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二孩即將上幼兒園:科學的分齡點是4歲,晚上一年利大於弊!

2020-12-10 欣媽育兒經

從2016年1月1日開始,我國正式施行「全面二孩」政策。也就是全面放開二胎政策,並且鼓勵大家生二胎。新政策施行後的第一批孩子,到今年9月份,也就年滿三周歲了,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

面對這一波入園小高潮,一些家長開始猶豫,到底要不要晚一年讓孩子上幼兒園?

我最近在看牛津大學的《教育簡明讀本》,裡面提到芬蘭的孩子,都是7周歲以後上小學,同時芬蘭的年輕人有著世界上最好的文學成績,和最好的閱讀能力。「芬蘭悖論」中有一條是「上學越晚,閱讀越強」。這個悖論之所以成立,是因為孩子在具備了閱讀能力一年以後,再對他提出閱讀要求,孩子就不太會有閱讀反感。

我看過一本書叫《異類》,講的就是年齡上的時間差,對人成長上的影響。

幼兒園老師在對待小朋友的時候,肯定會優先照顧那些懂事的、省事的孩子。長期以往,孩子在不受重視的環境下,不能更好的獲得自信。如果孩子晚上一年,成為班裡最大的,反而容易建立自信。

科學的分水嶺是4歲

4歲,是孩子形象視覺發展的關鍵期。形象視覺就是我們常說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這個年齡的孩子特別喜歡問為什麼,對這個世界有了充分的探索欲。

4歲的孩子模仿性很強,這個時候上幼兒園,學習能力會表現的非常強。因為孩子喜歡模仿老師的一舉一動,並且對新鮮知識有明顯的探索欲。

4歲,是孩子培養良好習慣的關鍵期。比如怎么正確使用筷子,排尿排便的習慣養成,孩子開始學習如何穿衣服、脫衣服,睡眠也開始非常規律。

科學家實驗表明,人的大腦在4歲之前完成60%的發育,右腦在3歲以前即可發達,而左腦從4歲才開始發達。所以,4歲是一個科學的分水嶺,這是人體發育的一個過程。

而4歲之前的孩子,個體化差異較大

越是低領齡幼兒,哪怕間隔一個月,都會有很大不同。隨著年齡增長,這種差距就會逐漸縮小,可能差半歲才能察覺到異常。很多3歲的孩子其實還是個寶寶,在情感上過於依賴父母,思想上並不成熟,很難做到生活自理。特別容易因為在陌生環境下的無助,而讓自己有心理陰影。

所以,我建議孩子4歲上幼兒園,因為4歲是一個比較科學的分界點。4歲的孩子,語言、社交、邏輯都相對完善,但也不是絕對的,每個孩子的發育特不一樣,有的快有的慢。

上幼兒園的基本判斷:

①孩子有基本的自理能力,比如能自己穿脫簡單的衣服,能自己上廁所,能自己吃飯。

②孩子能比較清楚的表達自己,懂得如何尋求幫助,因為幼兒園老師不可能關注到每一個孩子。

③孩子平時經常在外面玩,能和其他小朋友友好相處,因為在幼兒園裡,孩子需要獨立和其他人交往。

晚上一年幼兒園利大於弊

1、太早上幼兒園的孩子,更富有攻擊性

澳大利亞兒童教育專家指出,越來越多的整潔在支持他的理論:那些很早就脫離父母到幼兒園的孩子,更容易發展攻擊性性格、反社會行為以及其它心理問題。

英國兒童問題權威人士指出,經過他們多年研究發現,由父母養育的孩子,比在幼兒園、由保姆照顧,或者交給親戚照顧的孩子,在各方面都表現的更優秀。他們在生理、心理和心智方面,都好於其他對照組的孩子。

過早上幼兒園,會嚴重影響幼兒的大腦發育、情感發展、社會行為、認知能力培養。所以專家建議,應該讓有效的孩子,在溫暖安全的家庭環境中成長,而不是過早的將他們送到幼兒園。

