行,見古碑,晉索靖所書。駐馬觀之,良久乃去。數百步復反,下馬佇立,及疲,乃布裘坐觀,因宿其旁,三日方去」歐陽詢看到索靖的書法,竟然在碑面前走不動道兒了,連住了三天方去。足可見索靖的書法造詣。
(文中附圖為索靖作品《出師頌》《月儀帖》完整字帖,方便大家下載學習)

「草貴流而暢,章務檢而便。」——孫過庭《書譜》
索靖精通的書體是章草。
草書分為「章草」、「今草」,章草它奠定了草書形體的基礎,地位尤為重要。
章草的得名,舊說或為漢章帝劉炟所愛、或為用於書寫急就章用字、或為奏章用字等五花八門的說法都有。現代觀點一般認為「章」字本義是章法、法度的意思為了區別新草,將嚴謹的舊草改稱「章草」。皇象的《急就章》、索靖的《月儀帖》、《出師頌》都是標準的章草典範。
文中分享的圖是索靖的《出師頌》、《月儀帖》,他們都是很好的章草臨摹範本。 其中《出師頌》原為皇家藏品,清末溥儀帶出宮失散民間,後在中國嘉德2003年春季拍賣會上亮相,才重新被大家認識。
章草臨寫要點一:選對紙筆和原大臨寫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筆者選用的是梅花道場定製筆「逸虯」,為小狼毫筆,紙用的是半生熟宣紙,墨用的紅星墨汁,覺得非常趁手。各位讀者也可以參考選用狼毫筆和半熟宣。
月儀帖的字不大,觀印山房通過對掃描件的測量,在3cm左右,所以臨寫時最好也控制在3cm大小。
章草臨寫要點二:關注章草起收、連帶、橫勢
所有筆法都能分解為這樣三種基本的運動,絞轉、按提、平動。——邱振中
起收:章草下筆斬截,起收筆多為露鋒,行筆中多使轉,點畫不刻意追求粗細的變化,線條顯得短促而有力。
連帶:章草的連筆僅在字內且連筆不多,最多有一兩處連帶而己,章草的連筆以實連為主,當連就連,有的筆畫甚至筆筆斷開,以斷為連,整個字看起來仍然是筆斷意連,氣脈暢達。章草書絕大多數字間距離較大,即使上下字間的距離有時靠得很近,也絕少連屬。
橫勢:今草是縱向的動勢,章草這是是橫向的動勢。臨寫是關注章草字形絕大多數偏於扁方,間有長方形。
PS:我看到一段話,對章草特點總結感覺很實用,直接摘錄如下:
筆勢橫向,側鋒絞轉,翻轉有力;筆畫常以斷為連,以實連為主結字字形多扁,間有長形;字內部首點畫聚散對比強烈;章法上則字字獨立,變化多姿,
(欣賞名家作品,分享習書心得,歡迎關注觀印山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