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金體」太美了,宋徽宗這40個字,成了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

2020-12-03 書法網

在古代的書家群體當中,一個人的成就往往取決於他的見識閱歷以及自己的社會地位,對於普通人而言,即便再有藝術天分,在印刷術不太發達的時代,也難以見到古代名家的法帖,也就基本不可能成為書法家!

即便是黃庭堅這樣的士大夫階層的人物,也只有在機緣巧合之下,才能見到張旭與懷素的墨跡,所以古代能夠傳世的一些大書法家往往是士大夫階層的人物,只有這些人才能足夠的書法學習資源。

宋徽宗趙佶《穠芳詩帖》

當然,資源最豐富的要屬皇帝了。歷代的書法家群體當中,皇帝這一職業是書法家人數佔比最多的,在歷代500多個皇帝當中,能夠稱之為優秀書法家的很多,最早有史料記載乃是梁武帝,到了唐代,唐太宗、唐高宗以及武則天都堪稱是一流書法家,到了宋代則出現了一位頂級的藝術大師。

他就是宋徽宗,宋徽宗是一位家喻戶曉的藝術家皇帝,他因為喜歡藝術而亡了國,這樣的一位藝術天才,本不適合做皇帝,可偏偏命運弄人,北宋王朝毀在了他的手裡。

宋徽宗趙佶《穠芳詩帖》

宋徽宗是一位藝術通才,他對於古代的傳統藝術幾乎無不通曉,音樂、詩詞、繪畫、書法,盡皆精擅,尤其是在書法領域,他創造了獨特的「瘦金體」,堪稱一代奇才。

宋徽宗曾經在22歲的時候,就已經將「瘦金體」寫得爐火純青,這一年他寫過一卷楷書《瘦金體千字文》,字字精妙,能夠在20多歲的年紀,有如此功力,實在難能可貴。

在今天的「臺北故宮博物院」,有一件著名的「鎮館之寶」,此作通篇總計40個字,每一個字有15公分大小,在宋代這種大字極為罕見,這40個字皆是以典型的「瘦金體」寫成,字字屈金斷鐵,如同鐵畫銀鉤,足以稱得上是「瘦金體」的巔峰之作!

宋徽宗趙佶《穠芳詩帖》

這件作品的內容是:

芳依翠萼,煥爛一庭中,

零露沾如醉,殘霞照似融。

丹青難下筆,造化獨留功,

舞蝶迷香徑,翩翩逐晚風。

這40個字乃是宋徽宗的自作詩,在這件《穠芳詩帖》的後面有一段清代大詩人周邦彥的跋文:

「宣和書畫,超軼千古。此卷以畫法作書,脫去筆墨畦徑,行間如幽蘭叢竹,泠泠作風雨聲,真神品也。」

此作乃是以畫蘭竹之法寫書法,開啟了「以畫作書」之法,字字有風雨之聲,足以稱得上是一件「神品」!

宋徽宗趙佶《穠芳詩帖》

宋徽宗的「瘦金體」是受到了黃庭堅的影響的,並且同時又得到了「初唐四大家」之一薛稷與褚遂良的筆法的精髓,是一種雜糅各家,別出機杼的書體。這種「瘦金體」的特點就是將所有藏在筆畫內部的動作,全部外漏出來,形成一種爽利挺拔、秀美而雅致的風採。

有人用8個字來評價宋徽宗的瘦金體「天骨遒美,逸趣靄然」之感,這就是典型的藝術家氣質,沒有極高的藝術天分和對美的塑造能力,是很難創造出這種書體的。

宋徽宗趙佶《穠芳詩帖》

寫這種「瘦金體」需要加強的控筆能力和氣定神閒的心境才能完成,宋徽宗在《穠芳詩帖》當中這麼大的「瘦金體」楷書,沒有相當的功力很難為之!

「瘦金體」如今也成為了許多人臨摹和學習的經典之作。這件《穠芳詩帖》更是瘦金體當中的極品之作。

宋徽宗趙佶《穠芳詩帖》

如今,我們將藏於臺北故宮的這件《穠芳詩帖》的原作進行了超高清掃描,按照1:1比例,還原出跟原作毫無二致的作品,字字與真跡無二。

欲購宋徽宗此《穠芳詩帖》,請點擊下面惠購:

