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這40個字,被臺北故宮奉為至寶,瘦金體果然名不虛傳

2020-10-19 三餘書社

談到宋代的書法,有一個人不得不提,他就是宋徽宗

在歷代的書法家群體當中,皇帝這一職業成為書法家的可能比其他任何行業都高。皇帝首先是一位學問不錯的文人,在傳統社會當中,皇帝一般皆有著不俗的傳統文化教育。

而書法往往是根植於文化當中的,沒有深厚的文化底子,你的書法也不會好在哪裡去,若是有深厚的學問作為支撐,寫一筆好字往往能工妙。

宋徽宗《穠芳詩帖》

在歷代的皇帝書法家當中,最早記載有梁武帝,他是一位書法大師,並有諸多書論流傳後世,但無真跡傳世,到了唐代,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以及武則天皆善書法,其書法水平亦不輸一流書法家,到了宋代,宋徽宗趙佶,與宋高宗趙構其書法水平也獨步一時。

在皇帝書法家當中,尤其以宋徽宗趙佶最為出名,他因為喜歡文藝而亡了國,並且其藝術造詣又極為全面,詩詞歌賦,書畫琴曲,無不通曉,可謂是一位藝術全才。

宋徽宗《穠芳詩帖》

宋徽宗在書法上的成就極大,尤其是他的草書跟楷書,其草書《千字文》,堪稱獨步古今的傑作,甚至能夠比肩於唐代的懷素。

宋徽宗的楷書「瘦金體」更是成為世人津津樂道的一門書體。宋徽宗生平有兩件瘦金體作品最為經典,一件是他在22歲的時候所寫的一件《千字文》,如今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另外一件乃是藏於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穠芳詩帖》。

宋徽宗《穠芳詩帖》

這件《穠芳詩帖》可以說是古代最大的楷書作品了,這件作品乃是一幅長卷,寫在了高約30公分,長約3米的一幅長卷當中,全文共有兩行,每行20個字,總計40個字,但就是這短短的40個字,就足以令後人仰望。

在這件《穠芳詩帖》的最後有一段清代陳邦彥的跋文:

「宣和書畫,超軼千古。此卷以畫法作書,脫去筆墨畦徑,行間如幽蘭叢竹,泠泠作風雨聲,真神品也。」

能被一代大詩人稱之為神品,是對於書法最高的讚譽了,宋徽宗的書法其實取法與唐人甚多,主要從歐陽詢和柳公權以及褚遂良出學得筆法直到,並且將筆法外露,以一種鋒芒畢露的姿態,將楷書的筋骨展現出來。

宋徽宗《穠芳詩帖》

並且徽宗皇帝用筆、用墨、用紙都極為講究,這件作品乃是以長鋒狼毫寫就,筆力勁挺,一般書法家難有如此功力。

此外,宋徽宗趙佶的「瘦金體」乃是以畫畫之法寫書,所以字裡行間的意境極為獨到。晚近以來,有大畫家黃賓虹先生以書法之筆法寫畫,亦同為大師。

在著名的《書史會要》當中,有對宋徽宗這樣的評價:

徽宗行草正書,筆勢勁逸,初學薛稷,變其法度,自號瘦金書,意度天成,非可以形跡求也。

宋徽宗《穠芳詩帖》

宋徽宗的「瘦金體」乃是一種意度天成之境界,沒有深厚的藝術學養難以為之,於是便有著「宋徽宗時,立書、畫、算學,當時留心藝文,厚昭忮巧,故縹緗翰墨至今珍之,亦一時之盛也」這樣的評價。

這件《穠芳詩帖》也成為後人爭相膜拜的極品楷書。

宋徽宗《穠芳詩帖》

如今,我們通過多種努力,將藏於臺北故宮的這件《穠芳詩帖》按照原作大小進行1:1超高清複製,還原出跟原作毫無二致的作品。

欲購此《穠芳詩帖》,請點擊下面惠購:

宋徽宗《穠芳詩帖》

相關焦點

  • 「瘦金體」太美了,宋徽宗這40個字,成了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
    宋徽宗曾經在22歲的時候,就已經將「瘦金體」寫得爐火純青,這一年他寫過一卷楷書《瘦金體千字文》,字字精妙,能夠在20多歲的年紀,有如此功力,實在難能可貴。在今天的「臺北故宮博物院」,有一件著名的「鎮館之寶」,此作通篇總計40個字,每一個字有15公分大小,在宋代這種大字極為罕見,這40個字皆是以典型的「瘦金體」寫成,字字屈金斷鐵,如同鐵畫銀鉤,足以稱得上是「瘦金體」的巔峰之作!
  • 「瘦金體」真是太美了,宋徽宗這40個字,成了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
    宋徽宗曾經在22歲的時候,就已經將「瘦金體」寫得爐火純青,這一年他寫過一卷楷書《瘦金體千字文》,字字精妙,能夠在20多歲的年紀,有如此功力,實在難能可貴。在今天的「臺北故宮博物院」,有一件著名的「鎮館之寶」,此作通篇總計40個字,每一個字有15公分大小,在宋代這種大字極為罕見,這40個字皆是以典型的「瘦金體」寫成,字字屈金斷鐵,如同鐵畫銀鉤,足以稱得上是「瘦金體」的巔峰之作!
  • 宋徽宗的絕美瘦金體,是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迄今無人能及
    比如唐代的太宗李世民,就像武則天也能寫一筆好書法,宋代出名的有徽宗和高宗皇帝,清代有康熙、雍正、乾隆,字都不錯。 宋徽宗趙佶《穠芳詩帖》「瘦金體」這個名字聽起來就激越動人,宋徽宗這種楷書的書寫,對於工具有一定的要求,他用的筆,
  • 是不是好東西都在臺北故宮?來看宋徽宗瘦金體傳世代表之作
    宋徽宗在藝術上的造詣非常高。宋徽宗對繪畫的愛好十分真摯,他利用皇權推動繪畫,使宋代的繪畫藝術有了空前發展。他還自創一種書法字體被後人稱之為「瘦金體」,他熱愛畫花鳥畫自稱「院體」。採芳詩帖 |北宋 宋徽宗
  • 宋徽宗「瘦金體」欣賞,這字只有放大後,才最見精神!
    他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藝術全才,其書法「屈鐵斷金」,後世評為"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意思是說他做什麼都行,就是做皇帝不行。宋徽宗瘦金體的代表作是《穠芳詩帖》,這件作品是宋徽宗傳世墨跡中極為少見的大字楷書,每行兩個字,一共20行。
  • 宋徽宗傳世的「瘦金體」,這字能屈金斷鐵,筆力驚人!
    「瘦金體」這個名字聽起來就激越動人,宋徽宗這種楷書的書寫,對於工具有一定的要求,他用的筆,乃是當時宮廷御製的,韌性極好,所以能寫出這種線條,在「瘦金體」當中,他把楷書當中那種在線條內部運動的軌跡,用國畫寫實的方法全部表現了出來,字字中鋒,且能夠「屈金斷鐵」,筆力驚人!
  • 13件宋徽宗傳世瘦金體真跡,樣樣都是珍品,價值過億
    《穠芳詩帖》,楷書, 絹本,卷,後期風格,臺北故宮博物院藏。《蠟梅山禽軸》,楷書,絹本 ,軸, 後期風格,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宋代墨寶冊》之《宋徽宗牡丹詩》,楷書,紙本,冊,後期風格,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欲借風霜二詩帖》
  • 宋徽宗「瘦金體」書法風格關聯性探源
    北宋 趙佶 欲借、風霜二詩帖 63cm×33.2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北宋 趙佶 真書千字文卷 323.2cm×31.2cm 上海博物館藏宋徽宗始終懷揣著「孜孜以求」的心態精研書畫藝術。在《二家宮詞》卷上的一則宮詞中,可以見到對宋徽宗日常生活的描述:「紋窗幾硯日親臨,雅玩娛情務討尋。筆格硯屏皆寶制,鎮書惟重馬蹄金。」其中「親」「務」二字最能說明其對書畫藝術的鐘愛。
  • 宋徽宗的瘦金體究竟有多美?網友不解,專家:這5個字放大10倍看
    宋徽宗的「瘦金體」究竟有多美?網友不解,專家:這5個字放大10倍看宋徽宗的瘦金體,在有宋一代堪稱一絕,放眼5000年書壇也是獨步古今。宋徽宗書法當真是妙不可言,究竟有多美,網友知其驚豔之美,卻不知緣何如此之美。
  • 練硬筆書法,選宋徽宗的瘦金體還是王羲之字帖?
