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潮養老」來了,不拖累子女也不去養老院,網友:理想中的晚年

2020-12-07 騰訊網

尊老愛幼一直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尤其是對於年輕人,贍養老人是他們應盡的義務,但是似乎卻找不到一個贍養老人的最佳方法,對於有眾多兄弟姐妹的家庭,可以輪流著照顧老人,但是對於那些獨生子女的家庭,會面臨更多無法避免的問題。

在現在這個無論是生活的負擔還是工作壓力都越來越重的社會,子女想要盡孝道似乎成了一種挑戰,但是曾有這樣一對老人,他們自己獨特的養老方式給現代人養老指明了一條道路。

「新潮養老」來了,不拖累子女也不去養老院,網友:理想中的晚年

這對夫妻來自浙江杭州,他們退休後,既不幫兒女帶娃也不和兒女住在一起,更不指望著兒女給他們養老,而是選擇了一種自力更生的養老方式。

雖然他們已經年過七旬,但是他們的經濟條件很富裕,還有一棟大別墅,但是儘管過著要啥有啥的生活,老兩口還是時而感到孤寂,他們為了能讓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加精彩,就想出了這樣一個新潮養老的辦法:登報徵集能結伴養老的人。

報刊一經發布,很快就有上百名老人踴躍報名,夫妻倆從中選出志趣相投的4對老人,並籤署了自擬的《結伴養老協議》,自此,老人們都搬到別墅裡來一起生活,每天一起散步、打拳、下棋等等,生活過的十分愜意與快樂,這棟原本非常冰冷的房子也因為有了幾個家庭的到來而日益有了生氣。

這種相處模式對於老一輩人來說,既不用去養老院也不會讓子女們擔憂,自己還能過上快樂的生活,很多網友看了紛紛表示:這就是理想中的晚年啊。還有不少網友預感,這種「新潮養老」方式在不久的將來將會成為一個新趨勢,會有越來越多的這種結伴養老的方式出現。

「新潮養老」有哪些好處呢?

1.老人間互相陪伴,讓生活更有趣味

人到了了大都會感到孤獨、寂寞,但是人多住在一起就不會有這個感受了,熱熱鬧鬧的,老人間互相陪伴,一起下下棋、打打球等等,讓生活增添了很多趣味性,老人晚年也會過得更加開心。

2.減少老人和子女間的矛盾

很多老人與子女由於之間差了一個輩分,都會有完全不同的觀念,當兩個人產生不同的想法之後,就會發生矛盾,進而升級為爭吵,而結伴養老就能防止這些情況的發生,還會讓他們的生活更加自由和開心。

3.老人間可以互相照顧

老人由於年紀大的原因,發生意外的機率會更大,如果只有老人自己或者兩個人的話,很有可能發生意外時不能及時處理,導致意外後果加重,如果幾個老人結伴在一起的話,就可以互相照顧,降低意外發生和加重的機率。

「新潮養老」還有哪些方式?

1.旅居養老

這種方法可以補足自己年輕時沒有看過祖國的大好河山的遺憾,和老伴好友們挑一座風景美、氣候宜人的城市停下來,既不用趕時間,還能結交到很多朋友,看著風景,嘗著美食,想想就很愜意。

當代空巢留守老人與日劇增,幾十年都是和老伴之間對影向坐、面面相覷,如果能和許多老人結伴一起坐車、住宿、爬山,那一定是一翻笑語連連、其樂融融的景象。

2.田園生活

有的人喜歡田園生活中"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美好,也有的人嚮往著"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靜謐,還有的人中意"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靜中有鬧等等,比起這些,倒不如一起結伴回歸田園生活中,感受其中的快樂與閒適。種菜養花,養些家禽,雖有每日勞作之苦,但也樂在其中。

3.學習

當代不少人都追求「活到老,學到老」的理念,我國也有越來越多的老年大學,老人退休後都可以進去學習,利用業餘時間學到更多的知識、技能,還可以結交到很多新朋友,也不用每天為家庭瑣事操心,一舉多得。

贍養父母是我們每個人應盡的義務,但是當老人自己不想讓子女養老時,我們也要聽從老人的意見,聽聽他們的規劃,說不定會更好。都說"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每個人都要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時光,即使是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時間回家看看看或者打個電話,畢竟子女的關心能夠給老人多一份安心和快樂。

最後,各位朋友,你覺得這種「新潮養老」方式怎麼樣呢?歡迎留言分享!