2、入園太早親情會淡

首先,從孩子的心理發展來說,幼兒在4歲之前,任處於親子依戀階段,最好以家庭富養為主,離開父母、家庭的時間不宜太長。過早入園會鬥志孩子由於心智發展不夠成熟,語言發展有局限性,不懂調節情緒等問題,導致孩子產生強烈的心理負擔,不願意主動社交,缺乏安全感,影響孩子跟父母之間的感情。

3、孩子年齡越大,抵抗力越強

老人常說,孩子只有經歷過「三冬三夏」體質才會好起來。是的,孩子的年齡越多,身體抵抗力就會越強。

劉女士的兒子,兩歲半就被送到了幼兒園。上幼兒園的第一年,孩子住了三次院,幾乎每個月都得請假,班裡只要有人感冒咳嗽,兒子幾乎都逃不過被傳統。而且剛上幼兒園的第二個月,就感染了手足口病,好在不太嚴重,但孩子沒少受罪。

所以,這是我建議孩子晚一年上幼兒園的一個主要原因。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身體抵抗力就會越強,到時候上幼兒園被傳染的機率就會下降很多。

4、老師再好,也無法代替媽媽

確實,現在很多幼兒園的老師都非常好,對待孩子和藹可親。即便如此,孩子也無法得到一對一的關愛,在幼兒園和在家裡完全是兩種感受。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交互作用,家庭與朋友的關愛,對孩子的發育來說是最安全的選擇,而幼兒園中就缺乏這種影響。

孩子不僅需要固定人員的養育,更需要專注的關心,一對一養育更能滿足幼兒的需求。孩子有孤獨感、哭鬧煩躁,都是因為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滿足,而在幼兒園是無法避免的。而媽媽跟孩子天生「心有靈犀」,能讀懂很多孩子的「特殊語言」,這一點很珍貴。

如果家裡有條件可以照顧孩子,就讓孩子晚上一年幼兒園吧!

