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宣城市宣州區溪口鎮新湯村的菊花田成了該市一個新的網紅打卡點,20餘畝金燦燦的「小黃花」迎風綻放,吸引了不少遊客來此拍照遊玩,也讓這個原本寧靜的小村莊一下子熱鬧起來。
「我2017年開始種菊花,在村委會的幫助下不斷擴大規模。菊花茶清熱解火,對人體有好處,銷路是不用愁的。」村民徐義和向筆者介紹。今年年初,新湯村村委會在上門宣傳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也詢問了徐義和今年的種植計劃,了解到菊花烘乾場地不夠,村委會想到村部有閒置廠房,便主動與徐義和對接租用事宜。有了空間足夠大的烘乾房,徐義和乾脆將原先需要24小時看管的人工燒炭設備更換成智能電烘箱,新設備不僅節省了人工成本,且溫度調節穩定,烘出來的成品質量更佳,更受採購商青睞。今年的金絲皇菊賣到了150元/斤,比去年價格高了近30元,預計今年銷售額能達到20餘萬元。
自己致富也不忘帶動周邊村民特別是貧困戶增收,20畝的菊花從栽種、維護、採摘到製品售賣,需要大量人工,這就為閒暇在家的村民們提供了一個就業機會。今年徐義和請了30多名周邊村民務工,共支付工資5萬餘元,大大提高了他們的收入。「在這裡工作,既能顧好自家田地,又能照顧家人,還能有一份工資補貼家用。」在菊花田裡採摘的貧困戶黃根水說。
不僅如此,徐義和還帶動有條件的村民共同發展菊花種植產業。東溪村村民黃符華在他的帶動支持下種了15畝菊花,從苗種提供到栽種技術傳授再到銷售渠道分享,徐義和知無不言。黃符華今年菊花銷售金額預計能達到8萬元。
新湯村良好的生態環境和黃金花海擁有得天獨厚的吸引力,20餘天的花季,遊客接待量達數百人。「現在人流量這麼大,如果將貧困戶的一些高品質農特產品放在周邊售賣,既能增加貧困戶收入,又能提高遊客的遊玩興趣,豈不是一舉兩得。」新湯村村委會後備幹部陳晨從中看到了商機。
說幹就幹,他聯合其他村扶貧專幹在菊花田邊新搭建一間竹棚,設為觀賞服務點,免費提供茶水,在服務點展銷貧困戶農產品,通過擺地攤的形式,銷售貧困戶自產的香菇、葛粉、粉絲、茶葉、筍乾、吊瓜子、幹菊花等農產品。截至目前,共幫助貧困戶銷售農產品1萬餘元。(唐云云 戴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