相關焦點

  • 「新潮養老」火了,大家都支持這種養老,收費少離家近服務廣
    導語:養老一直是一個被社會廣泛關注的話題,也是一個似乎找不到最佳解決辦法的社會問題。以前的養老有兩種方式,一是子女贍養,二是去養老院養老,兩種養老方式,都各有優缺點。社區養老的優點社區養老成本低社區養老建設成本低,它不像專門的養老院,需要大型建設,社區養老院只需要在原有的基礎上,利用社區現有的房屋改造,或者是重新建設一些簡易的房屋,設立專門的養老福利中心。
  • 84歲歌唱家於淑珍住養老院:人到晚年,少生病,少拖累孩子
    於淑珍:人在晚年時,能少拖累自己的孩子,安安靜靜地生活,少生病,這就是最好的結果。2019年,於淑珍參加了央視中秋晚會和春晚,分別唱了一曲《我和我的祖國》。她一頭銀髮,精神爽朗,任誰也不相信如此清甜宛轉的聲音,竟然來自一位83歲的耄耋老人。
  • 晚年到底與子女一起住還是到養老院,看看老人的現身說法,很心酸
    目前很多年輕人都在盤算著將來怎樣更好的養老,其實現在不少人都不再相信養兒防老的觀念了,年輕的時候就為自己攢了一筆錢,這樣到老年的時候不至於過得難堪。有的老年人在晚年的時候更願意和子女住在一起,當然也有的老年人更願意去養老院,其中各有利弊,當然不同的選擇最後的差別可能比較大。
  • 人到晚年,到底啥樣的父母最拖累子女?孩子:就怕兩樣佔全的
    文|秘籍君前不久,閨蜜來我家玩,中間接到電話她顯得很不耐煩,說話間語氣很強硬,還自己掛斷了。問是誰打來的,答曰她爸爸。我詫異於閨蜜對爸爸如此態度,她卻很心酸。閨蜜說她爸媽早年離婚,她被判給了她爸爸。爸爸娶了後媽後幾乎不管她,沒辦法,她就去找媽媽,母女倆相依為命。結果現在自己工作了成家了,爸爸倒是三番五次打電話過來說想她了,要求她給些錢。她覺得無奈又好笑。「我特別不待見我爸,感覺受他拖累了」,話到最後她這樣總結。一時間我有些感慨。身為寶媽一枚,我一直在為如何育兒而焦慮,還和老公討論如何才能做個好父母。
  • 攢錢,等老了去養老院?八旬老人:別太天真,兒女探不探望是關鍵
    「我還有四年就退休了,現在家裡還有一些積蓄,再加上退休金的話,以後我就可以去養老院生活了。唉,兒女們生活也不容易,我跟老伴兒去養老院也算不拖累他們啊。」不過,李老頭聽到張大爺的話,連忙擺擺手道:「攢錢,去養老院就是不拖累孩子?你想得太簡單哦!」現如今,我國老齡化現象越來越嚴重,但是這並非就一定是壞消息。至少,越來越多的中年人、老人知道養老的重要性。
  • 新潮養老觀:老了誰與你作伴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退休後,不想過養老院按部就班的生活,不想靠子女,還能怎麼養老?這裡不同於傳統養老院:每日三餐兩點是可以自己點餐的,也不用擔心生活無趣,每天都有豐富的活動參加,也交到了更多的朋友。住進來以後老人們就覺得好像回到了過去,大家一起互相喊外號,一起吃飯,一起玩遊戲。上午結伴出去玩,下午一起休息,晚上一起坐著聊天、喝茶,閒來無事一起研究下自拍……用張奶奶的話來說,這就是「理想中的生活吧」。
  • [短評]北大教授進養老院是養老需求多元的實例
    今年7月,一則「北大著名教授住養老院」的消息曾引發輿論熱議,不少人為這位教授的老年生活將在養老院度過而感嘆,同為北大教授的另一位著名學者也在微博中表示「未免有些失落和感慨」。三個月過去了,媒體對教授進行了採訪,原來教授賣掉北京住宅搬進養老社區,是為了擺脫瑣事困擾進而專心寫作。
  • 「存錢給自己養老」,那些不靠子女的老人,最後的結局怎麼樣了?
    但對老人來說,他們可能會有所恐懼,甚至提前計劃起養老生活。其中,就有一種「存錢養老」,指的是自己存錢給自己養老,完全不靠子女,甚至演變為對子女的孩子不管不顧。這樣子的想法下,會面臨什麼樣的結局呢?那麼,就有個老人這麼做,但結局真是讓人意外,真實又殘酷。
  • 五位單身姐姐「抱團養老」走紅,這種新型養老模式是夢想還是趨勢?
    不住養老院,不拖累子女,這種容光煥發的生活狀態顛覆了以往人們對養老的既定印象,成為很多人的「最美退休夢」。  子女養老。大部分老人的養老方式是依靠子女養老,在法律上子女有贍養老人的義務,所以每一個子女都應該承擔起這樣的義務,不能以任何理由逃避贍養老人,老人也多有養兒防老的觀念。  養老機構養老。
  • 老人自己存錢養老,不靠子女,最後結局怎麼樣了?72歲老人說實話
    很多老人為了晚年不受苦,早早的就為自己計劃起以後的晚年生活。 攢錢養老的老人,指的是自己攢錢自己花,以後養老不靠子女,相對應的老人也不管子女的孩子,說白了就是各過各的,誰也不麻煩誰,這樣想法的老人,最後晚年會是什麼樣的結局呢?
  • 3位退休老人述說:這3種養老方式我接受不了,情願一個人生活