宋徽宗趙佶《穠芳詩帖》

相關焦點

  • 「瘦金體」真是太美了,宋徽宗這40個字,成了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
    宋徽宗曾經在22歲的時候,就已經將「瘦金體」寫得爐火純青,這一年他寫過一卷楷書《瘦金體千字文》,字字精妙,能夠在20多歲的年紀,有如此功力,實在難能可貴。在今天的「臺北故宮博物院」,有一件著名的「鎮館之寶」,此作通篇總計40個字,每一個字有15公分大小,在宋代這種大字極為罕見,這40個字皆是以典型的「瘦金體」寫成,字字屈金斷鐵,如同鐵畫銀鉤,足以稱得上是「瘦金體」的巔峰之作!
  • 宋徽宗這40個字,被臺北故宮奉為至寶,瘦金體果然名不虛傳
    宋徽宗的楷書「瘦金體」更是成為世人津津樂道的一門書體。宋徽宗生平有兩件瘦金體作品最為經典,一件是他在22歲的時候所寫的一件《千字文》,如今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另外一件乃是藏於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穠芳詩帖》。
  • 宋徽宗的絕美瘦金體,是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迄今無人能及
    比如唐代的太宗李世民,就像武則天也能寫一筆好書法,宋代出名的有徽宗和高宗皇帝,清代有康熙、雍正、乾隆,字都不錯。 宋徽宗趙佶《穠芳詩帖》「瘦金體」這個名字聽起來就激越動人,宋徽宗這種楷書的書寫,對於工具有一定的要求,他用的筆,
  •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可以,這很中國!
    臺北故宮博物院,依託清朝宮廷珍藏的歷史文物而建。抗戰爆發後,國民黨政府為保護紫禁城文物不被戰火毀壞,曾挑選其中的部分藏品打包運往南京。敗逃臺灣之前,將其中的一部分運到臺北。臺北故宮博物院中,的確有相當一部分珍品,其中各個品類的鎮館之寶,也確實稱得上是國寶。
  • 宋徽宗「瘦金體」欣賞,這字只有放大後,才最見精神!
    他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藝術全才,其書法「屈鐵斷金」,後世評為"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意思是說他做什麼都行,就是做皇帝不行。宋徽宗瘦金體的代表作是《穠芳詩帖》,這件作品是宋徽宗傳世墨跡中極為少見的大字楷書,每行兩個字,一共20行。
  • 宋徽宗傳世的「瘦金體」,這字能屈金斷鐵,筆力驚人!
    「瘦金體」這個名字聽起來就激越動人,宋徽宗這種楷書的書寫,對於工具有一定的要求,他用的筆,乃是當時宮廷御製的,韌性極好,所以能寫出這種線條,在「瘦金體」當中,他把楷書當中那種在線條內部運動的軌跡,用國畫寫實的方法全部表現了出來,字字中鋒,且能夠「屈金斷鐵」,筆力驚人!
  • 是不是好東西都在臺北故宮?來看宋徽宗瘦金體傳世代表之作
    宋徽宗在藝術上的造詣非常高。宋徽宗對繪畫的愛好十分真摯,他利用皇權推動繪畫,使宋代的繪畫藝術有了空前發展。他還自創一種書法字體被後人稱之為「瘦金體」,他熱愛畫花鳥畫自稱「院體」。採芳詩帖 |北宋 宋徽宗
  • 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就在你家門口
    策展方從臺北故宮博物院館藏的五千餘件國寶級藏畫中,精選四十七幅進行了微噴複製,在畫廊進行全天候展示。其中有三幅還是當之無愧的「鎮院之寶」。  說起臺北故宮博物院,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大概是翠玉白菜和肉形石。事實上,要論珍貴程度,這兩件文物恐怕連前一百名都擠不進去。真正的無價之寶,是三幅宋代的山水畫:範寬的《溪山行旅圖》、郭熙的《早春圖》和李唐的《萬壑松風圖》。
  • 北宋愛國畫家,75歲畫了《萬壑松風圖》,成為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
    他是北宋愛國畫家,75歲畫了《萬壑松風圖》,成為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李唐的《萬壑松風圖》有別與《早春圖》和《溪山行旅圖》,這幅畫作裡沒有出現任何一個人物,其中之意表達的是什麼?又有著怎麼樣的故事?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李唐的《萬壑松風圖》。
  • 翠玉白菜,臺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為什麼能成為無價之寶
