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宣州區:「小黃花」撐起村民致富夢

2020-12-11 金臺資訊

近日,宣城市宣州區溪口鎮新湯村的菊花田成了該市一個新的網紅打卡點,20餘畝金燦燦的「小黃花」迎風綻放,吸引了不少遊客來此拍照遊玩,也讓這個原本寧靜的小村莊一下子熱鬧起來。

「我2017年開始種菊花,在村委會的幫助下不斷擴大規模。菊花茶清熱解火,對人體有好處,銷路是不用愁的。」村民徐義和向筆者介紹。今年年初,新湯村村委會在上門宣傳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也詢問了徐義和今年的種植計劃,了解到菊花烘乾場地不夠,村委會想到村部有閒置廠房,便主動與徐義和對接租用事宜。有了空間足夠大的烘乾房,徐義和乾脆將原先需要24小時看管的人工燒炭設備更換成智能電烘箱,新設備不僅節省了人工成本,且溫度調節穩定,烘出來的成品質量更佳,更受採購商青睞。今年的金絲皇菊賣到了150元/斤,比去年價格高了近30元,預計今年銷售額能達到20餘萬元。

自己致富也不忘帶動周邊村民特別是貧困戶增收,20畝的菊花從栽種、維護、採摘到製品售賣,需要大量人工,這就為閒暇在家的村民們提供了一個就業機會。今年徐義和請了30多名周邊村民務工,共支付工資5萬餘元,大大提高了他們的收入。「在這裡工作,既能顧好自家田地,又能照顧家人,還能有一份工資補貼家用。」在菊花田裡採摘的貧困戶黃根水說。

不僅如此,徐義和還帶動有條件的村民共同發展菊花種植產業。東溪村村民黃符華在他的帶動支持下種了15畝菊花,從苗種提供到栽種技術傳授再到銷售渠道分享,徐義和知無不言。黃符華今年菊花銷售金額預計能達到8萬元。

新湯村良好的生態環境和黃金花海擁有得天獨厚的吸引力,20餘天的花季,遊客接待量達數百人。「現在人流量這麼大,如果將貧困戶的一些高品質農特產品放在周邊售賣,既能增加貧困戶收入,又能提高遊客的遊玩興趣,豈不是一舉兩得。」新湯村村委會後備幹部陳晨從中看到了商機。

說幹就幹,他聯合其他村扶貧專幹在菊花田邊新搭建一間竹棚,設為觀賞服務點,免費提供茶水,在服務點展銷貧困戶農產品,通過擺地攤的形式,銷售貧困戶自產的香菇、葛粉、粉絲、茶葉、筍乾、吊瓜子、幹菊花等農產品。截至目前,共幫助貧困戶銷售農產品1萬餘元。(唐云云 戴丹丹)