    導語:大多數退休的老人退休後都想要一個人住,在別人看來到了晚年還自己一個人住的話就不太好,大家都會猜測是不是她的子女不想讓他跟他們一起住,肯定是嫌棄老人然而並不是。他們這些退休老人自己一個人住,日子過得還挺好的也清靜,人老了之後最喜歡的就是清淨都不想讓別人打擾自己,但是有一些養老的方式,一些老人是接受不了的他們寧願自己一個人住,一個人生活,也不接受子女的養老方式。聽聽這位老人怎麼說。楊阿姨:我有一兒一女,我現在老了都是他們輪流照顧我的,但是他們的這種養老方式我真的接受不了。
  • 一支來自養老院的合唱團,在《樂齡唱響》舞臺暢談全新養老觀念
    因為在人生的最後階段,他們把子女作為第一順位去考慮,為減輕子女的後顧之憂,本該在家頤養天年,卻毅然決然搬進了養老院。「您覺得,保持年輕的秘訣是什麼?「唱歌!」面對主持人黃薇的提問,來自河北燕達養老院合唱團的88歲老人振奮地說出自己的心聲。這個平均年齡在79歲的養老院合唱團,用他們的歌聲表達著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這裡有高齡老年人互幫互助的情誼,也有對美好樂齡時光的嚮往。
  • 送父母去養老院是不孝嗎?過來人說出心聲:這是我能給的最好的了
    不少人認為:家裡的子女各個身強力壯,家庭條件也還可以,為什麼還要把老人送去養老院?晚年也太悽涼了!而一些網友持反對意見:家裡小的要上學,大人天天上班忙不過來,老人患上老年痴呆,很容易在家裡出現意外,而且因為患病的老人不能自己出門,也會感到非常孤獨,把父母送去好一點的養老院,這是我都能給的最好的了!
  • 佛門溫度:寺廟養老院 中國社會養老新出路
    (圖片:葉宇婷) 老無所養 吉祥寺養老院很多老人是自己找過去的,子女不願意照顧,自己又沒有收入。 86歲的石瓜子(音)到吉祥寺養老院已經10年了。在「養兒防老」觀念盛行的農村,生養了4個兒子的她理論上晚年應該很幸福,但4個兒子沒有一個人願意照顧她,老伴去世後,石瓜子獨自一人到了吉祥寺養老院。
  • 人到晚年,啥樣的父母會拖累子女?孩子:不是不孝,是無能為力
    但人到老年,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但怕就怕拖累了子女,子女辛辛苦苦掙的錢,一轉眼就「奉獻」給了醫院,人生等於重新來過,身為父母也是於心不忍。但到了晚年,有2類父母很可能會成為孩子的「拖油瓶」,希望子女們能頂得住。
  • 養老院設探望底線 要求子女每月看望老人一次
    新《老年人權益保護法》以法律形式明確規定子女應當經常看望老年人。昨天,記者走訪南京點將臺社會福利院發現,新法實施一年了,常來探望老人的子女依然常來,不來的依舊不來。為此,該院規定了子女定期探望的底線,如果做不到,老人便不能入住,這種做法在南京的養老機構首開先河。
  • 黃渤把父親送進養老院,白巖松一句話讓三億人沉默:養兒防老,原來是...
    可他又擔心外界有不好的聲音: 你這麼有錢,還把爸爸送到養老院,有沒有良心啊? 你爸願意去嗎?你就把他送到養老院去? 人家父母都是養兒防老,你爸爸倒好,自己兒子出息了,把爹送養老院去了… 這也是當下很多子女的困境: 自己贍養父母精力不足,養老院又不符合傳統觀念,要給老人一個健康舒適的晚年,難有一個萬全之計。
  • 銀髮浪潮已來臨,廣州人養老觀念悄然改變,晚年養老選擇多!
    作為超大型城市,2018年,廣州的戶籍老年人口高達161萬人,60歲及以上老人佔總戶籍人數的18%,而在老城區,老齡化率則達到了24.4%,也就是4個人中有一個是老人。一方面廣州老人對入住養老院需求旺盛,另一方面公辦機構輪候人數太多,已引發沉重話題。
  • 那個活埋母親的人被判了12年,網友:我都有養老焦慮了
    好多網友都驚呼:自己也有養老焦慮了。花開花落,終會有凋零的一天,而人生也是如此。變老是我們每個人不得不面對的現實。養老無需焦慮,為了能度過一個幸福的晚年,應提前給自己做好規劃,留好退路。做個有健康,有老伴,有財富,有情趣的「四有」老人,避免晚年悽涼。
  • 倆兒子,一個上清華一個上北大,老兩口還是住了進養老院,很現實
    一開始,兒女不在身邊,老兩口生活還挺逍遙自在的,還經常出門旅遊,但歲月不饒人,他們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平時穩定得很好的高血壓、心臟病,也開始毫無徵兆地爆發,有一次發病幸虧鄰居及時發現送去醫院才得救。疾病讓老兩口對空巢生活敲響了警鐘。他們也想要去北京和兒子一起住,但是兒媳有意無意地暗示,北京150平方米的房子,再多住進去兩個人,生活水平就在小康線以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