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名著是幾千年的文化精髓,它的思想價值、文學價值無與倫比。它影響了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受到讀者和時間的長期檢驗,作為人類重要的文化遺產流傳下來,它的語言、它的情節、它的人物形象,對讀者產生的震撼力,遠不是現在的流行文學所比得了的。提倡閱讀「經典名著」,就是引導孩子走近大師,和思想和文學的巨人進行精神對話與交流,這就使孩子從生命發展的起點上,佔據了一個精神的高地,即所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登高而遠望,視野和境界都大不一樣,這對孩子一生的發展所產生的深遠影響,是怎麼估計都不會過分的。
作為中學生,正是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學校和老師有責任和義務為學生推薦經典名著並引導他們加強閱讀。做為語文老師,我向來非常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並積極引導學生走進名著親近經典,與學生一起行走在閱讀經典名著的路上。下面談談我在教學中的幾點做法:
一、為學生打開經典名著的大門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書已不是什麼稀罕物,學生想讀什麼書,可以隨時借隨時買。但學生讀書的經驗有限,很多學生只投自己所好,喜歡快餐式閱讀,動漫、玄幻類的書籍在學生中蔓延。怎樣為學生打開經典名著的大門,讓經典名著佔領學生的閱讀陣地呢?
1.利用語文教材中的經典課文和名著導讀,向學生推薦名著。
語文書上的經典課文很多都是著名作家的經典作品,此時我會不失時機地向學生介紹推薦這些傑出作家相關的其它傑出作品,鼓勵學生繼續深入閱讀。有的課文是從某部經典名著中節選而來的部分內容,如果有條件我喜歡組織學生先讀完原著後再學習課文,不至於管中窺豹,只見一斑。
2.帶學生走進圖書館。
經濟的快速發展也帶動了各地圖書館的建設,圖書館不僅越來越舒適,藏書的數量也在不斷攀升,圖書館裡的經典名著隨處可見。我鼓勵學生節假日多去這些地方讀書借書,並利用學生的在校時間,時常帶領學生到學校圖書館讀書借書,讓學生親眼看到親手摸到語文課本上提到的諸多名著或他們曾經聽到過的各種經典名著。去的次數多了,學生們越來越喜歡去圖書館靜靜地看書,享受成排的書籍圍繞自己隨手可讀的感覺。稍微時間長了沒去圖書館,學生就會三番五次地提議,要拿出一節語文課去圖書館看書。看到這種情況,我是喜在臉上樂在心裡,即使是臨近期中期末也不惜拿出一節語文課,讓孩子們到圖書館去大飽眼福。
3.讓家長為學生的閱讀大開方便之門。
隨著升學壓力的加重,學生的學業成績是一些家長最關心的問題。上補習班、做大量的習題,這些家長認為是孩子的頭等大事,對孩子讀閒書不甚支持。我常常利用家長會向家長強調閱讀經典名著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盡全力取得家長的積極配合,為學生購買和閱讀經典名著大開方便之門,並在家中做好引導和監督工作。
4.在教室裡開設圖書角。
組織學生把自己家裡的經典名著帶到班上與同學們一起分享。在班上開設圖書角,安排好專門的圖書管理員,規定借閱的時間,並根據學生閱讀的情況不時地更新圖書。有條件也可組織家長統一為班級圖書角購買一些新書。
二、教師制定班級閱讀計劃,學生自製課外閱讀監督本,促使學生養成堅持閱讀的習慣
初中生的心理素質不夠穩定,自控力不強,常會因為自身的惰性和周圍環境的影響而中斷閱讀。我要求每個學生給自己製作一本課外閱讀監督本(如下圖一),記錄自己每日的閱讀書目和閱讀量,每周我會固定一個時間統一收上來檢查。對堅持閱讀經典名著的孩子當著全班表揚,並讓全班同學知道他們在讀什麼好書,評出每周的「閱讀之星」,給予小小的獎勵。對閱讀堅持得不夠好的或所讀書目不健康的給予及時提醒和引導。
圖一:
除了給學生個性閱讀的空間外,每個學期還會配合語文教材或實際教學情況,指定若干本必讀的書目。先在班級中制定好閱讀計劃(如下圖二),學生按計劃在自己的閱讀監督本上記錄自己的閱讀進程,教師定時檢查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並及時給予恰當的評價。
圖二:《林清玄散文》閱讀計劃表
把班級的閱讀計劃與學生的課外閱讀監督本相結合,規定每個學生每天至少要保證20分鐘的閱讀時間。這樣不僅方便老師及時督查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和閱讀進程,更是讓學生學會對自我閱讀的規劃監督。安排什麼時間進行閱讀,多長時間閱讀完規定內容,長期堅持。剛開始時也邀請了家長一同參與監督並籤字(如圖一),慢慢的學生藉助班級閱讀計劃和閱讀監督本把閱讀經典名著變成每天自己對自己的要求,變成記錄自己閱讀的成長史。同時,也以此依託了同學之間的互相競爭,促使每個學生自己養成堅持閱讀的好習慣。
三、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
為學生打開了閱讀經典名著的大門,並且有管理有監督,學生就能把書讀好了嗎?我認為教師還要結合學生閱讀的實際情況給予一些方法上的指導,讓學生學會高效閱讀,這也是做為語文老師義不容辭的職責。