相關焦點

  • 宣城市宣州區董志強:小小竹棍 撐起生命的支點
    宣城市宣州區沈村鎮胡村模村村民組的一間民房裡,一個中年男子正躺在床上,一臺平板電腦,一根小竹棍是他日常的貼身工具。這是一個全身只有脖子、眼珠和嘴能動的人,他叫董志強,今年42歲。9年前的一場車禍,讓他高位截癱,而靠著小小竹棍他堅強地開始了新生活。
  • > 宣州區
    經宣城市人民政府批准,宣城市國土資源局宣州區分局決定以 公開公告 方式出讓 4(幅) 地塊的國有土地使用權。現將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一、公開公告出讓地塊的基本情況和規劃指標要求 : ...
  • 宣城市宣州區:汩汩清流惠民生
    為破解農村飲用水問題,讓農村居民不僅能「喝上水」,還能「喝好水」,宣城市宣州區持續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全力打通農村飲水安全「最後一公裡」。4月10日上午,趁春暖花開時節,在周王鎮扎門村,工人們一大早就積極投入到工程建設之中,開挖溝槽、鋪設管道、土方回填,一片熱火朝天的施工場面。
  • 宣城市宣州區:414戶危房群眾圓了「安居夢」
    日前,宣城市宣州區沈村鎮丁店村75歲的村民項賢國逢人便誇:「沒有黨和國家的好政策,哪有我們老百姓這麼安逸的日子!」項賢國是該鎮建檔立卡貧困戶,今年7月份的持續強降雨,造成周村圩漫破,導致他的房屋在洪水中倒塌。鎮、村幹部得知消息後,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勘查核實,並及時為他申請危房重建補助資金。
  • 宣城市宣州區:繪好「一體化」的工筆畫
    長三角一體化是宣城市加快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詞和主旋律,作為宣城唯一的市轄區,宣州亦如此。 宣州始名「爰陵」,後改稱「宛陵」,再易名「宣城」,自古以來都為歷代郡、州、府、行署和市駐地。1987年,撤縣立市,設宣州市;2000年,撤市設區,更名為宣州區。
  • 永泰長坑村:小靈芝撐起村民「致富傘」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永泰長坑村:小靈芝撐起村民「致富傘」 2020-07-23 08:45:39  來源:福州電視臺
  • 農業農村部:安徽宣城市宣州區金壩辦事處發生非洲豬瘟疫情
    原標題:農業農村部:安徽宣城市宣州區金壩辦事處發生非洲豬瘟疫情   中國網財經9月3日訊 據農業農村部網站消息,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9月3日發布,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金壩辦事處發生生豬非洲豬瘟疫情。   消息顯示,9月3日,農業農村部接到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經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國家外來動物疫病研究中心)確診,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金壩辦事處某養殖場發生非洲豬瘟疫情,該養殖場存欄生豬308頭,發病152頭,死亡83頭。
  • 宣城市宣州區:青山綠水顏值高 金山銀山成色足
    宣城市宣州區宛陵林場場長、黨總支書記陳三德告訴記者,宛陵林場由五個國有林場整合而成,經營總面積為17.5萬畝,實施中央撫育項目將近100000畝,是我省經營面積最大的國有林場。改革後,林場由原來的企業性質轉變為公益性一類事業單位。每一位職工都得到妥善安置,為國有林場深化改革提供了基礎保障。
  • 宣城市宣州區:「線上+線下」 編織消費扶貧一張網
    11月11日上午,位於宣城市宣州區周王鎮的宣城鳳鼎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直播間裡一番熱鬧景象,直播間的貨架上,擺放著各色包裝精美的農產品,公司的帶貨達人正在直播帶貨,土雞、土雞蛋等本土產品深受廣大網民喜愛且銷量喜人。
  • 江南詩意山水,敬亭山下的千年時光,宣城市宣州區
    這裡自西漢起就一直是江東大郡,永嘉年間,首開文化昌盛之風,境內有文房四寶文化、文化、詩歌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宗氏文化再次融合;其中中國歷史文化名山敬亭山系宣城文化魂之所在,被譽為江南第一詩山。敬亭山位於宣城市市區北郊,她原名昭亭山,晉初為避帝諱而易名敬亭山,有大小山峰60座,主峰翠雲峰海拔324.1米。
  • 宣城市宣州區「一山一洞」景區,國家級風景旅遊區
