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到底與子女一起住還是到養老院,看看老人的現身說法,很心酸

2020-12-21 媽媽育兒助手

目前很多年輕人都在盤算著將來怎樣更好的養老,其實現在不少人都不再相信養兒防老的觀念了,年輕的時候就為自己攢了一筆錢,這樣到老年的時候不至於過得難堪。有的老年人在晚年的時候更願意和子女住在一起,當然也有的老年人更願意去養老院,其中各有利弊,當然不同的選擇最後的差別可能比較大。那麼到底晚年和子女一起住還是到養老院呢?不妨來看看老年人的說法。

1、去養老院的老人孩子並不一定不孝順

目前時代與以前不一樣了,有的老年人更願意到養老院,並不能說明孩子不孝順,甚至有的孩子還非常孝順。之所以有的老年人選擇去養老院,因為在養老院有同齡的其他老人可以一起聊天,一起拉家常,彼此之間有更多的共同話題,反而感覺與子女在一塊沒有多少話題,這樣去養老院不會感到寂寞孤獨。

眾所周知,現在養老院在基礎配套設施方面越來越完善,老年人在養老院可以得到很好的照料。而且在不少老年人看來,自己住在養老院不會為自己增加負擔,如果子女想自己的話可以抽空過來看看。

2、如果與子女住在一塊,保持一定距離最好

可能在很多老年人看來,由於自己和子女生活的年代不一樣,因此在生活觀念上也有很大差別,如果與子女住在一起,可能因為生活理念的差別而產生矛盾糾紛,這樣就會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尤其當子女們有了孩子之後,有的老人想要輕鬆享受晚年,但是不得不幫助帶娃,這樣就會顯得身心疲憊,反而餓沒有到養老院更加輕鬆自在。

不少老年人認為,如果與子女住在一起,最好保持一定的距離,這樣彼此之間將會更加輕鬆,不至於出現隔閡和矛盾。老年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子女有他們的生活方式,只要彼此能夠照顧好小家,那麼大家才能更加和諧幸福。都說距離產生美,其實對於家庭來說同樣如此,只有保持一碗湯的距離,相互之間才不會產生厭煩,甚至感情還會不斷升溫。

小結:晚年之後究竟與子女住在一起還是住在養老院,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那麼你會選擇哪一個呢

