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這首不輸《贈汪倫》的送別詩,以流美行書寫來,當真行雲流水

2020-09-05 長短故事愛書法

李白這首送別詩,不遜色於《贈汪倫》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首李白的送別詩。

首先,跟大家聲明一下,不是《贈汪倫》。《贈汪倫》是一首七言絕句,而我今天分享的是一首五言律詩。

說起李白的送別詩,大家首先會想到那首著名的《贈汪倫》。這很正常,因為《贈汪倫》確實是李白最膾炙人口的一首送別詩。不過,李白浪跡天涯,到處喝酒賦詩交朋友,可謂知交滿天下,怎麼可能只有汪倫一個朋友呢?他又怎麼可能只留下一首送別詩呢?


今天這首送別詩的主人公叫張五,名字很特別,對不對?李白在詩中稱他為張公子。

這首詩寫了什麼內容呢?

大概意思是:在一個秋月高照、樹影斑駁的夜晚,於一個高高的酒樓上,李白把自己的龍泉寶劍當出去,換來了一頓豐盛的散夥飯,兩人喝了一頓散夥酒,看了一場離別的歌舞演出,然後就此別過,只留下李白一個人喝了千杯萬杯。之後,李白或許爛醉如泥,或許千杯未醉!

這首詩就是《夜別張五》,詞藻很華美的一首詩。詩如下:


夜別張五

[唐]李白

吾多張公子,別酌酣高堂。

聽歌舞銀燭,把酒輕羅霜。

橫笛弄秋月,琵琶彈《陌桑》。

龍泉解錦帶,為爾傾千觴。


行書《夜別張五》

除了分享李白的詩,還分享一下寫這首詩的書法,是一幅行書。

  • 先來看完整圖,感受這幅行書的章法

整體來看,這幅字共3行,整幅字的氣息還是比較通暢的,渾然一體,是一幅十分完整、流暢的行書作品。

行書《夜別張五》完整圖



  • 再來看三張局部圖,看看行與行之間的聯繫

從局部圖來看,行與行之間的字也是有聯繫和照應的,這進一步強化了整幅字的章法。

行書《夜別張五》局部圖(一)


行書《夜別張五》局部圖(二)


行書《夜別張五》局部圖(三)



  • 最後來看高清單字,感受作者的基本功

從單字來看,用筆還是比較熟練、精準的;從一些線條的質感和牽絲可以看出,書寫的筆速很快,完全不是描字、畫字的風格;而且這些字的結字十分美觀;書法線條沉實而不虛浮,筆力也是不錯的。

之所以能這樣,是與長期臨摹《蘭亭序》和王羲之行書是分不開的。而這一點是有跡可循的,從這幅行書的一些字中,就能看出來,比如,「為」字、「觴」字、「聽」字、「帶」字,就很明顯來自《蘭亭序》,「張」字則來自王羲之《快雪時晴帖》,「霜」字的結字則能看到集王羲之《聖教序》的影子。


行書《夜別張五》單字(一)


行書《夜別張五》單字(二)


行書《夜別張五》單字(三)


行書《夜別張五》單字(四)


行書《夜別張五》單字(五)


行書《夜別張五》單字(六)


行書《夜別張五》單字(七)



你喜歡這幅行書《夜別張五》嗎?其實,這幅行書是我寫的,所以在自誇的時候,還是比較克制的,用詞還是非常謙虛謹慎的。想必不會因此被噴吧?

歡迎關注「長短故事愛書法」,觀看關於這幅行書的書寫視頻。

「長短故事愛書法」,一個專注於分享經典詩詞與有關的書法作品的頭條號。這麼說吧,關注我,你即使從來不看書、不讀字帖,也能學到許多經典詩詞,學會寫書法!