相關焦點

  • 頂樓到底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那麼頂樓到底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呢?那麼,下面我們就從頂樓的利和弊來分析,頂樓到底好不好!頂樓的利對於頂樓來說,其實有很多好的地方。頂層在一棟樓當中就是最高的那一層。因為是最高的一層所以採光一定是最好的。
  • 國家發改委農經司司長:圈地圈不好將弊大於利 要趨利避害
    在回答中央電視臺記者關於「如何避免工商資本藉機圈地」的問題時,高俊才認為,「圈地,圈好了利大於弊,圈不好弊大於利。要趨利避害。」 高俊才進一步解釋說,「現在工商業到農村去投資的越來越多,圈地,一千畝圈起來,農民願意,流轉金比種糧食受益高,不種地了,去市裡打工,一邊拿土地流轉金一邊拿打工的錢,農民比過去收益高了,而且地的產出價值也高了,這樣對企業和農民是雙贏的,這樣應該鼓勵。
  • 網絡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成都小學生這樣回答
    「網絡帶給我們的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呢?」19日上午,一場輕鬆活躍的網絡安全主題活動在成都市鹽道街小學開講,來自學校六年級四班的40名學生在班主任老師苟利的帶領下,展開了一場精彩的辯論,同學們則在辯論中各自闡述著各自對於網絡安全的理解。
  • 朋友圈僅展示最近三天,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朋友圈僅展示最近三天,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作者原創,歡迎關注現在的社會,人們都喜歡使用通訊軟體來進行交流,人們都喜歡把各自的生活拍照和說上幾句話然後發在朋友圈裡,但是現在的朋友圈裡「朋友僅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一句話就會把兩個人的感情弄得很疏遠。為什麼要設置僅三天可見呢?
  • 發展農村養豬業,是弊大於利,還是利大於弊?
    如果能夠走生態循環之路,以小規模方式來發展農村養豬業,我認為是利大於弊。鄉村要振興,農村產業發展是基礎和支撐。沒有農村產業發展,農民就業、農民收入增長就是一句空話,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在農村產業當中,種植業和養殖業是最大的二個產業,也是大多數農民能夠投得起、玩得轉的產業項目。至於鄉村旅遊、農村康養、農產品加工等產業,要靠民營大資本投入、政府大力扶持,才能發展起來的農村產業項目。養豬業是農村一個不小的產業項目之一。從這個角度和層面來說,發展農村養豬業對提高農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是有很大作用的,應該鼓勵和發展才是。
  • 一眼新聞|深圳不再公布樓市均價;首批二孩即將上幼兒園!有地方幼兒...
    (新京報)首批二孩即將上幼兒園!有地方幼兒園開啟搖號模式從2016年1月1日開始,我國正式施行「全面二孩」政策,而今年9月,這一批出生的適齡兒童就要上幼兒園了。以廣東梅州市為例,2016年當地的新增新生兒為71292名,其中二孩出生26960人,同比增加8141人,增幅為43.26%。以梅江區為例,共有85所幼兒園,其中公辦幼兒園只有2所,一共只提供80個學位,一些幼兒園還需要搖號入園。為了儘快解決入園難的問題,當地不少幼兒園已經擴大了招生規模。一些民辦幼兒園也開始移交給了當地的教育管理部門,即將轉為公辦幼兒園或普惠性幼兒園。
  • 房價下跌50%,到底是弊大於利,還是利大於弊呢?
    大概應該能明白,你總體上有一個從你自身工資出發認可的數值吧。   既然房價高那麼下跌就應該是正常的,對吧?   那麼首先我們來看看房價下跌50%,是弊大於利嗎?讓我們來看看那些專家的觀點,是不是能夠站得住腳?
  • 農村彩禮要得高,是弊大於利,還是利大於弊,答案來了,你怎麼看
    農村彩禮要得高,是弊大於利,還是利大於弊,答案來了,你怎麼看。彩禮,是農村社會的一個高頻話題,畢竟家家戶戶都有孩子,一旦到了適婚年紀,也就要開始談婚論嫁。最近幾年來,因為農村社會女孩大量流入城市,而且男性還比女性高出3000多萬,導致男女比例失衡了;另一方面,農村的彩禮有攀比的味道。
  • 輿論關注司法案件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輿論之於法治到底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呢?利大於弊    司法判決關乎社會運行規則,民眾關心監督法治公開公正。 每一場司法審判都是對社會運行規則的界定、重申、維護或變革,社會規則在一次次審判中向著更合理、更完善的方向發展。同時,民眾的日常生活都受限於法制規則,因此民眾對司法審判的關注其實是對個人權利、切身利益的關注。
  •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每天吃一片維生素強身健體?小心弊大於利!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每天吃一片維生素強身健體?小心弊大於利!對於健康人群,長期大劑量服用膳食維生素製劑可能弊大於利。膳食維生素補充劑不能替代均衡飲食,也不能用來預防慢性疾病。