相關焦點

  • 老人抗拒保姆和護工,60歲女兒無奈陪母親一起住養老院,太心酸
    但,這種「幸福」真正降臨到自己身上,估計你就笑不出來了。鄰居陳阿姨,今年60歲了,已經退休。前段時間,陳阿姨原先一向身體硬朗的90歲老母親不小心摔倒住院了。因為陳阿姨的哥哥已經去世,嫂子身體不好,照顧老母親的重擔自然落在她身上。但是,她每天要到兒子家帶孫子,就想著乾脆給母親請個保姆或護工,她抽空多去看看。可是老人抗拒保姆和護工,非讓女兒管。
  • 人到晚年,是住「養老院」還是跟孩子住?3位老人說出了心底話
    是住「養老院」,還是跟「孩子」一起住?這個問題,不僅使老一輩的父母擔憂,更讓年輕一輩的孩子煩心。老一輩的父母為什麼會擔憂呢?要知道,自己的「養老住處」,不僅跟日常的生活息息相關,還決定了往後餘生的何去何從。不僅如此,自己還要考慮孩子的能力和開銷。當「錢」和有隔閡的「習慣」兩相壓迫下,人也就要擔憂了。
  • 「人到晚年,兒女真的靠不住」70歲老人的話,暴露多少家庭的心酸
    「人到晚年,兒女真的靠不住」70歲老人的一番話,暴露多少家庭的心酸樓下的餘大爺今年七十多歲了,兒子在本地成家立業,女兒嫁到了外省,老伴前段時間不幸病逝,日常就留下自己孤零零一人。或許是因為老伴兒走了,兒女們也漸漸大了,回這個家的次數越來越少。兒子一家三口原先每周都來,現在漸漸地改為每月一次甚至更久,女兒打來的電話也不如原來頻繁了。
  • 91歲老人被4個子女送進養老院,哭訴只想回家!小...
    她說,她甚至苦悶得想要尋短見…在一張小紙片上,老人寫下了她的苦惱。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讓老人如此痛苦呢?原來都是為了出養老院誰做主的問題。老人:住了養老院就再沒回過家孫奶奶有3個兒子和1個女兒。多年前老伴去世後,她便獨自居住。2015年,老人在家不慎摔倒受傷,隨後被子女送到醫院救治,出院後她就被子女送進了養老院。
  • 91歲老人被4個子女送進養老院,哭訴想回家!
    原來都是為了出養老院誰做主的問題老人▽住了養老院就再沒回過家子女為了自己的自由剝奪她的自由孫奶奶有3個兒子和1個女兒。多年前老伴去世後,她便獨自居住。2015年,老人在家不慎摔倒受傷,隨後被子女送到醫院救治,出院後她就被子女送進了養老院。
  • 66歲老人的感悟:在子女家各住20天,終於明白誰才是我晚年的依靠
    尤其是父母老了以後,內心還是特別希望有子女陪伴的,兒孫嬉戲打鬧的晚年生活。對年邁的父母而言,想必最幸福快樂的生活莫過於兒孫滿堂,自己身體康健。當然啦,如果年邁的老人兒女雙全那就更好啦,那樣就可以在不同的子女家輪流居住享受到不同的生活樂趣,這樣的晚年生活簡直不要太幸福。
  • 91歲老人哭訴被子女「關」在養老院:我不是犯人!
    老人:住了養老院就再沒回過家孫奶奶有3個兒子和1個女兒。多年前老伴去世後,她便獨自居住。2015年,老人在家不慎摔倒受傷,隨後被子女送到醫院救治,出院後她就被子女送進了養老院。幾個月後,孫奶奶的身體完全康復,她向子女們提出回家居住,沒想到卻遭到了子女們的堅決反對。
  • 早出晚歸的「上班式」帶娃蔓延,老人排斥跟子女住一起,很心酸
    因為,她每天7點出門,要坐公交到另一個小區去給兒子兒媳帶娃。等到晚上8、9點,又回到自己家裡。她天天這樣早出晚歸去帶孫子,只有周末可以休息,跟上班沒什麼區別,所以她也感慨:「什麼時候才不用早起晚睡呢?」其實,她兒子也說過,讓她住在那邊,不用老回自己家,但秦阿姨不願意,堅持每天回來。實際上,現在很多老人帶娃,也都是這樣。
  • 農村建設養老院農村老人卻很少有人去住,原因讓人深思
    養老院的建成主要是為了保證農村老人晚年的生活質量,同時也可以減少子女們的擔心,但是這樣的養老問題在城市裡邊是香餑餑,卻在農村裡無人問津,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在農村建設養老院建設的環境和各種設施都是非常好的,但是農村老年人不願意搬入養老院,也是考慮經濟方面的原因,畢竟在農村養老院裡邊生活一個月的生活費都要將近上千元,一年下來也要一萬多塊錢,這對於老年人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農村老人一方面沒有經濟來源,另一方面也沒有勞動能力,這需要子女來承擔,老人都理解子女現在掙錢不容易,也不想給子女增加負擔,所以農村老人即使沒有勞動能力
  • 養老院設探望底線 要求子女每月看望老人一次