相關焦點

  • 《贈汪倫》這首詩寫的是「李白被騙」的故事
    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這就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色彩,李白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詩歌賞析李白遊涇縣(今屬安徽省)桃花潭時,曾在汪倫家做客。臨別時汪倫前來送行,於是李白寫了這首詩相贈。
  • 以李白《贈汪倫》為例,談古代送別詩的注意事項
    1、送別詩詞要注意對象,儘量用語直白,情感真摯李白《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作為教材中的內容,這首詩的知名度還是挺高的。詩說的事情很簡單,李白將要遠行,汪倫前來送別,李白寫了一首詩對對方表示感謝。這首詩和李白其它作品不同,語言很樸實、直白,沒有什麼名人典故,初讀之下,甚至有點過於平淡無味了。宋代詩論家嚴羽曾提出作詩四忌:「語忌直,意忌淺,脈忌露,味忌短。」
  • 《贈汪倫》詩中汪倫是誰?與李白交情如何?我們可能被忽悠了千年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首詩,詩中的一二兩句分明寫的是離別的場景,卻看不出一絲憂傷,其中第二句「忽聞岸上踏歌聲」反而寫得十分喜慶。一般來說,摯交送別老友,都不會用這種歡送的形式。試想一下,如果我們的朋友在送別我們之時,高興地一邊唱歌還一邊跳著舞,這樣的畫面誰能接受?
  • 《贈汪倫》千古流傳,李白和汪倫很熟麼?
    李白的《贈汪倫》作為一首留別詩千古傳誦,那麼李白和汪倫很熟麼?其實不然。李白一生交友無數,在他眾多摯友當中,汪倫算是名不見經傳的一個,若非有一首《贈汪倫》流傳於世,恐怕都不知道李白還有過這樣一段友誼。為什麼李白會給汪倫寫詩?
  • 每天一個詩詞故事:李白《贈汪倫》,廣交朋友的汪倫和李白
    公元755年秋天,李白在安徽宣城一帶漫遊,宣城是個什麼地方呢?是盛產宣紙的地方。宣紙是幹什麼的呢?是用來寫毛筆字的。我曾經也去過宣城,只是當時還不知道桃花潭就在那裡。因李白這首《贈汪倫》,桃花潭也被世人所記住。
  • 亦談李白《贈汪倫》詩
    查從儉第667期李白有首《贈汪倫》詩:「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是詩中歌詠友情的千古絕唱。有關其詩的研究欣賞文章很多,筆者在此也一呈管見,以期方家見教。好多文章為彌補這個漏洞,常作如下辯解:李白走時,汪倫恰不在家中,當得知李白已走,立即攜酒趕到渡頭餞別;汪倫已於昨晚設宴餞別,說明第二天有事不能相送,但第二天他還是帶了村民來送行。如此等等,皆蒼白無力,十分牽強,還明顯帶有現代人的意識,與古人重送別相違背,完全是一種悖論。另袁枚《隨園詩話》也並不是信史,其真實性值得考量。袁枚遊歷涇縣,是聽清侍御史趙青藜酒後茶餘談此掌故記載的。
  • 原來李白的《贈汪倫》這首詩是這麼來的,漲姿勢了!
    《贈汪倫》唐·李白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每次讀到這首詩,總想知道汪倫是誰?和李白是什麼關係?李白為什麼要寫這首詩送給汪倫呢?汪倫是誰,安徽人,其實就是李白的一個超級fans,想和自己崇拜的明星見一面,李白當時名氣可大了,「貴妃磨墨,力士脫靴」。汪倫也知道自己請不動李白,於是趁李白在安徽遊歷的時候給李白寫了一份信:「先生好遊乎?此地有十裡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大意就是:先生不是喜歡遊玩嗎?這裡有十裡地的桃花。先生不是喜歡飲酒嗎?這裡有萬家酒店。
  • 一人一首送別詩:李白辭別汪倫
    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我坐著船將要出發,忽然聽到岸上有人唱著歌走來。歷代《李白集》、《唐詩三百首》、《全唐詩》都認為汪倫是一個普通的鄉野村夫,仔細想想怎麼可能嘛,李白貴為盛唐詩壇大佬一哥,怎麼可能放下身段去赴一個沒見過的鄉野村夫的邀請呢。
  • 詩詞鑑賞《贈汪倫》李白
    詩詞鑑賞《贈汪倫》李白,這首詩我們應該都讀過吧,是一個非常美妙的詩句,也是李白的經典之作,當時李白經常去涇縣桃花潭玩耍,而且那裡面住著一個村民叫做汪倫,準備走的時候還給汪倫送了一首,他自己寫的詩,從中表達了他對這位摯友的不舍和懷念,體現了兩人的深厚友誼,寫了敘事的寫法,李白乘舟將欲行
  • 李白的《贈汪倫》是打油詩嗎?
    同樣,一首相對平直淺白的詩,如果作者自嘲自謙,自稱「打油詩」也沒什麼問題,但是並不一定真是打油詩。 就好像李白這首《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 每周壹詩——《贈汪倫》