    宣州區,隸屬於安徽省宣城市,地處皖、蘇兩省交界處,2018、2019年躋身「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獲評省民營經濟發展先進縣。宣州區境內景觀主要有敬亭山國家森林公園、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謝朓樓遺址、廣教寺雙塔、陳山遺址、梅文鼎墓、龍泉洞、白雲洞等。
  • 敦煌市轉渠口鎮:小蘑菇撐起「致富傘」
    敦煌市轉渠口鎮:小蘑菇撐起「致富傘」 2021-01-09 19: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宣城市宣州區:勤耕不輟 育人築夢
    早上7點不到,今年36歲的陳衛民和往常一樣,踏出家門搭車趕往40公裡以外的宣城市宣州區溪口鎮中心小學。陳衛民是宣州區溪口鎮中心小學的一名在編鄉村教師。1個小時的車程對於陳衛民來說,是不錯的充電時間。陳衛民從包裡拿出了一本少兒數學益智書專心致志地看了起來。在陳衛民看來,作為一名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
  • 山西大同「小黃花大產業」 農民夜採「致富花」
    武俊傑 攝(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山西大同「小黃花大產業」 農民夜採「致富花」中新網大同7月15日電 題:山西大同「小黃花大產業」 農民夜採「致富花」作者 李庭耀山西大同迎來黃花採摘季。凌晨兩點,他和老伴走進自家的2畝黃花地。吳國富正在採摘黃花。 武俊傑 攝塞北的夏夜仍有涼意,地裡露水大,蚊蟲多。吳國富和老伴身穿雨衣,腳穿雨鞋,戴著頭套和射燈,在有些泥濘的黃花地裡來回穿梭,手起花落,未綻放的黃花被裝入兩人身前的布袋中。露珠沾到雨衣上,匯成水流,沿著褲腿流下。
  • 「中國文房四寶之鄉」,宣城市宣州區兩所高等院校介紹
    宣州區,隸屬於安徽省宣城市,地處皖、蘇兩省交界處,宣州區自秦初正式置縣,始名「爰陵」,2000年,更名為宣州區。2017、2018、2019年連續三年入選「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並於2018、2019年躋身「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獲評省民營經濟發展先進縣。
  • 宣城市宣州區:美了城市 暖了人心
    但在宣城市宣州區鰲峰街道,不僅順利完成了一項項繁重的徵拆任務,而且成功攻破了一個個繁瑣的徵拆難題。蹄疾步穩忙推進大畈楊村村民組土地徵收1274.47畝,丈量土地467畝,協議已全部籤定;梅溪河棚改項目已籤約14戶,商談意向戶12戶。
  •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市場監管局周王所開展夏季自製飲品專項檢查...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夏季炎炎,廣大消費者對自製飲品的需求日益增多,為進一步整頓規範夏季自製飲料生產經營秩序,確保轄區內自製飲品的安全,及時發現和消除食品安全風險隱患,連日來,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周王市場監管所開展了夏季自製飲品市場專項檢查整治行動。
  • 宣城市水東鎮前進村:3D立體畫妝點美麗鄉村
    大紅的皮影子正在牆上飛舞,喜慶的年俗娃娃在嬉戲,可愛的長頸鹿在低頭吃草,調皮的大象正用鼻子吹泡泡……這些獨具民俗風味的場景,日前出現在宣城市宣州區水東鎮前進村的農家小院外牆。這十多幅3D牆繪繪製成功後,成了這個小鄉村裡最吸引眼球的元素。  前進村位於水東鎮的東北處,緊靠104省道,來到這裡的遊客都會驚訝於這個村莊的寧靜秀麗之美。在村裡隨處可見的精緻3D立體牆繪,更是吸引了不少遊客的目光。
  • 【弘揚新時代奮鬥精神】「帶動更多村民發展生態養殖」
    宣城市宣州區楊柳鎮新龍村天龍湖家庭農場掩映在一片青松翠竹間。  「我們正在籌建天龍湖山莊,希望通過發展民宿,吸引客人前來休閒旅遊買土雞,帶動更多社員和村民共同致富。 」43歲的宣城市人大代表、新龍山禽業養殖專業合作社社長熊愛民告訴記者。  熊愛民種過地、打過工,深知創業的艱辛,但她看準的事情,就一定要幹好。2010年,經過慎重考慮,她決定走林業生態養殖之路,當一名家庭農場主。
  • 小黃花變成「致富花」背後的水故事
    「讓黃花成為鄉親們的『致富花』。」5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大同市雲州區有機黃花標準化種植基地同正在勞作的村民親切交談所提到的黃花這兩天火了!在交談中,總書記特意問了村民澆灌水源的問題。為何這能得到總書記的密切關注?讓我們追尋著習總書記的腳步,一起到這個「黃花之鄉」深入了解一下!雲州區過去叫大同縣,是一個農業大縣,這裡氣候嚴寒、十年九旱、土地貧瘠,是典型的貧困縣。