我有幸讀到了由美國作家莫提默.J.艾德勒與查爾斯.範多倫一起合著的《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書正中我下懷,不僅可以藉此指導學生的閱讀,對我自己也是一次很好的學習。我認真讀了兩遍,並運用裡面的閱讀方法,帶領學生進行了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的各種嘗試,讓學生懂得如何閱讀,發現閱讀的奧秘。
比如,有系統的略讀或粗讀:(1)先看書名頁,然後有序先看序。(2)研究目錄頁,對這本書的基本架構做概括性的理解。(3)如果書中附有索引,也要檢閱一下。(4)如果那是本包著書衣的新書,不妨讀一下出版者的介紹。(5)先挑幾個看來跟主題息息相關的篇章來看。(6)最後一步,把書打開來,東翻翻西翻翻,念個一兩段,有時候連續幾頁,但不要太多。我把這些讀書的方法與學生的閱讀實踐相結合,讓學生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同時引導學生如何把自己想像成是一個偵探,去找尋一本書的主題或思想的線索。讀書時隨時保持敏感,就很容易對書中的一切狀況清楚。留意這些閱讀方法,你會很驚訝地發現自己節省了更多時間,高興自己掌握了更多重點,然後輕鬆地發現原來閱讀是比想像中還要更簡單的一件事。
除此之外,也會配合著部編教材名著導讀中的閱讀方法,給予引導。如:結合《西遊記》的導讀,學習跳讀;結合《海底兩萬裡》的導讀,學習怎樣速讀;結合《傅雷家書》的導讀,學習如何選擇性閱讀等等。讓學生體會到,有方法的讀書收穫大不一樣。
四、積極開展讀書分享交流會
學生讀完一本書,消化得如何呢?讀書分享交流會是一塊很好的試金石。我每兩周內必舉行一場閱讀交流會。有時是學生自由分享自己所讀的名著,有時是集體共讀同一本經典名著後的分享交流會。這樣的語文課也是學生最期待最歡迎的課,他們可以盡情地參與其中,與同學暢談讀書的收穫,感受讀書的樂趣。
自由分享的讀書交流會,是學生平時自己根據自己的喜好把所讀到的經典名著與同學分享。這樣的分享交流除了每個學生平時要加強課外閱讀外,教師還要精心組織策劃。為了激發學生的積極參與,我每次都採取小組賽的形式。全班分成5個大組,每組每次選派兩名選手(下次讀書交流會上派出的選手不得與前次重複,直到循環一輪為止)。每次共10名選手上講臺交流,並在學生中選出兩名主持人,一名加分員,加分員還負責在黑板上記錄每位選手所交流的書目。比賽過程中其他同學承擔評委職責,每位選手交流完後,臺下學生舉手交流點評並評分,多數通過,則以此評分作為該選手的最後得分。
這個過程學生參與面大,也激勵著每個學生平時都要認真閱讀,才能完成好交流的任務,為小組爭光。同時,每次交流後寫在黑板上的經典書目往往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進一步擴大了學生對經典書目的選擇,課後學生之間還會搶著相互交換借閱呢。教師在其中除維持秩序外,還要不時的參與其中,並給予肯定、鼓勵和點評。我也常常藉此機會把自己平時讀到的好書與學生分享交流,這也激勵著我要不斷加強閱讀。
集體讀同一本書的分享交流會每學期也會開展幾次。這種分享交流會要先有計劃,如上圖二,是組織學生集體閱讀《林清玄散文》的計劃表,其中還給學生布置了一定的任務。學生按計劃完成任務後,開展的閱讀分享交流會。這種交流會的形式可以豐富多彩,因為大家一起都讀了此書,並且都帶著任務讀完此書。所以,可以從不同角度來展示。比如,我組織的《林清玄散文》閱讀分享交流會,有故事講述、摘抄展示、批註賞析(如下圖三)、暢談心得等環節。也以小組競賽的形式開展,學生的積極性很高。每個小組展示後,觀眾進行交流、點評、評分。我也不時地參與其中,並及時肯定學生交流中出現的閃光點。最後,和學生一起總結閱讀散文的一些方法,如怎樣讀出作者的情感,怎樣調動自己的生活體驗與作者產生共鳴等等。
圖三:
開展讀書分享交流會的形式還有很多,但切忌流於形式或一味追求熱鬧。這就要求每次開展讀書分享交流會前,應先有充分的準備。從教師制定閱讀計劃,到指導學生認真深入的閱讀,再到分享交流會的籌劃、組織,教師都應運籌帷幄,精心準備,使學生在分享交流會中一次比一次有進步,一次比一次交流得有深度。
帶著學生讀名著這一路上,我慶幸自己做了各種大膽的嘗試。即使還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需要不斷改進,但我和學生都在這一過程中感受到了閱讀經典名著所帶來的種種樂趣和收穫。下面是兩則學生寫的日記:
(一)
語文老師在班上推進經典名著的閱讀,使我最近與書的接觸十分頻繁。這個過程,我的大腦處於主動接受知識、主動思考的狀態。這個狀態讓我感受到了久違的的充實感,讓我與別人談論時有話可說,有話題可一起琢磨和交流。這是十分難得的。新知的獲得總讓人振奮,讓人有與他人分享的欲望。對我來說,這是值得欣慰的進步,應繼續努力。
(二)
班上的圖書角又重新吸納了「新鮮血液」,兩周一次的讀書交流會總讓我充滿期待。我忽然感到自己身上的書香氣更濃了,閱讀的願望強烈了許多。即使在忙碌的學習生活中我也會有意識地找空隙去閱讀,這股欲求不滿的渴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強烈。
看到學生這樣發自肺腑的話語,我的內心十分激動和感動,更使我堅定了這一路上的摸索和嘗試是有價值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未來的教學中,我將繼續引導學生閱讀經典名著,與學生暢遊書海,共享人生的精彩。相信一路上還會有更美的風景。
圖文:劉玉霞
主編:劉 真
審核:封義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