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分享一首李白的送別詩。
首先,跟大家聲明一下,不是《贈汪倫》。《贈汪倫》是一首七言絕句,而我今天分享的是一首五言律詩。
說起李白的送別詩,大家首先會想到那首著名的《贈汪倫》。這很正常,因為《贈汪倫》確實是李白最膾炙人口的一首送別詩。不過,李白浪跡天涯,到處喝酒賦詩交朋友,可謂知交滿天下,怎麼可能只有汪倫一個朋友呢?他又怎麼可能只留下一首送別詩呢?
今天這首送別詩的主人公叫張五,名字很特別,對不對?李白在詩中稱他為張公子。
這首詩寫了什麼內容呢?
大概意思是:在一個秋月高照、樹影斑駁的夜晚,於一個高高的酒樓上,李白把自己的龍泉寶劍當出去,換來了一頓豐盛的散夥飯,兩人喝了一頓散夥酒,看了一場離別的歌舞演出,然後就此別過,只留下李白一個人喝了千杯萬杯。之後,李白或許爛醉如泥,或許千杯未醉!
這首詩就是《夜別張五》,詞藻很華美的一首詩。詩如下:
夜別張五
[唐]李白
吾多張公子,別酌酣高堂。
聽歌舞銀燭,把酒輕羅霜。
橫笛弄秋月,琵琶彈《陌桑》。
龍泉解錦帶,為爾傾千觴。
除了分享李白的詩,還分享一下寫這首詩的書法,是一幅行書。
整體來看,這幅字共3行,整幅字的氣息還是比較通暢的,渾然一體,是一幅十分完整、流暢的行書作品。
行書《夜別張五》完整圖
從局部圖來看,行與行之間的字也是有聯繫和照應的,這進一步強化了整幅字的章法。
行書《夜別張五》局部圖(一)
行書《夜別張五》局部圖(二)
行書《夜別張五》局部圖(三)
從單字來看,用筆還是比較熟練、精準的;從一些線條的質感和牽絲可以看出,書寫的筆速很快,完全不是描字、畫字的風格;而且這些字的結字十分美觀;書法線條沉實而不虛浮,筆力也是不錯的。
之所以能這樣,是與長期臨摹《蘭亭序》和王羲之行書是分不開的。而這一點是有跡可循的,從這幅行書的一些字中,就能看出來,比如,「為」字、「觴」字、「聽」字、「帶」字,就很明顯來自《蘭亭序》,「張」字則來自王羲之《快雪時晴帖》,「霜」字的結字則能看到集王羲之《聖教序》的影子。
行書《夜別張五》單字(一)
行書《夜別張五》單字(二)
行書《夜別張五》單字(三)
行書《夜別張五》單字(四)
行書《夜別張五》單字(五)
行書《夜別張五》單字(六)
行書《夜別張五》單字(七)
你喜歡這幅行書《夜別張五》嗎?其實,這幅行書是我寫的,所以在自誇的時候,還是比較克制的,用詞還是非常謙虛謹慎的。想必不會因此被噴吧?
歡迎關注「長短故事愛書法」,觀看關於這幅行書的書寫視頻。
「長短故事愛書法」,一個專注於分享經典詩詞與有關的書法作品的頭條號。這麼說吧,關注我,你即使從來不看書、不讀字帖,也能學到許多經典詩詞,學會寫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