    翠玉白菜,臺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為什麼能成為無價之寶一說到北京故宮博物院,很多人都去過,並參觀過。在歷史上,北京故宮博物院中珍藏的大批珍貴文物,被運抵到到了臺灣地區,後來在臺北修建了,以展出故宮文物為主的博物院,命名為臺北故宮博物院。
  • 臺北故宮鎮館之寶翠玉白菜將赴日本展出
    原標題:臺北故宮鎮館之寶翠玉白菜將赴日本展出   臺北故宮今天(16日)舉行文物赴日展籤約儀式,臺北故宮院長馮明珠表示,臺北故宮鎮館之寶之一翠玉白菜、肉形石將赴日本展出2周。   臺北故宮博物院今天下午舉行臺北故宮文物赴日交流展籤約儀式暨記者會,包括臺北故宮院長馮明珠、東京國立博物館長錢穀真美、九州島國立博物館長三輪嘉六,共同籤署臺北故宮文物赴日展出合約。   臺北故宮文物赴日,受到日本媒體高度關注,今天籤約記者會現場有多家日本媒體前來採訪,同時也關注臺北故宮鎮館之寶翠玉白菜是否可能赴日展出。
  • 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就在你家門口
    策展方從臺北故宮博物院館藏的五千餘件國寶級藏畫中,精選四十七幅進行了微噴複製,在畫廊進行全天候展示。其中有三幅還是當之無愧的「鎮院之寶」。說起臺北故宮博物院,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大概是翠玉白菜和肉形石。事實上,要論珍貴程度,這兩件文物恐怕連前一百名都擠不進去。
  • 臺北故宮四大「鎮館之寶」:稀世珍品,個個天下無雙!
    臺北故宮四大「鎮館之寶」:稀世珍品,個個天下無雙!1、翠玉白菜。寓意「清清白白」,菜上的螽斯和蝗蟲兩隻蟲子,寓意「多子多孫」。因為它和真白菜的相似度太高了,都和真的一樣。2、散氏盤。散氏盤因銘文中有「散氏」字樣而得名。
  • 臺北故宮的十大鎮館之寶
    臺北故宮十大鎮館之寶 翠玉白菜上榜件件獨具匠心散氏盤也叫矢人盤,這是西周曆王時期重器,於乾隆時期正式出土,最初被藏在乾隆內府中,散氏盤一共有375個字,風格比較突出,字體渾厚有力,是十分難得的珍品臺北故宮十大鎮館之寶中國有很多珍貴的文物,其中某些極其珍貴,比如中國禁止出國的64件國寶之類的。一般來說寶貝都被收藏在各大博物館中,臺北博物館內有很多比較珍貴的寶貝,其中十件更是鎮館之寶般的存在,下面和奇事奇物網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
  • 「鎮館之寶」塵埃落定 臺北故宮南院開館迎客
    馮明珠回應道,臺北故宮本院集千年皇室精華,囊括器物、書畫及亞洲文物等近70萬件;故宮南院則定位為「亞洲藝術文化博物館」,並陳列臺灣本地文化展品。南北故宮主題側重雖不同,但未來南北故宮文物會交流互展。  臺北珍寶助陣  鎮館之寶亮相  此番「兄弟」南院開門迎客,臺北故宮當然慷慨助陣。
  • 臺灣故宮鎮館之寶將到南京
    身為世界上收藏中國文物最豐、最精的博物館之一,臺北故宮向來就是各方人士心馳神往之地。9月,臺北故宮被「搬」到南京,當月20日起,在古色古香的晨光1865凡德藝術街區,翠玉白菜、毛公鼎等鎮館之寶將一一呈現。說起臺北故宮的館藏,不少人首先會想起翠玉白菜,它是臺北故宮鎮館之寶,身價號稱過億。
  • 臺北故宮十大鎮館之寶,哪一款震撼到你?
    臺北故宮十大鎮館之寶,第一位就是較為「年長」的西周毛公鼎。毛公鼎通高54釐米,重不到35千克。鼎內刻有近五百字銘文,是研究西周文化的寶貴資料。散氏盤,清乾隆時期出土,是西周厲王時的重器。盤內刻有銘文357字,講的是土地轉讓的契約。器物外壁刻有夔紋,非常精美。
  • 這5大臺北故宮鎮館之寶,五彩龍鳳大盤在列,個個都是稀世珍品!
    汝窯因為傳世很少,所以十分珍貴,目前世界上典藏不足70件,臺北故宮收藏有21件。這5大臺北故宮鎮館之寶,五彩龍鳳大盤在列,個個都是稀世珍品!蘇軾《寒食帖》,這件寶物是蘇軾的代表作,這件藏品先是在民間輾轉收藏,後被清廷收入內府,在戰亂的時候流亡於國外一段時間之後,由愛國人士重金取回,十分珍貴。西周散氏盤,這件寶物是西周書法藝術的典範之作。
  • 翠玉白菜稱不上臺北故宮鎮館之寶
    1965年,國立故宮博物院的新館舍在臺北外雙溪興建完成,用於展示遷臺文物,這就是今天我們所知的臺北故宮。有一種說法,認為北京故宮的寶物都被運到了臺北,只剩下了一個空殼子,這是個錯誤的觀念,因為以館藏文物數量而言,北京故宮有一百多萬件,遠多於臺北的近七十萬件。不過以國寶級文物的數量和質量而言,兩岸故宮的水平基本上在伯仲之間。
  • 臺北故宮鎮館之寶到底是什麼?可不是「翠玉白菜」和「肉形石」
    臺北故宮最為人熟知的無疑是「翠玉白菜」、「肉形石」和「毛公鼎」了,幾乎成了臺北故宮內名氣最大的藏品,也常常成為遊客眼中的「鎮館之寶」。翠玉白菜而在曾經一則新聞中,北京故宮博物館單館長透露,臺北故宮裡面的文物只佔了故宮文物總數的22%,而所謂鎮館之寶的翠玉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