    她78歲,盼大兒子來看自己「老大快兩年沒來看我了」在養老院四樓,78歲的李奶奶(化姓)坐在輪椅上唉聲嘆氣。原來,李奶奶欠了福利院4萬多元費用。老人有兩個兒子,大兒子管錢,老人領退休金的銀行卡是由他保管,並繳納住養老院的費用;小兒子則是平常送點吃的穿的。「大概兩年前,我們怎麼也聯繫不上老人的大兒子。打電話,關機;去家裡找也找不到。」
  • 人到晚年是跟隨兒子住還是女兒住?別不信,答案道破了現實
    那麼難免我們父母就考慮老了之後到底跟誰住,才能過得更開心和快樂。那麼,其實不外乎有這三種情況。1.跟兒子住,會產生婆媳矛盾在中國老一輩的傳統認知裡。只有兒子才是傳宗接代的,養兒才能防老。當然。這也導致了在我國傳統的思想觀念中。有重男輕女的問題。
  • 「新潮養老」來了,不拖累子女也不去養老院,網友:理想中的晚年
    「新潮養老」來了,不拖累子女也不去養老院,網友:理想中的晚年 這對夫妻來自浙江杭州,他們退休後,既不幫兒女帶娃也不和兒女住在一起,更不指望著兒女給他們養老,而是選擇了一種自力更生的養老方式。
  • 七旬老人的忠告:再孝順的子女,也別長期住一起,甭管多親密
    有些子女孝順的老人滿懷信心地覺得,晚年子女肯定會給自己養老,無需自己操心,到時候就去抱孫子享清福就行了。人老了能和子女住一起那是最好不過的,畢竟都是親人,而且還有個照應,還能享受子孫環繞的天倫之樂。可真的有老人這麼做以後,發現事情並沒有想像的那麼美好。
  • 你如何看待養老院老人的「夕陽戀」?
    一般進養老院的老人都是失去老伴的單身老人,在養老院產生感情應是很正常的事。常年孤獨寂寞終於可以傾訴,心理壓力相對減少,日子也過得輕鬆舒服。我們做子女的不要幹預老人的晚年情感生活。只要他(她)們雙方願意,在一起過得快樂開心就好。必經他(她)們是生命的倒計時。
  • 倆兒子,一個上清華一個上北大,老兩口還是住了進養老院,很現實
    他們也想要去北京和兒子一起住,但是兒媳有意無意地暗示,北京150平方米的房子,再多住進去兩個人,生活水平就在小康線以下了。老兩口明白話裡的意思,也理解兒子幸福家庭維持的不易,就沒去。後來,老兩口請過幾次保姆,但是服務水平與預期落差太大,只能放棄。最後,老兩口無奈之下選擇了養老院。
  • 老人自己存錢養老,不靠子女,最後結局怎麼樣了?72歲老人說實話
    很多老人為了晚年不受苦,早早的就為自己計劃起以後的晚年生活。 攢錢養老的老人,指的是自己攢錢自己花,以後養老不靠子女,相對應的老人也不管子女的孩子,說白了就是各過各的,誰也不麻煩誰,這樣想法的老人,最後晚年會是什麼樣的結局呢?
  • 84歲歌唱家於淑珍住養老院:人到晚年,少生病,少拖累孩子
    於淑珍:人在晚年時,能少拖累自己的孩子,安安靜靜地生活,少生病,這就是最好的結果。2019年,於淑珍參加了央視中秋晚會和春晚,分別唱了一曲《我和我的祖國》。她一頭銀髮,精神爽朗,任誰也不相信如此清甜宛轉的聲音,竟然來自一位83歲的耄耋老人。
  • 送父母去養老院是不孝嗎?過來人說出心聲:這是我能給的最好的了
    不少人認為:家裡的子女各個身強力壯,家庭條件也還可以,為什麼還要把老人送去養老院?晚年也太悽涼了!而一些網友持反對意見:家裡小的要上學,大人天天上班忙不過來,老人患上老年痴呆,很容易在家裡出現意外,而且因為患病的老人不能自己出門,也會感到非常孤獨,把父母送去好一點的養老院,這是我都能給的最好的了!
  • 瀏陽七旬老人住養老院大半年,子女從未探望,無奈拉二胡排遣孤獨
    很多人說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很辛苦。現實生活中很多子女忙於工作無法照顧老人只能把他們送到養老院。近日,據報導,瀏陽一七旬老人住敬老院大半年,二胡相伴不見子女探望。視頻中可以看到瀏陽市荷花街道敬老院老人曾某拉二胡消遣時光,他說院裡朋友都喜歡到這兒坐聽二胡,熱鬧一點,沒那麼孤單清淨。敬老院目前就是他家,當時來的時候也沒帶什麼東西,這把二胡算是能夠拿得出手的家當了,閒來無事的時候就拉拉二胡,打發一下寂寞。他說沒人照顧他,住了十幾次醫院了,這次住院他女兒都沒回話,他有一兒一女,兒子目前全家在外地偶爾打打電話。
  • 一位老人的心聲:養老院和兒女家各住一個月,才知道晚年歸宿在哪
    「你養我小,我養你老」是所有人都嚮往的晚年生活,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很少有人能如願,尤其是人到晚年,當我們需要兒女的時候,他們往往會因為工作和生活而不能陪伴在我們身邊,那到了晚年,究竟哪裡才是我們的容身之處呢?今天二大媽給大家帶來一個退休老人的故事,希望大家能從中得到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