  • 歐盟對歐洲各國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英國脫歐有哪些好處?
    歐盟內部窮國、小國在經濟上可以得到扶持,利大於弊那麼,歐盟的存在對歐洲各國而言到底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呢?當歐盟成立時,無數的歐洲國家做夢都想加入歐盟,因為一旦加入歐盟後,就意味著這些國家將得到歐盟組織大量的資金補貼。
  • 延遲開學後,網絡教學到底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山東省教育廳今日也對停課不停學做了相關的解釋,小學生每次教學活動持續時間原則上15-20分鐘,每日組織學生的線上學習時間小學生不超過80分鐘,小學一二年級不安排書面作業,其他年級作業時間不超過1小時。還有的同學為了不寫作業,騙老師自己腸胃不舒服拉肚子,老師能理解,但是也不能上了幾天網課,孩子拉了幾天呀?孩子終究是孩子,就願意幹一些掩耳盜鈴的事,以為別人沒有識破他的計謀。4、其實仔細一想,網課對那部分孩子最有利?其實還是那些在學校學習還不錯,並且有自制力的孩子最有利。自制力強的孩子,認真對待老師的每次教學,不會的問題自己也會積極地弄懂。
  • 火影忍者:科學忍具出現,作為防身武器,終究利大於弊
    火影忍者:科學忍具出現,作為防身武器,終究利大於弊《博人傳》中因為鳴人一直忙於工作而疏忽了家庭,所以一直以來鳴人和博人父子的關係一直都非常不好,而因為科學忍具的出現也讓這對父子關係更加的惡化,科學忍具在木葉也遭到了禁用,其實科學忍具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
  • 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這主要是因為有些女性子宮過度彎曲或宮頸口過緊,造成經血流通不暢,從而出現痛經的情況,而在懷孕後,隨著胎兒的生長發育,子宮也在不斷的增大,同時宮頸管變軟,為胎兒的出生創造條件,而在分娩的過程中,胎兒起到了擴張狹窄宮頸管的作用,從而一定程度上對子宮過度彎曲等情況有幫助,從而促進月經經血的流出
  • 孩子4歲了還沒有上幼兒園,晚一年上學,將來會吃虧嗎?
    文|秘籍君記得霍思燕曾在節目當中說,自己選擇讓自己的孩子晚上一年學,作為送給自己孩子的禮物。畢竟現在的家長都很重視孩子的教育,生怕孩子上學晚了會落後於同齡人,或者由於工作的原因,讓孩子早早的就上了學。因此,現在的孩子普遍上學比較早。
  • 玉米使用「控旺防倒劑」,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當玉米粒恰好播種在麥秸多的地方,就會造成玉米的根系扎在喧松的麥秸上,起不到很好的抗倒伏能力。第三個原因是,我們現在已經沒有再給玉米中耕除草,適當培土的了,因此會越來越多地出現玉米不抗倒伏的情況。第四個原因是病蟲害的影響,如根腐病,青枯病,小地老虎等地下害蟲對玉米根系的影響,再就是玉米螟對秸稈的鑽蛀等,造成玉米遇到大風大雨而出現根倒或者是莖斷而倒。
  • 假如A股市場實行T+0交易制度,對散戶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一旦A股市場實行T+0交易制度的話,對於散戶到底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下面進行相信分析分析。T+0的利弊有哪些?股票T+0的意思就是只當天買入之後,當天可以賣出,只要股民願意的話,買入達成交易之後,可以馬上又可以賣出操作,操作自由,沒有任何約束。
  • 高考英語降分利大於弊
    英語降分是一項政策是針對於英語這一學科考生一年內可以進行兩次考試且可以重複參加,按最好成績計入總分成績3年內有效,同時其滿分從150份降至100分。針對當下教育領域內的問題,今天我方評判利大還是弊大的標準是能否很好的通過解決當前教育問題,來逐步實現教育的最根本價值,即培養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勞動力,發掘,完善,引導,促使個人自我價值的形成。
  • 徐友漁:全球化有利有弊,當下中國是利大於弊
    中國當代最重要的事情,比如現代化、市場經濟,都不是自己創造出來的,現代科學不是,民主與法治也不是。  搜狐文化:  我們從對這個概念的宏大敘事,轉向一種公民的個人創造,首先拿您舉例。  徐友漁:  全球化有利有弊,對於目前發展階段的中國利大於弊,因此我們應該以積極態度去迎接全球化的挑戰。  搜狐文化:  您對網際網路會有陌生感嗎?
  • 首屆新世俱杯 對中國究竟「弊大於利」還是「利大於弊」?
    那麼,世俱杯對於中國而言,究竟是「弊大於利」還是「利大於弊」呢?目前,網絡上普遍存在著幾種聲音:勞民傷財、人傻錢多;沒有中國球隊什麼事;這筆錢不如投資到建設球場,亦或者發展青少年足球云云。總而言之,依舊是那些杞人憂天的舊論調,滿滿的悲觀負能量。對於此類言論,筆者不禁,為了輿論導向,覺得還是應該簡單評述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