    聽糖豆姐姐讀詩小朋友們一聽贈汪倫這個題目,是不是很好奇,我們的大詩仙為什麼會寫一首詩給汪倫呢,汪倫又是誰呀。這首詩是我們的詩仙李白離開桃花鎮之際,為感謝村民汪倫多日的款待而寫的送別詩。傳說這個汪倫生性豪爽,喜歡結交名士,久仰李白的大名,一次聽說李白要來安徽旅遊,汪倫立馬給李白寫了一封信「先生喜歡旅遊麼,我這裡有十裡桃花,喜歡喝酒麼,我這邊有萬家酒店。」李白一收到信,開心的趕了過去,一見到汪倫,就想看十裡桃花,到酒店喝酒,汪倫趕緊解釋了「哎呀,桃花是我們這邊潭水的名字,方圓幾裡沒有桃花的,萬家酒店是店主人姓萬。」
  • OMG,一同學說在古詩《贈汪倫》中,李白和汪倫表達的是愛情……
    作為小孩子不知道這首詩真正所表達的,尚且能理解。但作為一個成年人,倘若還不認識這首詩,未免說不過去了吧,讓人貽笑大方。下面,讓我們認識一下李白的這首《贈汪倫》。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 我竟然不知,原來《贈汪倫》這首詩背後,竟然還有這麼有趣的故事
    卸任後的汪倫對李白很是敬仰,給李白寫過很多的信件。讓李白來他這裡遊玩,但是每封信發出之後都仿佛石沉大海,是杳無音信。一日汪倫心生一計:我再給偶像寫封信,沒準他就來了~贈汪倫住了數日,二人方才依依惜別,惜別之日,汪倫在岸上為李白踏歌送別。李白又一次被汪倫的盛情所感動。於是大筆一揮,就寫下了這首名垂千古的「贈汪倫」。
  • 汪倫:此地有十裡桃花和萬家酒店。李白:來。結果《贈汪倫》
    李白的一首《贈汪倫》,幾乎人人都知道也都會背,但李白為什麼會寫下這麼一首質樸平實,卻顯得情真意切的詩呢。原來這與汪倫的一封忽悠性質的信有關。汪倫是唐朝涇州(如今的安徽省涇縣)人,他生性豪爽,喜歡結交名士,常常仗義疏財,慷慨解囊,一擲千金而不惜。基本上可以用《水滸》中形容宋江的語句來形容他。
  • 《贈汪倫》僅僅是李白送給汪倫的一首詩,為何卻會被廣為流傳?
    有一天,他收到了一個叫汪倫的人的來信,這封信上寫著:「先生您喜歡玩嗎?我們這個地方有十英裡的桃花。先生您喜歡喝酒嗎?我們這裡有一萬家的酒店。我邀請您到我們皖南涇縣來遊玩。李白很高興看到這封邀請函。他立刻準備行李,出發前往涇縣。
  • 李白的詩《贈汪倫》,背後的故事鮮為人知
    大家知道,李白有一首詩叫《贈汪倫》,這首詩主要講述了他與汪倫之間的深厚友誼。但是關於這首詩,背後的故事卻鮮為人知。《贈汪倫》唐代:李白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我們說李白平生有兩大愛好,第一是喝酒,第二是旅遊,他留下了許多與酒有關的詩詞,每到一處,他都會有靈感,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傳世之作。李白的粉絲也很多,包括大詩人杜甫,都是李白的鐵桿粉絲,李白的一位粉絲,卻利用李白的這兩大愛好。達到了與偶像見面的目的。
  • 讀李白的《贈汪倫》,好友臨行以歌送別,詩人以詩相和
    這首詩是盛唐時期最為著名的詩仙李白興之所至時信筆而作,當詩人從桃花潭離開之際,常用美酒款待詩人的汪倫一路到了岸邊,吟歌送別詩人。而詩人對於對方的熱忱與真誠也十分的感激,同樣報之以真誠,以詩相和,表達了對於汪倫深情厚誼的感激之情。全詩自然流暢,情感沛然,豪放又不失灑脫之意,渾然天成,詩人對於汪倫相送的感激溢於言表。
  • 【詩意童年】《贈汪倫》:深厚情誼 踏歌送別
    【詩意童年】《贈汪倫》:深厚情誼 踏歌送別 2020-09-18 2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李白《贈汪倫》古詩賞析,唐詩《贈汪倫》詩意
    《贈汪倫》唐·李白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是一首以贈別表真摯深厚友誼的詩篇。是李白寫友情詩中的佳作,千古流傳,布在人口,而村人汪倫由此而顯名後世。李白在天寶十四載曾遊涇縣(今屬安徽)桃花潭。宋人楊齊賢在李白詩注中說:「白遊涇縣桃花潭,村人汪倫常釀美酒,以待白。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的《贈汪倫》是打油詩嗎?
    李白的《贈汪倫》是打油詩嗎?●文/南郭居士有人說,汪倫能在李白筆下千古留名是忽悠來的,這個我們權作戲言估且不倫,而又有人問,李白的《贈汪倫》是不是打油詩?而這首詩畢竟非常有名,到底是不是打油詩,這可真得好好理論一番。「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因這句詩,汪倫的名字便幾乎盡人皆知了。「汪倫,字文煥,一字鳳林,歙州黟縣(宣州太平縣,今安徽黃山市黃山)人。唐開元間任涇縣令。」百度還說,汪倫是「詩人,著名詩人李白好友。」雖然未見其一首詩,卻也成詩人了,而且「名留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