    若只想練好硬筆這一面來講,選徽宗的瘦金體和以「二王」為主的碑帖存在很大的爭議,有人認為以瘦金體為起點練硬筆,更符合當下剛柔並濟的審美觀點;也有人認為瘦金體就是美術體,實用性不高,要練硬筆寫好字,應該選擇以二王為主的守正碑帖為最好。到底哪個好?
  • 宋徽宗瘦金體《穠芳詩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高清圖片欣賞
    趙佶(1082-1135),即宋徽宗,宋神宗之子,宋哲宗時封端王。1100-1125年在位。任用蔡京、童貫等人主持國政,窮奢極欲,興建苑囿宮觀,濫增捐稅,以致國政日墮,河北、兩浙等地都爆發了農民起義。宋徽宗在位時廣收古物和書畫,擴充翰林圖畫院,並使文臣編輯《宣和書譜》《宣和畫譜》《宣和博古圖》等書,對繪畫藝術有很大的推動和倡導作用。宋徽宗吹彈、書畫、聲歌、詞賦無不精擅。書法方面自創"瘦金體"。平生著作極多,都散佚無存。
  • 宋徽宗與瘦金體,字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所謂字如其人,一個人的筆跡裡,藏著他的風骨。宋徽宗趙佶是宋王朝的第八位皇帝,他好書畫、好玩樂,唯獨不愛理會朝政。隨著朝政日益腐朽,內憂外患下北宋統治日益風雨飄搖。天下動蕩,身為一國之君的宋徽宗,日子也並不好過,在遭遇靖康之難後,他於金天會十三年命喪五國城,結束了自己的荒誕統治。
  • 宋徽宗瘦金體一字千金,題在畫上價值過億!為何忌諱寫在春聯上?
    說到書法中最受歡迎的書法,那當然是宋徽宗的「瘦金體」,一幅畫因為被宋徽宗題了5字,也讓這幅畫成為國寶,更是價值過億,到底是哪幅畫呢?清明上河圖我想大家都非常的熟悉吧,如今更是成為了我國的國寶,被珍藏在我國的北京故宮博物館,熟悉清明上河圖的朋友,留給大家最深印象的我想肯定是那5個字「清明上河圖」。
  • 宋徽宗瘦金體,為何不適合學習?
    而當親眼目睹的那一刻,才真正感知到其「靈暈」:這幾隻仙鶴,的的確確是生動的,仿佛剛剛停落、振羽。果然,再高超的複製品也是工藝品,只能是「下真跡一等」的。宋徽宗《穠芳詩卷》這就是為什麼後來的書法家鮮有學習瘦金體出身者,為數不多的,也大多接近「畫家字」,諸如于非闇、吳湖帆
  • 宋徽宗瘦金體那麼有個性,為何入不了「宋四家」?
    與唐朝薛曜的字相比,可以說是最接近的。也許趙佶是從薛曜的《石淙詩》變格而來的,但他的創造顯然比薛曜成熟得多。那麼,問題來了,宋徽宗造詣這麼深,瘦金體這麼牛,但為什麼宋代四大書法家裡錄取不了宋徽宗呢?宋徽宗的書法則不然,它像走在危險邊緣的美,使人愛戀,也使人害怕。收藏在臺北故宮的「穠依翠萼,煥爛一庭中」,每一個字都是光的閃爍燦爛。
  • 宋徽宗的瘦金體書法
    趙佶(公元1082—1135年),即宋徽宗,是宋朝第八位皇帝。作為一個封建帝王,趙佶是個「昏君」。但是在藝術上他才華出眾,他能詩善畫,更精於書法。宋徽宗的書法筆畫瘦硬,初習黃庭堅,後又學褚遂良和薛稷、薛曜兄弟,並雜糅各家,取眾人所長且獨出己意,最終創造出別具一格的
  • 【瘦金體】宋徽宗趙佶
    宋徽宗《穠芳詩帖》大字楷書,每行二字,共20行。臺北故宮博物館藏。這是趙佶瘦金體的代表之作。 瘦金體書是宋徽宗的獨創,當時也只有他寫。瘦金體書特徵是筆畫細瘦,在轉折處,將藏鋒、露鋒、運轉、提頓等痕跡強化並保留下來,那就成為瘦金書的基本筆畫架構。如寫一橫,起筆處是尖,先斜下,而後橫行,收筆留有一頓點,即是特點之一。結體雖楷,而整體運筆,大都直來直往,飄忽快捷,似行如草。
  • 李白唯一存世真跡,放大30倍看,發現宋徽宗的「瘦金體」挺不錯!
    李白留墨不多,存世真跡《上陽臺貼》是他唯一傳之後世的書法作品,現藏於故宮博物院。不過,將他的真跡放大30倍去看,就會發現宋徽宗的「瘦金體」挺不錯。為何李白唯一存世真跡上會有宋徽宗的真跡?其實,這是中古代文化的一大特點。尤其是一些熱衷於書畫收藏的文藝皇帝,富有四海,憑藉身份特殊性,在前人書法珍品上留下「墨寶」是一大傳統。
  • 宋徽宗的瘦金體,筆畫舒展,卻很少有人學習瘦金體!
    宋徽宗的瘦金體在整體造型上比劃舒展,線條瘦勁,字裡行間流露出宋徽宗繪畫的元素,宋徽宗以畫入書,在字的氣勢上具有很強的張力、深厚的文學修養加上高超的繪畫技藝,讓他的書法與繪畫高度融合,開創了別開生面的書風。宋徽宗的書法從褚遂良入手,有著婉暢多姿,變化多端之風。
  • 亡國皇帝那些事:宋徽宗瘦金體怎麼練成
    宋徽宗瘦金體,是許多收藏家都趨之若鶩的收藏品。宋徽宗瘦金體作為中國書法上的瑰寶,至今不斷被人臨摹和欣賞,為何宋徽宗瘦金體就能有如此能耐?作為一個亡國之君,宋徽宗瘦金體是如何徵服天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